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17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docx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之——概括内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概括的方法

2.提高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诱思导学

例子:

根雕眼镜

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

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

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

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

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

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

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我思虑了几天。

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

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

②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经心地说:

“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

”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

“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

④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

”⑤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

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

”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

“怎么?

嫌我的眼镜不好啊?

”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你看,还挺新的呢。

“没,没有。

”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

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

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

“20年前,您送我的那副眼镜让我能够看清黑板,而夹在您教学辅导书里的记有我近视度数的纸条,则让我看清了您的良苦用心。

您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更安抚了我稚嫩自卑的心灵。

这副根雕眼镜是我酝酿多年的作品,现在敬献给您。

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

问题:

为了不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我”思虑了几天,“巧妙地”送给“他”一副眼镜。

请根据第5—12段内容,将下面空白处的情节补充完整。

(1)我有意碰掉眼镜

(2)我眼镜

(3)我劝他接受眼镜

(4)他眼镜

分析:

根据第5段③④⑤句—8段内容,归纳为:

我让他试戴眼镜。

根据12段,归纳为:

他接受了眼镜。

方法指导:

1、明题意。

2、定范围。

3、理层次。

4、精表达。

二、考点要求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大纲》:

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

(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中心的概括;

(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的概括;

(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

(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

(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

(7)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等;

四、分类:

局部概括和整体概括。

局部概括,指针对文章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

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五、考题的呈现形式:

填空题:

如:

请按照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         →“女人”的种子被偷→          →父亲的钱失而复得  

简答题:

如:

请概括说明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最后又回到了他口袋里的原因。

六、概括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2、语言简洁

七、方法:

1、题目扩展法: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往事依依》:

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社戏》:

“我”与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的经过。

2、综合归纳法

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

谁(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

如:

《在沙漠中心》:

“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

3、抓重点词句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

《往事依依》: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八、点击中考,拓展延伸

伤口

①放学回家,见桌上放着几个苹果,想必是母亲为我准备的。

我也确实又渴又累了,但又实在懒得亲自动手,因而用求援的目光望着母亲。

母亲笑了笑:

“大丫头了,该自己削了”。

仅是柔柔的一句话,我就认定这次非自己动手不可了。

唉,的确,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母爱里便似乎少了几分“关爱”。

②真是惭愧,不听使唤的刀一下子在我手上划了道口子。

我叫了起来,母亲也慌了,急急地奔过来看伤口,看到伤口不大,这才嘘了口气,又小心翼翼地为我包好了伤口。

“疼吧?

”母亲拧着眉,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疼了”。

我仍忿忿地,心里埋怨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③次日是星期天,碰巧液化气用完了,爸爸又出差了。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自己拿着空瓶去换气了,好一段时间后,只听母亲在楼下喊我名字。

哼,一定是让我帮忙抬煤气罐,那么沉,我才不干呢,况且,我手上还有伤呀。

我跑到阳台上,摇了摇包扎好的手。

母亲立刻理解了,淡淡地说:

“算了,别下来了,我自己行。

”我松了口气,回屋去了。

母亲终于把煤气罐扛上来了,我听到了几声粗重的呻吟声。

④晚上,爸回来了。

我走过房门,不经意间听到父母的对话,爸嗓门挺大:

“怎把腰闪成这样?

那么沉的煤气罐也不叫孩子帮忙?

五层楼呀,你倒挺得住!

”天哪,爸的火气好像不小哦。

“她手弄破了,再说也不能叫孩子拿那么沉的东西!

”母亲的声音仍是淡淡的。

我站在门口,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⑤一阵风过,阴冷的空气使我打了个寒颤,唯有那包好的伤口是温暖如故。

苦思一番,才懂得母亲的爱是有增无减。

细想千遍,才知道自己的伤口主要不在手上,而是在心上——“小公主”似的娇惯养成了我的慵懒与自私。

我只懂得尽情地享受母亲过多的关爱,却对母亲吝啬地藏起我完全有能力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一臂之力。

我深深地自责:

我为何如此缺乏爱心与孝心。

对母亲尚且如此,将来我对他人对社会岂不更是冷漠与缺乏责任心?

⑥深夜,我噙着泪花,在母亲闪伤的腰间轻轻地一遍遍擦着红花油,也为自己抚平心灵上的伤口。

1、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情节:

母亲让我自己削苹果。

母亲为我包扎伤口。

母亲独自换煤气罐。

母亲为我开脱。

我为母亲擦红花油。

2、请根据内容概括心理变化过程。

怀疑——埋怨——冷漠——感动——自责

九:

教学反思

初一学生的阅读量很少,阅读能力有限,虽然记叙文阅读比较浅显,但却令教师和学生均颇感棘手。

记叙文考察点较多,教师不好找突破口,学生做起题来千头万绪。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确定是几条路线,把记叙文分为:

内容概括、整体把握、品味语言等三个板块,在内容概括这一块,我确定用例证突破抽象,精讲多练,觉效果不错。

今反思如下:

1、导课自然。

我用《根雕眼镜》这篇反应师生感情的文章吸引学生的眼球,内容浅,问题设计也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借此机会归纳做题方法,解决了这个难点。

2、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教路有两条线构成,一为精讲,一为实践。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练习居多。

3、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与燃烧。

尽量运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作为例子,精选情感比较动人的、文字障碍教少的文章,大家对选文比较感兴趣,连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读懂文章,也能参与其中,都能动笔写答案,有修有改,思维灵活。

4、教学方式灵活。

不断创造让学生发挥的机会,让学生上黑板作答,小组交流修改,评选最佳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加深了印象。

对学生概括不出的地方,老师不急于去讲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或找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来范读。

十、作业

(一)孤独之旅

(1)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

(2)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

它就是孤独。

(3)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杜小康只能与父亲说说话。

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

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

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4)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5)“我要回家……”

(6)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

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

他觉得对不住儿子。

但他现在除了用大手去抚慰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

他对杜小康说:

“明年春天之前就回家,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我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地读书……”

(7)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

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这样反而好了。

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8)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

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

当它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

(9)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

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10)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11)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12)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

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

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全品中考网

(13)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14)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

“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15)杜小康摇摇头:

“还是分头去找吧。

”说完,就又走了。

(16)天黑了。

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

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17)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

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

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眼见着天黑了。

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

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8)杜小康感觉到他到他已经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9)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全品中考网

(20)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2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22)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23)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

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

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

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24)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25)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

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蛋!

爸!

鸭蛋!

鸭下蛋了!

(26)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

“下蛋了,下蛋了……”

(1).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分)

【答案】

(1)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1分)经受孤独的考验和一场暴风雨的磨难,他成长了,坚强了,成功了。

(1分)

(二)一包花生

陈亦权

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

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

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富翁那里得到了筹建资金。

学校建成后,为表示感谢,镇长把富翁的名字定为小学的校名。

但一场海啸把这所学校完全摧毁了!

镇长为此成天愁眉紧锁,他想再次去外面寻求帮助。

几天之后,他敲响了艾莱特富翁的家门。

“艾莱特先生,学校被海啸摧毁了,我希望能再次得到您的帮助!

”镇长说。

“我已经帮助过你们一次了,为什么我要再次帮助你们?

”艾莱特说完,转身就往里走。

镇长只好无奈地离开,这时艾莱特叫住了他:

“你们一定缺少食物,我给你一包花生吧!

”说完他把一包花生递到了镇长手上。

镇长回到镇上。

孩子们见到他,纷纷站起身来问:

“艾莱特先生答应帮助我们了吗?

”“非常抱歉,艾莱特先生只给我们这包花生,就这么一些,我只能分给每人几颗。

”校长带着愧意说。

孩子们看着镇长手中的花生,纷纷沮丧地低下了头。

“不过,如果把这些花生种到地里去,不就可以长出许多花生吗?

”镇长说。

“太好了!

我们的学校废墟旁边就有一块空地,就把这些花生种到那儿去吧!

”孩子纷纷应和着说。

说干就干,镇长立刻和孩子老师们一起动手,给那块空地锄了草翻了土,把花生种了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花生在孩子们的照看下发了芽,长出了绿叶。

那一小包花生竟变成一大片绿油油的花生地。

一天,镇长从这里经过,看到了这番景象,心想:

于是镇长就每天带领孩子们一起清理废墟,捡石头、锯树木。

半年之后,原先的废墟上已经堆起了一座小山似的石头和木料,但是要造一所学校还远远不够,镇长再次陷入了沉思。

这天,镇长正呆呆地看着在太阳下读书的孩子们,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一阵嗒嗒的马蹄声。

一辆豪华的大马车往这边驶来。

车上坐着的竟然是艾莱特富翁。

富翁从车子上跨了下来,朝那片绿油油的花生地看了看,问:

“这是?

”“那是您资助给我们的花生,我们没有吃掉,种了起来!

”镇长说。

“哦!

”艾莱特带着赞赏的神色点了点头,接下来又指着那一堆材料说,“那又是什么呢?

”“我们没有钱用来造学校,只能自己动手,那就是我们自己准备的材料!

”镇长说。

艾莱特点了点头,围着正在读书的孩子们转了一圈,然后坐上马车离开了!

三天后,镇长收到了一笔足以重建学校的汇款和一封信,信上写着:

“尊敬的镇长!

你对孩子们的爱深深感动了我,虽然校园依旧没有重建起来,但我看到了那么多的石头和木料,虽然一包花生没有填饱你们每个人的肚子,但我看到了那么大的一片花生地!

我为我资助给你们一包花生深表愧疚,但我只是希望我所帮助的人,并不是一有困难就想着让别人帮忙的人,而是本身就热爱劳动的人。

真正改变命运的,永远都是自己的劳动!

”信的落款上,写着的名字是——艾莱特。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4个字)(3分)

—筹款遭拒—

—富翁来访—得到善款

【答案】7.

学校被毁—

种植花生—

准备材料

送考

丰子恺

①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

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

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

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③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

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

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

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

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

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

我喊他们:

“喂!

抱佛脚没有用的!

看这许多人工作!

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

”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

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

“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

”“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

”“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

”“挪威的海岸线长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

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

“这种题目不会考的!

”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

“你考不出!

你考不出!

”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

(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

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

“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

……”我管自看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

乘进火车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

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

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

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

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

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

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的。

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

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

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

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

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

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

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

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

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

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

“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

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

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

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

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

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

我在心中暗笑

(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阅读③~⑦段,概括小学生投考过程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3分)

.①投考途中学生们只顾埋头读书,不关心书本以外的任何事情。

②考试之前气氛紧张,考试之后短暂兴奋。

③等候消息的焦虑担心,放榜后的不同表现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

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

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

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

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

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

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