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8999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整理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的构成:

○教学计划设计的知道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及考查制度○实施要求。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最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3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对象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明确联系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3严格要求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2重视语言指导○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段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史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绝对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的区别:

○1传统的学校教育史“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志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史跨时空的教育。

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简述遗传的意义:

○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

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简述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1测验与目标○2试题类型○3提高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别分度○4做好评价工作

 

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

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

○1德育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简述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3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

○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简述说服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

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伟教育的力量○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

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

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

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学生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2全面性3教育性4周期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5沟通性

学生管理的目的:

1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2学生管理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学生管理的任务:

1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建立规范的学声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体现民主性原则能够体现出它的规范化和人性化)3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学生管理的内容:

1学生学籍的管理2学生的常规管理(学生差高贵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中小学常规管理有利于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3学生的德育管理4学生学习的管理

学生的德育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2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3提高管理者的素质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机制)6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

学生学习的管理:

(加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性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改学生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良好的教学,服务态度,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

1尊重理解问题行为学生2帮助问题行为学生提高思想认识3与社会,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

新时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1摆正学生管理工作的位置2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3建立学生管理团队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激发和发展人的自主性,使人能主动的追求完善)

班级管理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2受教育者3班级活动环境4班级规范5班级教育与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的特点:

1目的的教育性2内容的广泛性3对象的不成熟性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1分析现状2研究信息3把握理论4体察学生5确立目标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

1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2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3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德语管理2班级学习管理3班级文体活动管理4班级常规工作管理

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

1选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2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3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

教学管理能力:

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会组织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一致原则4民主与监督原则

同辈群体的特征:

1交往的自愿性2关系的平等性3群体的凝聚性4价值的趋同性

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按照三重社会理论的观点,家庭,学校,同辈群体构成了学生社会化的三重社会,)3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

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5.。

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

1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3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2消极影响(1信息混乱2网络成瘾3群体极化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动机的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

○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

 

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

操作技能的特点:

○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的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时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心智操作的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减缩性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协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合作学习的特征:

○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发展过程: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的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1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赴欧东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它一般具有三种功能:

一是具有激活功能,二是具有指向功能,三是具有强化功能。

什么是迁移及其作用是什么:

○1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2迁移的作用: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知识学习的作用: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遗忘的进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

如何合理的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阶段: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行程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操作技能及其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培训要求:

⑴标准的师范与讲解⑵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⑶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⑷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其特点: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特点:

⑴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⑵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⑶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⑷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学习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什么是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呢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2特点:

⑴目的性⑵认知性⑶序列性

其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⑴问题的特征⑵已有的只是经验⑶定势与功能固着

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基本特征:

⑴流畅性⑵变通性⑶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⑴环境⑵智力⑶个性

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

⑴家庭教养方式⑵社会风气⑶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

⑴认知失调⑵态度定势⑶道德认知

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2情境教学○3合作学习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职业道德的特征:

○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

教师职业道德构成因素:

○1教师职业理想○2教师职业责任○3教师职业态度○4教师职业纪律○5教师职业技能○6教师职业良心○7教师职业作风○8教师职业荣誉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

○1教育价值○2文化价值○3伦理价值

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

○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

○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道德特征:

○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恒○4严而有方○5严而有情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教师良心的特点:

○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1指挥定向功能○2教育发展功能○3分等鉴定功能○4督促激励功能○5问题诊断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

简述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

○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简述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与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简述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简述教书育人的途径:

○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简述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简述严谨治学的途径:

○1教师要落实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简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教师要求:

○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2拥有健全的人格○3要身体力行

简述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1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3教师要有高雅的生活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