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237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docx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历史遗存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寻访常州历史,感受古城礼貌”社会实践活动是透过学生对常州历史与人文的探寻与了解,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构成保护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为构建和谐常州献策出力。

  二、课题的提出

  常州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

2500年灿烂的历史文化给常州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春秋时期的淹城遗址,南朝文笔塔,隋代京杭大运河,唐代天宁寺,北宋苏东坡舣舟亭、茅山道观,现代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中华恐龙园等,它们交相辉映,使古城常州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地因人胜,域以文名。

常州名胜的特色是与常州人文精神的特色一脉相乘的。

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构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常州历史上名士雄才辈出,且都胸罗大境界、心纳大智慧。

高洁如天,厚博如地。

赖人文传乘之功,常州的名胜古今辉映,蔚然而成大观。

  三、活动主题

  了解家乡历史,热爱家乡、发展家乡。

  四、活动目的

  1、常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生长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秀丽富饶的土地上的常州学生更就应去了解一下古老龙城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遗风,更就应多了解一下常州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小桥古巷……这也是热爱家乡的表现,是中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

尽管学生对常州名胜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深度、广度,所以往往会以偏盖全,难以构成全面、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作为孟河镇学生更应了解家乡古镇—万绥镇,让更多的常州人和关注常州的人,来追寻常州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齐梁文化。

  2、透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访问、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资料收集等综合实践潜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良好习惯。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启发学生对常州大好的景色作进一步的开发,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行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思想教育。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忙、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进步,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

  5、培养筛选局部和整体信息的潜力和独立阅读潜力,透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获取网络信息,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的潜力。

  五、参加对象

  高二(6)部分学生

  六、调查报告

  

(一)孟河古镇历史遗存的现状

  孟河位于常州西北30公里处,由小河与孟河合并而成的建制镇。

孟河因唐代常州刺史孟简开凿通江运河而得名,又因明代嘉靖年间筑城抗倭俗称孟城。

镇区内著名的小黄山,延绵数公里,山上曾有九龙禅寺、棋檀禅院等古迹,是常州市北部不可多得的风景和人文资源。

镇域内有文物点84处,古遗址13处,孟河老街尚存300多米,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其中,东亚饭店、衙署官邸图公所、顺来园茶馆、益泰酱园基本完好,持续了比较完整的街区风貌。

个性是孟河医派马培之、马伯藩、费伯雄、巢崇山,著名画家马万里等名人的故居幸存,费伯雄故居已经修复,丁甘仁的故居正在修复之中,是难得的众多名人集聚之地。

万绥距离孟河3公里,原为乡级建制,现为孟河下属的村。

万绥素有“兰陵古县、齐梁故里”之称,尚存古迹较多,东岳庙、渡善桥、罗妃桥、北街、志公井、古银杏、古戏楼以及齐梁萧氏皇帝的家庙等遗迹历历可数。

目前,孟河(万绥)古镇的整体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之中,规划突出了齐梁文化、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要素,并得到海内外萧氏宗亲的支持,部分文物开始修复。

  孟河镇现有万绥古戏楼和孟河四大名医派民居建筑群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东岳庙大殿、永安桥、费伯雄故居等。

东岳庙大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元、明、清历代屡加扩建和修缮,它庄严雄伟,是长江沿岸72座东岳庙中最大一座。

永安桥是明朝建立的麻石桥。

建于清咸丰年间费伯雄故居,原有东西两纵列,各有4进,现仅存西纵列第3进3间费伯雄卧室。

孟河四大名医都出身于中医世家,他们相互学习,不断创新,以高超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从本乡本土开始,把影响扩大到全国,把声誉带到海外。

他们祖居建筑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除了丁甘仁故居已经倒塌正在修复外,其余三家四处故居保存较好,这些典型的清朝民宅,足以体现那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和他们的中医世家的生活。

  在全国第3次文物普查中,孟河镇已查证有“四文四遗”(文脉、文化、文物、文保,遗存、遗址、遗迹、遗产)97点处。

其中有许多齐梁萧氏皇家遗迹遗址;如皇家码头、吉祥寺、智宝寺、南寺里、花园里、罗妃桥、张陵桥、泰安陵、碗池等;有许多军事文化遗存遗址,如古城墙、营田里、营盘墩、败田里、操场下、都司衙门、观音堂战役处、天花庄突围战指挥部及日伪军驻孟河城防司令部、东亚客栈等。

  在千年古井中,尤以“志公井”和“恽宅义井”最为著名。

志公井由南北朝时梁武帝国师志公和尚开凿,1500年来,“久旱不枯”,“水患不溢”。

恽氏先人凿井供人饮水,在八角形井圈上外有“恽宅义井”四字,内壁有深痕15条,证明恽氏一族慈善济世的悠久历史。

孟河有古遗址13处,古墓葬2处,古碑文15块、古井21口、古桥13座、古民居9处,千年古银树15株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处,老街2处等点缀和映衬着孟河历史文化古镇古朴与典雅。

  孟河镇还有很多百年以上的民居宅第和名人故居,如戏院路的著名画家马万里故居,万绥南寺里是萧衍故居,当时占地480万平方米。

因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东城天子路、皇业寺、四桥八池等历史遗址。

在这个区域内,有一座清朝时期的基层行政公所建筑——图公所。

小河老街由北街、中街、南街3个部分,总长度519米,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较好地保存着江南清民水乡小镇的风貌;小河后街16号是美国国家首位科学院院士王国金故居。

  

(二)孟河古镇历史遗存的保护和改善措施

  2007年成立了孟河历史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对历史“四文四遗”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成立了孟河镇“四文四遗”保护办公室,由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镇有关职能部门与文化站相关专业人士一齐,共同担负起对孟河古镇“四文四遗”的保护工作。

2009年孟河镇政府制定公布了《孟河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及《《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规划保护暂行办法》的若干规定》。

《中华萧氏总祠及周边地区详细规划》、《齐梁文化—山水孟河》的齐梁历史文化规划得到了专家的科学论证和市政府的批准。

2010年又按照保护办法,请东南名牌大学和深圳市规划设计院对《孟河历史文化古镇与自然景观保护利用规划》进行保护与利用资料的建设开发落实详细性规划。

近年来,按照暂行办法,对100多个文物点保护和修缮,对镇内13个省市级文保单位立牌保护,对全镇文物点建立了档案,加强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开展有法律依据的保护工程,强化对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风貌的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让孟河古镇这块历史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

  (三)孟河古镇历史遗存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文化镇(村)长期没有列入保护范围,加上人们对古遗存保护的意识淡薄,因此,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常州市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遗存逐渐在现代化浪潮中淹没,如果再不加重视,仅有的少量遗存可能在5-10年内也不复存在。

我们呼吁政府和有关方面务必加以重视,否则,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没有及时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长期以来,常州市有关部门比较重视文物(点)和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而忽视了农村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主管部门也仅重视村镇的现代化改造和建设,缺乏对古遗存保护的规划指导。

加上过去缺乏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法律支撑,致使这一工作相对滞后。

《文物法》颁布以来,人大、政协虽然进行过一些调研,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也提出过相关的提案和推荐,但未有实质性的进展,历史文化镇(村)的保护一度游离于常州市城镇建设的规划之外。

  2.普遍缺乏历史文化村镇需要保护的意识。

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村镇建设的过程中普遍认为历史遗存的古街老镇是落后破败的象征,有碍地方形象。

有的甚至认为保护古村古镇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有许多地方领导不愿意向上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在建立卫生村镇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领导还把历史老镇当作改造的重点,石板街道统一浇成水泥路,木质门窗换上金属框,街后的河道有的干脆填埋掉,改变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3.相当部分的历史文化村镇已经遭到破坏。

常州市历史文化镇村的资源与苏州、无锡、湖州等沿太湖地区相比,本来就显得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低,再加上缺少统一的规划,仅存的又一再遭到破坏,进而使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显得更为短缺。

湖塘桥、雪堰桥、横山桥、戚墅堰、奔牛镇等地以前是常州市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上世纪80年代时历史风貌保存的还比较完好,进入90年代才开始在核心区域内进行改建,老街改成马路,弄堂转成新巷,百年古桥纷纷拆除,明清建筑转成水泥楼房。

  孟河有些历史建筑包括古桥、古庙、古祠、古宅十分具有保存价值,有的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缺乏修复的资金,正处于危在旦夕之中,有些富有特色的古宅更是摇摇欲坠,孟河的马伯藩、巢崇山故居等都已成危房,仅杨桥一地在去年的特大雪灾中就倒塌老宅数十间。

  (四)对保护利用孟河历史文化古镇古街的几点推荐

  孟河古镇古街古村落是江南水乡城镇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常州市“四文四遗”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遵循规划引领、应保尽保、区别对待三大原则,保护利用古镇古街古村落的文化遗产资源。

确立综合全面的保护战略;构成政府主导、联动推进、科学导向三大机制,落实保护开发的实际行动;制定市场运作、产权置换、财政激励三大政策,强化保护利用的动力与活力。

  1.移建四座古桥。

孟河在汉代开孟渎建桥12座,(黄木桥、八字桥、卧龙桥、匡家木桥、大树桥、马桥、丹风桥、迎鸿桥、孟河桥、渡善桥、阜通桥、石桥);南北朝齐梁时期名桥6座,(兰陵桥、金鸡桥、凤凰桥、罗妃桥、万岁桥、礼巷里桥);唐朝与明朝以前小有名气的桥梁有14座,(懊恼桥、永安桥、郑塔里桥、七路桥、太子桥、万绥桥、太平桥、水龙桥、水关桥、德胜桥、文武桥、通济桥、济善桥、吊桥等);清朝建的名桥有5座,(万善桥、宝善桥、东典桥、仇家桥、与三步二顶桥)等等。

孟河镇的每座桥梁后面都有一段十分动听的传说故事,发生与传承着一个个深刻的文脉内涵,这就是孟河千年传说的名桥文化。

有两座桥还原始原貌地保存完好。

一是匡家木桥(城北、黄山、卧龙三村交界处),它孤零零地横卧在废弃的老孟河上,完全能够移地保存。

另一座永安桥(郑塔村东北)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原汁原味的砂石桥,可原地保留,也可移地保存。

如果将永安桥西移至万绥东岳庙前,那它的身份将百倍增长。

  另外兰陵桥遗址在东岳庙前,北宋时改名“千秋桥”,即千秋万岁之意。

罗妃桥,为梁王萧衍爱妃罗氏饮食起居必经之桥,兰陵桥、金鸡桥、凤凰桥、罗妃桥,这四座桥齐梁古桥的冠名是高贵而有诗意的,(选址修复或重建兰陵桥、罗妃桥)。

在“齐梁故里”的景点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很贴合游客的追忆心里。

  2.开发城北古街。

全镇尚有古街有两条:

一是万绥东岳庙门前的180米古街,能够结合“齐梁故里”统一规划开发,因为它有必须的宽度,修建一条进古街的牌楼。

另外街南头可砌牌楼,与即将扩建的东岳庙、修建的“齐梁广场”和“萧氏宗祠”构成“齐梁故里”旅游的主骨架。

另一条是城北明清古街,始建于明嘉靖33年,发展到民国初年已占地44000平方米,全长565米。

现存明代建筑134间、清代建筑334间、民初建筑63间。

城北古街仍很狭窄,为连续性封闭式古建筑群;前街、后街有8个相通弄堂连接,每个弄堂都装有索门和栅门,每到夜晚索门、栅门全部关掉,起到防御和防盗作用。

街道路面狭窄,用青石板铺设,路下阴沟相通。

街东西两面民用码头,直对弄堂口,居民用水十分方便。

它以前是明清孟河区域经济中心,那里生产丝绸产品“孟河绉”曾在光绪26年和民国4年两次荣获巴拿马金奖。

(常州市志)城北古街原貌未变,政策好优利开发,完全能够恢复明清文化一条古街的原貌。

  3.修复名医故居;孟河名医的杰出代表马培之(马文植),声誉与费伯雄并驾齐驱,他的故居位于孟河戏院路中段,除门面略有破坏外,内部庭院、厅堂等古建保存尚好,完全能够开发。

马培之故居的修复,与费伯雄故居相映成辉,就有“看点”,与“卖点”。

开发马培之故居的费用不超过费伯雄故居的三分之一。

丁甘仁故居已在2008年10月正式举行了开工修复仪式。

巢渭芳故居现正在拟定修复计划,明年年底孟河医派四大医家的故居都将得到修复,向全社会公开供人参观。

  4.新建一条古马路。

“古兰陵路”,从万绥到孟城这段路,我们将称作古兰陵路,只要重点绿化即可。

让这条古马路古木参天,但要有深度,即绿化带宽度。

使驾车人或行人走在这条古马路上,心旷神怡,自豪而神秘。

路面必须要青石条板铺设,路肩要美化,重新配置古色古香路灯,结合万绥村新农村建设再加宽、美化,直达新镇区,映衬着孟河历史文化古镇的古朴与典雅。

  5.建设小黄山古名胜。

小黄山因它屹立在长江边,原历史上的小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因其寺庙多而雄伟,山不高而险又奇,有仙人洞,有石鳖石鳌,有孟良试刀石等。

每逢清明节,小黄山的游人与自然融合不逊于“清明上河图”。

原原始风貌之毁,事在人为,不破不立。

只要将小黄山绿化植皮竹海竹林先搞好,绿树成荫让云雾缭绕的美景与新鲜的空气先回到小黄山上,再恢复些历史上有名的景点,略加一些必要的古建古刹,我看,新的小黄山旅游胜境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新建一条“齐梁古道”,即孟河新338省道通小黄山的路,不用多花钱,建风景古带(仿宁常路),只要花木成带即可,这样,就将“汤友常艺术文化馆”、“十大文化馆、齐梁公园(市民公园)、文体活动中心”、万绥“齐梁故里”二十景点与孟河“中医文化”(四大名医故居)、再和城北565米明清文化一条古街结合起来,就将构成孟河旅游一条线的框架了。

  6.恢复万绥古地名命名。

民政部门牵头对孟河地区涉及齐梁故里、齐梁文化、小黄山景区、孟河医派、近现代名人的古地名、古街道与古景观名称进行整合重新恢复古名称的命名;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对万绥的地名要恢复为“万岁”;加快对孟河区域内二十景点古名称的命名等。

  要使孟河镇成为常州首个“历史文化名镇”和用心打造孟河旅游文化品牌的产业,还需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孟河镇进一步提出了加快修复齐梁故里的计划,并得到萧氏家族的认可后。

所有这些工作,为我们今后开发和利用孟河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透过孟河镇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和保护孟河镇古镇风貌、城北明清文化古街的利用工作,能够促进北部新城开发新旅游文化,加快构成旅游经济新产业链,为乡镇区域经济再发展作出新贡献。

我相信,2013年孟河镇必须能申报为常州市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古镇风貌、城北明清文化古街必须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更好造福服务人民群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