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726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docx

尔雅微中西文化笔记

雅通识课中西文化比较

(辜正坤老师)课堂笔记

用word打开,Ctrl+f,搜索问题中的关键词。

感觉比截图的答案要好用!

第0讲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文化是一种人格投射,双向心态与目的

1、讲课心态:

1)学术良心2)应机说法(应合听众心态,不扭曲自己想法)

3)学问与思想联姻,what-why,孔子述而不作,黑格尔与叔本华

4)偏激与狭隘(五四传统:

矫枉过正策略)

A、一个文化是否伟大,关键能看出是否塑造出一个真正的圣人/人格,如孔子,熏陶出圣人的学生,孔子本身就是-圣人-先成人

B、自信

中国人的心胸太开放了,以至于把别人东西引进后就丢失了自己的——机械理解马克思主义。

2、听课心态:

1)空杯,才能学2)和尚(天下没有什么道理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掌握它的局限性)3)宽容南腔北调的人

3、可以不同意,可以不知道

《万理万相贯---互补论》,每种文化均存在偏见

4、课程目的

1)修心除烦,中国人格的重新发现,(人格的升华)

2)中国文化建设,比较是借鉴的前提,知彼更要知己

3)人类文化发展的出路

5、www.ccc-教材《中西文化比较导论》《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第六七章)《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

6、考试范围

1)笔记本,课堂讲授

2)书上内容

期中随堂测试,开卷,单选*30(原理性问题)+典型重要知识,简答题200字内*3期末闭卷,带铅笔橡皮,3简答,为5选3,有一题为公开题?

7、课程基本框架

一、引导理论

?

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

?

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

二、学科范围:

?

地理,语文,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法律

?

伦理,美学,文学,历史,教育,医学,体育,科学

第一讲人类文化演进九大律

物理:

第一定律:

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地理,气候,资源)空间上看

第二定律:

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很多时候是语言在说我们)时间上看(长期)

第三定律:

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时效性有限)

生理:

第四定律:

物(食)欲原动力律

第五定律:

惰(性)欲原动力律三欲论

心理:

第六定律:

权(性)欲原动力律

第七定律:

审美递增递减律

哲理:

第八定律:

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东方、西方、科举—推荐)

第九定律:

万物五相(五行)选择律

第一定律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地理,气候,资源)

?

传统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

?

我的观点:

1)环境横向决定性的影响(地理性)

2)环境纵向递减影响(时间性,和时间进程反相关)

3)环境影响与历史发展进程呈反比

4)中西文化是各自环境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合理的,应对不同环境而生)

第二定律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

1)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导致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2)长期性特点导致其纵向因素较强

3)语言的诱导作用

4)语言的暗示作用(催眠,咒语)

5)语言—思维—行动—文化

第三定律:

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

1)技术:

技术社会,正面与负面

2)媒介:

新闻媒介:

电视电台报刊出版机构:

书、音像出版物,报刊,互联网打创一种传统,使人无法摆脱媒介篡权:

mediumisthemessage

从编辑作用看公仆作用向皇权的转移,权威与非权威

第四定律:

物(食)欲原动力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律(论?

)不能解释一切文化现象,用其他文化现象可以更清楚,贴切的解释。

第五定律:

惰(性)欲原动力律

?

文学、艺术的内在源泉

?

弗洛伊德:

文明发展欲压抑情欲的升华,局限性

?

佛教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许多基本思想可以在佛教原理中找到

?

问题1:

谁吃了鲁迅?

鲁迅为什么会受压抑?

同时代的没有,中国传统不压抑男人。

“吃人的中国文化?

”自己被吃

的深刻体验,灵魂的深处。

《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理教,家庭的弊端、繁文缛节。

来源于鲁迅家族的不幸,例如,婚姻。

情欲压抑(三十年),多源于母亲,但中国历史对情欲(如男人)并未受到压抑,一夫一妻是主流,已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

古代青楼较为规范,统一管理。

西方传统上禁欲的,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神圣化)。

传到东方,影响了鲁迅—西方文化的婚姻价值观。

故“西方传统文化的婚姻价值观”吃了鲁迅。

第六定律权欲原动力律

?

权:

优越感,名誉—控制权—祸福的杠杆(人生而有之)(叔本华,尼采)

?

对知识的执着亦为权欲(知识就是力量)

以上为三欲论(食,情,权)

《三欲论欲一国多制互补论》《三欲原动力论欲人类文化的发展》(1988)权欲为最重要的欲望,“三欲论”科学依据:

巴普洛夫(非条件反射:

食欲反射?

性反射?

防御反射?

表现为攻击性,属于权欲)

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三个需要:

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发展需要

恩格斯的引证《反杜林论》

第七定律:

审美递增递减律

?

喜新厌旧—喜旧厌新(古物,博物馆)“双向”,二者交叉,相互作用,审美变迁,递增到一定程度会转向

?

举例:

国粹VS西化

文学:

诗歌:

白话与格律

艺术:

齐白石与毕加索

语言: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雅语与白话

白酒与啤酒、喝茶与抽烟、爱情与友情

缠足与高跟鞋(文化审美工程)

?

审美递减举例:

艺术,文学,建筑,政治(一种政治制度的灭亡有审美定律作用),服装,语言(英语与美语)

?

辜的成功预言:

文革与反文革现象;市场经济;21世纪初国学热国外汉语学习热潮P339:

凯恩斯主义死灰复燃

?

辜的最新预言:

真正成熟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将卷土重来。

P169

“人性总是善恶兼具”群众是英雄亦是狗熊

文学:

deviationfromnorm

齐白石:

艺术即“似与不似之间”

欺骗一个人很难,欺骗一个民族很容易

第八定律:

阴阳二极对立转化律

?

东西互进(文学,哲学,科举与选举,艺术等诸方面举例)

?

中国文化的兴旺往往伴随着西方文化的相对衰落

中国文化的衰落往往伴随着西方文化的相对兴盛

?

1989年辜正坤:

“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世界名诗鉴赏词典》

?

世界文化(尤其是东西文化)阴阳循环互进的缩影曲线图

?

1995年:

“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征互抗互补互彰阴阳循环互进律”

?

岸根卓郎在1990年:

《中西文明兴衰的法则》:

东西文化是阴阳循环互进的

?

2000年:

村山节和浅井降《东西文明沉思律》东西文化?

?

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

?

神秘的五:

五指,五行,五德,五蕴---五肢

?

作文:

起,承,发,转,回应

?

经济制度:

私有制,小私大公制,公有制,小公大私制,公私并行制,

?

社会阶段:

五阶理论(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

选择,跳跃(中国不存在奴隶社会)

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

1)主根:

实根——阳根(物理性)原因

虚根——阴根(精神性)原因

2)副根:

副根AB,,,,,N的原因

3)近根:

主近根原因,副近根原因

4)远根:

主远根原因,副远根原因

5)纵向:

纵向物、生、心、哲理原因

6)横向:

横向物、生、心、哲理原因

7)初始因:

原初共时偶然因

8)后发因:

后期孽生必然因

9)多因论:

横向辅因+纵向弃因

10)单因论:

纵向单因+横向辅因

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看书)

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证、互抗、互补、互彰、阴阳循环互进律(网上文章?

)本课结论:

1)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证互抗互补互彰阴阳循环互进论

2)中西文化的发展出路

合而不融—因时选择—循环取用—阴阳互译—二元标准—此生彼合(不是融合,而是拼合)

3)世界文化—中西,东西文化拼合互补论(网上文章)

第二讲中西地理与文化比较

一、宇宙天体循环与地球气候循环

?

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

?

早中晚-晚中早

?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

?

气候影响人类活动;气候————文化创造;暖——活动多——文化创造多

?

地-日小循环

?

周年(约365天)温差模式

3、中循环

?

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

?

本星系团-银河系

?

银河系-河外星系

附:

地球本循环,均导致气候,温度变化,地球相应的生物变化

中国近10万年来气候变化

?

每3万年海水大进退300米—沧海桑田

?

随冷暖—结冰融雪

?

洪水现象出现

?

移民现象出现:

冷则向东(低处)暖则向西(高处)或向东向南(itdepends)

?

文化本身的生灭,迁徙,融合发展与此同步

间冰期(变暖)

大理冰期(变冷)

最近一次冰期(变冷)与天体运动有关

冰期结束(迅速变暖)

?

文化兴衰与地理气候变化

距今1万年前:

进入全新世(holocene),气候逐渐上升,第四冰期结束,人类走进冲积平原,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

距今5000-4000年前后:

几大文明同时开花:

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黄河流域中国文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

?

古代中国气候与文化

问题2:

为什么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古代黄河中下的气候合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距今8000-3000年“气候最适宜时期,冷—粮食减产—动乱、瘟疫—改朝换代。

二、文化大循环

世界文化循环、东西文化循环、中国文化循环、地方文化循环、个体文化循环、人体生理心理、血液循环、气行经络循环、体温循环

?

中医原理(皇帝内经)

?

易经原理

?

与上述原理基本符合

?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易经原理即天地万物(人体生命)循环衍化之最简公式与图示化

?

象数之学即根于此

?

列宁,否定之否定与螺旋上升模式

三、地形,气候,资源三要素

中国地形:

中原

西方地形:

地中海(西方文化来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时间越前影响越大,时间越近环境对人类影响越小,环境所在,相应的文化现象存在。

山、水、平原:

北纬30-40度之间的地区,是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

1)中国:

隔绝机制

?

利:

使文化淀积不易被灭,使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a西部高山隔断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战争的入侵

b东部太平洋

c南部有海,而且文化较北方落后(古代

d北部俄罗斯人少

?

弊:

封闭性,减少了西方文化交流

总体按理说利大于弊,弊在近300年才体现明显,因为在较远的历史中中国文化比较先进,但16世纪后,西方大量引进了中国技术(以战争为火车头),精益求精,但中国却没有重新吸收回来,但中国人的心态很开放,和睦共处,忍让,安居乐业,不允许商人掌权,财富调节机制(客观上产生均等)

2)西方:

开放机制(扩张,侵略)

喜好战争,富有冒险精神,’勇敢”,强调个人,个人主义占上风,动态东西较多,长子继承权,财富集中,通航方便,民族心态开放

?

利:

开放,对外扩张大心态

?

弊:

奸诈,惟利是图,强者为王的心态,对本民族有好处,对技术精益求精

3)环境与心态举例:

中:

阿尔泰山—天山—喜马拉雅山:

东西的自然隔离,天然屏障

西:

航海方便:

商贸与战争较为方便

门:

?

中国古代“虚掩”,曲径通幽——开放心态

?

中国现代:

门锁而不通——闭塞“管理”

?

西方现代:

开放

1)中国中原一带:

内陆性气候,夏季湿润,雨量丰沛,肥沃土地中原拥有大量的森林,耕地,阔叶雨林——阔叶林文化

2)西方地中海一带:

海洋性气候,夏季干燥,雨量不多,森林稀少,被河流搬运到农田和海水的有机质有限,农作物,海生物都十分贫乏,西方只有贫瘠的土地和沙化的海洋,地中海就是这样一个贫穷的海——硬叶林文化

3)以喜马拉雅山为界,东西两侧的冬夏气候特征刚好相反

?

夏:

东南亚、中、朝、日降水量大,气候湿润;阿富汗、土耳其、地中海反之。

?

冬:

喜马拉雅山以东各国气候干燥,以西气候湿润

?

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土壤肥力远远超过长江流域

1)中国:

阔叶林、森林文明、土地肥沃:

顺应自然——农耕+畜牧业+家庭小工业+内陆贸易——农业文化倾向强(再生性,循环性)

2)西方:

硬叶林、草场文明、土地贫瘠:

征服自然——畜牧业+农耕+商贸(海上、发达)——商业文化倾向强(征服性、破坏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vs一本万利(商)

?

价值取向(自己起的)

1)中国:

静态、稳定性、安居乐业、追求天下太平、重血缘关系——家族主义——反对党派(孔子)——礼教家国主义(强化王权)——中式民主

2)西方:

商业文化倾向强:

动态,流动性,冒险性,进取尚武,掠夺性,好战性,重个人主义——帮派主义(利益集团)——主张党派——契约分权制(限制王权)——西式民主(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

中国比西方战争频率要小,尚“天下太平”,“专制”正是因为“太平等”,“均是爹妈生的”强化父母的绝对权威

?

文化取向

1)中国:

中原文化,抑制资本主义,最主要:

大家族主义,兄弟姐妹一家人

重农抑商——价值观系统:

儒教(仁义礼智信)与道教(道法自然,反人智)

2)西方:

地中海文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高、道德代价太重

重商抑农——价值观系统:

重商主义与耶教(勇敢、智慧、节制、正义、谨慎)

只有一个上帝,专制思想严重,有最高统治者

?

仁==爱(大家族社会机构),勇敢属于商

?

各种价值观的顺序可见一斑

问题3:

为什么文化越先进的民族越容易被文化落后的民族打败?

?

文化的核心:

道德价值观。

其他成分:

生活方式,宗教,语言文字,艺术,知识技术。

?

文化与文明:

前者更多的指精神性成果,后者更多的指物质性、技术性成果。

问题4:

中国为什么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失败?

答:

文化太先进,武化太落后。

文化先进——君子——文质彬彬——文弱。

举例:

炎黄之战(炎文化高于黄),商周之战,蒙古族VS汉族,满族VS汉族

古希腊VS古罗马,古罗马VS北方日耳曼蛮族,古埃及VS其他民族。

辜氏定律:

在通常情况下,文化与武化往往成反比关系。

?

文化先进就容易挨打,武化先进就容易打人。

?

通常情况下,文化的先进性与人的自我克制性成正比,文化的先进性与武化的先进性成反比,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成反比,文化的落后程度与人的兽性程度成正比。

?

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成梭型关系:

正比与反比

正比:

当地理环境气候资源条件适合足够的人口时,文化先进正比于人口。

反比:

当地理环境气候资源条件不适合足够的人口时,文化先进反比于人口。

?

人权理论与人口数量关系

人权理论,生命权

世间万物中,人为贵(孔子,朱熹,普罗塔格拉斯,莎翁,毛泽东),人口数量越大,宝贵值相应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宝贵最多的人类财富,因此中国应该得到最大的保护、人类最伟大资源保护与人权保护。

问题5:

为什么西方的奴隶制非常发达?

(中国的奴隶制不发达,理论上没有奴隶社会)

答:

?

地理气候(导致战争较多)及因此而塑造成的人性、文化(参战,对战争的看法塑造而成)——战争频繁——战俘——战俘的处理(生产力低下)——奴隶

奴隶无人身自由,所有的劳动成果被无偿占有。

奴隶社会判断标志:

奴隶比例(50%以上—古希腊、罗马、雅典:

140万奴隶,3-4万自由人)。

?

中国社会对战俘——遣散回家(所有人其实为一家,抗奴隶机制——不易产生奴隶社会)。

问题6:

近代美国兴旺发达的关键原因?

促进发展的基础。

问题5:

为什么中国会产生周期性的南北战争?

答:

?

长城的意义:

防御功能,反映中国人爱好和平,不好战;又如郑和下西洋,不侵略,自我规范。

?

从民族心理结构来看,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关系类似于整个中华民族同西方民族的关系。

战争之所以爆发,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

通常情况下,

答:

?

地理气候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文化遗产)。

几乎任何文明社会处于近代北美(北纬30-40°之间)都会兴旺,除非外来军事集团摧毁它,例如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就是欧洲均是集团侵略的直接后果,掠夺、扩张领土是发家之本,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战争(罗素),印第安人人数曾达到7000万人,最少也有2000万人,而欧洲

各国之和很多时候不足2000万。

制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相对而言,资源才是北方的生存条件恶化,气候变化,粮食不足,气候恶劣,北方游牧民族为争夺生产资料及粮食等,向南方抢粮食,发动战争。

故,气候的周期性很大程度上促成的战争的周期性。

?

气候条件本身变化具有周期性,宇宙的循环性反映到人民活动上。

问题7:

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答:

?

气候条件(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矛盾)导致世界经济资源需要一场流动,鸦片战争有商品性。

?

从前面的道理推论而来(西方逻辑中战争并不邪恶)。

?

另例:

荷马史诗——欧洲对亚洲或者西方对东方的最注明的侵略战争描写

Troy战争的真面目:

troy:

有钱有女人?

西方人强调勇敢,中国人强调仁爱,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导致战争是必然性

四、地中海文明的代表特征:

1、Hellas多山,天然资源极少,农耕地很少,住在这里的民族总是觊觎文明高度发展且十分富饶的近东地区。

希腊贫瘠多山,人口分布存在封闭性,有强烈的saparatism,相互之间敌视,争斗不已,战争频繁,但很少有集体联合行动。

希腊文化大量借鉴引入这些地区的文化成果,包括艺术,文字文学宗教技术和神话。

2、公元前2000-1500年,来自中欧的侵略征服了土著人,并由此产生民族混合,土著人原来倾向爱好和平,从事农耕与航海生活,但入侵者是印欧语系民族,习惯游牧生活,好战,并成为后来希腊文化的主体特征。

希腊人崇尚朴素,自主,节制。

故节制思想源于此,但希腊人的节制其实是节俭之意,并非中国的节欲论,与中国的中庸之道不一致,是环境被迫如此。

3、军人参政,(地理资源人口压力)与殖民,成为西方人进行领土扩张与殖民侵略的内在动力与最好的借口。

4、欧洲人400年来的殖民程度:

必考

?

1500年,欧洲人控制着世界9%的土地

?

1800年(300年后),35%

?

1878年:

67%

?

1914(一战初时):

85%,114年之内

?

二战后:

欧洲的殖民主义被迅速瓦解

五、全球气候处于大转型期

科学家估计,全球气候环境存在一个以10万年为周期的冷暖循环期,暖期一般持续1万年左右,地球很可能在n年高温期之后开始变冷,今后几十年有可能是低温期,但是有温室效应又会抵消,保持较高温度的状态。

辜按:

1)坏事有可能会变为有利因素

2)中国文化的历史远不止5000年,辜的推测至少7000-9000年,8500年比较合适

六、中国的天文地理预测科学

?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交相影响,“七个互?

?

”中国很早就从宏观上观测事物变化

?

地球南北极平均25万年改变一次

?

极性变化持续时间约2000-11000年(根据维度不同)

朔日(阴历初一),地月日同线时,引力会有改变,会影响人体的活动

地—月—日当天要小心

望日(阴历十五)

月—地—日

(公历:

源于基督教)

上弦:

下弦:

月地—日

地—日月

这四个日子引力变化比较大

?

逻辑结论:

月亮对中华民族有巨大影响,对人类也会有很大影响。

七、中国的风水科学(有真有假,中国古代人民无法用现代学术观点来解释,但是经验结晶)?

氡?

宇宙射线?

地磁场?

阴阳向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日、韩将把风水作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并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

为风水正名:

三大协调作用:

A协调促进身心健康(命运)

B协调人际关系(势运)

C协调经济发展(财运)

提问:

1、清朝人民是比较保守的,经济上的保守是因为当时经济相当发达,与外国无需过多交流,清是外来入侵汉族的,在军事上相对保守,为保证长治久安,他吸收、继承发展了汉文化。

“文字狱”。

2、中国人要以文化优势称霸世界,而不是军事、经济,文化核心是伦理道德观、价值观。

这是中国文化最辉煌的部分,关键看一种文化塑造出如何的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观遥遥领先世界,“仁义礼智信”,中国人的爱是伟大的,“爱天下人”。

3、“封建”权力分散,“分权”,主要是把权力分为自己的亲戚朋友。

4、中国奴隶制不发达,地理封闭,古人没有感觉是现代的观点,只是感觉到封闭才能塑造封闭的心态(需要意识)。

5、日本坚毅精神的来源:

a地理条件不如b岛国造就其狭隘民族主义c战后d体制:

市场经济对经济效率提高有力,得到西方国家援助e中国人对它的宽宏大量

6、罗马的变迁——

早期罗马是一个自由农民社会,农耕文明,好战成分小,后来农耕文化消退,商贸发展,成为典型金融国家,文化中好战成分增加,侵略性强,一切向钱看,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

7、文化核心:

生活样式,价值观

8、中国在“五四”后把儒教推翻直到八十年代重新使他存在,自此后经济突飞猛进,这与儒家走上舞台是相应的,而朝国,新加坡这些一直崇尚儒教的国家在战后崛起。

9、对于注重效率的社会,我们要以高效发展,但我们对传统的东西要保持,说明中西文化要拼合互补。

第三讲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

精通母语、外语和相应的外语及翻译技巧是精通西方文化的极为重要的前提。

语言文字对于文化比较的影响是重大的(母语————有色眼镜)

一、语言的起源

?

语言的起源问题(禁区(西方,以前,可能与宗教冲突))并非本课重点。

?

1866年巴黎语言协会宣布此研究非法,1901年强调此法律的有效性。

(心理需要?

)?

劳动起源说

恩格斯:

语言起源于劳动,劳动改造了类人猿的器官(发音器官),直立行走——发音容易。

?

其他起源:

a、摹声说(拟声说):

亚里士多德,海岱尔为代表

b、感叹说:

发泄情感的需要,伊壁鸠鲁

c、契约说(社会约定说):

卢梭,亚当?

斯密

d、手势说:

(德)冯特,(丹麦)金涅肯,(苏联)马尔

?

辜正坤:

原因系统说(语言起源的“三条件”论)

a、物理条件:

生理结构,生活模式(群居),环境条件(森林里有声条件,海上则有可能手势,当遮蔽物多,手势不方便,应对环境条件产生相应语言)

b、生理条件:

生理结构。

c、心理条件:

食欲(生存需要)权欲(自我保护需要)性欲(种族繁衍需要)

?

语言最初的形式是多种形式并用身体语言,声音语言,颜色、光,实物表达,特异方式(他心通感知形式)

二、中西语言,文字举隅

?

汉字字形:

甲骨文(带有明显的象形特点),金文

?

甲骨文常识:

a、15万片,总数5000个,40%被认识,2000字左右。

b、龙骨,取鱼,整治龟甲,灼烧,占卜等过程

c、甲骨文发现的时间:

1899由王懿荣,原任国子监祭酒鉴定(国立大学校长),鉴定购藏甲骨开始。

d、刘鹗,铁云,1508余片编为《铁云藏龟》。

e、甲骨学四堂:

罗振玉(雪堂),主要成就考证出了出土地点为晚商都城。

郭沫若(鼎堂):

应用到历史研究,对字义的判断贡献大。

董作宾(彦堂):

甲骨文断代,甲骨卜辞:

前辞(占卜日期),问辞(问卜什么事),占辞(将有什

么事),验辞(验证情况)。

完成晚商200余年历史时期定位。

王国维(观堂):

用甲骨文资料研究商代历史和典章制度,标志着“文字时期”进入“史料时期”。

?

前甲骨文文字如何?

一定存在。

?

印欧语字形:

总印象:

蚯蚓卷曲流线性——无象形特点。

?

日语的语形如何:

发音像印欧语系,字形像汉字。

日语的语法与印欧语相似(esp.德语)日语为混合体。

判断一个文化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1)看其是否能教化,熏陶出善良的人民

指标:

犯罪卒(民众不善良),囚犯人数(量刑机构不厚道)。

2)看其重大师还是重大贤。

只前不后者落后,有前有后者先进,但是落后不等于差。

德与才,德为先。

3)看其重利还是重义。

只前不后者落后,有前更有后者先进。

4)看其法律的繁琐程度:

繁琐过分而重利者,文化落后。

繁简适中者,文化适中。

简括而重德者文化先进。

5)看其尚武精神的强弱及相应的军事工业的发达与否。

强者落后,弱者先进,尚武者落后。

6)看其重自由还是重对他人的义务。

重前轻后者落后,重后而不舍前者先进。

7)看其重利己还是重利人。

8)看其爱好和平还是爱好战争。

9)看其重善还是重真(善好于真)。

真不等于好,善定为好。

10)看其重人多势众者还是重德高望重者。

前者落后,后者先进。

11)看其科学技术是够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还是冲突性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