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92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docx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内容提要]会计信息是原始数据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会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

因此,本文从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入手,分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列举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机制;对策;措施;

 

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

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

一、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原始数据经过会计人员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会计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

从深圳原野、琼民源、郑百文、中天勤的严重会计造假、违规操作,到银广厦虚增7.45亿元利润事件的暴露……2004年财政部第九号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2003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

现将检查情况公告如下:

本次检查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

其中:

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15.13%;利润不实比例10%以上的企业82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53.95%;利润严重不实,虚盈实亏企业有5户,其报表反映盈利3551万元,实际亏损1.5亿元;虚亏实盈企业有6户,其报表反映亏损1.4亿元,实际盈利4亿元;有16户企业违规设置账外账。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必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

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征和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合。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这就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状况,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甚至提供虚假和歪曲的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尽管我国在会计法、税法、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等法规政策方面给予强大制约,但有的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为某种目的仍然以身试法,给国家及整个会计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二、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成因及表现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算算”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

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会计人员素质低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差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

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三)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

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四)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三、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现在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概括起来,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

从微现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影响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含投资、融资、利益分配的决策、计划或控制等。

例如一项投资技术决策,要建立在过去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之上,若提供的会计资料虚增了投资额和成本,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必然会放弃这一项目,失去市场机会。

反之,则会使一份实际不可行的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立项。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所谓盲目建设,新建项目效益不佳等,与此不无关系。

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二)损害各方利益,导致企业亏损

会计信息失真仅仅是一种表现,其实质关系到经济利益的分配。

从一项虚假的购销经济业务分析,若入帐价值大于实际价值,其中只能包含有不正当的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好处。

再者,企业对产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受隐瞒收入、降低利润,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可能减少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经营者若想夸大经营业绩,也会相应歪曲这一信息。

会计活动直接受制于会计主体和相关人员,因此,首先需要维护的是会计主体的利益,若违背一定的规范,原则,必然会损害其他权益主体的利益。

如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偷税、漏税,采用错误的计提、分摊方法侵占职工权益,歪曲有关资产负债数据危害债权人的利益。

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跟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亏损、倒闭。

(三)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问题,如假造会计票据,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等。

这些行为使这些小集团甚至个人侵占集体利益,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亏损倒闭,职工待岗或者失业。

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秩序混乱。

错误的会计信息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导致政策失误,以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经济秩序混乱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犯罪活动的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是经济犯罪的护身付和温床。

粤海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通道,总投资45亿元,2003年1月7日正式开通,结束了海南省不通火车的历史然而,就在粤海铁路开通不到一年的时间,主持筹建该条铁路的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粤海公司)原领导班子被一锅端了。

2003年12月26日,粤海铁路公司原领导班子成员唐建伟等5人因私分国有资产罪和受贿罪,被广州铁路中级法院一审判刑。

该公司原总经理唐建伟被判刑9年;副总经理杜惠荣和朴英元兼总工程师分别被判刑6年半和7年半;原党委书记张培金被判刑1年缓期1年;另一副总经理李逊判刑2年缓刑2年。

据检察机关指控,粤海铁路责任有限公司领导层共计私分国有资产657.4430万元,且唐建伟、朴英元、杜惠荣、李逊4人曾经受贿。

(四)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

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五)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内容

会计信息质量成为评价和衡量会计信息的重要标准,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以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价值取向与行业目标。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确立就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目的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给企业的会计实务提供了一种约束因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有八点说明:

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审慎性。

(一)真实性。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如实反映,指一项会计计量或叙述,应当与其所反映的现象和状况相一致;

(2)可核性,是指如果让独立的计量员,用相同的计量方法处理会计现象会得高度一致的结果,即所提供的信息是可以重现的;(3)中立性,指会计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带任何主观偏向。

(二)相关性。

指会计信息与信息用户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联。

相关性的具体表现视主题内容而定。

例如如果是用于投资决策,相关性则指的是具有影响投资决策的能力。

(三)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视信息的性质和用户的需要而定。

就信息的性质而言,信息的性质提供了判断信息重要性的依据与事实。

比如企业借新债还旧债,同时增加了长期负债、扩大了负债在权益份额中的比重这一做法就与投资人的利益相关,那么这项信息是为使用者所必须了解的,它被认为是重要的。

(四)可比性。

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来保证的共性称为统一性;而某特定企业在一定跨度时间里,运用相同的会计方法,会计原则作会计处理,则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具有一贯性。

两者构成了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是从属于可比性的。

企业之间的会计资料相互可比,可增加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所以,谋求可比性是为了扩大信息的用处。

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企业之间按统一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五)一致性。

确切地说,一致性包含于一贯性之中,一致性包括着这样的含义:

不同企业使用同一的会计程序、计量概念、分类和揭示方法以及类似的基本报表格式来编制财务报表。

也就是说,一贯性侧重于单个会计实体内部,而致性侧重于不同实体之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一致性为可比性提供了可资利有的条件。

(六)及时性。

对于财务报表的公布来说,会计信息的积累和汇总在处理上要及时,并且要保证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尽快提供给用户以确保信息相关性的实现。

这也意味着财务报表应按经常的间隔时期予以编制,应呈现企业的那些可能反过来影响使用者预测和决策的情况。

(七)明晰性。

从会计方面来看,明晰性就是要使会计信息尽量为用户所理解,只有可理解的信息才能用用户提供分析问题和采取行动的依据和参考;从信息使用者来看,要想使会计信息能够明了,可理解,那么就要通过自我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关于企业活动的知识,并花费一定的精力去研究要用的信息。

(八)审慎性(稳健性)。

审慎原则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本原则。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层面来考虑,会计在一定程序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反映风险的信息,有利于企业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效地保护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上述对会计信息质量所具有的特征作了简要阐述。

这些特征作为一个整体约束因素渗透到会计工作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也必然要求会计有新的内涵。

五、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机制必须要在现行体制上有根本性的突破。

(一)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

我国会计制度中对企业发生资产损益的处理、土地价值的核算、应收帐款中坏帐损失的确定、存货的计价、长期投资收益与损失的处理等,规定较为灵活,企业确定损益时人为因素较大,很难准确反映企业盈亏状况。

企业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反映的损益也缺乏可比性。

另一方面,国家颁布的《两则》、《两制》要求企业建立相配套的内部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但不少企业并未建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随心所欲。

因此,对上述财务会计制度有必要作进一步完善并予以落实。

(二)建立以财务会计人员委派制、管理人员回归制为主体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

财务会计性属外部会计,而企业的会计人员最好实行委派制,委派的机构应独立于会计主体,它代表的是主体之外的监督,具体代表国家行使职权;而管理会计则属于内部会计,管理会计人员应回归主体即回到会计实体中直接参与其经营管理。

因此,要实现财务人员委派制,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设定一个独立的专门机构。

近几年来,我国在某些地区实行的会计人员的委派试点做了有益的尝试。

(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

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的高度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

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

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促使工作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祥细,对此应出台相应的会计法实施细则,便于执行。

(四)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2001年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法律性文件。

企业应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为依据,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

(五)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实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通过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主题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企业加工并提供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是从企业内部入手,从根本上制止、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从信息源开始,层层切断不实信息的产生,堵住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漏洞,防止人为调控的发生,这样才能汇集成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一)加强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

新《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人代表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会计法确定了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再也不能以不懂会计为由来推卸责任。

单位负责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才能依法经营企业,依法行使职权,成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的有力支持者,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根本的保证。

此外,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批制度等,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证。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的直接操作者不仅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会计业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相关政策。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会计行为、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识别能力,对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对法规政策的领会能力,对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掌握能力等。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任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股份制、证券、期货、税收等领域的不断推新,新出台的政策、制度、法规需要会计人员尽快学习和掌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仅要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保证。

另外,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一种特殊身份,从事一种特殊职业,面对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

会计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自觉地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

企业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应常抓不懈,才能杜绝腐蚀,制止违纪,减少损公肥私,降低会计信息错误发生率。

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两个基本从业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

(三)进一步深化具体会计准则改革和会计核算制度

1992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方面进行了第一次重大改革,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后来财政部又相继制定并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这些会计准则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里的飞速发展,相关领域的法律条款也开始出现调整。

1999年,全国人大修订了《会计法》,2000年,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另外,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也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为了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原有的会计准则也需要随之修订。

  除了自身的经济发展需要,和国际接轨也是我国修改会计准则的重要原因。

会计准则全球化趋同的趋势最近几年日益明显,自2005年1月1日,已经有90多个国家表示要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活跃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更是需要首先在会计准则上国际化。

2006年 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企业会计准则包含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

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体系。

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

(四)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

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五)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

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

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结合加强惩治腐败,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总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会金《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风险防范》

2、陈淑贵《浅析会计信息质量》

3、张春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4、吴明光《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九号)》,新闻稿,2004.01.08

6、《瞭望:

粤海铁路大案真相》,千龙网站

7、《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中华会计网,2002.01.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

9、《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会(2001)41号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