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420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docx

吉林坝隧道冬季停工安全保障措施方案

国道306线林西至大水菠萝段公路工程

吉林坝隧道

冬季停工安全措施技术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道306线林大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

二零一六年月日

一、总则

1.1编制目的

目前吉林坝隧道施工现场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0℃左右,已经进入严寒气候,加上施工材料(水泥、砂石、炸药等)进场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经建管办、总监办、驻地办和总包项目部共同商议决定,吉林坝隧道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进入冬季临时停工期。

编制此方案是为了保证冬季临时停工期间施工现场留守、巡视人员管控到位,物资设备安放存储安全,应急救援物资、机械设备齐全,安全保障措施有效;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提前准备、超前谋划、合理安排,以求达到每个施工点在临时停工期间的应急工作机制可行、可靠和可控。

防止可防事件事故发生,杜绝衍生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各项冬季停工期间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为来年的复工打好坚实、安全的基础。

1.2工程概况

吉林坝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式的四车道一级公路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

80Km/h,隧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

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K558+425~K560+920,全长2495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405~ZK560+885,全长2480m。

隧道进口段左右线测设线间距31.35m,洞身段及出口段左右线测设线间距34.00m。

吉林坝隧道受地形限制,右线进口平面线形为圆曲线,R=1500m,接缓和曲线,Ls-170m,最后以直线出洞,R=∞;左线进口平面线形为圆曲线,R=1650m,接缓和曲线,Ls-185m,最后以直线出洞,R=∞;隧道纵坡全程为单向坡,左、右线纵坡均为-2.45%。

隧道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出口采用端墙式洞门;隧道建筑限界:

宽10.25m,高5.0m,隧道最大埋深140m。

本隧道共设置紧急停车带左右线各3处,车行横洞3处,人行横洞4处。

1.2.1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

1.2.2地形地貌:

场区总体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单元。

1.2.3气象特征

林西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热,昼夜温差较大。

年平均气温在1-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4℃,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2.2℃(1979年2月1日)。

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6℃(1955年7月23日)。

区内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变率较大,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370多毫米,年极端降水量为613毫米(1959年),年最少降水量为175.6毫米(1968年)。

1.2.4地质、地震情况

1)地质

根据本次地质调查及物探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隧址区未见不良地质构造通过。

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及工程地质断面图,区域地质较稳定。

2)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隧道属抗震重点工程,建议采用Ⅶ度抗震措施设计。

3)地层分类及岩性特征

根据本次地质调绘、钻探资料,场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粉质黏土层(Q4al+pl)、碎石土(Q4dl)、二叠系凝灰质板岩(P1)及燕山期花岗岩(γ52-2),现从新到老将地层特征分别介绍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坡积层(Q4al+pl+dl)

粉质黏土:

黄褐色,可塑,土质较均,韧性中等,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夹白色斑点,0-0.5m为耕土,灰褐色,含少量植物根系。

碎石土:

灰褐色,稍湿-饱和,呈棱角状,一般块径30-60mm,见虽大块径110mm,填充物为黏性土及砂砾。

(2)燕山期火成岩(γ52-2)

全风化花岗岩:

灰褐色,岩芯风化成土状。

强风化花岗岩:

灰褐色,岩芯风化成块状或短柱状,短柱高度一般约20~40mm,裂隙较发育,敲击声哑,手捏易碎。

中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块状构造,等粒结构,裂隙较发育,一般柱长200-300mm,最长500mm。

微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块状构造,等粒结构,裂隙不发育。

(3)二叠系(P1)

全风化凝灰质板岩:

灰褐色,岩芯风化成土状。

强风化凝灰质板岩:

灰褐色,岩芯风化成碎块状,一般粒径30~60mm,最大粒径100mm,裂隙较发育,轻敲易碎。

中风化凝灰质板岩:

灰褐色,岩芯成柱状,裂隙发育较少,敲击声脆,不易碎。

1.2.5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等几种类型。

地下水由上部土层孔隙潜水及下部基岩裂隙水所组成。

其中第四系砂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好,含有一定水量;下部基岩岩石裂隙较发育,含有少量裂隙水。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1.2.6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未见不良地质现象;未见特殊岩土发育。

1.3隧道目前实际进展情况

进口右线上台阶掌子面桩号K558+668.75,下台阶桩号K558+617.25,仰拱桩号K558+604,二衬桩号K558+565。

掌子面处洞体埋深约38m,围岩主要由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石,中密-密实,潮湿,呈散体状结构,易坍塌,下部为花岗岩,全~强风化,呈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掉块,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风化裂隙水;围岩级别综合判定为Ⅴ级。

进口左线上台阶掌子面桩号ZK558+671.25,下台阶桩号ZK558+628.25,仰拱桩号ZK558+594;二衬桩号ZK558+534。

掌子面处洞体埋深约41m,围岩主要由第四系粉质粘土,可塑,碎石土,中密-密实,潮湿,呈散体状结构,易坍塌,下部为花岗岩,全~强风化,呈碎裂状结构,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掉块,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风化裂隙水;围岩级别综合判定为Ⅴ级。

出口右线上台阶掌子面桩号K560+654.5,中台阶桩号K560+657.5,下台阶桩号K560+665,仰拱桩号K560+665,二衬桩号K560+677。

掌子面处洞体埋深约34m,围岩主要上部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石土,可塑-硬塑,呈散体状结构,易坍塌,下部为凝灰质板岩,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掉块,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风化裂隙水;隧道开挖以淋雨状或涌水状出水;围岩级别综合判定为Ⅴ级。

出口左线上台阶掌子面桩号ZK560+641.75,中台阶桩号ZK560+645,下台阶桩号ZK560+652,仰拱桩号ZK560+652,二衬桩号ZK560+663。

掌子面处洞体埋深约35m,围岩主要上部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夹碎石土,中密-密实,潮湿,呈散体状结构,易坍塌,下部为凝灰质板岩,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掉块,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风化裂隙水;隧道开挖以淋雨状或涌水状出水;围岩级别综合判定为Ⅴ级。

二、隧道冬季停工主要安全保障措施

2.1人员值班情况

为保证冬季停工期间各项安全保障措施有序进行并得到切实落实,项目部将安排有经验和责任意识的人员进行值班,密切关注洞内、外情况,加强现场巡视、如实记录、及时汇报。

值班人员安排如下:

序号

姓名

职责

联系方式

备注

2.2物资、设备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数量

用途

备注

1

皮卡车

3辆

巡视、通行、购买物资等

2

水泵

6台

排水

3

40吨

取暖

暖气锅炉

2.3隧道停工前的技术保障措施

目前吉林坝隧道进、出口还正在施工中,在冬季停工前对隧道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中的重点工作,将对后面的顺利复工产生直接性影响。

为有效控制隧道在停工期间出现塌方、冒顶、洞口滑坡、洞身大变形等安全隐患的发生,停工前要对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洞顶截水沟及附属沟渠是否畅通进行排查,对隧道初支采取及时跟进成环、掌子面喷砼封闭、软弱围岩段掌子面进行反压回填、设置洞内排水设施和缩短安全步距等技术措施,待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验收合格后人员方可撤离现场。

具体措施如下:

1)掌子面:

进口左洞、出口左右洞掌子面于2016年12月10日停止掘进,进口右洞掌子面在开挖到石质围岩时停止掘进。

上台阶最后一循环初期支护拱架间距缩小为50cm,在两侧拱腰和拱脚处分别设置两根∅42*4锁脚锚管,并与拱架连接牢固;在靠近掌子面最后一榀拱架拱部按设计要求施做超前小导管,加固土体,防止因坍塌掉块形成坍塌漏洞,影响洞身安全,确保已施工上台阶的稳定,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由原设计的40cm缩小为30cm,单根长度为3.5m。

对裸露的掌子面进行喷砼封闭,不论掌子面有无渗水现象,均在围岩表面或出水点埋设排水管,将水引至设置好的集水坑或排水沟内并抽、排出洞外(集水坑四周和底部需用水泥砂浆铺砌),喷砼厚度不小于10cm。

石质围岩掌子面采用素喷砼,土质围岩掌子面采用挂网喷砼,必要时施作长度2米,间距1m*1m的∅22锚杆,Φ6.5钢筋网片尺寸为20cm*20cm。

对未能及时闭合成环的初期支护拱架设置临时横撑和立撑,支撑材料采用工字钢或槽钢,反压回填土段可只做横撑,支撑示意图如下:

为进一步确保掌子面的稳定,对土质围岩掌子面进行堆土反压,在施作最后两模仰拱时,将开挖土方堆置掌子面,土方不足时从洞外运土,并用挖机将土体拍实,要求填土高度不小于4米,尽量回填到拱顶部位,纵向回填长度不小于8m,尽量回填至仰拱端头。

填土前做好排水管的埋设,确保掌子面的渗水能顺利排除。

填土反压如下图所示:

2)仰拱:

将仰拱及仰拱填充尽量跟进,使其距掌子面的距离小于20米,对于软弱围岩段的隧道仰拱需跟进至距掌子面距离小于10m。

3)二衬:

将二衬尽量跟进,使其距掌子面的距离小于40米,特殊情况下(安全步距过大来不及浇筑或施工材料不足),二衬施工采用“跳模”进行浇筑,以缩短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确保洞身安全,施作完仰拱拱顶仍继续变形的段落,二衬需及时跟进,使其距掌子面的距离小于30米。

4)地表排水系统:

暂停施工前,要对隧道洞顶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排查,特别是因地表沉降造成的截水沟破损情况要及时处理,保证排水畅通,其他辅助排水措施及地表裂缝,也要进行一次排查,排除地表隐患。

隧道进口井点降水要保证持续进行,防止地下水压增加对洞身造成安全隐患。

5)监控量测: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数据为施工提供依据,在各工作面停止施工后,监控人员需等到各工作面稳定后撤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上级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洞口边、仰坡:

隧道边坡、仰坡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将锚喷混凝土开裂的段落及时进行处理。

2.4隧道冬季停工期间安全措施

1)配电设备安全措施

(1)切断总电柜所有分路电源(保留生活、照明及安保器材用电)并锁好柜门。

(2)电动工具、小型设备及气瓶收线进库,切断开关箱电源并锁好电箱。

(3)切断洞内所有分电箱电源并锁好电箱(保留照明及排水用电)。

2)物资材料安全措施

(1)根据冬季停工安全保障的需求,储备好各类物资材料,如:

燃料、食品、取暖用煤等。

(2)停工后做到工完料清,将洞内外材料进行集中堆放整齐、覆盖,材料堆放区域严禁烟火。

(3)对施工台车、台架上及建筑物临边处的材料、杂物进行清理,集中堆放。

(4)对现场库存材料进行盘点,如实做好记录。

3)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自卸车、混凝土罐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停工后做好检修、保养工作,集中停放在洞内安全区域。

4)搅拌站安全措施

计划好停工前所需的水泥用量,做到工完料清,排空储水罐和水管内的水,防止冻裂设备;对水泥储料罐防护进行检测,保证缆风绳牢固。

5)锅炉及暖气安全措施

停工工期间值班人员集中供暖,对于暂停供暖的锅炉,在人员撤场之后将内部水放尽,避免冻裂,影响来年供暖。

对于停工期间需继续使用的锅炉要配专人看守,出现问题及时维修。

6)办公区、生活区安全措施:

停工期间,对暂不使用的办公设备、生活电器进行断电,并锁好室门(注:

生活区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等物品)。

7)其他安全措施

(1)安排专人值班,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停工期间安全交底。

(2)值班留守期间,值班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聚集赌博和过量饮酒。

(3)停工期间项目管理人员要经常到工地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情况,确保冬休期间的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4)工地停工后,材料堆放区域严禁吸烟和动用明火,如一旦发生火灾,值班人员应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和报告相关领导。

 

(5)工地停工后,施工现场一旦发现有偷盗行为,值班人员应拨打匪警电话110求救和报告相关领导。

 

三、停工期间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冬季停工期间的现场安全工作,安全、稳妥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在保护现场的同时,即时抢救伤员,维护现场秩序,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特制订停工期间安全应急预案。

1组织机构

1)安全生产机构组成部门和单位

国道306线林大段项目经理总包部、国道306线林大段项目经理部第二分部。

2)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现场指挥小组安全生产与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1)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其他成员:

表一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和地方救助机构通讯电话

相关人员及单位

联系电话

备注

组长

副组长

应急救援办公室

善后处理组

事故调查组

后勤保障组

事故救援组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安全保卫组

医疗救护组

应急办公室值班电话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报警

110

表二应急车辆

名称

车号

车型

驾驶员姓名

联系电话

应急救援车

应急备用车

备注

要求:

驾驶员24小时开机

(2)应急组织管理职责

施工现场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

当发生安全紧急情况时,由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各成员要无条件地服从本应急救援指挥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3)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本应急救援小组是国道306线林大段项目经理部的非常机构,负责吉林坝隧道停工期间施工现场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

按照国家、行业和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应急救援指挥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援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4)应急救援办公室

主要职责:

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集体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5)安全保卫组

主要职责:

事故发生时,负责现场周围人员和群众安全疏散工作,避免二次伤害,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道路畅通,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和进入。

(6)事故救援组

主要职责:

根据技术组的技术建议和事故现场情况制定方案,按照方案迅速组织抢险力量进行抢险救援。

(7)医疗救护组

主要职责:

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展开对伤员的急救,以最近的医院作为第一救护地点,必要时应与120急救中心联系,请求救助。

(8)后勤保障组

主要职责:

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确保所需物品及时到位。

(9)事故调查组

主要职责:

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10)善后处理组

负责伤亡人员的亲属接待、安抚和善后理赔工作,保障社会稳定。

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

稳定员工,受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对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伤亡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抚恤或赔偿;与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等。

3)应急响应(预案启动)

(1)当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现场值守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紧急疏散相关人员,并立即报告当班领导,同时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由项目部逐级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一直到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施应急救援。

(2)应急救援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迅速成立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进行统一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3)经理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主管领导应根据事件性质及时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积极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发生事件单位处理突发的事件。

(4)发生突发事件后,各工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按照要求积极调动人员与设备参加事件的处理;各相关工区、部门要服从安排调遣,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推诿。

(5)各抢救小组成员要保持镇定,分秒必争实施救援,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应急响应程序

(1)启动预案

当突发事件的评估已达到应急预案启动条件时,项目部应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逐级上报指挥部主管部门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必要时,寻求消防(119)、医疗(120)、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社会救援部门的帮助。

(2)事故发生时

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全力抢救,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心肺复苏措施)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一定要保证第一时间救治及时。

如果受伤、被困人员在救护人员不宜救护的位置,可采取临时救助的同时,及时拨打“119”请求救援。

(3)实施救援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救援报告后要在半小时内赶到事发现场,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实施救援;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救援报告后要在1小时内赶到事发现场,协助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理,控制事态的扩大。

各专业处置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职责,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4)响应结束

应急救援结束后,指挥中心宣布响应终止。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有关规定展开事故调查取证工作。

(5)事故报告

事故单位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险情的基本情况、原因的初步分析以及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事故结束后,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