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地理.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地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地理
模块三区域地理
名师讲义
区域地理总说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在高中地理课
程中,区域地理知识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
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区域地理既是承载地理知识的
基础,又是测试地理能力的平台,所以区域地理一直
是高考试卷地理试题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新课标高
考试卷中地理试题多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考生
的空间定位能力、从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
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
力等。
《高考复习讲义·培优版》通过对区域地理的
命题特点进行总结,结合近三年区域地理的命题规
律,提出了高效复习区域地理的策略,力求使广大考
生在高考复习时能有的放矢,提高备考效率。
2012年高考命题特点
一、2012年高考试题区域地理部分考查的重难点分布(部分统计资料)
专题划分
试卷名称
题号
题型及分值
考查相关的重难点
2012.广东文综卷
8
选择题,4分
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十三地理环境
2012.江苏地理卷
11-12
选择题,4分
区域环境差异
与区域发展
2012.福建文综卷
5-7
选择题,12分
区域环境差异
2012.福建文综卷
37
综合题,37分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对环境的影响
2012.山东文综卷
26(2-5)
综合题,24分
流域综合治理
2012.浙江文综卷
7-8
选择题,8分
资源综合开发
专题十四区域环境
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
2012.浙江文综卷
37
综合题,26分
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开发
2012.天津文综卷
12
综合题,26分
流域开发与生态
环境建设(丽江)
2012.重庆文综卷
36
综合题,36分
资源综合开发
2012.广东文综卷
41
综合题,28分
区域经济建设
2012.江苏地理卷
13-14
选择题,4分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专题十五区域经济
2012.江苏地理卷
29
综合题,14分
资源调配
发展与区际联系
2012.安徽文综卷
23-25
选择题,12分
区域农业与3S
2012.安徽文综卷
34
综合题,32分
产业转移
2012.北京文综卷
36(4-5)
综合题,16分
区域经济发展
2012.广东文综卷
40
综合题,28分
世界地理(加拿大、美国)
2012.安徽文综卷
22
选择题,4分
世界地理
2012.北京文综卷
1-3
选择题,12分
世界地理(英国)
专题十六世界地理
2012.浙江文综卷
36
综合题,30分
澳大利亚
2012.重庆文综卷
5-7
选择题,12分
南非气候
2012.全国文综卷
1-2
选择题,8分
世界地理
专题划分
试卷名称
题号
题型及分值
考查相关的重难点
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
6-7
选择题,8分
中国地理区域定位
2012-重庆文综卷
1-4
选择题,16分
中国地理行政区
专题十七中国地理
2012.重庆文综卷
8-11
选择题,16分
中国地理(海南岛)
2012.全国文综卷
3-5
选择题,12分
中国河流
2012.全国文综卷
36
综合题,36分
中国农业
二、2012年高考区域地理部分命题特点
高考中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以有注记的经纬网
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
等)及注记的地图、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
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
一般来说,试题
大多遵循以下思路:
展示区域经纬网地图,进行区域
空间定位,判断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提供区域地图或
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
地理成因;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等。
具体分析如下:
1.高考试题特别是非选择题离不开区域
从2012年新课标高考地理所考查的内容看,区
域仍然是试题的背景和知识的载体,能够提供设计
问题的素材。
高考命题不是因区域来设问,而是因
设问需要来选择某个区域。
换言之,区域并不作为
问题的本身,即不是考查区域的具体地理事象,而是
考查区域地理事象所隐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以及
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运用知识原理解决地理问
题的能力。
2012年高考命题预测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
归宿”。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
区域的具体地理事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
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
明”;而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
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落实、验证。
图像判读技能的
训练、地理要素间关系的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的掌
握、空间概念的建立等,都是在区域背景下,通过推
理和分析来完成的,这些推理与分析主要是对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运用。
一、主干知识仍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都是高考命题
的范围,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区域地理知
识,则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分
析、区域发展的利弊分析等多年来都是高考命题的
“重头戏”,且图像的新颖性、创新性会进一步增加。
二、图像系统仍然是试题的呈现载体
近两年,地理试题中各类图像的数量不断地增
加,形式持续创新,都是原创或改编图,承载的内容
也是最新的,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区域地理部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要求进一步
提高,由原来重点考查分布转变为对区域判断能
力、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新颖图
像或局部区域图的准确定位能力,有效提炼相关
信息的能力,对地理信息的“解图”或者“图解”能
力等。
三、现实问题仍然是试题的切入通道
今后的区域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引导学
生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热点
和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学科知识与能
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课程,从而联
系相关的学科知识,从地理的角度去分析、阐释和评
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
学以致用。
四、开放情境还将是试题的钟情要素
从新课标各地区试卷看,区域地理试题的设计
都不再是对某个版本教材的简单照搬或变相照搬,
而是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
出新问题,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
题。
这些题目还都具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特点,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五、“五性”特征还会是高考命题的显著
特点
1.体现时代性: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在选材、立
意、考查内容等方面,时代气息浓厚。
如沙尘暴、能
源问题、西南干旱等。
体现时代性特征还将是高考
区域地理试题考查的永恒要求。
2.注重实用性:
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适
应社会、服务社会。
所以,以现实问题为立意命题,
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今后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命
制的重要趋势。
3.渗透探究性:
重视对区域地理问题的探究,鼓
励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
高考虽然不
能以“探究性学习”来代替笔试,但可以通过模拟实
践活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问题在今后考
题中的分量会越来越大。
4.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
点,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势之一。
5.落实区域性:
区域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单位,区
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
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是地理试题的重点
内容,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区域发展的分析、评价和
预测甚至是规划将成为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内容。
高效复习策略
了解区域特征是分析、探究地理问题的基础,区
域地理学习中,在“认识区域”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
典型区域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
题。
考生在复习时要会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学习分层
式思维模型:
①在哪里?
(区域定位)主要为判断区
域位置,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
置、交通位置和范围等。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
析)主要是指描述或推测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水
系)、植被等分布特征,概括其空间格局,阐释影响因
素;描述或推测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类型及分布特
征,阐释影响因素。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
分析)主要是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和危害。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
探讨)主要是指探讨区域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具
体复习方法如下:
1.注重考纲,运用地图,构建空间概念,学会空
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
①从形状特点
进行直觉推测;②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
定位;③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
等)加以辅助判断和验证。
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
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
对世界心
理地图的构建,先应选取10条经纬线(赤道、南北回
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
经线、20。
W、1600E
以及120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
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
等。
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先应以四至点和
(2)加强对重要国家的区域特征和重要地理事
物的心理记忆。
如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
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
这种记忆和复习方
法有:
地理坐标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位置
都可以通过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
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相对位置定位法。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在记住
主要经纬线附近地理事物的同时,可以通过识记一
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其为参照
系,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轮廓形状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
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
轮廓特征。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
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
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
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进
行定位。
典型区域定位法。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人类
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存
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景观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区
的位置。
2.注重回归,运用综合的方法,把握方向,归纳
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
植被等方面分析;如下所示:
3.注重基础,运用地理原理,剖析各类地理现象
的成因
从高考试题来看,考查各类地理现象的成因是最
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应运用
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
例如世界沙尘暴
多发区及成因:
①北美西部荒漠干旱区——土地利用
不当,持续干旱;②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燥,过
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土地沙化:
③亚洲中部——人口快速增加,过樵、过采、过牧,灌
溉用水不合理,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盐土面积广
阔,造成沙尘暴与盐尘暴的混合发生;④撒哈拉沙漠
南缘地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
退化、田地荒芜、沙漠扩大。
又如东亚季风典型的成
因及气候特点:
背靠面积最大的大陆,面临面积最大
的海洋一冬夏海陆温差大一冬季陆地为高压、海洋为
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为亚洲低压、海洋
为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4.注重领悟,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
区域地理的学习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
本原理人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
组成某区
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
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了密切
的联系和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综
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
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
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
演变规律。
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
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的分布原因、主要自然
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
5.注重应用,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
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人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
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人手,分析得出区域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
理),从中寻找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图)。
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
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
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
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
比如在洞庭湖区,过
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
开垦为“北大仓”,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
转变为生态湿地。
6.注重辨别,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
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
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和差
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
般多采取列表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
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
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
“横比”或“纵比”,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
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
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
如对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经济
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可选择人口、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等标准进行横向比
较(见下表),表中数据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之
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
①纬度位置一副热带高气压带一气候特点(高温干
旱)一农业生产特点一出口物资;②自然资源(石
油)→石油生产一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
业部门。
此外,如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德国鲁尔
工业区、日本工业区以及中国四大工业区的特征和
形成原因;比较北纬40。
纬线经过的亚欧大陆东、中、
西部气候类型和特点;比较非洲气候与南美洲气候
的差异性等。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原因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是区域地理学习
的终极目标。
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考生要学会整
理总结,每一类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对策要总结成册、
熟练于胸,以便于随时调动运用;考生要能对掌握的
我国国土整治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用于解决在世界
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7.注重时事.关注热点
重视区域地理与热点结合社会焦点和热点问
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复
习的同时,必须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突出焦点地
区。
另外分析热点要注意的问题有:
(1)要注意分清主次材料。
一般来说关乎人类
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2)要注意以课本为基础进行整合落实。
把热
点放在特定的区域中去复习,并与课本基础知识融
合在一起。
(3)注意宏观把握,微观研究切入。
因为高考不
是强调面而是侧重于点,即小切口。
要根据热点的
影响范围和问题指向来进行分析、归纳与整理。
(4)注意整体把握,要从不同角度(自然、社会、
经济)、不同层次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总之,高考复习要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变被动
为主动,将心动转化为行动,相信大家通过合理有效
的备考,定会在高考中取得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