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253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9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docx

测量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所谓物探,是()的简称。

(A)物质探索(B)物理探测(C)地球物理勘探(D)地下矿物勘探测

2.所谓物探,是指用()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地质构造情况和寻找地下矿藏。

(A)物理学(B)地质学(C)矿物学(D)石油矿物学

3.地球物理勘探以地下各种岩石或矿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研究基础。

(A)地学(B)物理(C)放射(D)可探测

4.地球物理勘探通常是利用一定的物理方法和特定的观测仪器,对某个区域的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和分析,然后结合()理论,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A)物理学(B)地质学(C)测量学(D)大地测量学

5.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就是利用一定的物理方法和观测仪器,对某个区域的()进行观测和分析,并结合石油地质学理论,推断出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情况和储量大小。

(A)物理场(B)物质场(C)地球引力场(D)地球重力场

6.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就是利用一定的物理方法和观测仪器,对某个区域的地球物理场,例如磁场、电场、引力场、()等,进行观测和分析,然后结合石油地质学理论,推断出地下石油或天然气的分布情况和储量大小。

(A)大气场(B)辐射场(C)弹性波场(D)地球重力场

7.石油物探一般分为电法勘探、磁法勘探、重力勘探、()和放射性勘探等几种。

(A)陆地勘探(B)海洋勘探(C)地震勘探(D)非地震勘探

8.磁法勘探是以地下岩石或矿体具有不同的磁性并产生不同的()作为研究基础的。

(A)磁极(B)磁暴(C)磁场(D)磁偏角

9.磁法勘探是通过对地表()的研究,间接地获得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的情况。

(A)磁方位(B)磁偏角(C)磁力线(D)磁力异常

10.电法勘探是利用特定的仪器对天然的或人工建立的()进行观测,结合地质学理论进行分析,间接地获得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A)电极(B)电磁场(C)电离层(D)电力现象

11.重力勘探是以地面重力场随着地下岩石和矿体()的不同而变化的原理作为研究基础的。

(A)密度(B)重力(C)震动特性(D)放射性质

12.重力勘探是利用特定仪器,对特定区域的()进行观测,结合地质学理论进行分析,间接地获得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的情况。

(A)大气场(B)重力场(C)辐射场(D)电磁场

13.在地震勘探中,先利用人工激发引起地震波,再利用地震探测仪器接收地震波遇到地下各岩层所产生的()。

(A)律动波和扰动波(B)反射波和透射波(C)折射波和透射波(D)反射波和折射波

14.()技术能像“CT”一样对地下各切面做成像解剖,因而成为当前最精密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之一。

(A)一维地震勘探(B)二维地震勘探(C)三维地震勘探(D)非地震勘探

15.总体来说,我国的石油物探技术水平处在()。

(A)国际一流水平(B)国际二流水平(C)国际三流水平(D)国际领先水平

16.在石油勘探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就是“没有充分可靠的物探资料,就不能定()。

(A)GPS点(B)工区原点(C)测线端点(D)探井井位

17.“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及“随时间推移的()”等新技术能够在地下储层描述及油田开采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

(A)二维地震(B)四维地震(C)航天遥感(D)GPS导航

18.1958年至1959年,在松辽盆地,地矿部首先应用综合物探方法发现了大型的“长垣构造”,石油部相继展开大规模的物探工作,并于1959年9月在松基3井喜获原油,从此揭开了()油田会战的序幕。

(A)玉门(B)大庆(C)辽河(D)克拉玛依

19.渤海湾地区的胜利、辽河、大港、华北、中原等一大批油田,主要是依靠()方法查明地下情况后才得以取得勘探突破的。

(A)地表调查(B)地质钻探(C)地震勘探(D)重力勘探

20.()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石油物探方法。

(A)地震勘探(B)重力勘探(C)磁法勘探(D)电法勘探

21.根据勘探目的和程度的不同,地震勘探一般分为()、详查、细测和精测等几个阶段。

(A)调查(B)勘查(C)普查(D)粗测

22.()阶段的地震勘探,一般是在重力、磁法或电法勘探已经获得初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地质构造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初步落实。

(A)普查(B)详查(C)细测(D)精测

23.()阶段的地震勘探,是在普查阶段地震勘探基础上,对地质构造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较详细的落实。

(A)细测(B)精测(C)详查(D)概查

24.详查阶段地震勘探的测线线距通常为()。

(A)几万米(B)几千米(C)几百米(D)几十米

25.细测和精测阶段的地震勘探,一般是在油田开发阶段,主要是对地质构造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更详细的落实,其测线线距可为()。

(A)几十到几百米(B)十几千米(C)几十千米(D)十几到几十千米

26.根据勘探原理的不同,地震勘探分为()地震勘探。

(A)二维和三维(B)陆地和海洋(C)平原和山地(D)常规法和RTK法

27.一般来说,新探区的普查大多采用()地震勘探。

(A)零维(B)一维(C)二维(D)三维

28.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包括()、放线、钻井、放炮激发、仪器接收、原始资料评价、现场资料处理等作业工序。

(A)测量(B)处理(C)解释(D)野外采集监督

29.通常,()工序是地震勘探野外采集的第一道工序。

(A)测量(B)放线(C)处理(D)资料评价

30.测量工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将设计的地震测线()到实地并进行实测,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施工、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及时准确地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及图件。

(A)测绘(B)测量(C)放样(D)定样

31.通常,在测量工序之后紧接着是()工序。

(A)放炮激发(B)仪器接收(C)定点和绘图(D)放线和钻井

32.()工序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依据测量工序所布设的测线和物理点标志,在设计的炮点位置进行钻井并放置炸药,为相关工序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震源系统。

(A)放炮(B)爆炸(C)震源(D)钻井

33.测量人员的基本任务是,利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将地质和物探人员所设计的()合理地布设在实地上并作出明显标志。

(A)监测点(B)控制点(C)物理点(D)地质点

34.地震采集人员根据测量人员所布设的()位置进行钻井。

(A)接收点(B)激发点(C)地质点(D)监测点

35.地震采集人员根据测量人员所布设的()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测线的排列上埋置检波器。

(A)接收点(B)激发点(C)地质点(D)监测站

36.如果测量人员所放样的物理点()及所实测得的物理点高程有误,那么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所提供的成果就会与实地位置不符,从而给今后勘探或钻井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A)高程(B)高度(C)平面位置(D)平面位置和高程

37.地震勘探工作对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及时、准确地提供地震采集施工所需要的测线和物理点的(),以及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所需要的物理点的坐标、高程成果和图件等。

(A)桩号规则(B)坐标数据(C)高程数据(D)实地位置

38.地震勘探工作对测量工作的具体要求,体现在测量施工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如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图投影、成图比例尺、物理点精度等,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在有关技术规范和()中有明确规定。

(A)技术设计(B)技术总结(C)踏勘报告(D)验收报告

39.一般来说,新的探区多以普查为主,通常采用二维地震勘探,地震测线布设成(),测线比较稀疏,线距较大。

(A)单一测线(B)单一导线(C)测线束(D)测线网

40.一般来说,重点探区多为详查或细测阶段,通常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地震测线按()布设,测线比较密集,线距较小。

(A)测线束(B)导线网(C)单一测线(D)单一导线

41.根据地震勘探部署的一般原则,地震测线应尽量保持()。

(A)曲线(B)折线(C)弯线(D)直线

42.在遇到特殊地形条件时,三维地震测线网还可以布设成()。

(A)三角网(B)三边网(C)蛛网状(D)蜂窝状

43.一般来说,二维地震测线的()相互之间保持平行并垂直于地质构造走向。

(A)基本测线(B)联络测线(C)辅助测线(D)相邻测线

44.一般来说,二维地震测线的激发点和接收点按照一定的间距布设在()。

(A)同一条测线上(B)相邻的两测线上

(C)相交的两测线上(D)相关的两测线上

45.一般来说,二维地震测线的联络线方向与基本测线方向(),并按照一定的间距排列。

(A)平行(B)连接(C)正交(D)无关

46.一般来说,三维地震测网的激发线和接收线相互(),并有各自独立的测线号。

(A)平行(B)连接(C)正交(D)无关

47.计量单位就是有确定的名称和定义,并令其数值为()的一个固定量,它是用以度量同类量大小的标准量。

(A)0(B)1(C)100(D)无穷小

48.为了度量同类量的大小和确定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就必须首先选定若干彼此独立的量,称为()。

(A)基本量(B)单位量(C)标准量(D)固定量

49.以基本量为依据,通过物理关系推导出的其他量称为()。

(A)辅助量(B)单位量(C)标准量(D)导出量

50.国际单位制是1960第11届国际()大会(CGPM)通过的。

(A)计量(B)质量(C)测量(D)科学

51.国际单位制单位包括有独立定义的()(如米、千克、秒等)及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如千米、克、毫秒等)。

(A)主单位(B)整数单位(C)标准单位(D)固定单位

52.凡不属于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和19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及其用词头(如千、毫等)表示的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均为()。

(A)国际单位制单位(B)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C)法定计量单位(D)非法定计量单位

53.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为基础扩充而形成的。

(A)国际单位制(B)非国际单位制(C)米制和英制(D)英制和国际单位制

54.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另外选定的15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组成。

(A)全部(B)部分(C)3个(D)7个

55.国际单位制中的词头是指表示10

的字母,一般为拉丁字母,只有一个为()。

(A)非字母(B)希腊字母(C)法文字母(D)英文字母

56.弧度是国际单位制的(),是平面角的计量单位。

(A)辅助单位(B)基本单位(C)导出单位(D)倍数单位、

57.度、分、秒是我国采用的平面角的()计量单位。

(A)法定(B)非法定(C)国际(D)惟一法定

58.将一圆周分为()等份,每一等份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为1度。

(A)60(B)100(C)180(D)360

59.1弧度所对应的度数等于()。

(A)180/

(B)360/

(C)

/180(D)

/360

60.1弧度所对应的秒数约为()。

(A)3438″(B)206265″(C)86400″(D)360000″

61.1弧度所对应的分数约为()。

(A)57′(B)1440′(C)3438′(D)206265′

62.米的定义是:

()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历路径的长度。

(A)光(B)声音(C)原子(D)电子

63.我国采用的法定长度单位是: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A)米(B)千米(C)尺(D)英尺

64.秒的定义是:

()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所对应辐射的919263170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A)铯(B)铷(C)氢(D)氦

65.在国际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压强的单位采用()及其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

(A)帕斯卡(B)毫米汞柱(C)波义耳(D)标准大气压

66.测量中常用的毫米汞柱与国际单位制的帕斯卡的换算关系为:

1毫米汞柱=()帕斯卡。

(A)760(B)133.322(C)1/760(D)1/133.322

67.当表示温度间隔时,1摄氏度=()开尔文。

(A)1(B)2(C)0.9(D)1.1

68.当表示温度数字关系时,摄氏度=开尔文-()。

(A)273.15(B)274.15(C)275.15(D)276.15

69.测绘是()的总称。

(A)测定与描绘(B)测设与描绘(C)测量与绘图(D)测量与描绘

70.测绘是指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确定()、描述地球表面几何形态等所进行的工作。

(A)地球的质量(B)地球的体积(C)地面点的位置(D)地球在空间的位置

71.测绘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以及如何确定和表示地球表面上点的空间位置和各种固定物体的几何形状的科学。

(A)质量(B)地球重力场(C)体积(D)地球表面积

72.传统意义上的测绘学包括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道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制图学等。

(A)地形测量学(B)控制测量学(C)天体测量学(D)电子测量学

73.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全球或广域范围内建立()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称为“大地测量学”。

(A)测量控制网(B)平面控制网(C)高程控制网(D)GPS控制网

74.研究地球表面()内测绘地形图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称为“地形测量学”。

(A)局域范围(B)广域范围(C)一个国家(D)整个陆地范围

75.地形测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等。

(A)地物测量(B)地貌测量(C)碎部测量(D)基本控制测量

76.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

(A)工程测量学(B)建设测量学(C)工业测量学(D)施工测量学

77.按所服务的建设阶段划分,工程测量可分为()阶段的测量,施工安装阶段的测量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A)规划设计(B)维修养护(C)变形监测(D)竣工验收

78.按所服务的工程门类划分,工程测量可分为城市测量、()、线路测量、桥梁测量、隧道测量、水利测量、矿山测量和地质勘探测量等。

(A)乡村测量(B)机械测量(C)电子测量(D)建筑测量

79.现代测量学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主要内容。

(A)遥感(B)3S技术(C)4D技术(D)通信技术

80.重力作用的方向线称为()。

(A)铅垂线(B)法线(C)向心线(D)地轴

81.某点的铅垂线方向总是()。

(A)指向地球中心(B)指向地质中心(C)指向地球自转轴(D)与水准面正交

82.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是重力等位面。

(A)水面(B)水平面(C)椭球面(D)地球表面

83.重力等位面有无数个,它们是一簇()的封闭曲面。

(A)相互平行(B)相互无关(C)相互正交(D)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84.我们把水在静止状态时的表面称为()。

(A)水平面(B)地平面(C)水准面(D)椭球面

85.水准面的基本特性是处处与()相垂直。

(A)法线(B)水准线(C)铅垂线(D)水准路线

86.在一般测量工作中,整平仪器就是导致仪器的旋转轴与()一致。

(A)法线(B)子午线(C)铅垂线(D)真北方向

87.()是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线,水准面是测量外业工作的基准面。

(A)铅垂线(B)坐标纵线(C)起始子午线(D)中央子午线

88.设想一个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陆地自然延伸形成一个连续而封闭的曲面,称为()。

(A)大地体(B)水准体(C)大地水准面(D)参考椭球面

89.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

(A)大地体(B)水准体(C)大地椭圆体(D)大地水准面模型

90.大地水准面是一个连续的、封闭的、具有()的曲面。

(A)数学意义(B)天文意义(C)物理意义(D)地理意义

91.从宏观上讲,大地体近似于一个()略扁的旋转椭球。

(A)东西(B)中间(C)赤道(D)两极

92.()是一个能用数学公式和参数描述的数学形体。

(A)水准体(B)旋转椭球(C)大地体(D)大地水准面

93.一个具有确定参数、并且按照一定条件固定其与大地体相关位置的地球椭球,称为()。

(A)水准椭球(B)平均椭球(C)固定椭球(D)参考椭球

94.在大地测量学中,参考椭球的形状、大小通常用长半轴和()来表示。

(A)扁率(B)短半轴(C)第一偏心率(D)第二偏心率

95.()是一个国家大地测量内业处理的统一基准面。

(A)参考椭球面(B)大地水准面(C)高斯椭球面(D)高斯投影平面

96.测量上常用的坐标系主要有球面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和()等表达形式。

(A)大地坐标(B)天文坐标(C)地理坐标(D)空间直角坐标

97.以()及其法线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称为大地坐标系。

(A)大地水准面(B)参考椭球面(C)椭球赤道面(D)起始子午面

98.以参考椭球面及其()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称为大地坐标系。

(A)法线(B)旋转轴(C)铅垂线(D)坐标纵线

99.在大地坐标系中,地面点的()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

(A)平面位置(B)球面位置(C)空间位置(D)绝对位置

100.在定义大地坐标系中,将通过参考椭球旋转轴的平面为()。

(A)赤道面(B)铅垂面(C)参轴面(D)子午面

101.通过()的子午面称为起始子午面或本初子午面。

(A)春分点(B)巴黎艾菲而铁塔

(C)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D)纽约自由女神雕像

102.在大地坐标系中,称子午面与椭球面的交线为子午圈,也称为()。

(A)经线(B)垂直圈(C)纬线(D)平行圈

103.确定地面点在椭球面上投影位置的两个基本平面是()和赤道面。

(A)子午面(B)起始子午面(C)大地水准面(D)高斯投影面

104.在大地坐标系中,点在()上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表示。

(A)地球表面(B)椭球表面(C)大地水准面(D)高斯投影面

105.所谓大地经度,就是从起始子午面到通过某点的子午面之间的夹角,一般用()表示。

(A)L(B)B(C)

(D)

106.我国位于东半球,各地的经度都是东经,西部边疆和东部边疆的经度分别约为()。

(A)73°30′和135°10′(B)33°30′和135°10′

(C)73°30′和155°10′(D)33°30′和155°10′

107.所谓大地纬度,就是通过某点的()与赤道面的交角,一般用B表示。

(A)纬线(B)铅垂线(C)法线(D)重力线

108.我国位于北半球,各地的纬度都是北纬,南部边疆和北部边疆的纬度分别约为()。

(A)3°28′和53°24′(B)13°28′和43°24′

(C)23°28′和43°24′(D)23°28′和53°24′

109.所谓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到()面的距离,一般用H表示。

(A)海平面(B)参考椭球(C)大地水准面(D)平均海水面

110.以()和铅垂线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称为地理坐标系。

(A)大地水准面(B)地球椭球面(C)参考椭球面(D)地理椭球面

111.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可以利用()的方法直接测定。

(A)天文测量(B)重力测量(C)三角测量(D)GPS定位

112.用天文方法直接测得的地理经、纬度是以大地水准面和()为依据的。

(A)铅垂线(B)子午线(C)真北方向(D)磁北方向

113.所谓海拔高,是指一点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一般用H表示。

(A)法线(B)铅垂线(C)坐标纵线(D)纵坐标线

114.地面点的海拔高是指地面点沿铅垂线到()的距离,一般用H表示。

(A)大地水准面(B)地球椭球面(C)参考椭球面(D)起始水准面

115.海拔高是以大地水准面起算的,某点的海拔高一般通过()方法测得。

(A)水准测量(B)三角测量(C)导线测量(D)GPS测量

116.海拔高是以大地水准面为起算的,因此海拔高又称为(),简称为高程。

某点的海拔高一般是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得。

(A)大地高(B)绝对高程(C)椭球高(D)相对高程

117.相对高程也称假定高程,它是以()作为高程基准面的。

(A)大地水准面(B)任意水准面(C)平均海水面(D)似大地水准面

118.在局部区域或某个工程项目上,经常假设一个点的高程,以其作为起算值推算其余各点的高程,这种高程称为()。

(A)绝对高程(B)正常高程(C)相对高程(D)海拔高程

119.测量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坐标系有所不同。

(A)笛卡尔(B)高斯(C)欧拉(D)欧吉理德

120.在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角度量度的方向通常为()方向。

(A)向北递增(B)向东递增(C)顺时针(D)逆时针

121.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轴代表南北方向,一般用()表示,向北为正。

(A)

或N(B)

或N(C)

或E(D)

或E

122.测量上和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于坐标轴的次序和角度量度的方向均正好相反,因而测量上和数学上的所有三角公式()。

(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大部分相同(D)大部分不同

123.测量上采用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地球的质心或参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自转轴或参考椭球旋转轴重合,

轴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A)极轴(B)

轴(C)

轴(D)

124.测量上采用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地球的质心或参考椭球的中心,

轴与地球自转轴或参考椭球旋转轴重合,()指向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A)

轴(B)

轴(C)

轴(D)极轴

125.新中国成立初期,布设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地控制网并经过平差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定名为()。

(A)1950年北京坐标系(B)1954年北京坐标系

(C)1956年北京坐标系(D)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26.1954年北京坐标系实际上是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参考椭球采用()。

(A)白塞耳椭球(B)克拉索夫斯基椭球(C)海伏特椭球(D)高斯-克吕格椭球

127.1954年北京坐标系实际上是前苏联1942年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的延伸,它的大地原点设在()。

(A)北京(B)格林尼治(C)前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D)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中心

128.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设在()。

(A)格林尼治(B)陕西西安附近

(C)前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D)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中心

129.1980年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采用()。

(A)1975总地球椭球(B)1980总地球椭球

(C)WGS-1972椭球(D)克拉索夫斯基椭球

130.1980年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长半轴

为(),第一扁率

=1/298.257。

(A)6378140m(B)6378137m(C)6378245m(D)6378138m

131.1982年5月,我国完成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并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称为“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或“中国1980年大地坐标系”,习惯上简称为()。

(A)1980年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