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709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Zn—65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A.AB.BC.CD.D

【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陶瓷的烧制、火药应用、粮食酿醋,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活字印刷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选D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常用作制冷剂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答案】B

【解析】A、干冰可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正确;B、铝制品不用涂任何保护层来防腐,因为铝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错误;C、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作钻探机钻头,正确;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正确。

故选B。

3.进入2017年以来,德州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

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B.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C.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答案】C

【解析】A、木炭进行露天烧烤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会污染空气,会污染环境,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可减少空气污染,正确;B、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可减少环境污染,对保护环境有利,正确C、燃放烟花爆竹主要的危害有:

污染空气、产生噪声、易引发火灾,对保护环境不利,错误;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可改善环境,保护空气,正确。

故选C。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读出液体体积.D.

加块状固体

【答案】A

【解析】A、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

A。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答案】B

【解析】A、分子很小,正确;B、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错误;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正确。

故选B。

6.张刚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B.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答案】A

【解析】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错误;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正确;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A。

7.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

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非金属元素D.核内有173个中子

【答案】C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内有173个中子;选C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答案】D

【解析】A、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正确;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正确;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且分布不均,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错误。

故选D。

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的银是金属单质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A、反应物中的银是金属单质,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g+2H2S+O2═2X+2H2O,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正确;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D、在反应4Ag+2H2S+O2═2Ag2S+2H2O,中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D。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

3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正确;B、由上图生成物构成可知,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错误;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由上述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

3,错误。

故选A。

1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错误;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D、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

故选B。

12.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

甲烷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B.结构观:

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转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守恒观:

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答案】C

【解析】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与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

B、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错误;C、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正确;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10g,而l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错误。

故选C。

13.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

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

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答案】A

【解析】A、将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手帕表面燃烧,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正确;B、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错误;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着火点降低,错误;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是可燃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14.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食盐

【答案】B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试管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使磷燃烧起来;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选B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C

【解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能力的变化,但不一定有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不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太阳能;选C

16.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B.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C.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D.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正确;B.生成的氢气越多,消耗的硫酸越多,故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正确;C.相等时间内,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活动性越强,故金属活动性:

乙﹥甲﹥丙,正确;D.因为是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故金属完全参与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

乙=甲=丙,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得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找出题中隐含的条件,然后分析出图像表示的化学信息。

二、理解与应用(30分)

17.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磷原子__________

(2)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

(3)2个甲烷分子_________(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答案】

(1).3P

(2).4Fe2+(3).2CH4(4).

2O3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所以3个磷原子,就可表示为:

3P;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4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

4Fe2+;(3)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

2CH4;(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

如右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

(1).2:

1

(2).O2(3).C(4).2H2O

2H2↑+O2↑

【解析】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2H2↑+O2↑

19.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如下图)生成可用作化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2)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______,属于物质分类中的________物。

(3)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_____。

【答案】

(1).NH3+H2O+CO2=NH4HCO3

(2).化合(3).SiO2(4).氧化(5).OH-

【解析】

(1)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CO2=NH4HCO3,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是化合反应;②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属于氧化物;③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OH-。

2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答案】

(1).热

(2).隔绝氧气(3).乳化(4).吸附

【解析】

(1)可燃冰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2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髙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如下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答案】

(1).FeCl2+H2

2HCl+Fe

(2).防止发生爆炸(或防止纳米铁被氧气氧化)(3).导电性(4).导热性、延展性(答2点即可,2分)(5).含碳量不同(6).B

【解析】

(1)①氯化亚铁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FeCl2+H2 

Fe+2HCl;②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2)根据如下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4)A、铝丝和铜丝都不能和氯化镁反应,可知镁的活动性强于铝和铜,但不能比较铝和铜的活动性,不可行;B、铝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故铝的活动性强于铜,可行。

22.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丙三种物质中,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

甲=丙C.溶液的质量:

甲>丙D.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

【答案】

(1).t2

(2).乙(3).D

..................

三、实验探究(22分)

23.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l)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____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答案】

(1).试管

(2).铁架台(3).2KClO3

2KCl+3O2↑(4).BD(5).CaCO3+2HCl=CaCl2+H2O+CO2↑(6).磨砂面

【解析】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a、b分别为:

试管;铁架台;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装置为:

BD,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4)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会更严密。

24.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Ⅰ.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

请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严谨

(2).气体产物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物(3).C+2CuO

2Cu+CO2↑(4).CO2+Ca(OH)2=CaCO3↓+H2O(5).没有尾气处理装置(6).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7).在试管①中用足量稀盐酸清洗。

【解析】

(1)该同学的猜想不严谨,因为还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Cu+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而该实验装置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故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4)反应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回流导致试管炸裂,需要先将导管从试管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休生成物,该物质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故可以采用盐酸清洗试管①。

四、计算题(12分)

25.“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

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

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6∶1∶4;

(2)54.5%

【解析】

(1)乙酸乙酯中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4):

(1×8)(16×2)=6:

1:

4;

(2)乙酸乙酯(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6.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丽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30克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0.04

0.02

试计算:

(1)共制得氢气。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1

(2)19.6%

Zn+H2SO4=ZnSO4+H2↑

        98                 2 

        

                 0.04g

=1.96g

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1)共制得氢气0.1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