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662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docx

颈椎病及腰椎间盘治疗新进展

该病大致可分为六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颈型:

由于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所致。

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易疲劳,颈项强直、疼痛,不能长久看书和写字,晨起常感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神经根型:

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左右。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而引起的病症。

患者常感到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

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它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原因,对颈部脊髓直接压迫而引起的。

当脊髓受压后,患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症状。

  椎动脉型:

也是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它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

发病时,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症状。

每当患者头部向后仰、低头看书、突然转头、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

猝倒是这种病的特有的症状,往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交感神经型:

这类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的。

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内脏、腺体、血管的功能障碍。

患者主要表现为自感头枕部痛、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体凉、皮肤温度低等症状。

  混合型:

凡有以上症状两种以上的患者,统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主要是脊椎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和韧带钙化,致颈椎正常弧度消失、椎间隙狭窄。

由于骨赘压迫脊神经根,可引起臂丛神经剧烈的疼痛,牵涉到肩、臂,放射到手指,时间久长,可引起相应肌肉萎缩;又因颈椎稳定性降低,在转颈、过度仰头或低头时,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致发作性眩晕、复视、耳鸣、视物不清、猝倒。

颈椎病除以上常见的症状外,还常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也可因骨赘刺激或压迫脊髓和脊髓血管,引起侧角内交感神经细胞功能障碍,或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延髓

内心血管调节中枢缺血,引起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

心前区疼痛称之为“颈性心绞痛”,心律失常称之为“颈性心律失常”。

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

心电图上可见有缺血性ST段与T波变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

此外,还可有血压升高,这与椎骨增生或椎周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经有关。

  中、老年人也是冠心病多发年龄,所以“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

它与劳力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长时间头颈转向一侧,脊背受凉、潮湿、扭伤、劳累等。

可由颈椎摄片证实是否颈椎病。

但确诊颈椎病后,还不能立即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故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24小时心电图监护:

平卧休息2小时后与卧床前心电图进行对比;取坐位,1分钟内完成45度以上的左右转颈各30次,对比转颈前后的心电图。

如卧位后,ST段及T波呈缺血性变化,散步后消失;转颈后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又出现或加重,说明心电图变化与颈部负荷有关,可确诊为“颈心综合征”。

冠心病则与此不同,ST段及T波缺血性改变与颈部负荷增减无关,仅在活动或运动时加重。

因此,卧位试验与转颈试验是鉴别“颈心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

如纠正高枕卧位,使用适当高度的枕头(约1个拳头高);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或长时间头转向一侧;注意颈部保暖,避免颈、脊背受凉;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颈椎病的六大症状

  吞咽困难

  有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

患者曾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

后经CT扫描显示为颈椎病。

  高血压

  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

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

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乳房疼痛

  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

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

这种疼痛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

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

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视力障碍

  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

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突然摔倒

  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

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

  颈椎病的六种治疗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同时施行。

现分别介绍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颈椎牵引疗法

  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

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药物治疗

  药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

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

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DCI(dynamiccervicalimplant,即颈椎动态稳定器)是美国新概念脊柱公司近来设计生产的一种U形钛合金颈椎植入稳定装置,其设计理念为在非融合的情况下提供颈椎动态稳定性。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椎病。

同传统的治疗颈椎病的最常用手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相比,颈椎DCI功能重建内固定术的优势在于:

提供颈椎稳定的同时,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防止相邻节段的加速退变;因其是一体化植入器,所以不会产生磨削;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当然这种手术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精准的技术能力。

目前国内仅有上海等个别医院开展了颈椎DCI功能重建内固定术,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的急性损伤或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致使颈椎的内外源性平衡失调,颈椎失稳进而加重颈间盘及骨质的退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脊髓等引起临床相应的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牵引可限制颈椎的活动,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减轻疼痛。

使椎间隙增宽,扩大椎间孔,减少椎间盘压力,有利于退变间盘组织的修复。

改善椎动脉由于颈椎不稳或异常颈曲而导致的代偿性扭曲,恢复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功能。

纠正椎小关节的半脱位,牵开被嵌顿的关节囊。

促使神经根与骨刺或间盘退变的压迫关系得到改善,利于神经根水肿及炎症的吸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的改变,恢复颈椎的内外源性平衡,起到一定的制动、固定、复位的作用。

仰卧位及坐位牵引均为临床常用的牵引方法,坐位牵引操作简单易行,但坐位牵引患者易紧张,肌肉难以放松,影响治疗效果且牵引过程中干扰因素多,适合颈椎病较轻的患者。

仰卧位牵引较坐位牵引舒适易放松,避免了肌肉紧张、精神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并且间歇牵引有利于避免颈部软组织牵拉损伤,更利于颈椎病的治疗。

在牵引的基础上,辅以其他的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直流电离子导入、超声及中频电疗等,其疗效要好于单纯的牵引。

这可能是因为单纯的颈椎牵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肌纤维组织炎等所致的疼痛、韧带变性、肌肉剧烈牵拉造成的骨膜疼痛或由骨刺形成刺激椎体周围的软组织引起的疼痛等疗效不理想,而上述物理治疗可起到促进局部炎症反应的消退和止痛等作用,因而能提高疗效。

此外在牵引的同时行颈部主动活动,被认为可减轻肌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

[12]

3.2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随着临床及实验研究的不断发展,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不断得到认可,牵引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对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的研究。

(2)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方面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

(3)治疗颈椎病的方式方法、时间重量等方面因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表现、年龄等因素很难有统一的治疗标准。

综上所述,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疗法,具有实用、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等特点。

但牵引治疗颈椎病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医疗技术水平。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原文链接: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最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1934年Mixter和Barr首先报道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诊治研究,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治疗方面,其方法虽多,但不外乎非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及手术治疗三大类。

现综合近年有关文献报道,对本症的治疗方法加以概述。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的瘀血、缺血、缺氧状态,阻断炎症介质对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并且降低神经根的敏感性。

李东正〔1〕运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序贯静脉滴注治疗早期腰椎间突出症30例,其中优19例,良8例,优良率达90%。

冯敬等〔2〕在予三维牵引后配合甘露醇等静脉点滴连续3天,治疗各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促进神经根水肿和炎症的消退。

由于全身用药不能解除神经根的机械压迫,无法扩大狭窄的椎管及神经根管以及松解神经根的粘连等,所以,药物治疗只选择在病程1个月以内,无其他合并症的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

二、中医辨证治疗

段戡等〔3〕通过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是气滞血瘀型与肝肾亏虚证是两种最常见证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中药汤剂治疗应以补益肝肾、温经通督、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法。

蔺军田等〔4〕通过辨证分型,用桃红四物汤合薏苡仁汤加减、桂附温通汤、独活寄生汤、六味地黄汤、身痛逐瘀汤、参苓白术汤加味等治疗本症分别属血瘀湿阻型、寒凝血瘀型、风寒痹阻型、肝肾亏虚型、经络瘀阻型、脾虚湿困型取得满意疗效。

张姚萍等〔5〕用自拟通痹止痛汤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有效率为96.6%。

另外,中成药、中药制剂的应用也给本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

姚氏通络活血胶囊能加快椎间盘髓核的自然吸收过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优良率达90%〔6〕。

三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主要包括循经推拿法、持续踝上牵引、俯卧牵引按抖法、腰背背抖法、斜扳法、旋转复位法、踩法、扳提手法、直腿抬高蹬腿法。

通过手法,可缓解局部痉挛、松解粘连和关节负载,分离机械压迫,消除炎症,营养神经,纠正后关节紊乱以及相对地改变了突出物和受压神经关系,减轻了椎管内压力,从而消除了临床症状和体征。

推拿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均适合手法治疗,中央型患者,伴有神经根损害患者,合并椎管狭窄及年龄较大者是推拿治疗的禁忌症〔7、8〕。

四、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的机理在于〔8、9〕①可拉宽椎间隙,增加椎管内容积;②可缓解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使突出物还纳或位移,解除神经根的压迫;③利用负压吸引和弹性回缩力的原理产生理顺肌腱及关节间的关系,纠正脊柱关节紊乱,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④可放松脊旁肌肉,改善受压组织的血液供应,调节内在平衡,改善内环境。

郑学峰等〔10〕采用自控滚动牵引、微机控制多角牵引、静态持续牵引三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疗效,自控滚动牵引痊愈78.3%,明显高于其他二种方法,而且较好地解决了病人牵引不适的反应,便于该种牵引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不少学者还用特制牵引床治疗来提高疗效。

如李聚凯等〔11〕用自制腰椎牵引器治疗,吴征等〔12〕用多功能康复床治疗。

三维牵引因能旋转,改变牵引角度等优势在临床上愈受重视〔13〕。

关于牵引角度,发现于仰卧位,L5/S1突出者以30度角、L4/5突出者15度角、L3/4以0度(水平)牵引疗效较好;采用双侧不等重量牵引治疗本病,一般健侧或症状轻侧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4,病侧或症状重侧牵引重量再按患者体重增加1/10,可提高疗效〔9〕。

五、封闭治疗

包括硬膜外腔封闭、骶管封闭和椎间孔及椎旁封闭治疗。

多数报道〔14〕硬膜外腔注射治疗的有效率接近70%,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坐骨神经痛约有65%的患者经硬膜外激素治疗可不必手术,而干性痛者较差。

硬膜外腔注射所用药物多为激素,剂量为正常人体每日分泌量的4~6倍,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去炎舒松A,用量以30~50mg为宜,并可配合VitB12、654-2等药物,将药液PH值调至7.10使用,一次性液体量为10~15ml较为合适〔14、15〕;也可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滴入硬膜外腔〔16〕。

有作者〔17〕通过影像学区域定位分析认为①位于Ⅲ或Ⅱ层面为主的突出;②突出超过b域;③突出在3区;④突出并有黄韧带增厚钙化;⑤突出并有椎体后缘或小关节内聚骨质增生,椎板增厚;⑥突出并有腰椎不稳者,硬膜外腔封闭治疗无效。

关于骶管注射疗法〔9、18、19〕,其解剖依据在于骶管下端和硬膜囊之间存在较大硬膜外腔隙,这决定了本疗法的主要适应证为腰椎以下椎管内病变,排除肿瘤、结核、化脓性炎症等引起的腰腿痛。

其次应熟悉局部解剖,细心准确操作。

骶管穿刺用药量是保证骶管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目前报道的用药量在15~300ml,药量确定存在相当的盲目性,用药量依据不足。

椎间孔及椎旁封闭治疗,药物直达病所,用量小无椎管损伤,不造成椎管内感染,比较安全有效。

六、微创手术

微创脊柱外科主要有两类技术〔20〕:

一是经皮穿刺技术,包括椎间盘髓核溶解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椎间盘激光切除术;二是内窥镜辅助技术,包括腰椎间盘镜手术等。

1、髓核溶解术

按胶原酶注射部位可分为:

盘内法、盘外法和盘内外法。

蒋煜青等〔21〕采用盘内外法注射,其中盘内、外胶原酶用量各600U,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9例,中远期优良率在71.8%以上,对突出物较大的脱出型亦可取得满意疗效。

但由于胶原酶存在过敏反应,因此术前准备要充分,手术操作在手术室进行,备有各种抢救措施,术后半小时内严密观察。

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22〕,如在酶类药物应用中存在随意配伍,乱(滥)用溶剂,违反用药条件等误区;在相关理论认识上对“盘外”注射理解存在差异等。

一般认为〔20〕,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相对年轻,腰椎间盘单纯膨出或突出但纤维环破裂较轻的病例,对于髓核已疝出或游离的病例,以及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病例,则不适用。

胶原酶人体有效剂量以每个椎间盘400~600U为宜〔9〕。

2、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减少髓核的容量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该技术仅有50%的病人疗效优良,其缺点主要是,手术在透视下而非直视下进行,术中无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难以得到彻底减压。

因此仅适用于单纯性和急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20、23〕。

3、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方法是:

局部麻醉下行后外侧入路,穿刺针在透视下进入椎间盘中间后,沿穿刺针置入套管,套管进入椎间盘约0.5~1cm,再置入激光传导纤维,但不宜超出管端1cm,调正激光输出功率,激光发射由脚踏控制。

激光种类有Nd:

YAG激光、HO:

YAG激光、CO2激光等。

本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无术后疤痕或粘连形成,可重复施行,不妨碍日后必要的外科手术等优点。

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髓核溶解术等同属于有限化手术,如果能够做到诊断明确,病例选择适宜,可以获得优良的疗效〔24〕。

4、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包括后外侧途径、经椎间孔途径、椎板间隙途径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和经前路腹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25〕。

腰椎间盘镜手术将包含照明及图像传输系统的通道进至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然后在电视屏幕监视下,采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将椎间盘突出部分摘除,具有可以直视下手术的优点,适用于各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术式创伤小,能直接解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侧隐窝狭窄等对神经根的压迫,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

七、手术治疗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2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绝对手术适应症仅限于马尾神经受压,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和/或难以处理的疼痛患者,而保守治疗无效仅为相对手术适应症。

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为:

①临床表现仅为轻中度的运动、感觉损害;②心理疾患或法律纠纷患者;③单纯的椎间盘膨出;④模糊的根性症状;⑤仅表现为臀部的根性疼痛。

传统的手术包括椎板间开窗,半椎板和全椎板切除的突出髓核摘除术,并可于手术的同时进行腰椎的融合和解决并存的椎管狭窄。

由于诊断及手术时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的认识不足,手术创伤术后椎管瘢痕增生,神经根粘连、粘连性蛛网膜炎、椎间隙感染及腰椎不稳等原因〔23、27〕,常导致术后疗效不佳,需要二次手术。

所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用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全网发布:

2011-06-2321:

30发表者:

李溪(访问人次:

535)

 

   目前,国内外任何一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都仅仅是缓解症状,而非治愈。

它既不能阻断间盘突出的病理过程,也不能将腰椎恢复正常。

患者术后仍需注意姿势和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

腰椎手术的成功与合适的病例选择至关重要。

应针对椎间盘突出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

对于神经症状没有进行性加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不存在马尾综合征时,该患者首选以下何种治疗方式?

沈阳市中医院骨科李溪

     A、保守治疗

     B、手术治疗 

 一、间盘突出症的分期概述:

  随着人们对间盘退变过程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有了较多的变化。

当前人们把腰椎间盘的退变分为三个时期:

     功能失调期(dysfunction).

     失稳定期(instability).

    重新稳定期(stability)。

 此三个时期是连续的,不同节段的退变可不相同。

一个节段可为功能失调期,而相邻节段已进入重新稳定期,是腰椎间盘退变分期及特点。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进展: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进展:

    医生进行动态X线片检查(过伸过屈位)可判断节段不稳。

CT以其价格优势广泛应用;而MRI因其显示范围广、神经结构清晰,是最佳的方法。

普通的脊髓造影已基本上被核磁脊髓造影(MRM)取代。

合并脊柱畸形时脊髓造影仍有优势,需结合CTM。

动态开放MRI能够反映脊柱活动时(屈伸、侧弯、旋转)间盘的变化情况,对某些特殊病例有意义。

各种腰部注射麻醉剂或造影剂的检查对诊断不明的腰腿痛有诊断作用,对退变广泛而定位困难的病例有定位意义。

例如椎间盘造影可确诊间盘源性腰痛。

鉴别髓核脱出与硬膜外肿瘤时,需注意占位病变与神经结构和髓核的关系、占位病变与退变髓核信号间的比较、椎间隙的大小等情况,必要时MRI强化可协助诊断。

MRI增强可区别术后瘢痕组织与复发的椎间盘。

当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的节段不吻合时,应注意有无神经根畸形及外侧或极外侧间盘突出的可能。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心理检查:

   医生除了重视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欧美医生在治疗腰椎疾患前比较重视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检查,尤其是融合术前。

  术前常用的心理检查有MMPI(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或DRAM,估计患者症状是躯体性的还是心因性的,推测治疗失败的几率。

在MMPI评分中,如癔病(hysteria)和抑郁症(hypochondriasis)得分大于75,只有16%的患者可取得满意的治疗(保守和手术)结果。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

   从简单的卧床休息到复杂的牵引,保守治疗的方法仍旧是五花八门。

很多方法都报告疗效“神奇”,但尚未见科学的研究加以证实。

间盘疾患自然病程的特点就是恶化和减轻交替出现,最终大部分患者都好转,与治疗方法无关,所以说取得效果“褒贬不一”,国外1970、1983和1996年及国内2004年发表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长期随访结果是一致的,即大多数有症状患者对保守治疗满意。

一般手术疗效在术后第一年最显著,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在手术和保守治疗间的疗效差异将逐步减小。

除了马尾综合征患者,对于没有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保守治疗仍然首选治疗方法。

即使对于决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最好也能给6-12个星期的保守治疗时间,再给他一个神经功能改善的机会。

如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以往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时,建议手术;现在有将这一时间缩短到6个星期或3个月的趋势。

术者和患者都必须认识到:

任何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都仅仅是缓解症状,而非治愈。

它既不能阻断间盘突出的病理过程,也不能将腰椎恢复正常。

患者术后仍需注意姿势和腰背部肌肉锻炼。

腰椎手术的成功与合适的病例选择至关重要。

应针对椎间盘突出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特别是传统的经典手术开展至今已近70年,在我国开展也逾半个世纪,现在已经普及到市、县区、厂矿、乡镇医院。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

   传统的经典手术包括开窗法、半椎板切除和全椎板切除手术。

此三种术式有多个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报告,优良率分别约为85%,75%和45%,骨科界对其认识也已达成共识。

开窗手术创伤小、对结构破坏少,远期效果好,因而应用也最广泛,并发症发生率约4%。

开窗法适合一侧症状、单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半椎板切除适用于一侧症状、相邻双间隙的椎间盘突出。

对双侧症状的椎间盘突出,可根据影像学改变采取主要突出侧开窗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手术。

除巨大的中央型硬膜囊内椎间盘突出外,应尽量避免全椎板切除手术。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突出。

除术前突出间隙有明确的不稳征象或术中切除关节突过多外,摘除髓核后不必行预防性椎间融合。

手术中应注意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