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8866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 第19课时 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第19课时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第19课时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山东考纲】工业革命。

【课标提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1.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1)条件

(2)主要

成就

(3)标志: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

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

2.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标志: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的热潮,促成产业机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

(2)特点: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3)表现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

(2)工厂制度:

工厂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

(3)大企业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大企业时代到来。

2.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途径: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

(3)影响:

一方面,广大亚、非、拉美地区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另一方面,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归纳为四个“一”

一个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一次革命动力:

蒸汽动力的使用。

一个完成标志:

机器制造业诞生。

一个新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改良蒸汽机的意义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新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

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

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的两个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而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也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归纳为三个“二”

两个时代:

工业时代和大企业时代。

两个经济组织:

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

两个影响:

亚非拉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重难点一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1)前提和条件方面: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

(2)生产关系方面: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

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

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

③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④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

(4)世界影响方面:

①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

②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③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

④前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后者导致企业日趋国际化。

【史料印证】

2.新史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问题。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史料印证】

重难点二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1.“世界工厂”确立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史料印证】

2.“世界工厂”的确立

史料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

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明确,英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世界各国联系进一步紧密,表明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重难点三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途径、影响

1.图解形成过程

【史料印证】

2.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是促使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其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2)消极影响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上的,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公平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不合理经济秩序的根源。

1.识图

图1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思考1:

图1中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有何变化?

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服务业、工业就业人数直线上升,农业就业人数大幅下降。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和职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推动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图2

思考2:

从图2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1)英国依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2)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挑战。

(3)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2.读表

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项目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引发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

续表

经济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民族企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引起社会生活的变化

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思想

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

思考3: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实质及动力?

提示:

(1)实质:

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动力:

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利用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煤炭的开发和利用,使人类社会生产由手工操作进入到蒸汽时代;也促进了交通和军事的近代化;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电力的开发和运用,促使社会生产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

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②石油的开采与利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九十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同样也带来了对人类环境的污染。

热点材料:

xx年8月28~30日,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广优秀产品,搭建供求平台”为方向,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xx节博会”,全球节能减排技术的先进国家和地区参展商,展示了世界最先进新能源、新技术和新产品,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的力度。

思考:

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迫切需要破解的共同命题;节能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体验高考1】(xx·福建文综,21)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析 此图反映的是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

答案 B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

A.工厂制组织形式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机器大工业生产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解析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材料中主张以“竞争代替了先前(政府的)主宰”,符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答案 B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xx山东文综:

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xx天津文综: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xx课标全国:

工业革命的影响

【体验高考2】(xx·山东文综,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 本题以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为视角,考查学生对“双元革命”的深刻理解。

考点为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在霍布斯邦看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双元革命”不只属于两个国家,而是在“更广泛地区”影响深远,所以他意在强调“双元革命”的世界意义。

由此可见C项正确。

答案 C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2】“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答案 A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体验高考3】(xx·北京文综,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B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考点跨度较大,内容较多。

A项逻辑关系不严密,出现偷换概念的错误,不是所有的债主都是高利贷者;B项以一个城市人口增加来论证整个英国的城市化,证据单薄,历史研究中讲究孤证不立,事实上这一时间是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处于起步阶段;C项在逻辑上的错误与B项相同,事实上这时俄国农奴制度仍占主导地位。

D项中两个联盟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结合时间可以判断其结论是正确的。

答案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3】下图反映了英国1720年到1806年间棉花进口和生铁产量变化情况,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比例相同

B.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C.重商主义政策被彻底打破废除

D.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解析 从图一可以看出,18世纪下半期,英国棉花输入量大量增加,说明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从图二可以看出,18世纪下半期,英国生铁产量大幅增加,说明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为D项。

答案 D

高考考什么

高考考过什么

【体验高考4】(xx·上海单科,33)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解析 A项对这幅漫画的本质揭示不够完整;B项对漫画的主题表述错误;C项对漫画的主体和主旨表述错误;D项准确的揭示了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真相。

故选择D项。

答案 D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4】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单位:

%)

年份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解析 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表中1860年时英国的份额最多,A项正确。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于1781年,表中1800年时美国份额最低,B项不正确;中国在1750~1830年时占的份额最多,此时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状态,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xx·德州联考)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

解析 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即可判断,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劳资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工人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2.(xx·济南检测)有人说:

“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

”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原因的理解能力。

由于殖民扩张,海外市场扩大,所以需要改进动力,从而生产更多的商品。

答案 C

3.(原创题)1820~1870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50%左右。

下图是英国的两项比重,从图示中可以得出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工业革命失去活力,英国地位下降

C.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D.英国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

解析 由题干的材料内容和时间可以看出,到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威力取得工业和贸易的霸权地位,故选D项。

A项错在“已经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形成;B项错在“工业革命失去活力”;C项说法错误,此时英国仍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

答案 D

4.(xx·东北三校联考)“上天赋予人以光荣的职能,使他能以聪明才智大量提高自然的生产,并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这一状况是不可否认的工厂制的基础。

”安德鲁·伍尔所说的“工厂制的基础”指的是(  )。

A.资金B.技术C.机器D.市场

解析 从材料中“以尽可能小的劳力支出将它们造成舒适的、雅致的器物”可知该“器物”节省劳力,可排除A、D两项;从手工工场向工厂制过渡过程中,由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故C项最佳。

答案 C

5.(xx·临沂期中)托拉斯在美国刚刚出现时,“全国视为怪物,视为妖魔。

政府务所以摧抑扫除之,……至千九百年以后,举国舆论,幡然一变。

于是遏禁之政策,一变为补救之政策。

”它表明当时(  )。

A.政府放弃了自由竞争政策

B.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C.托拉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政府成为“总资本家”

解析 托拉斯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托拉斯的发展,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会影响国计民生;但托拉斯也会采取市场调查,改进技术管理等措施,从而减少生产的无计划性。

这也是人们对它态度变化的原因。

A、B、D三项与题目无关。

答案 C

6.(xx·揭阳金山联考)据材料统计:

1820~1875年之间,里尔(资产阶级)上层阶级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9%,而其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58%增加到90%。

“大众阶级”从总人口的62%增加到68%,而遗嘱写明的财富只占0.23%,1821年时他们的财产尚占1.4%。

这一材料表明(  )。

A.工业革命使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

B.工业革命使大众绝对贫困化

C.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分化更严重

D.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残酷剥削

解析 根据题干数据“上层阶级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增加到9%”、“遗嘱上所载明的财富则从58%增加到90%”、“大众阶级从总人口的62%增加到68%”表明占少数的富人掌握了较多的社会财富,贫富差距加大。

答案 C

7.(改编题)下图是1896年李鸿章在汉堡拜访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在当时,他能乘坐的最新技术的交通工具是(  )。

A.轮船B.火车

C.飞机D.汽车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定“1896年”、“最新技术”,由此判断李鸿章拜访俾斯麦的时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选D项。

A、B两项交通工具比较先进,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不是最新技术;飞机出现于20世纪初,排除C项。

答案 D

8.(xx·江苏调研)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

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  )。

A.棉纺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从时间信息“1857”可以判断之后新兴的产业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

故选B项。

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在当时是旧产业。

而C项和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业,均排除。

答案 B

9.(xx·日照检测)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举起自由贸易的大旗;19世纪末,美国成为该政策最积极的倡导者。

两国倡导贸易自由化都是基于(  )。

A.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工业革命使经济实力剧增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确立起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解析 自由贸易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货币、劳务等在国际贸易中的自由流通。

在自由贸易体制之下,由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占有优势,因此竞争力较强。

19世纪,英美两国先后成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就是基于两国通过贸易保护膨胀起来的先进的生产力。

答案 B

10.(xx·江苏联考)观察下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解析 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石油消费比重大增说明使用石油为原料的机器大增,因此选择B项。

答案 B

11.(xx·韶关模拟)读1789~1900年美国专利技术增长情况表,由此得出史论一致的是(  )。

年代

1789~1800年

1850~1860年

1890~1900年

专利增长数(项)

276

25200

200000

A.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B.美国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

C.美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D.美国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专利数也呈几何级增长,故选A项。

美国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