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6614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docx

地理复习区域复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主要特征有哪些?

具有一定界线(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模糊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即开放性)。

2.右图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

区域间的联系(开放性)

3.下列区域划分的依据所属类型?

热量带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行政区单一指标。

人文要素

三大自然区综合指标。

气候和地形

三大经济区综合指标。

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4.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表现在哪三方面?

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的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等。

5.区域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初期阶段)

主要特点:

区域内城镇往往较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面临问题:

人地关系:

基本协调

(二)工业化阶段

(1)成长阶段

主要特点:

依靠资源、交通、劳动力等区位优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面临问题: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价上涨等

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2)转型阶段

主要特点: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面临问题: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

人地关系:

矛盾加剧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再生阶段)

主要特点: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整治、发展新兴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区

域经济复苏

面临问题:

人地关系:

走向协调

6.说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业构成状况。

传统的农业阶段:

一>二>三

工业化阶段:

二>一>三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三>二>一

7.某区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9%、70%、11%,请说出该地区区域发展所

处阶段。

工业化阶段

8.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加工制造业分别是何种类型?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工业化阶段转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

9.在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乡内部差异不断扩大的是哪个阶段,其它两个阶段区域内部

经济特征如何?

工业化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较高水平的均衡状

态)区域内部差异小。

10.将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依据什么?

依据是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Ⅰ)、

西北干旱干旱区(Ⅱ)、

青藏高寒区(Ⅲ)

11.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自然条件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自然资源等,其中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比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12.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800mm等降水量线)

13.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

(1)人类社会早期: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限制陆上交通,黏重

的土壤限制农业开垦,农业发展缓慢。

(2)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展水运和水田农业以克服原先的

不利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该地成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也是我国的主

要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目前: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该区域由于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

产规模较小,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14.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关键是要识图)

东部经济地带: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中部经济地带: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

西部经济地带:

川、渝、黔、云、藏、陕、甘、宁、青、新

 

15.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三次产业构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均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均处于工业化阶段。

不同点:

三个地带中东部经济地带二三产业均最高,第一产业比重最低,说明东部经济地

带的经济最发达。

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均较高,尤其是西部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最高,

说明经济最落后。

16.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工业结构的区别

东部经济地带: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中西部经济地带:

以重型产业为主。

17.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优势-------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丰富。

劣势-------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18.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迁出地,二是迁入地。

对于迁出地,由于劳动力价格高,地价和房租较高,人口稠密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生

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

对于迁入地,劳动力价格低,地价和房租低,环境相对好,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在

此进行生产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迁入地对某些工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导致工

业向这些地区转移。

19.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次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再由次

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一般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

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而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压缩或淘汰产

业,发展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业。

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

产业转移的转入国家依靠

的主要是低成本竞争力,而发达国家则投资于新产品研发。

20.产业转移对发达地区(产业移出地)和不发达地区(产业移入地)的影响

移出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缓解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影响)

对社会经济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影响)、短时间内可能失业率比例上升(消极影响)

移入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消极影响)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积极影响)

 

21.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原因,主要的产业部门有哪些?

苏南:

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资源短缺等使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环保费用上涨、,经济效益下降。

苏北:

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优惠的政策、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主要的产业部门: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2.比较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的优缺点

优点:

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工程量较小、水量大

中线----可自流供水

西线----自流供水、水质好

缺点:

东线----需逐级提水,耗能多、水质差

中线----工程量大

西线----工程量大、水量小

2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积极意义-----主要在调入区

(1)生态效益:

改善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控制地面沉降

(2)经济效益:

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3)社会效益:

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有利于社会稳定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在调出区

(1)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水污染对沿线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4)引起输水沿线低洼地土壤次生盐碱化

24.“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什么

城市分布(另外地形因素和中途补气等因素使其发生弯曲)

25.西气东输工程的深远影响

对调出区-----西部

(1)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2)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3)缓解沿线地区因能源问题产生的环境压力

对调入区-----东部

(1)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

(3)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26.解决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2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的评价

输出地: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

输入地:

解决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图”,完成1-2题

1.对该区域发展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B.区域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C.资源开发是当前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D.区域发展条件优越

2.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淡水资源不足B.能源资源不足

C.土地资源不足D.热量条件不足

“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

2013年8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专家论坛在贵州举行。

下图为“泛珠三角两个著名经济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泛珠三角”计划体现了区域的

A.整体性B.差异性

C.开放性D.发展性

4.关于图中两大经济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经济区是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

B.乙经济区外向型经济发达

C.甲经济区主要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D.乙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工业化

如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6.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建成全线通水。

如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大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B.缓解京津地区地面沉降

C.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D.减缓海岸线后退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缓解华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根据《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2014年10月,“南水”正式进京,每年输入约10亿立方米。

但是有关部门表示,“南水”并不能真正解“北渴”。

如图“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调水线路A、B、C三段中,可以自流的是

A.AB.B

C.CD.均不能自流

10.“南水”并不能解“北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北京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B.南方水资源数量少有限

C.北京人均水资源很少,矛盾突出

D.“南水”的水质污染严重

如图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部分投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地理现象属于

A.工业集聚B.产业转移

C.资源调配D.劳动力转移

1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建厂,最主要的原因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中心和消费市场。

海外许多经营翡翠多年的大牌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将重点转移至中国内地。

读“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

回答13-14题

年份

1993年

2007年

主要原料供应地

缅甸、云南

缅甸、云南

主要加工中心

香港

北京、云南、广东、上海

主要消费市场

港台、东南亚、欧美

中国、欧美

13.云南是我国最大的翡翠原石集散地,原因是

A.靠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加工技术高D.资金力量雄厚

14.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的翡翠加工基地,主要原因是

A.欧美产业转移B.消费市场大

C.原料供应中心D.玉石文化底蕴浓厚

右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我国产业转移的方向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环渤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

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16.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产业迁出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因而不利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D.对迁入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判断题(正确填A,错误填B)

17.各类区域的划分一般采用相同的指标和方法。

18.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不同的。

19.区域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不同。

20.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明确的界线。

21.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22.区域的差异性特征要求人们在区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23.一般来讲,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或结构的一致性。

24.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5.转型时期,经济增长较慢,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

26.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区的产业升级。

27.区域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生态环境效益。

2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线水可自流,但由于水质差,需“先治污后调水”。

29.产业转移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会增加就业压力。

30.实施“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先治污后调水。

三.综合题

3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区与乙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年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丙区域显著的环境特征是,形成原因是。

(3)如果让你在四个区域中选择一个区域种植水稻,你会选择区。

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3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地区;乙为我国地区

(2)比较A、B两地区的农业生产,完成下表

A地区

B地区

耕地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请简要分析甲地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33.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

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2)东营市的石油加工业是指向型工业。

(3)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其中心城市是。

(4)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优势条件

劣势条件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

材料二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形成一

个三角形。

这个位于中国中心的“三角形”就

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圈涵三省

精华,承接着东部产业转移,承载着三省加速崛

起的希望。

(1)三省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和

等。

(2)“中三角”城市集群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3)“中三角”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其工业主要类型属于。

评价“中三角”承接迁入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有

35.下图为我国“十二五”城市化格局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2)与东部地区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土地便宜、等优势。

(3)图中箭头标注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

该工程对调入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4)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已跃居世界第一。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汽车基地构成了长江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请分析“汽车工业走廊”形成的主要原因。

36.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但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读“江苏省内区际要素流动示意图”

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区域特征看,图示箭头区际间的流动体现了区域的性。

若箭头反映的是经济要素的流动方向,则乙箭头反映的要素主要有。

(2)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

(3)为促进区域发展,苏南部分产业向北转移。

你认为苏中、苏北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哪些有利条件?

3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2012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广州-南宁支干线天然气正式到达广西南宁。

至此,“西气东输二线”工程1条主干线8条支干线全部建成投产。

材料二下左图为“我国跨世纪四大工程示意图”,下右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管线分布图”。

(1)四大工程中不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

(2)“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主要是对流域的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有利于该流域的灾害防治。

(3)四大工程中,对广州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具体表现为。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右图为“苏北、苏中、苏南面积比重、人口比重、

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苏南地区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材料三江苏省实施沿海开放战略,为苏北、苏中、苏南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机遇。

苏北连云港、徐州、宿迁、淮安、盐城五市提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发展战略,将促使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1)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2)从社会经济方面看,苏南地区产业升级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3)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地区转移的产业,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

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答案1D2A3C4A5C6A7B8C9A10C11B12D13A14B15B16D17B18A19A20B21B22A23A24A25A26A27A28B29B30A

31.

(1)800

(2)干旱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甲气候适宜,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利于耕作;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或者乙光照时间长;土壤肥沃;品质优良;病虫害少

32.

(1)东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2)

A地区

B地区

耕地类型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旱涝灾害

热量不足

(3)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人文---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33.

(1)流水的沉积作用加强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原料(3)上海

(4)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充足;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水平相对低;水资源不足

34.

(1)种类多分布广

(2)铜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其中任2点

(3)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

有利—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加剧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35.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矿产资源丰富(或劳动力丰富、廉价等)

(3)西电东送;缓解能源短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4)长江流域内各种资源丰富,能源充沛;流域内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好;技术力量雄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公路,以及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运输方便快捷

36.

(1)开放

资金、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等(任2点)

(2)传统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

(3)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充足;地方政策支持

37.

(1)青藏铁路南水北调

(2)长江水能洪涝

(3)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38.

(1)苏北苏南

(2)工业基础好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经济水平高(任2点)

(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地价便宜、劳动力廉价、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