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70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docx

1112学年第2学期高二理科生物第1次单元考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2011-2012学年

高二级理综生物第1次单元考试试卷(2012年3月)

考试范围:

必修3第4-6章和选修3专题1(命题人:

袁春萍)

第一卷选择题(共80分,请把答案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1分题(40题,共40分)

1、在调查种群密度时,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估算的方法,即取样调查法。

样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样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有植物才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样方的面积应随植物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C.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

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主要的目的是(  )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3、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000尾B.3200尾C.1600尾D.800尾

4、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几乎为0

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6、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群落稳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7、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9、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11、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二条食物链B.狐与鸡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右图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12、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

1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几乎为0kJB.106kJC.2×106kJD.3×106kJ

14、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V为大气,①~④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Ⅰ→Ⅲ→Ⅱ是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B.①③④的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并将CO2释放在大气中

C.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随着循环流动

D.在这个生态系统中Ⅱ所含有的能量最多

15、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

16、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高

17、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

18、右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19、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直接使用价值D.潜在使用价值

2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等

2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引入新的物种③对濒危的物种采取迁地保护④开发野生生物资源

⑤改良生物培养新品种  ⑥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22、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3、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白蛋白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30多倍,转基因动物是指(  )

  A.提供基因的动物  B.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

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24、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

A.人工合成基因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2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两个粘性末端之间的碱基结合

B.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的碱基序列

C.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用作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

D.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分子“克隆”

27、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多倍体育种

28、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碱基对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上的短序列。

它们在个体之间已有显著的特异性,这种短序列可用于()

A.生产基因工程药物B.侦查罪犯C.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基因治疗

29、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30、下列DNA片段能够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的是(  )

 

 

 

 

 

A.①和⑤B.①和⑤、②和④C.①和③D.①和③、④和⑥

31、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质粒的化学本质都是DNAB.染色体和质粒都只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C.染色体和质粒都与生物的遗传有关D.染色体和质粒都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

3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b、c、d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切割a和d

C.c连接双链间的A和T,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若要获得未知序列d,可到基因文库中寻找

33、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小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34、200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

其作用及机理是()

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

35、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

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枯萎病基因

36、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3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38、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

A.基因工程原则上能生产任何蛋白质

B.蛋白质工程能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C.蛋白质工程可以不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

D.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三代基因工程

39、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

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浮汁中。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对数目,等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40、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二.2分题(8题,共16分)

41、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42、如右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

43、a、b、c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

44、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45、右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量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11百万千焦

B.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少部分能量

C.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D.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不超过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10%

46、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有该过程所利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D.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47、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48、为除去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天敌蜘蛛后,一定时间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它们的数量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期间,若同时引入害虫的另一种天敌螳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更快

B.在b-c期间,造成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d期间,两个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的原因是发生了种间互助

D.害虫的数量减少可导致蜘蛛的数量增加

三、双选题(每题3分,8题,共24分。

全部选对的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

49、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运载体:

()

A.能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复制         B.具有1个或多个特异性限制酶切点

C.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       D.只含标记基因,不含其它基因

50、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m3)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365

665

750

1983

2490

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很强,一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

B.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呈正相关

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5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A.具有某些标记基因B.决定宿主细胞的生存

C.不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D.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52、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B.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D.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53、下列哪些生物一般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成功的()

A.无籽西瓜B.超级小鼠C.无籽番茄D.抗虫棉

54、有些昆虫会在人群中传播疾病。

科学家提出了两种改造昆虫以控制疾病的方法:

一是将某种基因插入昆虫DNA中,这种基因可以传递给它的后代,这些后代在交配前会被杀灭;一是引入一个可能使昆虫更少地携带或传播病原体的基因。

下列所应用的技术与上述昆虫改造技术相似的是()

A.将控制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导入鲑鱼细胞中,培育出超级大块头鲑鱼

B.研究睡眠期间意识和肌肉收缩的机制,研制诱导睡眠和增加机敏性的药物

C.将玉米的雌蕊用小蜡纸袋罩住,阻止植株顶端的雄蕊产生的花粉与之受精

D.在普通玉米基因组中导入能在很干旱的条件下控制玉米粒中淀粉积累的基因

55、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羊合成并分泌抗体。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D.不宜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5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B.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的抗虫植物也能够抗病毒

C.基因工程中运用的基因剪刀是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班级:

高二()班姓名:

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2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试题卷上)

61、(共8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生态系统组成的完整性来看,该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__。

⑵图中的①代表___________,②③代表___________。

⑶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___________,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2分)。

⑷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演替。

⑸若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kJ(2分)。

62、(12分)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

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

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⑴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______,因为后者产生的______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⑵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__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T

代)。

⑶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

代播种在含______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⑷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

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______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______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⑸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

植物的抗盐性______。

⑹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其过程是:

提取________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__________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______(2分)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2011-2012学年

高二级理综生物第1次单元考试试卷答案(2012年3月)

一.1分题(40题,共40分)

1-20AABACCDDBCACABDCBBCB

21-40DCBCDDCBCACCBBDBDBBD

二.2分题(8题,共16分)

41-48B、D、C、C、D、A、C、B

二、双选题(每题3分,6题,共24分。

全部选对的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

49.AC50.AB51.BC52.AB53.BD54.AD55.CD56.AC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4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31、(共9分)

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⑵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⑶腐生细菌和真菌;

将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2分);⑷次生;⑸0.01a~0.04a(2分)

32、(共11分)

⑴顶芽;生长素;⑵除草剂;⑶盐;⑷野生型;1;

⑸降低;⑹突变体;DNA连接酶;B、C(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