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280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docx

推荐最新中国制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精编版

2015年中国制造

2025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本文为word模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目录

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

三、他山之石:

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

1、欧盟:

“欧盟2020战略”

2、美国:

“再工业化”战略

3、德国“工业4.0”战略

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几个猜想

1、“中国资本”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考核主体

2、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3、目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合资企业依赖程度较高

4、自主品牌整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5、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6、鼓励研发和并购重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心

 

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发展的顶层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过科技进步等手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我国的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危机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虚拟经济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危害,纷纷出台了制造业发展规划。

我们对欧盟、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欧盟在“欧盟2020”战略中明确提出将“欧盟GDP的3%用于研发”;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强调研发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将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作为战略的关键环节;德国“工业4.0”战略强调将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为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模式的发展创造机会。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中国资本”是前提,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上,工信部在14年提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并重点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仅仅是我国制造业“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三步走”战略包括:

1、到202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2、到203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3、到205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加强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应当是关注的重心。

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

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并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担任项目组长,对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作了系统研究,研究对象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大国。

2014年,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马凯(国务院副总理):

比较“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共同点,也有不少区别。

共同点是,两个战略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

不同点是,

一、两国的制造业基础不一样,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占世界制造的20%,但有点“虚胖”,不强。

二、发展阶段不一样,德国已完成工业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

所以,中国发展工业,要2.0、3.0和4.0齐头并进。

屈贤明(“中国制造2025”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制造2025”的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当然,这个强国不是第一。

这份规划有望在15年中旬出台,最终将由国务院发布,是大的战略规划。

目前,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力比较差。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制定行动的纲领、行动的计划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涉及整个制造业。

我们会有一批企业,在国际分工当中能够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既能够出口产品,又能够输出技术、输出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跨国的企业。

它不仅仅能出口产品,还可以到国外兼并;不仅仅是进口技术、引进技术,还能够出口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这一步还需要5到10年形成这么一批企业。

能够跟世界上同类的企业,跟它同台竞争。

夏德仁(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主席):

我国原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失去优势,不仅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中高端制造企业也有向发达国家投资的迹象,处理不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因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谓正当其时,可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制造业空心化。

干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舞人心,但不要一公布发展重点领域时又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政府应解决好政策环境和实施强国战略的具体方式,加强引导。

应借鉴马云的云平台形态,建立行业垂直云平台,使制造业由单一企业向平台经济体过渡,实现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并实现技术研究产业化,高效组织科研资源,有效降低成本,解决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真正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一条新路。

万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对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建议工厂要提高工艺水准,加强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各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由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工厂负责设备设计和工程;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应对西方国家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对中国来讲,目前正面临着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严峻压力,而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新振兴本国制造业。

全球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将发生重大转变。

为应对这种挑战,国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制造业新型竞争优势。

三、他山之石:

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即发达国家逐渐‚去工业化‛。

虚拟经济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了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虚拟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仅仅依靠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会积累巨大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政府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导致赤字的不断累积。

危机爆发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回归作为调整经济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为欧盟推进结构性改革,重新迈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和创造就业明确了目标;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

1、欧盟:

“欧盟2020战略”

《欧盟2020年战略:

为实现智能化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战略》于2010年3月初步发布,6月获得批准,成为继‚里斯本战略‛之后欧盟的又一个十年发展战略。

“欧盟2020战略”提出了三大核心目标、五大量化指标和七大创议,其核心目标涵盖了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创新、绿色能效、可持续性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具体来看,《欧盟2020战略》的三个核心目标包括:

1、智能化的经济增长:

建立基于知识和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加环保、更加有竞争力的经济;

3、包容性的经济增长:

建立一个高就业率的经济,传递社会和地区的凝聚力。

五大量化指标包括:

1、20-64岁的人口就业率达到75%以上;

2、欧盟GDP的3%用于研发;

3、达到“0-20-20”气候/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降低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如果条件允许,达到30%的缩减排放指标);

4、要让90%的儿童接受足够长时间的教育,让超过40%的孩子接受大学教育;

5、将贫困人口控制在2000万以下。

七大创议包括:

1、“创新的欧盟”:

改善框架条件,让资本进入到科研和创新领域,以保证创新的思想能够真正变成能创造产出和工作的产品和服务;

2、“年轻人在进步”:

改进教育体系,为年轻人找工作创造便利;

3、“欧洲的数字化议事日程”:

加速推出高速互联网,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

4、“资源高效的欧洲”:

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运输部门的现代化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5、‚全球化时代的产业政策‛:

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支持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强有力且可持续的工业基础发展;

6、‚新技能和就业的计划‛:

通过不断提高民众的技能水平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并授权于民,从而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更好的匹配劳动力供需(包括通过劳动力的流动);

7、‚欧洲扶贫平台‛:

确保社会和地区的和谐,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可以被广泛共享,使遭受贫困和社会排斥的民众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欧盟2020战略”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欧洲的结构缺陷,研发和创新的低水平、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缺乏活力的商业环境等因素导致的生产率下降是欧洲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主要经济合作伙伴的原因。

2、美国:

“再工业化”战略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复兴美国经济的战略选择,第一任内,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目标。

美国“再工业化”的中期目标是重振美国制造业,提高就业率,长期来看,则是鼓励和支持先进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保持美国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而是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主要指产品技术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包括精密仪器、先进材料、电子产品等。

2、鼓励研发和创新。

美国制定了高新制造业鼓励发展计划,鼓励产学研与政府加强合作,增加理工科奖学金,并针对产业工人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

3、促进出口,加大贸易保护力度。

美国制定了国家出口战略,计划5年内实现出口翻番。

4、扶持中小企业。

美国将中小企业作为再工业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过划拨款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并通过对中小企业出口实施指导、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出口方面的信贷等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出口。

美国通过再工业化政策,就业率提升、出口增加,制造业投资回暖。

3、德国“工业4.0”战略

德国工业4.0战略是在《德国高技术战略》与《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高科技战略计划,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旨在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是其技术基础。

“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4.0”强调信息技术与产业生产相结合,从而满足个人的个性化要求,使动态配臵业务流程的不同方面成为可能,实现决策优化,提高资源生产率和效率,通过新的服务创造价值机会,并应对工厂的人口结构变化,实现企业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使德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高工资经济体。

通过对欧盟、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三者都强调鼓励制造业创新与研发、抢占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

“欧盟2020战略”多次提到创新以及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并在量化指标中提出将GDP的3%用于研发;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强调研发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将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作为战略的关键环节;德国“工业4.0”战略强调将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为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几个猜想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考虑到中国制造业和德国、美国的差距,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鼓励中国制造业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中国制造逐渐向中高端转变,并直面国外产品的竞争。

在加强研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1、“中国资本”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考核主体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

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

就汽车行业而言,我们估计中国制造的考核主体是‚中国资本‛而非合资或外资。

2、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高。

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直接相关。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12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约为5.29万亿,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1.9万亿,约占GDP的10.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3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约为6.3万亿(由于13年未公布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按13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近似计算),占GDP比重约11.1%。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汽车业同样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销量经历了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574.9万辆增长到2014年的2348.9万辆。

然而,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市占率在2010年开始出现下滑,根据我们统计,2014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占率仅为28.2%。

3、目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合资企业依赖程度较高

从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层面来看,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已经超过100家。

我们以申万二级行业指数汽车服务、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中所包含的企业为基础,去掉统计期间内ST的3家公司、已经资产重组不属于汽车股的湖北能源、数据暂时无法进行历史追溯的新股,选取总计78家A股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统计标的。

由于部分公司14年年报尚未披露,我们选取14年三季报数据进行统计。

14年前3季度,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整车、零部件行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千亿元、2.0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9.2%;汽车行业实现净利润560.5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整车、零部件行业分别实现净利润392.9亿元、1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25.8%。

从净利润构成来看,合营联营企业贡献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比重持续上升。

14年前3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合营联营企业贡献投资收益占归母净利润比重为60.5%,其中,整车企业为78.2%,零部件企业为21.6%。

投资收益占汽车行业净利润比重较高,反映出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较低,整车企业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重达到78.2%,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整车企业业绩对于合资公司的依赖性较高。

4、自主品牌整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从整车企业的销售数据来看,我们对在售车型的国别、价格区间情况进行了统计(样本共包括397款车型,14年合计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92.3%,代表价格以经销商指导价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计算得出)。

根据我们统计,目前自主品牌销量仍主要集中于5-8万价格区间,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50.7%,七次为8-12万的车型,销量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25.8%。

自主品牌进入中高端价格区间(12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仅为8.4%,25万以上高端车型销量占比仅为0.1%。

从自主品牌车型在各价格区间分布情况来看,自主品牌车型主要集中于12万以下,14年在售车型在12万以下区间的共175款,占自主品牌总车型数的79.5%。

目前自主品牌车型仍集中于毛利率较低的中低端车型。

从市场份额来看,自主品牌在5-8万区间的市场份额为78.9%,在8-12万区间的市场份额大幅降低至28.4%,12-16万区间仅为14.4%。

市场份额数据反映出自主品牌在8万以上区间面临合资品牌较大竞争压力。

5、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关键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9年的报告《中国汽车产业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目前国产零部件企业数目占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数目超过80%,销售额只有20-25%,且主要集中于非关键零部件市场。

同时,国内零部件企业较难进入合资品牌配套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国产零部件逐渐进入合资品牌配套体系,进口替代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而研发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零部件企业是否能够进入合资品牌的关键。

6、鼓励研发和并购重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心

汽车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处于是否能够成功突围合资品牌的关键时期,零部件企业也处在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逐步进入合资配套体系的关键时期。

为了真正做强我国汽车工业,实现汽车工业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我们认为,提升汽车工业的研发能力、加快行业并购重组是重中之重。

汽车行业“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包括不限于以下五点:

1、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加快并购重组;

2、设立创新基金,通过补贴、奖励等方法鼓励制造业企业创新;

3、成立大型研究机构,加强产学研一体化;

4、放开整车企业合资股比,倒逼自主品牌加大研发力度;

5、积极完善、推进平均油耗管理的监管制度,如油耗积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