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294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docx

《淮南子》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85句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

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芳香;船在江河湖海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行使自己的道义,不因没有人理解而停止。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考虑问题要细致,处事要谨慎,同时胸襟要开阔,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而品行要端正;才能要广泛多样而处事要简约。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看见树的叶子落了,就知道这一年快过完了(秋天到了)。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眼睛随便乱看就会使你惑乱,耳朵随意乱听就会使你迷惑,嘴巴随意胡说就会给你带来乱子。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群星闪烁,不如一轮明月的光辉;打开十扇窗户,不如打开一扇门敞亮。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不恬静寡欲无法弘扬美德,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不宽容大度无法容纳一切,不慈爱宽厚无法怀拥民众,不公平正直无法明断是非。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训》

解释:

千人同心同德就能发挥千人力量,万人离心离德则抵不上一个人的作用。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马先看是否驯服,而后看是否优良;人应当先看是否讲信用,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如何。

 

鸟飞反乡,兔走归窟,狐死首丘,寒将翔水,各哀其所生。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鸟飞再高,也得回乡;兔跑再远,也得返回洞穴;狐狸死时,头总朝着巢穴;寒蝉贴水而飞;它们各自都依恋自己的生存环境。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美好事物之所在,就是受到玷污辱没,世人也不能使它低贱;丑恶事物之所在,就是有人鼓噪吹捧,使之抬高身价,世人也不能使它贵重。

 

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积不辍,可成丘阜。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半步半步不停地前进,即使跛脚鳖鱼也能行走千里之远;堆积土石而不停止,就可以堆积成小山。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矣。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说没有时间求学的人,即使有了时间,也不会去求知识。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人如果没有向善的志向,即使勇武有力,也一定会受到挫折。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当船翻了以后就能知道谁擅长游泳,马在奔跑的时候就能知道哪个人的骑术更高明。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俶真训》

解释:

等到大寒节气到来时,冰霜寒雪从天而降,然后才能知道只有松柏能经得住严寒考验,依然繁茂。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对于具有远大谋略的人,不要苛求他们办事敏捷灵巧;对于只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们担负重任。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一个国家一旦到了不讲“仁义”,那即使大国也必亡无疑;人没有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一定会受到伤害。

 

乐听其音则知其俗,见其俗则知其化。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听一听音乐,便可知其民俗风尚;知其民俗风尚,就知道其教化的情况。

 

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

——《淮南子·汜论训》

解释:

做人应当宽容而庄重,柔和而能干,正直而平易近人,具备这些优点就是有福之人,宽容、温和与平易近人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舍此便不可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庄重、能干、正直,是做人的正确立场,舍此就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淮南子·汜论训》

解释:

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淮南子·原道训》

解释:

不看重一尺长的玉璧而珍重一寸光阴,因为时机难得而易失。

 

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祸。

——《淮南子·诠言训》

解释:

只有那些不求利益之人才能不受损害,只有那些不求福分之人才能免遭祸患。

 

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淮南子·兵略训》

解释: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食其实者不折其枝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吃了盘中的食物,不要毁坏餐具;吃了树上的果实,不要折断树枝。

 

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如果既无爱心又无利益,就是亲生儿子也要背叛他的父亲。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

——《淮南子·俶真训》

解释:

眼睛能看到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但是)耳朵听不见雷霆的震响;耳朵善于听玉石相击的清脆声音,(但是)眼睛看不见巍峨高耸的太山。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淮南子·泰族训》

解释: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

 

逐鹿者不顾兔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

比喻人做事要把住根本,紧盯目标,全力以赴。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秽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日月想要明亮,浮云遮蔽了它们;河水想要清澈,沙石使它变污浊;人的性情想要平和,嗜好和欲望会损害了它。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淮南子·原道训》

解释:

古来圣哲不珍视直径成尺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因为时间最是难得,却最容易失去。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福运和灾祸都取决于个人的行为。

 

林中不卖薪,湖上不鬻鱼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树林里不卖柴,湖水旁不卖鱼。

指产出某种物品的地方,人人都有,不需要买卖。

 

仁义者,治之本也。

——《淮南子·泰族训》

解释: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仁德道义。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欲望过多,则行善的过程中便会动摇;烦恼过多,则会对智慧有影响;恐惧过多,就会磨灭勇敢的个性。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想引来鱼,就要先开通水道,想引来鸟,就要先种上树木。

比喻想得到民心,就要先使其德行和政策完善。

 

蠹众则木折,隙大则墙坏。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蛀虫一旦多了,树木便会被折断;墙体出现了大的缝隙,便会倒塌。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

——《淮南子·人间训》

解释:

积攒小爱会汇聚成洪福,堆积小怨会导致灾祸。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慈父珍爱子女,并非是想得到子女的报答。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圣贤之人对于善事,无论有多小也必定去做;对于过失,不论多小也必定改正。

 

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太阳不知道黑夜的情况,月亮不了解白昼的景象,太阳与月亮都可以照明,却不能兼有黑夜与白昼的情景。

 

白玉不琢,美珠不文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白玉用不着精雕细琢,美珠用不着刻意文饰。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内心悲哀时,即使唱歌歌声也不会欢快;内心快乐时,即使哭泣哭声也不会悲哀。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凭借众人的力量团结起来,那么就没有不能成功的事情。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走一步棋,不足以显示一个人智慧;弹一下琴,不足以表达悲哀。

 

省事之本,在于节欲。

——《淮南子·诠言训》

解释:

减少事物的根本在于节制自己的欲望。

 

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圣贤明君依据世情制定法律,依据时情变化而做事。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淮南子·汜论训》

解释:

源头各异的江海湖泊最后都会归于大海,迥然各异的诸子百家有相同的思想宗旨,都以治理好天下为其目的。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积水成渊,鱼才会聚拢;树茂林密,鸟才会集栖。

 

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淮南子·人间训》

解释:

福转化为祸,祸转化为福,其中的造化没有办法达到极点,其中的深奥没有方法来探测。

 

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内心安宁则凡事都会安宁,内心扰乱则凡事都会扰乱。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登上高处使人情不自禁地眺望,面临深渊使人不由自主地探望,这是由人所处的地位环境所决定的。

 

一发声,入人耳,感人心,情之至者也。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音乐响起,进入耳朵,感动了人的心灵,然后产生了情感。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食是人民的根本;而人民又是国家的根本;国家则是君主的根本。

 

至贵不待爵,至富不待财。

——《淮南子·精神训》

解释:

最高的尊贵获得不是靠爵位来完成的,最大的财富占有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水虽然平静,但也一定会起波纹;衡器虽然平正,但也一定会有误差。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豪之末,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也会看不见;细毛的末端,如果仔细去看也能看清。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祸患产生于欲求过多,灾害产生于没有防备。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绳子短打不出深井的水,器皿小就容不下大的东西。

 

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他的能力能胜任这项事情工作,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压力重;他的能力和他做的这项事情相称,那么他就不会觉得困难。

 

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

——《淮南子·修务训》

解释:

聪明人无所作为,倒不如愚笨之人勤奋好学。

 

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干枯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但不去挖掘就流不出泉水来。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君子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来就成为大的好事;不认为小的坏事没啥大妨害而去做,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是大的坏事。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力;举千人之所爱,则得千人之心。

——《淮南子·缪称训》

解释:

利用一百个人的特长,就能得到一百个人的力量;任用一千个人所爱戴的人,就能得到一千个人的归心。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淮南子·诠言训》

解释:

自信的人是不能用诽谤赞誉来改变他的志向的,知足的人是不能用权势利益来诱发他的欲望的。

 

小人之誉人,反为损。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小人对别人的赞誉,反而是一种损害。

 

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恪守节操的人,面临危难绝不苟且偷生;贪图利禄的人,见到利益竟然不顾性命。

 

太刚则折,太柔则卷

——《淮南子·汜论训》

解释:

人过于刚强、执拗会受损,过于柔软、随顺会受屈。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于谷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君王求取木材,臣子为此毁掉林木;君王求取鱼虾,臣子为此排干河谷。

比喻上级求取什么,下级就会不惜代价地做什么。

 

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淮南子·主术训》

解释:

大鱼一旦失去了水,就会被嵝蚁所制服,说明离开适于自己的环境就会失去优势。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下面轻上面重,上下不平衡,很容易覆灭。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淮南子·诠言训》

解释:

不强求能得第一,不担心落在最后。

 

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乃反以成之。

——《淮南子·人间训》

解释:

有时称赞别人,但反而是毁坏了他;有时诽谤别人,但反而会促使他成功,说明毁誉之言有时会起相反的作用。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遇到下雨天,就不要穿皮袄;进入屋内,就不甩蓑衣。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行走的方向一致,就是千里也会相从;行走的方向不一样,不是一条路,就算是对门也不通。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淮南子·览冥训》

解释:

向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淮南子·泰族训》

解释:

宽大的胸怀可以容纳众人,德行高洁的人可以让别人更加怀念。

 

自强而成功者也。

——《淮南子·修务训》

解释:

奋发图强才能获得成功。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

——《淮南子·齐俗训》

解释:

到哪个国家就要遵守哪个国家的风俗,到哪一户人家就要避免哪一户人家的忌讳。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淮南子·修务训》

解释:

执政者如果公正无私,那么他的言语百姓都会一致赞成。

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淮南子·说林训》

解释:

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

这是说很多人能够看的很远,很多别人的缺点,却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

——《淮南子·人间训》

解释:

千里长堤,因为蝼蚁的洞穴渗水而决溃。

事之成败,必由小生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从小处开始的,说明凡事必须由小处着手。

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

——《淮南子·原道训》

解释:

憎恨之心强烈,是心理上有疾病;贪图享乐放纵欲望,是身体的负担。

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淮南子·说山训》

解释:

嫫母虽丑,也有美丽的优点;西施虽美,也有丑陋的缺点。

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训》

解释:

以前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恐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

争利者未尝不穷也。

——《淮南子·原道训》

解释:

争名夺利的人没有不穷困潦倒的。

置猨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淮南子·俶真训》

解释:

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轻捷跳跃的本领,而是没有它发挥本领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