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112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docx

《写作》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写作》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

1、主题的正确,在议论文中一般表现为________。

2、材料从特点来划分,有事实性材料和________;从来源来划分,有第一手材料和________。

3、常见的照应情况有开头和结尾相照应、________相照应,行文中照应等三种。

4、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其局限是________。

5、描写的方法从描写的风格分,可分为白描与________。

6、文章语言要求准确,主要指用词要准确、________。

7、_______是一种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成就的通讯。

8、狭义的散文指小说、戏剧、诗歌之外的一种篇幅较短、________、笔调灵活的文学样式。

9、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________。

10、写作文艺评论要做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尊重艺术规律,拓宽________;提倡实事求是,防止________。

11、解说词具有扩引性的特点,它既有________的扩引,又有情理的扩引。

12、条例一般要写明制发条例的根据和目的、条规、________。

13、调查报告一般用第________人称来写。

14、标题形式,主要有大标题、________、小标题三种。

15、提炼主题要选取新的角度,这是指新的________角度和________角度。

16、议论性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

17、“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述方法,叫________。

18、驳斥对方的论点,以破为主的议论类型,称为________。

19、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最有效的________。

20、模糊语言含义似乎不十分精确,而在特定语境中表达效果又最好,因此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语言。

21、进行游记写作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

“景”的刻画与“________”的流注;“意”的提炼与“境”的营造;文化内涵与________。

22、读后感具有阅读性与________。

23、学术论文的选题时应选择具有开创性、________或能起到综合归纳作用的题目。

24、书信是个人、单位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为了某种________,致送某个特定对象的具有一定________的应用文体。

25、公文的秘密等级分为“绝密”、“________”、“秘密”三个级别。

26、主题在议论文中,一般被称作是______________。

27、常见的调查形式有普遍调查、______________、典型调查和____________。

28、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的真实性,二是指______________。

29、描写的“画眼睛”艺术,是指______________

30、描写的要求,第一要,第二要善于捕捉特征,第三要。

31、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物质酥段,是______________的直接现实。

32、_______是消息的生命,也是检验新闻工作者有无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

33、写作通讯要注意:

选好典型,______;写活人物,展现精神;“评”出深意,________。

34、说明书有______________式和短文式两种形式。

35、演讲稿语言的生动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___________与幽默;_________与精炼。

36、章程是一种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的组织规程,是一个组织或团体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对于所属人员具有约束力。

37、小标题,又称______,是篇幅较长的文章中每一小部分的标题。

38、主题的深刻,是指主题的______。

39、从材料的来源来划分,有______和______。

40、文章结构的连贯性是指文章的各个部分在______上相互贯通。

41、景物描写包含自然环境和______两个方面。

42、文章起草的方法主要有化整为零和______两种。

43、语感,是指对______的敏锐的感觉。

44、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性的______、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______的、群众关心的、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

45、写作短论的一般要求是:

捕捉矛盾,发现问题;“大中取小”,“小中见大”;______,切中肯綮;短小精悍,______。

46、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我们有必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资料引用方法,如概括引用、完整引用、______等。

47、科普说明文具有较强的知识性、______和通俗性。

48、______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严肃的分析研究以后写出来的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其本质、规律的书面文体。

49、《写作》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和课。

50、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和三种。

51、谋篇的具体运作是:

、、。

52、议论说理文划分层次的常见方式是:

、、。

53、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简练精粹、和谐畅达。

54、线索是关系到作品局部和全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55、非文学类的文章写作中,选取的材料必须。

所用材料是要经得起

和的材料。

56、一般来说,非文学文体是对客观事物的,文学作品是对客观事物的。

二、名词解释

1、观察

2、构思

3、材料

4、主题

5、感受

6、动态观察

7、解释性消息

8、想象

9、五步阅读法

10、间接抒情

11、层次

12、蒙太奇

13、报告文学

14、白描

15、过渡

16、意识流

17、灵感思维

18、对比

19、新闻

20、结构

三、简答题

1、消息导语的写法有哪几种?

2、常见的记叙性作品的线索有哪几种?

3、提炼主题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4、观察对于写作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感受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6、何为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7、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8、细节描写的特征是什么?

它的包含有哪些?

9、通讯写作中,怎样灵活运用多种写真手法?

10、观察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1、写作者的才识学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2、怎样提炼文章主题?

四、分析题

认真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一个孩子做出的重大决定

当我把八岁的约翰尼叫进我在医院的办公室,跟他解释怎样能挽救他小妹妹的生命时,他的神情显得异常严肃。

六岁的玛丽快要死了,她患的病正是约翰尼两年前才奇迹般从中恢复过来的那种重病。

此刻,玛丽得救的惟一希望是输入一个以前征服过这种疾病的人的血。

因为这两个孩子有着同样罕见的血型,约翰尼势必就是理想的输血者了。

“约翰尼,”我问道,“你愿意输血给玛丽吗?

孩子迟疑了一会,他的嘴唇有点哆嗦。

这不奇怪,因为我早先看到过许多年纪比他大的人一提到输血就有点害怕的样子。

①不一会儿,约翰尼笑了起来,他说:

“当然行,莫里斯医生,我愿意把血给我妹妹。

”手术间准备停当,两个孩子躺在手推车上被推送进去。

玛丽消瘦而苍白,而约翰尼则胖乎乎的,像个小天使那般可爱。

兄妹俩都没说话,但当他们眼睛相遇时,约翰尼裂开嘴笑了笑。

约翰尼的血徐徐流进了玛丽的静脉。

玛丽苍白的皮肤开始渐渐泛红了。

手术间里一片静寂。

终于约翰尼开始说话了,他那勇敢而细小的声音叫我永远也忘不了。

“莫里斯医生,”他问道,“我什么时候死呢?

直到这时候我方才明白,当我找约翰尼在办公室谈话时为什么他迟疑了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嘴唇在微微颤动!

原来,那孩子以为把血输给了他妹妹就意味着他得放弃自己的生命。

但就在那短暂的一刻,约翰尼作出了他自己的重大决定。

1、本文的叙述采用了的叙述角度。

A、全知叙事B、限制叙事

2、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文中①处“许多年纪比他大的人一提到输血就有点害怕”这一材料属于。

A、直接材料B、间接材料

3、文中①处“许多年纪比他大的人一提到输血就有点害怕”,这是联想。

A、对比B、接近C、类似D、因果

4、文中②处采用了,③处采用了。

A、结尾照应开头B、内容照应标题C、文中前后照应

5、文章的过渡主要采用的是。

A、标记式过渡B、自然式过渡

6、作者对约翰尼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是结合来抒情。

(1)A、写人叙事B、状物C、写景

(2)A、直接B、间接

(二)、钱被风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

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

临近和平大街街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

我慌忙跑下车,想赶紧地把钱给老人家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经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的地方跑去,有的还高喊着:

“钱跑了,快抢啊!

”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就要没了!

”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向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一一交到他手里。

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点。

人们聚集在老人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数数。

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一遍。

还是26张。

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接着说:

“不是少了是多了。

”“怎么会多呢?

是您记错了吧?

”有人诧异地问。

老人肯定地说:

“没错,我在家数的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5元一张的。

”人们不解地互想对视着。

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

“谁又多送了!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

“是我的,我拿着一张5元的钱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交给了这位老大爷。

”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快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一下变得轻松了。

1、这篇通讯属于通讯的那一种类型?

2、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记叙文的那种开头方式?

3、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叙述情节时有什么特点?

4、概括这篇通讯的主题。

(三)

本报讯正值暮春,几十只尖嘴长腿、褐背白胸的池鹭,又陆续从南方飞回南京市政府大院。

上午,它们越过玄武湖觅食;下午,在参天的悬铃木上筑新窝。

池鹭是一种夏季候鸟,以鱼、蛙、水生软体动物和昆虫为食。

市府大院里,每年都有一百多只池鹭来栖息。

由于从未受到过人们的滋扰,它们或在树梢上扑打翅膀,或在草坪上昂首漫步,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即使有人从近旁走过,它们也懒得飞起,至多稍微跳开几步。

一次,日本一个友好城市代表团拜会我市市政府。

两市的市长正在客厅门外的庭院里握手时,一团鸟粪不巧落在客人笔挺的西装上,我市领导同志身上也溅到一点。

主人脸上微露歉色。

客人抬头望着树上那只“闯祸”的池鹭,却说:

“南京有这样茂盛的大树,有这么漂亮的大鸟,真是太美了。

”宾主相顾一笑,便原谅了池鹭的“过失”。

1、请你为这篇消息制作标题。

2、这篇消息的导语属于什么类型?

它有什么特点?

3、本文末段有三处用了引号,请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4、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四)、乡心

[台湾]肖白

你在那(哪)里?

雨飘近来,石阶湿了。

我醉了?

不过几杯酒,你们说我醉了。

我哭泣,说不出理由的哭泣。

给我一片红叶吧!

我听到自己的沙哑呐喊,在过去的许多时日里,我常常跑上山去,在那险峭的脊背上伫立、或在铺满落叶的林阴间找寻,为一枚成熟的朱红的山楂果,像在三月的垄土找寻开小黄花的蒲公英,那才是我真正哭泣的时候。

我们并不缺少什么,但永有一种难以填饱的饥渴,在静悄悄的深夜,在一个人走过无人的长街,而西风拂过发尖,坐在窗前,云里雾里,你便飘然而至!

这时候,霜叶红了,雁阵叫彻长空,清溪里投下白云的影子,门前的石子路上,积水盈盈。

一声声的芦笛悠扬。

我们是流浪者呀!

流浪的一群。

在我的口袋里,依然躺着一枚小石子,跟着我走遍半个中国,在许多许多的丢弃中,我不曾丢弃这枚石子,孩子们怎知道这枚石子呢!

上面粘着故乡的泥土,我们的生命的根也深植在那褐色的泥土里,于是它时时在我的心中呐喊啃蚀,仿佛是窗前墙头上的爬山虎,随时日而蔓延得布满了每一点空隙。

这里没有红叶,我知道。

我可能真是醉了,沉浸是可怜的愚蠢,那(哪)天我还要去找寻的,苍苔上的雨丝更浓了。

你们也哭了吗?

哭吧!

1、作者在文中一再寻找的“你”指的是什么?

作者将苦苦的思乡之心寄托在哪些描写中?

2、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用这种语言抒发情感?

 

五、作文

1、写一篇散文,要求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选一:

《温习母亲》、《认识父亲》

2、以《心中的雨季》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600字。

3、请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的前半部分,发挥想象,续写第三天第四天的情形。

站牌与糖葫芦

第一天

早晨,马路边上竖着个站牌,离站牌十几步,有个卖糖葫芦的。

公共汽车开来了。

司机发现了糖葫芦,车未到站,立即停车下客,他探出身子,买了糖葫芦,便“呜”地开跑了。

站牌下候车的乘客眼见这一切,目瞪口呆。

第二天

早晨。

站牌。

糖葫芦。

公共汽车开来了。

司机照例在卖糖葫芦的地方停车购买。

站牌下一部分较灵活的乘客早有准备,赶忙奔向停车处,总算被带走了几个。

……………………

4、以《我看网络》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语句通顺,观点明确,层次分明。

 

《写作》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正确的观点

2、观念性材料、转手材料

3、正文与标题(标题与正文)

4、缺乏亲切感

5、细描(工笔)

6、造句要合乎语法规则

7、工作通讯

8、题材广泛

9、政论

10、审美视野、以偏概全

11、知识

12、实施说明

13、三

14、副题

15、观察、认识

16、说理的走向

17、分叙

18、驳论

19、物质媒介

20、准确

21、情、时代气息

22、感受性

23、延伸性

24、实用目的、惯用格式

25、机密

26、中心论点(基本论点)

27、重点调查、抽样调查

28、艺术的真实(本质的真实)

29、突出对象的本质

30、目的明确、生动形象

31、思维

32、真实性

33、开拓主题、情理相生

34、条款式

35、形象、机警

36、法规

37、分题(插题)

38、深度

39、原始材料、转手材料

40、意念脉络

41、社会环境

42、一气呵成

43、语言文字

44、叙述方式、报道价值

45、剖析概括、笔调灵活

46、分析引用

47、趣味性

48、调查报告

49、基础课、综合实践课

50、静态观察、动态观察、比较观察

51、找角度、理线索、搭骨架

52、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

53、准确贴切、生动形象

54、联接、集中

55、真实有据、考证、核查

56、直接反映,间接反映

二、名词解释

1、观察

观察即“官察”,是对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2、构思

写作者在有了感受积累,萌发了写作冲动,或明确了写作意图之后,所进入的一个加工内孕的构思阶段,一个布局谋篇的构想过程。

3、材料

材料就是为了写作的需要而搜集的一系列的事实和事理。

4、主题

主题是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核心意义、主要意图或基本观点;是作者通过全部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看法、某种主张或某种倾向。

5、感受

感受是一种接受客观事物的影响,从而产生某种体会的个性心理特征。

6、动态观察

动态观察是对发展变化着的事物作连续性的观察,它观察的是生活中的戏剧,而不是图画。

7、解释性消息

以解释新闻事件为主。

不但报道事实,而且侧重于阐明事实的意义、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趋势等。

8、想象

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

9、五步阅读法

五步阅读法:

浏览(Survey)、发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复习(Review)五步,简称SQ3R阅读法。

10、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在叙事、写景、议论中抒情。

是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渗透作者主观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11、层次

层次是内容上相对完整的意义单位,也叫意义段,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进展、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想进程在文章中的反映,体现了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

12、蒙太奇

蒙太奇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后来借用到电影艺术上。

运用在写作中,就是把不同的空间、不同时间的生活画面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接起来,表现某种意图,获得一种影视艺术中镜头组接的效果。

1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和事件的一种体裁。

报告文学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两种特征,新闻性是其主导方面。

14、白描

写作中的白描是指用经济的笔墨,精练质朴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特征,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15、过渡

过渡是指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具有搭桥接榫、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文章转接自然,前后衔接,组接成语意关联、逻辑严密的整体。

16、意识流

意识流是指人的意识像河流一样,呈现出自然流动的状态。

其主要特征在于展现人物的“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追踪、扫描人物内心活动的轨迹。

17、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主体突然顿悟、豁然开朗的特殊思维形式。

它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中的美妙遭遇,往往倏忽而来,瞬间即逝,馈赠给思维者杰思妙想,令写作者顿入思如风发、文若泉涌的佳境。

18、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或相异的事物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以鲜明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产生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19、新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新闻栏目(版块)里经常使用的文章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采访札记、调查报告以及新闻评论。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迅速而简短的报道。

20、结构

结构是建筑学术语,在文章中指内部的组合构造,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三、简答题

1、消息导语的写法有哪几种?

(1)叙述式导语

(2)描写式导语

(3)设问式导语

(4)评论式导语

(5)引用式导语

(6)对比式导语

2、常见的记叙性作品的线索有哪几种?

(1)以“意”为线索

(2)以“人”(我)为线索

(3)以“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3、提炼主题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1)主题来自对全部材料思想意蕴的正确概括

(2)主题来自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深入发掘

(3)深刻的主题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4)深刻的主题要在同类文章的比较中表现出新意

4、观察对于写作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是取得写作素材的途径和手段

(2)有助于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第二手材料

(3)借助观察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透视客观对象的某种奥秘

(4)可以为写作作多功能的准备

5、感受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培养感知体验能力;锻炼触发的功夫;丰富情感趣味。

6、何为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纵式结构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情感的发展、问题的深入为顺序组织布局的。

这种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时间推移式;情感变化式;层层递进式。

7、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开拓思维的广阔性;追求思维的深刻性;激发思维的灵敏性;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8、细节描写的特征是什么?

它的包含有哪些?

于细微处见精神。

它包含三层意:

细致性、细小性、细部性。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9、通讯写作中,怎样灵活运用多种写真手法?

(1)叙述——人事纪实。

(2)描写——现场写真。

(3)夹叙夹议——实话评说。

10、观察能力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培养专注、细致的观察习惯。

(2)目识心记,训练表象记忆能力。

(3)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4)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11、写作者的才识学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生活积储。

(2)学识修养。

(3)思想修养。

(4)审美修养。

12、怎样提炼文章主题?

(1)分析客观材料。

(2)主体能动渗入。

(3)反映时代精神。

四、分析题

(一)《一个孩子做出的重大决定》

1.B2.A3.C4.C、B5.B6.A、B

(二)《钱被风刮跑以后》

1、这篇通讯属于通讯的那一种类型?

答:

《钱被风刮跑以后》这篇通讯是新闻小故事,也就是教材上所说的小通讯。

2、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记叙文的那种开头方式?

答:

这篇通讯采用了“描绘场面”的开头方式。

3、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叙述情节时有什么特点?

答:

这篇通讯的事件本来很简单,却被叙述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钱被风刮跑后,众人捡到钱能否还给老人呢?

这是第一个悬念。

人们捡的钱回来了,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老人点完钱之后却说:

“不对”,这是第二个悬念。

更奇怪的是,老人接着说钱不是少了,而是多出一张,怎么会多出来的呢?

这是第三个悬念。

最后,那位妇女说是自己匆忙中误交出去的,情节才有了合理的结局。

由于作者在文中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矛盾以及某些恰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偶然事件设置悬念,使单纯的情节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4、概括这篇通讯的主题。

答:

这篇通讯的主题是:

歌颂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同时对新时期社会的安定、幸福给以充分的表现。

(三)

1、请你为这篇消息制作标题。

鸟粪袭人,环境喜人

2、这篇消息的导语属于什么类型?

它有什么特点?

叙述式导语。

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能使人一下子就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

3、本文末段有三处用了引号,请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文中第二处引号是直接引用人物语言,第一、三处表示特殊含义。

4、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

它们或在树梢上扑打翅膀,或在草坪上昂首漫步,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

即使有人从近旁走过,它们也懒得飞起,至多稍微跳开几步。

(四)《乡心》

1、作者在文中一再寻找的“你”指的是什么?

作者将苦苦的思乡之心寄托在哪些描写中?

答:

“你”是个象征,好像是“红叶”,又不是;若指和“红叶”相关的故乡某物某事某人,又太实;那么最可能的就是思念家乡的心情和感觉,即所说的“乡心”了。

——作者“醉了”时急于寻找它而找不到;他感觉孤独,或者秋风秋雨来临、“霜叶红了”的时节,它却“飘然而至”。

可见这“乡心”无所不在又无从排遣。

于是,落叶的林阴、朱红的山楂、拂发的西风、红的霜叶、雁阵云影、悠扬卢笛、爬山虎、雨丝……通通成了引发和寄托作者思乡之心的形象;那枚从不曾丢弃的石子更是作者苦苦思乡的证明。

2、本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用这种语言抒发情感?

答:

本文的语言非常含蓄。

除了少数直抒胸臆的句子外,几乎都是象征性的欲望、心境、行动和景物的描写。

像“给我一片红叶吧!

”“你在那(哪)里?

”等话语都含蕴颇深。

但也惟有使用这类语言,才能把作者复杂的思乡之心,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简练形象地表达出来,既感染人,又令人深思。

五、作文

答案略

 

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0206.cc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