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78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笑靥渔樵(jiāo)白云观(guàn)功亏一篑(kuì)

B.技俩隽永(jùn)炒鱿鱼(yóu)烜赫一时(xuǎn)

C.迥然熨帖(yù)一揽子(lǎn)游目骋怀(chěng)

D.必竟戏谑(xuè)大杂烩(kuài)殒身不恤(yǔ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澳门你好》大型文艺晚会于12月2日至4日一连三晚在澳门演出,场场座无虚席。

B.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C.《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却不知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

学校图书馆的书太少了。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手拉小手。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许多地方的做法经验和实际成效了群众的这句话。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③“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A.验证调整反应B.印证调控反应

C.验证调控反映D.印证调整反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B.在2009*克英国锦标赛上,丁俊晖不孚众望,以十比八的比分击败排名世界第一的希金斯,取得冠军,蓄势三年再次捧杯。

C.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热播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赢家。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和谐的文化传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

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

“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

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

他说: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

“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

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

“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

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

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09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6.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和”与“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7.下列说法,不属“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李自良,兖州泗水人。

初,禄山之乱,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以战功累授右卫率。

后从袁傪讨袁晁、陈庄二贼,积功至试殿中监,隶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

兼训移镇太原,自良从行,授河东军节度押衙。

兼训卒,鲍防代,又事防为牙将。

会回鹘入寇,防令大将焦伯瑜、杜荣国将兵击之。

自良谓防曰:

“回鹘远来求战,未可与争锋。

但于归路筑二垒,以兵守之,坚壁不动,虏求战不得,师劳自旋。

俟其返,即乘之,纵不甚捷,虏必狼狈矣。

二垒厄其归路,策之上也。

”防不从,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

伯瑜等大败而还,由是稍知名。

马燧代防为帅,署奏自良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仍为军候。

自良勤恪有谋,燧深委信之。

建中年,田悦叛,燧与抱真东讨;自良常为河东大将,摧锋陷阵,破田悦。

及讨李怀光于河中,自良专河东军都将,前后战绩居多。

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协辅之力也。

贞元三年,从燧入朝,罢燧兵权,德宗欲以自良代燧。

自良恳辞事燧久,不欲代为军帅,物议多之,乃授右龙武大将军。

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

“卿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即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

在镇九年,以简俭守职,军民胥悦。

虽出身戎伍,动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

十一年五月,卒于军,年六十三,上甚嗟惜之,废朝一日,赠左仆射,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战功累授右卫率累:

多次

B.二垒厄其归路厄:

切断

C.伯瑜等大败而还,由是稍知名稍:

稍微

D.不欲代为军帅,物议多之多:

赞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促伯瑜等逆战,遇虏于百井/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燧之立功名,由自良协辅之力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德宗欲以自良代燧/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乃授右龙武大将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李自良“战略眼光”的一组是

①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

②回鹘远来求战,未可与争锋

③虏求战不得,师劳自旋

④二垒厄其归路,策之上也

⑤虽出身戎伍,动必循法,略不以暴戾加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定安禄山叛乱时,李自良跟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征战,因为战功卓著,被提拔为右卫率。

B.薛兼训死后,李自良做了鲍防的牙将。

焦伯瑜因未听从李自良的建议,导致与回鹘作战失败。

C.李自良勤勉、谨慎有谋略,深受元帅马燧的信任。

在多年的征战中,他辅助马燧成就了许多功名。

D.德宗非常欣赏李自良,想用他代替马燧的职务,李自良以长时间做马燧下属的理由诚恳地拒绝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分)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8分)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作用?

(4分)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组)(6分)

(1)子曰: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论语》)

是故*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2)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4)谁家今夜扁舟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五、语言运用(12分)

16.将下面三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空白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只写序号)(4分)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①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②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17.仿写下列画线的句子。

(4分)

那里是日思夜梦的中国吗?

那里当然是,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18.请简要描述漫画《措施》的内容,并写出漫画讽刺什么现象?

(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七、(60分)

23.作文(任选其一)

(1)请以“温情如灯”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作文。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且文体特征明显。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钱学森曾说:

“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一点,中国缺乏科技创新人才。

”他还说: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12.20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樵-qiáo;B.技-伎隽-juàn;D.必-毕烩-huì)

2.B.(A.“澳门你好”应该用引号;C.问号应改用句号;D.去掉引文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3.D.(“验证”,用实验证明;“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

“反应”,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4.A.(A.曲尽其妙,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B.“不孚众望”是不能使群众信服,语意相反,应为“不负众望”。

C.“评头品足”是贬义词,原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女人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D.“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5.C.(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杂糅,或删去“的原因”或删去“造成的”。

B.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

D.成分残缺,“牢记”缺宾语,可以在“预防”后加上“的要求”。

二、(9分,每小题3分)

6.C.(“和”与“礼”是互为表里,互相作用的)

7.B.(“诸子百家”存在于先秦时期)

8.A.(“和谐的文化传统”说法错误)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稍:

逐渐)

10.B(A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对于”。

B项,都是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C项,第一个是介词“用”,第二个是介词“因为”。

D项,第一个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是连词“却”。

11.C(①是交代李自良跟从能元皓的事,没有体现战略眼光。

⑤是叙述李自良遵循法规,不对人施以暴戾的事。

12.B(元帅鲍防未听从李自良的建议导致焦伯瑜的失败。

参考译文:

李自良,是兖州泗水人。

起初,安禄山叛乱,李自良跟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因战功多次加授直到右卫率。

后来跟从袁傪讨伐袁晁、陈庄两个叛贼,屡建军功做到试殿中监,隶属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

薛兼训改任去镇守太原,李自良从随行,授任河东军节度押衙。

薛兼训死后,鲍防代替他,李自良又侍奉鲍防做了牙将。

当时恰巧赶上回鹘入侵,鲍防命令大将焦伯瑜、杜荣国率兵迎击他们。

李自良对鲍防说:

“回鹘远道而来寻求交战,我们不能和他们争高下。

只需在他们回去的路上修筑两座保垒,派兵驻守在那,坚守不动,回鹘军求战不得,军队疲惫必然自行撤退。

等到他们撤退时,我们再出兵袭击,即使不会大胜,虏兵也会狼狈不堪。

目前,设置两座堡垒切断他们的归路,这是上策。

”鲍防没有听从,督促焦伯瑜、杜荣国迎战,在百井与回鹘军遭遇。

焦伯瑜、杜荣国大败而归,李自良因为这件事逐渐出了名。

马燧代替鲍防为帅,上奏朝廷任命李自良为代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兼任军候。

李自良勤勉、谨慎有谋略,马燧非常信任他。

建中年间,田悦反叛,马燧与李抱真向东讨伐;李自良经常为河东大将,冲锋陷阵,打败田悦。

等到在河中讨李怀光的时候,李自良专任河东军都将,前后所立战功最多。

马燧所建立的功名,大都是由于李自良辅助的结果。

贞元三年,李自良随从马燧入朝,朝廷罢免了马燧的兵权,德宗想用李自良代替马燧。

李自良用长久侍奉马燧的理由诚恳推辞,不想代替马燧做军帅,受到*的赞美,于是任为右龙武大将军。

德宗因为河东接近胡戎,挑选合适的人选任节帅很困难,第二天,李自良前来谢恩,皇上对他说:

“你为马燧保存军中名分,确实符合礼节,但是作为北方门户的保障,没有人能够替代得了你。

”当天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

在镇所九年,因为简约勤俭恪守职责,军民悦服。

李自良虽然是军人出身,行动都遵循法规,一般不对人施以暴戾。

十一年五月,死在军中,时年六十三岁,皇上感到非常痛惜,为他停止朝会一天,追赠为左仆射,赐给丧葬布帛米粟等物。

四、(24分)

13.

(1)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关键词:

固、一、齐)

(2)项伯于是在夜晚跑到沛公军中,偷偷约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他。

(关键词:

夜、之、具,介宾短语后置)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定语后置句)

14.

(1)“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新绿,双燕归宿。

(2分)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

或热景衬哀情。

(2分)

(答题建模:

“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

“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

(2)独倚,是独自倚靠。

;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

(2分)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孤独之情。

(2分)

(答题建模:

一是解释词义;二是结合具体诗句,上下勾连,点明相关内容;三是结合全文通过表现手法,突出全诗感情。

15.(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朋友信之师不必贤于*

(2)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终余年(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星垂平野阔(4)何处相思明月楼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语言运用(12分)

16.②③①

(答题建模:

做连贯排序题,第一步看提示句,看结尾句;第二步根据提供的句子信息推断。

提示句“霞光”“淡下去”是重要信息,第②句解释了前面的句意“淡下去”;第③句“红光都消失了”,紧承第②句。

第①句颜色变成“深蓝色的天幕”。

结构是“绯红—消失—深蓝色”)

17.示例:

只是铁马冰河已不再,高堂明镜已不再,春江月夜落木萧萧也都已不再。

只是红藕香残已不再,遍插茱萸已不再,蓬山多路青鸟殷勤也都已不再。

(不化用古诗文的,不得分)

(答题建模:

仿句,一是分析示例,达到形似,就是结构中的重要词语要有。

如“已不再”“已不再”等;二是更换内容,建立内在联系。

如原句都是古诗词的节选,你也要选一些古诗词的词语句子。

18.描述:

为了要灭鼠,一个人在墙上画了一只猫,完成任务似的,提着笔哈哈大笑地走了。

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靠弄虚作假蒙骗、用形同虚设的手段应付的现象。

六、(18分)

19.在激荡的战争风云中,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重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心底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共4分。

“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的内容,各2分。

(答题建模:

一是紧紧抓住句子前后的重要信息,筛选勾连。

二是组合成完整的句子。

可称为“信息组合”法。

22.这篇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

比如,文章第四段用“许多现当代作家后期创作始终超不过自己当年的成名作”与孙犁晚年作品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对照,表现了孙犁晚年作品突出的文学成就。

(或答:

文章最后一段用“众人”对出国机会“垂涎欲滴”与孙犁只因不会打领带就轻易放弃出国形成对照,表现了他淡泊达观的情怀。

)(如果答:

“文章用沈从文盛年辍笔去研究衣饰文化与孙犁晚年能够重操旧业做对比,说明孙犁还算是幸运的”可给3分。

如果只举孔子、屈原、鲁迅等例子,可给1分,因为这些是类比而不是对比)

(答题建模:

一是点出所用手法,题干已列出的,也写出来。

二是结合文本事例进行分析,引用原文部分词句。

三说明其作用或效果。

可简称为“手法-分析-效果”。

七、(60分)

23.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