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6616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docx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9个生字。

会写“寸、落、补、拔、功、助、取、所”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寸”、“障”、“彰”的读音,区别“障”、“彰”字形。

2、“补”的书写要注意是“衣字旁”,“拔”不能写成“拨”。

3、认熟生字,初步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成语的特点。

2、初读成语,交流意思。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

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字,区别难点字。

2、写字。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

提示:

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

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

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

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区别“拔”、“拨”的方法:

边不是“友”字加一点,其实“犮”本身就是一个字,发音跟“犬”一样,意思呢?

犮bá ㄅㄚˊ◎古同“拔”。

◎古同“跋”,踩;踏;登。

◎犬跑的样子。

 可以参照《汉典》。

而记住“拨”其实很简单,记住一个短语就是:

拨头发。

拨头发来自于射箭一手持弓一手拨弦站稳马步故發为两足一弓一手拨弦

把“犮”的发展形态画出来给学生看,那一点是怎么样变化而来的呢?

就是那一短竖呀。

记住“犮”是一个完整的字,弄明白来历,就不会写成“友”了。

  所:

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

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坐井观天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会认“沿”、“际”、“信”三个字。

会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8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课文,读顺课文。

2、学习生字。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

板书:

观。

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

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

谁坐在井里看天呢?

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

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

2、写字指导。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板书:

井沿。

讲解生字。

井沿: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

(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

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

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用来形容什么?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

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

(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

”(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

(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

(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

”(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

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

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

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长)

  附: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看图理解第一自然段。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

喜欢吗?

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

“我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

(指出)怎么知道?

(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

(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

(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

(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

(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

(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

(板书:

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

从哪两句知道?

(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

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

哪课学过?

(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

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

(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

抽拉投影:

小葫芦落了)(板书:

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

它怎么会掉呢?

请学生回答。

(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

(板书:

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

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拓展课文。

2、写字指导。

  一、读课文思考: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

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

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

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

内容:

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

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

(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

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

(出示课件)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

   4、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

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

(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③师配音美美地范读,并同时用课件演示小柳树的生长过程。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

(板书:

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

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

到底有没有?

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  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风娃娃

学习目标:

   1、认识“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11个生字。

会写“夫、表、示、号、汗、伤、吸、极”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字和写字。

2、初读课文。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

(风)

   2、板书课题:

风娃娃长大了,它想出门为人们做好事了,它还想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交朋友吗?

快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小组内交流。

   2、感知内容:

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

读一读。

它又做了哪些坏事呢?

读一读。

   3、指导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比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

提示:

“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

“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4、接力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

笔顺:

及。

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

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下面不要写成“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拓展训练。

  一、导入: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有的漂亮得可爱,有的傻得可爱,有的淘气得可爱,还有的乖巧得可爱。

总之,娃娃都惹人爱。

课文中的风娃娃怎么样呢?

欣赏一下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的风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说一说:

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

你猜对了吗?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大风车

(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

   2、小组合作找出能说明风娃娃做好事和好心办坏事的段落及重点词句,读一读,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风娃娃为什么想到帮人们做事?

    

(2)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

    (3)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

   4、分块研读,反馈交流

    

(1)研读“做好事”板块。

    

(2)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一句话。

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5、研读“做坏事”板块。

    

(1)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

读一读这句话。

    (3)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三、实践活动:

    说说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17、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9个生字。

会写“串、兔、告、诉、狐、狸、猴、颗”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

(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

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

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

(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

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

(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