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366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201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2017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教材的意图:

(1)利用天坛图,呈现北京市人口数,说明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3)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突出规律性。

(4)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5)第4页的“你知道吗?

”利用两个直观形象的素材,使学生通过想象感受1亿有多大。

教学建议:

1、可以由万以内的数引出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万大的数。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时,先从学生已知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引入,让学生用标有计数单位的计数器数数,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利用已有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10个一千是一万。

用同样的方法,一万一万地数,说明10个一万是十万。

照这样数下去,引出“百万”“千万”和“亿”。

向学生说明这些都是计数单位,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组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讨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得出每个计数单位要占一个位置的结论,进一步向学生说明:

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2.例2编写的意图:

(1)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含两级的数如何读,自己总结出只要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即可。

(2)对照数位,出现4个不同的数。

第一个是个级的数,让学生自己读;第二个是万级的数,给出读法;第三个是中间有0的万级的数,让学生自己试读;第三个也是万级的数,但中间和末尾都有0,给出读法。

这样在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索中,使学生学会读亿以内的数。

(3)呈现一个学生讨论交流“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的情境,突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不同地方。

每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仍是难点,教材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呈现“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便于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可以先复习个级的数的读法,再引出万级数的读法。

先由学生讨论怎么读,教师集中讨论意见,归纳出:

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万”。

通过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找出相同点:

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也可从整万的数引入,让学生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3.例3设计的理念:

(1)由电视播放新闻的形式呈现两组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数记录下来,引出写数。

教材给出个级、万级八个数位,让学生对着数位写数,教材只给出两个数的写法,其余的两个数由学生自己写。

既给学生提供了模仿的样板,同时也留有探究的空间。

还可以利用此题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总结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呈现的是学生讨论的情境。

情境中的问题突出写数的关键,并完全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及总结概括的空间。

教学可以:

(1)可以先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再引出亿以内数的写法。

(2)试写一些数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怎么写含有两级的数,教师集中讨论意见,归纳出: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例4的编写意图:

这是教学“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呈现一个讨论交流的学习情境,由学生通过具体数的大小比较后归纳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可以:

创设一个展现我国最大的6个省份面积的情境,可用中国地图或各省地图展示。

先由学生根据地图上标明的省的名称说出是哪个省,再展示教材上各省的文化名胜,然后呈现各省的面积数,由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每两个省份面积数进行比较,并在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之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组的比较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大数的比较方法。

6.例5。

教材中设计的意图是:

这里是教学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

让学生在了解一小滴血液中含红细胞个数、白细胞个数的同时,学会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学可以:

(1)可用挂图或投影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白细胞的作用;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2)先让学生读出数,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然后教师说明: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有时为了读写方便,可以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材的意图:

这里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

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并介绍如何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时,

(1)可用挂图或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收集并交流图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上多少,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

用以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从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这一问题。

(4)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5)使学生理解“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所以得到的是一个近似数。

在介绍了数的产生的基础上,教材接着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计数方法有多种,十进制计数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

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计数单位(一般到千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记数的符号一一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值原则,数的分级,读、写的方法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计数的基础知识。

教材在这里用了一幅运动场看台上人群密集的插图,说明在生活中还会用到更大的数,例如人口数,由小精灵指出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顺序表来读写更大的数。

接着出现我国目前的人口数和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不完全的),并把我国的人口数写在数位表下面,以便于学生试读。

接着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填出万级以上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然后,教材概括地指出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这样在不大的篇幅中,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将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全部呈现出来,并注意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教学可以:

(1)教师可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比亿大的数?

”或“谁还见过比亿更大的数?

”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好,教师可以举些例子,如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世界人口大约有63亿等等。

(2)出示我国的人口数后,提出问题“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3)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填上亿级的数位。

教师可向学生说明:

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要求学生记住数位顺序表,特别要记住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对数位的分级,学生已知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个级,第五位至第八位是万级,进一步说明第九位至第十二位是亿级。

可以简要说一下分级的作用:

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新的计数单位。

可启发学生先复习已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亿),然后放手让学生从亿继续数下去。

也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出亿,边拨珠边数:

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然后,在数位顺序表上填上亿级的计数单位:

“十亿”“百亿”“千亿”。

(5)提问学生: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说明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例1。

(1)教材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

通过地球不堪负人口之重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教育。

(2)对照数位顺序,安排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试读,先出整亿的数,使学生看出只要按照个级或万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然后出个级、万级不都是o的数,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随后由学生自己探索读数规律:

亿以上的数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做一做”的题目,安排了4个个级上都是0的数,重点让学生试读出每个数的左面两级上的数。

教学可以按照下面的几个步骤进行:

(1)为了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之前,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个级和万级数的读法。

(2)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读。

教师可提醒“右起第九位是什么位?

”以便于学生在读数时注意分清数位。

(3)学生试读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总结亿以上数的读法。

可先分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也可直接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自己得出“亿以上的数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的结论。

(4)读大数时,看清数位很重要,特别是要很快地找出亿位,为此,在练习中,应注意训练学生记住右起第几位是亿位,以及看到一个多位数,应能确定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2.例2.例3。

(1)例2教学写亿以上的数,例3教学将整亿的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例2呈现了3个数,其中一个整亿数对照数位表直接示范写出,其余两个数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让学生说出亿以上的数该怎样写。

(3)例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对于不是整亿数的改写要求学生自己运用“四舍五入”法独立完成。

教学思路:

(1)由于前面学过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法,学生再来学习写亿以上的数,难度一般不大。

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试做,只要强调写数时要对准相应的数位写即可。

(2)教学形式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全班集中反馈,由学生归纳出写亿以上数的方法。

(3)改写的内容也可放手让学生试做。

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强调整亿数去掉后面8个零后要加上一个“亿”字,对于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强调最好先分级,看亿级的数是多少,再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最后注意不能忘写“亿”字。

本小节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

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的介绍除了出示中国算盘,还展示了日本算盘,表现了算盘影响、传播范围之广泛。

算盘的作用体现在计算(中药铺里的划价)和记数(银行里的记数)两方面。

算盘的记数法,除了指出上方和下方每颗珠子所代表的数的大小以外,还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推出算盘上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并启发学生进一步收集关于算盘的其他信息。

电子计算器的介绍首先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知道目前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是计算器。

它操作简便,计算又快又准。

关于电子计算器的介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计算器上常见功能键的名称,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目前,常见的计算器有三类:

①算术型计算器──可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四则运算,又称简单计算器。

②科学型计算器──可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统计等方面的运算,又称函数计算器。

③程序计算器──可以编程序,把较复杂的运算步骤贮存起来,进行多次重复的运算。

本套教材介绍的是科学型计算器,使学生掌握科学型计算器使用的一些初步知识,满足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本套教科书以信利牌(TRULy)P-127型小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主要介绍电子计算器的构造,包括电源、开关、显示屏、键盘等方面的知识。

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了常用键盘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重点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以及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

阅读资料主要介绍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计算工具的类型和功能,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可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可以充分利用。

教师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如说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它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曾传到日本、朝鲜等国。

(3)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时,最好用实物算盘作教具。

在介绍了基本的记数法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在算盘上表示数,或说出算盘上拨出的内容可以表示什么数。

还可让学生课前自己收集有关算盘的各种信息,课上汇报、交流,达到了解算盘这一传统的计算工具的作用。

(4)介绍电子计算器时,也应用实物计算器作教具。

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要让学生弄清常用数字键、功能键按键时在显示屏上是如何显示的。

另外,对清除键的介绍也非常重要,因为它在修改时起很大作用,避免重新输入,从而节省时间。

1.例1。

(1)要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

(2)“做一做”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其中一个活动是:

一个学生出算式,另两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工具比谁做得快;另一个活动是:

每人出一道算式,先笔算,再用计算器进行验算,检验结果。

反映了计算器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教学可以:

(1)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时,着重向学生说明怎样输入数据和如何使用运算符号进行计算,学会输入数据和使用+-×÷等运算键的基本方法。

(2)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操作,通过比赛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正确、迅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后,应逐步使他们形成用计算器验算笔算的意识和习惯。

2.例2。

这里安排的是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时,可出示999×□,先由学生通过计算器将999分别乘1、2、3、4,得出正确答案,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直接写出其他题的答案,如果有疑问,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计算器对答案结果进行验证。

“做一做”可由学生先完成,再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