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832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2018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八个单元,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这五个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

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平均数一个单元;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这两部分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另外还有一个智慧广场,最后是回顾整理——总复习

下面结合课本内容,分单元进行解读:

二、单元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计算器

(一)内容简述

教材的第一单元是计算器,这一单元分两段编排:

第一段的教学内容是:

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第二段是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并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数学规律。

教材以“泰山古树”作为现实情境,提出问题。

先借助对话说明“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的必要性,然后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掌握计算器加减计算的操作步骤。

(计算器的认识侧重基本键,记忆键可以放在课后了解)

教材提出的绿点问题是:

让学生用计算器自主学习乘除法。

小电脑提出问题转入第二段教学。

第二段内容:

先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操作步骤。

注意的是有的计算器会自动先乘除后加减,所以要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

红点问题2是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你知道吗”介绍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是这部分内容的延续和拓展。

从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认识计算器并进行计算是基础知识。

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建议

下面结合单元内容,谈几点教学建议: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要让学生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都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留下较大自主学习空间

3.重视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4.灵活使用教材,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中只介绍了部分基本键的名称和功能,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接触计算器的种类也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施教。

可布置课外作业适当拓展认识范围和操作要求。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一)内容简述

教材的第二单元是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包括两个信息窗。

窗1先初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进而学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窗2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公式。

信息窗1.教材以“节能减排”为教学素材进入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了解环保知识,保护环境。

第一个红点问题:

是初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

先从解决问题入手,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再通过一个提问来研究字母表示数的产生过程,最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方法.

第二个红点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然后结合小电脑的问题,学习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信息窗2.以低碳环保作为教学情境,红点问题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绿点问题,继续学习求代数式的值。

利用小电脑的问题研究用字母表示公式,然后学习字母表示数的简写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学习信息窗1时:

1.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抽象、个别——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提出问题后,放手学生自主列式解答,再交流回顾已学的数量关系:

每分钟节水量×分钟数=节水总量”,理解从个别算式表达上升为一般代数表达式,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和式到不具体不确定的数和式这一数学化过程。

2.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当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后,抓住契机问:

这样的算式还能写出多少?

能写得完吗?

感受用个别算式无法表达所有情况。

然后,提出“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吗?

”,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欲望,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对学生而言是思维的跨越,要舍得时间放手。

3.充分交流,在辨析中提高学生对字母表示数意义的理解。

充分交流想法,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理解用字母既可以表示一种数,又可以表示一种关系。

4.感受字母表示数的高度概括性。

揭示字母表示数后,可将字母表达式与原来的具体算式进行比较,体会一个式子就能简明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从而感受字母表示数的高度概括性。

在学习信息窗2时

要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适时引领,充分放手。

突出a²的教学和练习

第三单元运算律

(一)内容简述

包括3个信息窗。

窗1加法结合律与加法交换律.窗2乘法结合律及交换律.窗3乘法分配律.

3个信息窗提供的内容都是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依次是解决问题提供素材、分析素材初步发现、举出例子验证发现、总结规律建立模型、运用规律初步发现,每个信息窗都体现了猜想——验证——归纳结论的完整的建模过程。

(二)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最大特点是:

加大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力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做到:

1.突出窗1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适当放手。

注意引领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

为窗2的教学积累经验。

2.窗2引领学生回顾加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适时迁移,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乘法的结合律。

为窗3的教学积累经验

3.信息窗3要回顾乘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适时迁移,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乘法的分配律。

注意问题的导向性。

总起来就是先扶后放,在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的基础上学会主动迁移,自主学习,步步深入。

从而加大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力度。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

(一)内容简述

窗1是三角形特性,意义,高,分类。

窗2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

窗3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其特征

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的一般思路。

是这一单元的编排特点。

比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材先通过现实情境发现问题,再提出问题分类研究,最后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编排,学生经历的是分类研究、猜想、验证、完全归纳推理的过程。

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其特征同样渗透着研究平面图形特征的一般思路。

(二)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教学建议是:

教学窗1时,要让学生准备学具,通过具体的操作体验认识特征及分类。

教学窗2时,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窗3时,要自主迁移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特征的方法,把握时机,总结特征。

学了本单元的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内容简述

包括5个信息窗

窗1学习小数意义、小数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窗2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的性质

窗3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窗4学习名数改写

窗5学习小数的近似数

本单元承接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二)教学建议

1.小数意义、小数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1).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突出和强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用好“模型图”,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

2.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的性质:

(1).突出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提升

(2).引领学生经历小数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按照教材编排思路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变化规律。

4.名数改写:

突出单位换算方法的教学。

5.小数的近似数:

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第六单元趣味拼塔

(一)内容简述

《课程标准》关于“观察物体”的内容要求:

第一学段,“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就是二年级下册《谁的眼睛亮》,第二学段: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

就是这一册的《趣味拼塔》。

教材由易到难编排了两个活动内容:

红点问题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同一组(3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绿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学建议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逐步丰富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先让学生观察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再观察四个正方体的组合;先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确定观察的方向,再根据动手操作、发现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进而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或不同。

通过这样一些有层次的活动,逐步丰富对空间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一)内容简述

包括2个信息窗

窗1以克隆牛“健健”与“壮壮”为教学情境,学习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及验算(进位、计算结果要化简),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添0占位)及验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减法。

窗2以克隆牛“蓓蓓”出生了为教学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简便计算。

(二)教学建议

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一是沟通小数加减法的前后联系,实现自主迁移

三年级下册“小数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位数相同、不进位、不退位),窗1教学,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在观察、比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重点针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指导。

窗2是窗1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

二是沟通整数与小数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自主迁移。

窗1沟通算理:

相同计数单位相加

窗2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相同。

第八单元平均数

包括2个信息窗

窗1的教学内容:

学习平均数意义和求简单的平均数

教材先呈现篮球比赛的情境,同时提供了7号、8号两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提出“谁的投篮水平高”的问题,引入新知学习。

利用红点问题:

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及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

利用小电脑的问题:

学习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窗1)

1.引入平均数的过程要细致、注意体现引入“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必要性。

借助教材内容,用“计算总分——不合理——怎么办——用平均数比”的思路,步步深入,体现“平均数”产生的过程。

2.充分借助几何直观,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

平均数的本质是移多补少,首先借助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呈现各场比赛分数,促使学生自发产生移多补少的想法。

其次利用动手操作或多媒体动画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动态的表象,以利于概念的建构。

3.加强辨析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要结合例题中问题“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

”充分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辨析比较,可借助图示中平均数的那条直线,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从这组数据中来但超越它们的一个“虚”数。

窗2的教学内容:

分段统计

信息窗呈现的是立定跳远测试的情境。

主要信息是第1小队和第2小队立定跳远成绩。

分别借助三个问题引入新知学习。

红点1:

学习单式分段统计

绿点:

练习巩固单式分段统计

红点2:

学习复式分段统计

教材按照“提出现实问题---整理数据---分析判断”的顺序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和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教学建议:

(窗2)

1.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经历真实的统计过程。

2.创设认知冲突,体现分段统计方式的必要性。

3.把握教学难度,抓住分段统计教学的重点。

4.加强数据分析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智慧广场的目标在于渗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凸显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聪明才智。

(一)内容简述

1、创设现实问题情境

呈现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单求总人数的问题情境。

2、发现提出问题

认知冲突:

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发现提出重叠问题。

利用韦恩图直观呈现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重叠问题的特点。

3、建立重叠问题数学模型。

4、解释应用数学模型。

(二)编排特点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呈现重叠问题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叠问题,经历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三)教学建议

一是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充分经历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放手独立探索。

学生已有经验:

(1)一年级智慧广场安排学习过简单的重叠问题和渗透画直观图解决问题。

(2)关于集合,学生已有分类比较方法为基础,在数数、认识三角形等已经积累了一些画集合圈的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能不能用一种直观图来清楚地表示出哪是参加小记者的,哪是参加小交警的?

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想一想、画一画,最后再相机引入韦恩图。

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理解重叠问题模型特点。

2.充分展开实例,进行归纳提升,感受模型特征。

二是注意培养渗透集合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需要有好的载体和合适契机。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但是并没有意识,也没有必要提及。

但本课利用韦恩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重叠问题模型的特征,实现有序思考,快速解决问题。

因此可藉此机会,.彰显韦恩图的作用,感受集合思想的魅力。

综合实践图形的密铺

本实践活动是在学生认识和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多种图形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应用,又是以后学习多边形面积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凸显“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过程性与操作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建议

1.做好相关准备,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基于生活经验,观察与比较认识密铺。

3.充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奇妙的密铺

4、充分展示与交流,引导发现并主动参与创新设计,体验数学的价值。

5.注重回顾与反思,深化综合与实践的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消费知多少

编排的目的:

让学生经历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形成初步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发展数据统计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

编排特点:

凸显“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过程性与操作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建议

1.话题引入、激发活动兴趣。

2.制订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

3.切实开展调查活动,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

4.数据的整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5.充分做好数据分析、交流和反思

20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