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7718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docx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安全生产

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

1、如何保障粮食安全

□何毅中国的粮食供求波动往往引起经济波动,特别是1993年、2003年尤为显著。

在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特定条件下,粮食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粮食安全是长期问题不是短期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转变政府职能要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而且要节流。

“开源”是指增加和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使粮食供求大体平衡;“节流”是指生产的粮食通过低成本的储藏——运输——加工,保质保量地投放市场满足相关需求。

“开源”属于农业生产领域,正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而“节流”属于流通领域,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相当部分设施陈旧,损失浪费惊人,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

“开源”与“节流”相互关联紧密。

粮食总量不足,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正常储备规模下降,运输压力增大,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粮食总量过大,也会造成储备规模过大,粮食价格下滑,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谷贱伤农),同样会引起社会波动,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而适度的粮食规模、适量的粮食储备、稳定的粮食价格,供需处于基本平衡才是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最佳配置,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理想状态。

把粮食安全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使投资建设与粮食安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初步考虑有以下几点设想:

抓紧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专项规划。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土安全一样属于国家重大安全内容,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农业、粮食、商务、银行等多重行政管理部门。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抓紧制订粮食安全专项规划,明确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原则、粮食安全政策、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企业等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明确和稳定中央对粮食安全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地处广大农村收纳库建设应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享受相应中央投资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储粮条件尽快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农村储粮损失严重的状况;安排适量中央投资用于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中央储备和省级储备调节能力,既满足市场需要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将静态储备转为“动态储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减轻财政补贴的压力。

建立适度的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

粮食安全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既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生活。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适度建立粮食安全垂直监管体系,加大对中央和省级储备粮监管力度,使粮食储备处于有效的监控范围内。

促进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粮食经营公司,成为粮食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

国际跨国公司已经先后登陆占点,使粮食流通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要保障粮食安全,就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尤其发挥运作规范的大型国有粮食企业的作用。

目前中粮、中储粮以及华良物流等中央企业各有特点,但与竞争对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加快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标准体系和预警应急系统。

粮食安全不仅体现数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需要有完备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目前已出台部分新的粮食品质检测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粮食安全预警应急系统,已有相应科研成果和初步的建设构想,需要尽快启动加快建设。

探索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管理方式。

国债建粮库的实践证明,只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上下结合,管理到位,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今后主要是“混合型”投资项目,而且和农业项目一样,布点分散,规模很小,因此要通过调研和试点,探索对这类投资项目的有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粮食安全事关全局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发展,在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有相应措施予以保障。

否则粮食安全出问题,造成损失难以估量,再投入的资金会更多。

为此,只有加倍努力,措施落实,才能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

(作者系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司长)

2、如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必须打规模的开展集中种植,对于补贴必须补贴到种植某品种的粮食的种植者,而不是地主

3、如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要注意适度和有序,实现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同步增长。

二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改变不计环境成本追求粮食增产的做法,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证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不受影响。

实施土地质量保护专项补贴制度,对自愿休耕、调整结构或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的农民,给予奖励补助。

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等项目实施范围。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减少农业耕作对土壤层的破坏。

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进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例。

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

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

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建设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

强化农村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服务组织,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作用,为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服务。

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

国家启动目标价格,让市场供求来决定粮食价格。

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粮食市场,研究制定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粮食贸易关系。

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

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

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应该做什么?

“十连增”后粮食安全可否高枕无忧

来源:

新华网|2013-12-0910:

16:

44|作者:

李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2.1%。

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然而,这一年来,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

在“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威胁下,粮食生产是如何实现“

十连增”的?

“十连增”对我国粮食供给和进出口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未来,我们又该如何保障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

在国新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粮食实现了沉甸甸的“十连增”,同时产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的台阶。

-

“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一个高点,这个高点是在成本涨、灾情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来之不易。

”韩长赋说。

韩长赋指出,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政策有力、防灾有效、指导到位。

政策是农业生产一个最有效的指挥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

“为了稳定夏粮生产,国家在去年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毛钱,这对稳定小麦面积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

”韩长赋说,针对灾害多发的形势,中央财政安排了40亿元的补助资金,比如支持小麦的“一喷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支持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灾害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说,减灾就是增产。

”据韩长赋介绍,今年以来,农业部门及时完善了防灾减灾预案,并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灾情的技术减灾方案,先后派出了6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开展指导,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抗灾。

一年来,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门先后组织制定和下发了20个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

此外,农业技术人员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来进行田间管理。

“十连增”后为何还进口?

虽然我国粮食实现了连年增产,但我国目前仍在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进口粮食。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

未来,我国粮食供给面临怎样的形势?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指出,我国目前整个粮食供给形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到70%,一般的品种在40%到50%,而国际上要求的最低安全标准是17%到18%。

然而,为何当前粮食进口量却仍在持续增长呢?

“粮食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

”韩长赋说,大家知道,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市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都增加了需求。

韩长赋分析说,从贸易角度讲,粮食进口量增加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充足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

“但我们进口的总量并不多,去年谷物进口也就200多亿斤,占总产量的比例很小,今年1月至9月进口的数量也是下降的。

”韩长赋说。

未来增产是否可持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粮食“十连增”后,人们更加关注,我国粮食安全是否已经高枕无忧?

对此,有观点指出,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十连增”,但是粮食的增产部分是过度消耗农业资源的结果,这样的增产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争议和担忧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韩长赋承认,粮食实现“十连增”表明我国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总体稳定,但要素资源确实绷得很紧,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特别是,当前“农村空心化”“土地城镇化”的现实让未来粮食增产面临诸多挑战。

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实现连续增产后,粮食增产的空间还有吗?

专家指出,未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韩长赋认为,要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要有地,也就是要保护耕地,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要有水,要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技术;三是要加强环境农业保护,包括减少面源污染,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减少农药使用,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等。

同时,韩长赋还提醒,保障粮食安全,既离不开耕地保护、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也离不开农村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行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本报记者李慧)

5、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粮食问题是事复关国家安全和制稳定的大问题。

能基本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才谈得上其他的问题。

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为过。

此外,我们要看到,现在我国粮食的自主性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我们的大米需要大量进口,我们的小麦从以前的出口变成了部分依赖进口,虽然粮食保持增长,但是从趋势来看,并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受到土地因素的制约,虽然农保地依然是红线,但各种打擦边球征用农业用地的情况不少,这对粮食生产的长远安全是有威胁的。

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十连增”后粮食安全可否高枕无忧来源:

新华网|2013-12-0910:

16:

44|作者:

李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比上年增长2.1%。

这意味着,我国粮食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

然而,这一年来,粮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

在“南旱北涝”等多重不利因素威胁下,粮食生产是如何实现“十连增”的?

“十连增”对我国粮食供给和进出口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未来,我们又该如何保障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

在国新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北方的部分地区特别是东北有关省份发生了严重的涝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粮食实现了沉甸甸的“十连增”,同时产量跨上了一个新的千亿斤的台阶。

-“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一个高点,这个高点是在成本涨、灾情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可以说来之不易。

”韩长赋说。

韩长赋指出,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三条:

政策有力、防灾有效、指导到位。

政策是农业生产一个最有效的指挥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

“为了稳定夏粮生产,国家在去年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了1毛钱,这对稳定小麦面积起到了很直接的作用。

”韩长赋说,针对灾害多发的形势,中央财政安排了40亿元的补助资金,比如支持小麦的“一喷三防”,支持北方和南方水稻主产区综合施肥促早熟,防寒露风、防早霜,支持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灾害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说,减灾就是增产。

”据韩长赋介绍,今年以来,农业部门及时完善了防灾减灾预案,并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灾情的技术减灾方案,先后派出了68个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灾区开展指导,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抗灾。

一年来,在关键农时季节,农业部门先后组织制定和下发了20个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防灾减灾。

此外,农业技术人员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来进行田间管理。

“十连增”后为何还进口?

虽然我国粮食实现了连年增产,但我国目前仍在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进口粮食。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

未来,我国粮食供给面临怎样的形势?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指出,我国目前整个粮食供给形势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到70%,一般的品种在40%到50%,而国际上要求的最低安全标准是17%到18%。

然而,为何当前粮食进口量却仍在持续增长呢?

“粮食进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

”韩长赋说,大家知道,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市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都增加了需求。

韩长赋分析说,从贸易角度讲,粮食进口量增加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充足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

“但我们进口的总量并不多,去年谷物进口也就200多亿斤,占总产量的比例很小,今年1月至9月进口的数量也是下降的。

”韩长赋说。

未来增产是否可持续?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粮食“十连增”后,人们更加关注,我国粮食安全是否已经高枕无忧?

对此,有观点指出,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十连增”,但是粮食的增产部分是过度消耗农业资源的结果,这样的增产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争议和担忧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

韩长赋承认,粮食实现“十连增”表明我国农产品供给充足,市场总体稳定,但要素资源确实绷得很紧,这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特别是,当前“农村空心化”“土地城镇化”的现实让未来粮食增产面临诸多挑战。

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实现连续增产后,粮食增产的空间还有吗?

专家指出,未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韩长赋认为,要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要有地,也就是要保护耕地,同时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要有水,要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技术;三是要加强环境农业保护,包括减少面源污染,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减少农药使用,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等。

同时,韩长赋还提醒,保障粮食安全,既离不开耕地保护、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也离不开农村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行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本报记者李慧)

7、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

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扩展资料:

目前世界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据FAO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的情况分析,美国农业部的报告认为,2009年世界谷物产量可达到22.16亿吨,而在需求量可能达到21.76亿吨的情况下,供大于需只有4000万吨。

2、粮食价格滞留于高位:

借助于需求增加和大宗资源价格上升的力量,国际市场粮价最近几年一路扶摇直上。

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粮食价格发生“夭折”,但目前仍处于历史高位。

3、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1、提高全球性耕地的资本投入: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比如有“粮仓”之称的乌克兰,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俄罗斯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巴西还有4亿多公顷可耕地尚未开发。

2、营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

围绕着农业问题所进行的“多哈回合”谈判必须尽管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做出相对的让步。

3、创建协调性与联动性的国际机制。

参考资料:

粮食安全-网络

8、国家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

人民吃饱了国家才可能稳定。

试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安康市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次禹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因此,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

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1974年11月于罗马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问题。

1983年4月,国际粮农组织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新概念。

即:

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都能买得到又能买起人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

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享受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

从上可见,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由数量安全到质量安全,由国家粮食安全到家庭粮食安全,由营养安全深化到可持续安全。

20余年以来,这个概念一定处于调整之中,但是最基本的内容仍是保证全世界的人都有权利得到起码的营养。

这种解释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是时候都能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

包括要作到确保可供、获得、利用和稳定等方面都没有风险”。

(一)粮食安全含义

它包括三个含义:

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

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适量进出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受充足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衡量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与否,主要以粮食库存安全系数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粮食产量波动系数、粮食外贸依存系数、贫困人口的温饱状况等项指标。

概括地说是5个“不低于”:

(1)不低于95%的粮食自给率。

国际上一般通用的标准是:

一国自给率≥90%为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一国自给率≥95%为基本上实现了自给。

1996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把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确定为95%以上。

近些年,国际市场粮食贸易量大体为2300-2400亿公斤,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挤占2个百分点的世界粮食市场份额。

(2)不低18%的粮食储备率。

联合国粮农组织长期观察,年未粮食储备和商业库存占年度总消费量(简称库存消费比)17-18%定为粮食最低安全水平。

(3)年人均占有量不低于400公斤。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

人均占有粮食高于400公斤,粮食安全有保障,有时会出现结构性、地区性剩余;在350-400公斤之间,是紧平衡;低于350公斤,容易发生粮食危机。

我国还把产区人均储粮3个月、销区人均储粮6个月作为各地区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

(4)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6亿亩,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长,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一人一亩,才能保障粮食生产面积。

(5)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6.5亿亩。

近几年粮食产量证明,仅管连续5年全国粮食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000亿公斤水平,平均亩产达到320公斤。

但产量增长受制约因素较多,单产再提高难度相对较难,播种面积必须保证在16亿亩左右,才能保障粮食的自给率。

此外,低收入阶层粮食保障水平。

满足和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食物需求,才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也是衡量粮食是否安全的指标内容。

(三)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特征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具有5个特征:

1、粮食供给的价格性大,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小。

粮食是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的供求规律不同。

一般商品的需求规律是:

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但人们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则是刚性且基本稳定的,价格再变化,需求都是一个常量。

从供给看,价格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很大,粮价高了,农民就会多种粮;价格低了,农民就会少种粮,收益是农民种粮的参照系数。

粮食多了,价格就会下降,“谷贼伤农”,就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过少,价格就会上升,“米贵伤民”,则会加重居民和缺粮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另一方面又刺激农民种粮的兴趣,又导致价格下降的走势。

这种规律决定了粮食既不能多,又不能少,而粮食生产的特点恰恰不是多就是少。

2、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交织,调控难度大。

粮食生产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就是粮食价格变化带来的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带来生产的不确定性。

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加剧了粮食生产的波动性。

粮食储备可以调剂丰歉余缺,但储备过多又会增加费用,储备过少又不足以抵御风险,是个两难选择。

尤其是贫困地区,往往既缺粮,又缺钱,政府调控能力十分薄弱。

粮食政策是系统工程,生产、流通、储备、补贴等要统筹考虑。

3、粮食问题具有“放大”效应。

粮食是必须品,供需紧张,就可能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