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76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天来了吗的八年级下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王小青领取了居民身份证后说:

“我终于成为一个公民了!

(2)张怡在看刚出生的表妹的照片说:

“小姨家又多了一个公民。

(3)张萌到机场送朋友陈燕出国留学说:

“真遗憾,陈燕从此不是中国公民了。

(4)张志强的邻居因涉嫌抢劫伤人被逮捕了,张志强说:

“他犯罪坐牢,一定会被剥夺公民的身份。

(5)父亲看了儿子的成绩单,发现有几科不及格。

父:

你的世界地理怎么那么差?

儿:

因为我没去过国外嘛!

你的历史也这么差啊?

我生得太迟了,以前的事大多不知道呀!

怎么公民也不及格呢?

我未成年,根本不算公民嘛!

1、什么是公民?

(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

2、什么是国籍?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公民是否等于人民、居民、国民?

(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国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但不一定具有政治权利的人)

4、如何确认公民身份?

(①出生地。

即一个人出生在本国领土就获得该国公民资格,而不论他的父母是否具有该国公民资格。

②血统。

即一个人不论出生在何地,只要他出生时他的父母是某国公民,他就是该国公民)

5、我国如何确认公民身份?

(是否具有国籍。

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6、如何获得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7、公民身份有哪些内涵?

(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个人与国家之间有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②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③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活动二:

新闻回放(预案第14页)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于2005年1月18日证实,8名中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

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获此消息后极为关心,当即指示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等方面,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全力解救我被挟持人员。

据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国个别县城兴起了去伊拉克打工的风潮。

一些私人中介许诺到了国外每个月可以挣四五千块钱。

于是这些年轻人就无视我国的法律法规,纷纷借钱偷渡到伊拉克。

发生绑架事件以后,19日一大早,使馆就派专人与伊拉克有关各方就营救被扣中国人质问题展开进一步沟通,并在当天上午前往一著名宗教人士家中,争取发挥其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协助寻找人质下落并向绑

架者发出释放人质的呼吁。

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直到当地时间下午3点记者联线时,营救小组的工作人员还未用午餐.除借助当地宗教力量展开营救外,中国驻伊拉克使馆还向伊拉克多家媒体发出声明,阐明中国维护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利益的立场,要求绑架者尽快释放人质。

最后,中国没有缴纳任何赎金就让这8位中国公民平安回国。

1、假如你是被绑者,会有什么感受?

(害怕、无助、孤独、恐慌)

2、回到祖国后是什么感受呢?

(祖国非常亲切,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3、通过这件事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

(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

4、被绑者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呢?

(国家的救援和帮助)

5、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组织救援呢?

(因为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而且没有地域限制,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

6、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每个中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三、小结:

在我国,公民是国家成员。

因此:

1.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有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2.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3.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即公民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可见.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

当然,公民要珍惜自身的权利,也要为祖国的繁荣稳定尽应有的义务。

四、作业:

见南岸区题。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记录:

第二课时

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校园调查(预案第20页)

为了了解大学生校园公德状况,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学生对福州大学城内的5所高校的1000名本科生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于用餐插队现象,超过一半的学生对此持“无动于衷”的态度,5.6%的人承认“自己也插队”,只有24.3%的人表示将“阻止他人插队”。

此外,将近一半的学生声称自己有过“因一时找不到垃圾箱而随手丢垃圾”的经历;

如果“看到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忘关了”,68%的学生表示会“关紧水龙头”。

24.5%的学生则表示“不予理会”。

甚至,有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做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1、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大多数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公民意识)

2、什么是公民意识?

(包括独立的人格意识,更包括公民对参与国家政权管理以及监督国家权利运行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即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

3、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①树立国家观念。

作为公民,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内心充满爱国之情;

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②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民主意识。

作为公民,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我们还应养成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事务,承担社会责任。

③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我们应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有关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个案研讨(教材第7页)

1、你怎样评价这个中学生的行为?

(这位中学生关心当地存在的社会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这种行为充满了爱国之情,彰显了正确的国家观念,表现了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2、请谈谈你对“青少年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尽公民义务”的看法。

(我们要以这位中学生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忠于自己的国家,树立国家观念,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在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时,既要积极、理性、有序,又要掌握文明、合法、有效的方法,不能凭感情和情绪行事)

3、请你设计一条广告语,宣传现代公民意识。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关心国家大事,从我做起)

1.要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仅要树立国家观念、民主观念、道德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还要将这些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2.我国民众的民主观念总的来说还很淡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

3.公民参与国家事务要积极主动,同时也要理性、有序,要掌握合理、文明、有效的方法,不应仅凭感情和情绪行事。

第二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

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意识,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掌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能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知道生活中享有哪些权利和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八年级学生虽然对权利与义务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上还是较表面性的,还不能从宪法和法律的理性高度来理解。

因此学生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有走向独立的强烈维权愿望.又缺乏正确有效的维权方法。

由于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履行义务方面缺乏应有的生活和认识基础。

重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难点:

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角色体验法。

2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关注生活

1、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正在享受什么权利?

履行什么义务?

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如受教育权、人身自由权等)

3、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如受教育的义务、服兵役的义务等)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类型?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权利、社会生活权利、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项政治自由、监督权)

6、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

(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权和通信权)

7、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包括哪些?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8、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哪些?

(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继承权等)

9、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类型?

(对国家、社会、家庭履行的义务)

10、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等)

11、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12、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扶养教育未成年人,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等)

13、平等权有哪些含义?

(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的保护或制裁都是平等的;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平等权赋予公民权利能力上的平等,即同等条件下公民具有获得相同权利的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在行为能力上是相同的)

探究园(教材第12页)

1、上述情境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受教育权;

休息权,劳动权等)

2、公民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劳动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等)

3、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和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4、上述情境中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这些情境说明了什么?

(受教育、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公民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让我们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勇于承担自己的义务,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小品表演《身边的故事》(预案第26页)

小林是八年级学生,爱好体育,但学习成绩较差。

一天早上第五节上数学课,因为小林扰乱课堂纪律,老师提出批评,小林发脾气跑到操场打篮球,被值日老师发现。

小林说:

“上课是我的权利,我可以享受这个权利,也可以放弃,何况打篮球也是有益的体育运动。

1、这则小品说明了什么?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具体表现在:

①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公民只有正确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权利。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我们应如何维护权利?

(维护权利包括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3、什么叫依法享有权利?

(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4、什么叫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5、什么叫尊重他人的权利?

(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6、我们为什么要履行义务?

(义务体现国家对公民的要求和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要真正维护权利,就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7、我们应如何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生活观察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骑车是我的权利,如果因上学时间紧迫而闯红灯,没多大关系。

(错。

骑车是公民的权利,但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2、放学后,如何安排时间是我的自由,到网吧玩玩并无大碍。

我国法律规定,非法定节假日网吧不得向未成年人开放。

公民应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权利)

3、过生日总得请同学大吃大喝地庆祝一番,怎么吵闹都无所谓。

因为我们青少年应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以平常心对待生日;

另一方面,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二、钟骏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19岁的钟骏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福建沿海岛屿驻防。

两年时间里,他两次立功,三次受到嘉奖,并帮助当地村民积极发展经济。

两年后,光荣退役的他谢绝了某大企业的录用,回到家乡办起了养猪场。

由于懂技术,善管理,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每年向国家纳税逾万元。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多次捐款捐物救济困难村民,被村民们选举为乡人大代表。

(权利:

受教育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积极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树立起较强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3.积极维护权利:

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4.公民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第三节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权利和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正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

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提高维护宪法权威的能力。

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在我国法律中的最高地位:

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公民应该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重要性,并要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一些基本常识已有一定的了解。

加上国家、社会举办的一些普法宣传、公开的“严打”宣判大会和学生自身的见闻.都为本课的教学准备了条件。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学生对宪法和法律的了解还是很零散、很表面化的。

有必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宪法有一个较为系统和深刻的了解。

1.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2.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讨论法、活动法、问题法、讲述法、个案分析法,整个过程贯穿启发式教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情境引入(预案第47页)

小明把自己的经历创作成漫画参加宣传法律知识漫画比赛,作品2号(课本第16页)获得了一等奖,晚上他喜滋滋地入睡后,半夜里被人叫醒。

《未成年人保护法》说:

“我曾经保护了你,你现在也要帮我个忙,帮我找妈妈。

他们踏上了寻找法律妈妈的旅程。

路遇《民法》、《刑法》、《立法法》、《宪法》。

《民法》:

我是妈妈啊,我规定了国家和公民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且在第16条中还对未成年人有特别规定: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第104条也有这样的规定:

儿童受法律保护。

《刑法》:

我是你的保护神,我专门打击各类犯罪。

有侵犯儿童身心健康行为的,我就将其定罪,给予严厉的处罚。

《立法法》:

我是管立法的,法律制定的程序都要经过我的审核,包括你——《未成年人保护法》。

听了他们的介绍,小明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迷糊了。

这时候,《宪法》来了,她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走进《宪法》的故事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体系中居首要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1)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3)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5)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7)国家标志:

国旗、国徽、首都等。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只能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我国一共有四千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

普通法律都是宪法的具体化。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原因: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2)目的(作用):

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了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名称

制定

修改

宪法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大通过

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普通法律

由全国人大或其党委会制定

全国人大主席团、党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分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二、我国现行法律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1.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大部分:

(1)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2)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可见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人民代表大会又把部分国家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

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

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1)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4.国家和政府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1)政府要创造和提供条件或机会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劳动权和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等权利;

(2)政府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来保护公民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和宗教信仰权利等权利。

尤其是司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坚持司法公正,不损害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5.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1)立法保障。

制定了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具体权利得以实现;

(2)司法保障。

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以确保在司法过程中,公民的权利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小品表演《李老伯搬迁》

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的?

(宪法严格规范和限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

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2、我国宪法为什么要严格规范和限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人大行使,人大又把部分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3、国家和政府如何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政府要创造和提供条件或机会保障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

政府要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来保护公民的平等权、政治自由和权利、人身自由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