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606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docx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项目申请立项可研报告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1项目概要

1.1项目名称:

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

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

***省平阳县府大院内邮政编码:

负责人:

曹光招电话:

传真:

手机:

E-mail:

1.3项目建设地点:

***省平阳县***

1.4建设内容:

资源监管工程、科研繁育工程、宣教培训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核心区门屿尾村渔民搬迁工程、功能区规划调整与总规、详规编制工程

1.5建设期限:

2004年-2007年,共4年,分两期实施

1.6投资规模:

工程建设总投资:

2982.2万元(一期工程1563.2万元,二期工程1419万元)

1.7筹资方式:

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087.54万元,占7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94.66万元,占30%。

 

2项目依据

(1)《中国自然保护纲要》(1987年)

(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年)

(3)《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1996年)

(4)《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1996年)

(5)《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年)

(6)《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5年)

(7)《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10)《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3号)

(12)《***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1999年)

(13)《自然保护区专项基金使用管理办法》(2001年)

(14)《***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1991年)

(15)《***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区划和总体规划》(1992年)

(16)《***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6年)

(17)《***省平阳县环境保护“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2000年)

(18)《***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十五”计划》(2000年)

3项目背景和现状情况

3.1 基本概况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又是我国最早(1998年12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是一个以海洋贝藻类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

该保护区位于***省平阳县东南海域,由52个面积大于500m

的岛屿、数十个明、暗礁及周围海域所组成,总面积为201.06km

,其中岛屿陆域面积11.13km

,海域面积189.93km

其地理坐标为27°24′30″~27°30′00″N、120°24′30″~121°08′30″E。

西距大陆最近点约55km,北距***市93km,南至台湾基隆港270km,东为宽阔的东海大陆架海区。

多年来,***自然保护区通过不断完善管理设施和手段,强化了核心区的保护管理,目前核心区贝藻类生物量已数十倍于区外,海洋生态恢复得相当快,同时还开展了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研究,通过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调整了产业结构,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已从建区初期的300元增加到2002年的4063元,基本上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1999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

3.2动、植物种群特征

***海洋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海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区内岛礁星罗棋布,岸线逶迤曲折,岬角丛生,海湾众多,有沙滩、泥滩、砾石滩与岩礁等多种岸滩类型,还处于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流系复杂,锋面发达,终年水清,这些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海洋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条件。

在多年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中,现已初步查明区内有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1851种,包括贝类421种、大型底栖藻类178种、微小型藻类459种、鱼类379种、甲壳类257种和其它海洋生物157种。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区内的贝藻类资源十分丰富,两者分别占全国贝藻类种数的30%和25%,约占***省贝藻类种数的80%,大约30%的种类以南麂海域为我国沿海分布的北界和南界,有36种贝类目前在中国沿岸仅见于南麂海域,黑叶马尾藻、头状马尾藻和***褐茸藻是在南麂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世界海藻新种,还有22种藻类被列为稀有种,体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代表性和稀缺性,从而使***获得了“贝藻王国”的美誉,引起了国内外海洋生物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421种海洋贝类中,潮间带贝类有214种,潮下带及浅海贝类有255种。

它们分隶于5纲15目197科,包括多板纲11种,瓣鳃纲175种,掘足纲2种,腹足纲214种,头足纲19种。

这些贝类按温度性质可以分成4个类群。

其一是我国沿岸广温广分布种,共105种,约占总种数的25%。

该类群从广东大陆沿岸向北一直分布到黄渤海沿岸,是我国沿岸潮间带和底栖生物群落中的主要构成种。

其二是分布于东海和南海的亚热带种,共216种,约占总种数的51%,是这一海区的主要组成成份。

该类群在南海分布很广,向北进入东海沿岸,受长江径流的阻隔,一般不进入黄渤海。

其三是主要分布于南海的热带种,共83种,约占总种数的20%,该类群主要分布于海南岛沿岸,少数种类可以向北分布到厦门一带,但多数种类在福建沿岸尚未发现,如眼球贝、光石蛏、丁蛎、中华牡蛎等。

而一些仅分布于海南岛南端和西沙群岛的典型热带种在***海域也有出现,如龟甲虫戚、扁平窦螺等。

第四个类群就是分布于渤海、黄海,能延伸到东海北部的暖温带种,共17种,约占总种数的4%。

该类群仅占次要地位。

南麂自然保护区的贝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区系复杂,既有在全国沿岸常见的广温广分布种类,又有由黄海冷水团带到***沿岸的少数暖温带种类。

同时,由于该海域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和控制,出现了较多的热带种类,甚至过去只发现于海南岛南端和西沙群岛的典型热带种也出现在这一海域,这些种类在福建沿海尚未发现,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断裂分布”现象。

其亚热带种类是***贝类组成的最主要成份。

这样一来,我国南北海域的各类贝类在***几乎都可找到它的代表种。

这种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不同温度性质的贝类同时并存的现象,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从整个贝类区系来看,南麂贝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南麂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海藻分隶于84属178种,其中蓝藻2属2种,红藻52属107种,褐藻21属38种,绿藻9属31种。

其中,优势种34种,习见种60种,局限种11种,少量种50种,稀有种22种,养殖种1种。

其温度性质可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三类。

冷水性种类仅1种,且为养殖种,属亚寒带性。

温水性种类有130种,其中属于冷温带性的有19种,属于暖温带性的有107种。

暖水性种类有51种,其中属于亚热带性的有50种,属于热带性的仅1种。

可见南麂自然保护区大型海藻的温度性质具有明显的暖温带性,同时含有相当多的亚热带性成分,其区系为暖温带性向亚热带性过渡的典型,属印度—西太平洋生物区的中—日亚区,在我国海藻区系划分中属东海西区。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海洋藻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有关海洋生物学家已在南麂保护区内陆续发现三个世界藻类新种,还发现了多种中国海洋藻类新记录。

近年来,微小型藻类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共鉴定出本区各种生境内有微小型藻类459种,其中硅藻门297种、26变种、4变型,蓝藻门63种、1变种,甲藻门53种、5变种,绿藻门6种、1变种,金藻门2种、1变种。

这些种类大都为本区的新记录,其中有30种为我国海洋微小型藻类新记录。

南麂海域已鉴定的鱼类有397种,隶属于30目134科245属。

该海域的鱼类绝大多数为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和暖温性种类,其中暖水性种有214种,占总数的53.9%;暖温性种有170种,占42.8%;而冷温性种仅有13种,占3.3%,没有发现冷水性种。

由此可见,本海域鱼类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

南麂海域为冷温性种类如宽纹虎鲨、白斑角鲨、黑鳃梅童鱼等分布的南缘,而在南海见到的暖水性种类如斑点丽鲨、刀光鱼、大眼油鳗、花鱼或、尖尾黄姑鱼等在本海域也偶有捕到。

***自然保护区虾类计有79种,种数居***省第一位,分别隶属18科39属,其中东海首次记录有4种,***首次记录有12种。

南麂海域虾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

南麂海域蟹类计有128种,分别隶属于17科68属,其中***首次记录有30种,东海首次记录有12种。

南麂海域蟹类组成绝大部分为来自印度洋、中印半岛、热带中太平洋诸岛、菲律宾诸岛的暖水种;还有部分是南海、东海及日本的亚热带种与少数东海(包括日本)的地方种。

除上述虾类、蟹类外,蔓足类、口足类、异尾类等甲壳类资源在南麂海域也十分丰富。

据初步调查,该海域有蔓足类28种,口足类11种,异尾类11种。

南麂海域是一些北温带冷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南缘临界,同时也是一部分较强的暖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北缘临界。

在南麂海域不仅贝藻类、鱼类和甲壳类种类繁多,而且其它海洋生物也不少。

经初步整理,有海绵动物2种,腔肠动物48种,栉水母动物2种、扁形动物1种、多毛动物36种、节肢动物1种、外肛动物31种、腕足动物4种、棘皮动物27种、爬行动物3种和哺乳动物2种,共计157种。

其中有9种为***新记录,有5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生动植物种类名录。

3.3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隶属于平阳人民政府的专门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监察管理科、监察队、研究所,具体负责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规划、科研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海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

人员定编31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21人。

目前,南麂保护区已有工作人员38名,包括行政人员9人,事业人员29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5人。

保护区管理局的日常经费(工资、办公经费等)由平阳县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管理经费由国家海洋局、***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解决。

保护区研究所的课题经费由研究所根据研究内容分别向上级科技、海洋、水产、环保等有关部门申请。

保护区管理局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组织编制、实施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3)制定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4)监督协调有关部门设在保护区的机构的工作;

(5)设置和维护各种保护设施和标志;

(6)组织并管理在保护区内的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监视工作;

(7)开展有关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8)监督管理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活动;

(9)按《***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0)平阳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管理职能。

3.4固定资产现状、管护设施情况

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在平阳县政府大院内设有四间办公室,总面积100

,配有必需的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还拥有帕萨特轿车一辆。

在岛上有可使用的500㎡监察管理中心和300㎡的展览用房。

在大沙岙设有区碑1座,在核心区龙船礁附近建有固定观察哨,在大山核心区设有陆上界碑5块,在大沙岙海滨浴场海上设有红色浮球界标,在沙滩上设有拉索界线,在10多处核心区和缓冲区交界部位还设有警示标语牌。

监察队配有小型巡逻快艇、高倍望远镜、对讲机等管理装备。

研究所配有计算机、照相机、烘箱、去湿机、封塑机、分析天平、生物显微镜等科研设备。

展览用房已展出贝、藻、鱼、虾、龟、珊瑚等各类海洋生物标本400余种近1000件,其中有中华鲟、玳瑁、海龟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近10件。

3.5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功能区划不适应

南麂保护区属全国海洋类自然保护区最早开展功能区划的单位,现有的《***国家海洋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区划》是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92年编制的,经过十年的运行,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影响了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生物圈保护区的原则,其严重影响了《***省***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

3.5.2总体规划滞后

1992年,原省海洋局曾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杭州大学地理系共同规划编制了《***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区划和总体规划》,但该规划未经过专家评审和上级部门的审批,难以发挥作用。

同时,南麂保护区的环境保护、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至今尚未开展;其严重制约了保护区的发展。

3.5.3监察装备不适应

由于资金的困难,保护区的保护设施和管理工具一直十分落后,而且缺乏必要的适应管理需要的通讯工具。

南麂海区属二类海区,风大浪高。

但保护区管理局至今仍没有一艘像样的巡逻管理船只,目前配备的小型快艇还不适应保护区全天候的巡逻管理,平时只能靠租借村民渔船工作。

因此,监察队员只能进行简单的看护,保护管理的力度不大。

遇到海上突发的炸鱼、偷挖偷采贝藻事件不能及时加以处理。

此外,保护区各重要地段尚缺乏必要的护拦设施和保护标志,直接影响到保护效果。

3.5.4核心区住有居民

南麂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居民较多,建有生活设施和建筑物。

特别是门屿尾村整个村都在核心区内,渔民的生产、生活对核心区的保护影响较大。

同时,村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保护区的抵触情绪也较大。

这些矛盾将随着渔民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期望值的增大而增大。

3.5.5科研力量薄弱

保护区研究所虽已成立多年,但仍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调查经费,日常性的监测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对保护和开发的动态更无法掌握和及时提出建议。

保护区研究所近几年新吸收了几名大学毕业生,科技力量逐步得到加强,但由于南麂岛远离大陆,难以引进中高级科技人才,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区的科研水平仍然较低。

3.5.6科普宣传教育基础条件差

保护区现在有的展览场所,设施简陋,展览方式简单,没有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宣传展示,对公众缺乏吸引力,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大降低了南麂这个对外宣传平台的效果。

3.5.7供电不足,价格高,污染大

目前,南麂岛的总发电量为60万度,发电厂配有机组仅3台,总装机功率450KW,电价1.65元。

而南麂高峰期的需求量为600KW,其严重影响了岛上单位办公和居民正常生活。

并且,现有的发电设备比较陈旧,污染较大,特别是废机油的污染,对潮间带的贝藻类有很大的威胁。

4项目目的、意义、必要性

4.1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计划通过***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工程、科研繁育工程、宣教培训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核心区渔民搬迁工程、功能区调整与总体规划编制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软、硬件设施,提高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充分发挥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发展和后勤功能,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资源繁殖、恢复和发展,维持生物多样性,确保资源持续利用,并不断促进海洋科学进步和海洋经济发展的目的。

这不仅对于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的神圣使命、促进该保护区自然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中国自然保护和沿海各岛屿进行海洋保护和开发活动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实例,从而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海洋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

区内不仅海洋生物物种繁多,而且还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区系和地域上的断裂分布现象,呈现多种流系交替影响下的物种资源特征。

因此,***海洋自然保护区不仅在海洋生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保护研究价值,而且还是海洋贝、藻类的种质资源库。

国内外有关专家曾多次提出建议,南麂可建成中国主要海洋贝藻类的天然博物馆,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加强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还可为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示范提供重要基地。

***是***省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因此,只要经过不断努力,其还可望成为中国海洋国际生态研究基地、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示范岛和***省重要的海珍品养殖示范基地。

其将吸引国内外专家和高校师生来岛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提高保护区的科研水平,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和科普基地建成后,通过接待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广大游客参观考察和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等,将在宣传自然保护区、普及海洋知识和自然保护知识、增强海洋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培养海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选择地开展生产示范项目建设,将带动当地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变低效益的资源破坏型经济为高效益的资源保护型经济,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确保***的自然保护和经济、社会得到协调、持续发展。

4.2必要性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联合国《21世纪议程》郑重指出: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同时,生物多样性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也是全球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项目建设是***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上所具有重要地位的需要

***作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公认为在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

它不仅是***省的财富,也是中国的财富乃至全人类的财富。

在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行列里,***是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成员,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保护区的综合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代表了中国海洋保护区的水平,它是世界认识中国海洋自然保护状况的窗口,也是中国海洋保护区走向世界的桥梁。

因此,必须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加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努力提高管理和科研水平,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不断缩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将其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2)项目建设也是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赋予南麂的神圣使命的需要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指出:

“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实验,建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将***的建设和发展列入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这一重要的行动方案领域。

随后,***还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的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国家海洋局在编制《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时也将***自然保护区建设列入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确立了***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同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保护区建设已经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1999年***省环保局和计委组织编制的《***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已将***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两个重点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工程之一。

因此,***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必须寻求各方的项目支持,从而使自己达到名符其实,并肩负起这种神圣使命。

(3)项目建设还是应对目前面临海洋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的需要

南麂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海水养殖业和旅游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然而,这些开发活动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区内已呈现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受到人为影响的迹象,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保护管理工作的难度。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被列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并正在积极申报全国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保护区内的海洋开发活动必将进一步加强。

因此,保护和开发之间将出现日益尖锐的矛盾。

为了正确处理和协调两者的关系,同样要求我们必须加大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如果没有基本的保护设施、监察装备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没有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又不加强科研力量,就根本无法应对目前的复杂局面,保护区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将会面临丧失的威胁,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5项目规划目标和原则

5.1项目规划目标

本项目的规划目标是: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目标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以自然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软、硬件设施,提高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强化保护、科学管理,积极地开展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使区内海洋贝藻类及其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资源可永续利用,岛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本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洋贝藻类天然博物馆、基因库进行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的场所,填补我国贝藻类自然保护区方面的空白,丰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同时合理适度开展贝藻类苗种的培育和增养殖,投放人工鱼礁,稳妥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把***建设成为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风格独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圈保护区。

5.2项目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5.2.1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按照《中国21世纪议程》和“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开发必须服从保护”的要求,在搞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区的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5.2.2坚持依法保护、科技先导、对外开放的原则

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科技兴区。

同时,充分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5.2.3坚持海域保护、海岛建设协同发展的原则

鉴于贝藻类的主要栖息地属于海陆生态交错带,因此,要按照全岛性保护的概念,切实加强海域生态保护和陆域环境管理,在建设项目上做到海陆并重、协同发展。

5.2.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保护区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建设项目应优先考虑核心区的保护工程核心区居民搬迁和科教设施的建设。

同时,按照轻重缓急,做到分步实施,力求实效。

5.3项目规划期限

本项目规划期限为2004年-2007年。

6项目建设条件

6.1自然条件

6.1.1地质地貌

***处于东海大陆架上,其地质特征与闽浙沿海地区相似,出露地层单一,为上侏罗统高坞组地层,岩性主要为流纹质晶屑溶结凝灰岩。

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约70-80m,最高峰(大山顶)海拔229.1m。

海岸线总长约74.66km,基本上是岩岸。

由于长期受波浪、潮汐的冲击和侵蚀,因此基岩裸露,且多呈陡崖峭壁。

岸线形态曲折,岬角丛生,海湾众多。

列岛地貌形态以海蚀地貌为主,海积地貌不大发育。

该区海底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下倾,水深一般在15-25m之间。

南麂岛东北和西南两侧为两条深水通道,其水深在30m以上,最深处可达45m。

海域底质以粉沙质粘土为主。

6.1.2海洋环境

***海域既是黑潮支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相互作用区,又是江浙沿岸水、台湾海峡水和台湾暖流水三种水团相互交汇的海区,流系复杂,锋面发达。

由于海区岛礁星罗棋布,受地形影响,局部涡流亦十分发达,水体交换良好。

该海区夏季在台湾暖流水的控制之下,冬季则受江浙沿岸水的支配。

南麂海域的潮汐为正规半日潮,年平均潮位3.2m,平均潮差为3.74m,最大潮差可达6.76m,一般大潮时的潮差在6.0m左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