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55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荆州公安一中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公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72分

1.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

“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

”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3.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4.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_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5.沈约撰《宋书·地理志》曾感慨道:

“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B.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C.对地方郡县的记载比较模糊                D.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

6.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

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7.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公正原则            B.自由原则             C.专业化原则        D.分权原则

8.“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到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又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改革措施是

A.按财产等级分配权利                            B.以行政选区取代血缘部落

C.全面实行职务津贴制                            D.公民大会向雅典民众开放

9.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出现了三个分属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别:

代表平原地带氏族贵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区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贫穷农牧民的山地派。

梭伦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海岸派利益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划分四个选区

C.设四百人会议                                        D.划分公民等级

10.《美国史新编》中说“1776年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北美发表《独立宣言》,二是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

有的美国史学家称这两件事为‘1776年的精神’”。

下列最能体现此“精神”范畴的是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说        D.天赋人权说

11.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对“共和主义”理念做出的阐释:

“要知道,最好是国家包含可以说是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把一些事物分出托付给显贵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

”对此处“共和主义”的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近代美国共和政体是其翻版                B.强调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制衡

C.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是其实践                D.近代最早代议制与其颇多相似

12.1878年—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

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

这一情况表明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13.1791年生效的美国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其中规定:

“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公民的自由、生命或财产。

”这体现了该法案

A.受到《独立宣言》精神的影响            B.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C.反对森严的封建特权等级制                D.确立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14.从欧洲来到北美,清教徒的梦想被现实击碎,实现一种思维的转变,由于除印地安人外,其余都为移民,人们的等级观念不强,有一种平等的意识在其中并且人们都为自由而来。

材料所述表明当时的北美人

A.具有追寻理想的决心                            B.具有战天斗地的勇气

C.积极追求社会的公平                            D.具有崇尚自由的天性

15.梯也尔与君主派和共和派进行辩论时说“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

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

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

A.害怕国内人民的斗争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希望恢复帝制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6.右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

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17.列宁曾说: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B.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                D.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18.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

“有的!

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            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19.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20.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

“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            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21.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

“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

A.道光帝《南京条约》                            B.咸丰帝《天津条约》

C.咸丰帝《北京条约》                            D.光绪帝《马关条约》

22.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

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战役

时间

英法联军

中国

第一次广州之战

1856.10

439

 

 

15000

虎门之战

1856.11

1380

 

 

1700

第一次大沽之战

1858.5

660

518

1178

10000

八里桥之战

1860.9

3500

1500

5000

34000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23.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

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24.丞相是太平天国前后期一直存在的官职,大体可分为虚衔和实职两大类,各类丞相在前后期的演变情形,符合中国中国历代丞相制度的基本规律。

到后期太平天国的官职已丧失了其基本功能,也偏离了其设官建制的原初动机,这说明

A.太平天国已经建立起新型的职官秩序

B.太平天国完成了建立近代农村秩序的任务

C.太平天国没有提出再建工商社会秩序的方案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

“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日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

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

”这一记载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26.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②,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27.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

“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

”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28.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

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29.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派政治上不成熟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幻想帝国主义来制衡袁世凯                D.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30.秋瑾在《光复军起义檄稿》中宣称:

“彼固倜来(外来)之物,初何爱于我辈?

所何堪者,我父老子弟耳,生于斯,居于斯,聚族而安处,一旦者瓜分实现,彼即退处藩服之列,固犹胜始起游牧之族。

”这反映了

A.民族危机加剧排满革命                        B.爱国救亡促进民主启蒙

C.欧美侵略激发排外意识                        D.文明冲突推动西学东渐

31.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32.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在“要不要推翻清政府”的问题上,革命派认为,必须坚决推翻“蔑弃我国家权利之异族专制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满洲去,则中国强”。

革命派此立论的缺陷在于

A.斗争目标不够明确                                B.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C.斗争方式脱离国情                                D.忽视国内民族平等

33.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这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34.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

“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_流布满于青年界。

”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5.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

“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

”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36.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

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

“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

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37.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到,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

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38.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

“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

”这份报纸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3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

”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

A.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C.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

40.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政权头目

“满洲国”

1932年3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革命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汉奸日益增多

C.民族矛盾开始激化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

41.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其发言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42.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

”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

43.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44.1945年,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

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流尽了鲜血。

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则表示:

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

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45.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46.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

此图表明新中国

A.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C.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

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

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B.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C.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                            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48.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各国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手段而不是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战争和对抗无法根本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通过强化军事优势无法带来世界的和平稳定。

材料反映出

A.中国将放弃用武力维护世界和平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C.淡化意识形态成为中国外交重点        D.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18分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

……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

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

……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

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50.向夫子上历史课,要求学生学习历史要学会掌握三个“3”。

其中一个“3”是指对历史概念及其历史问题构成的基本要素的认知。

历史概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