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282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docx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篇一: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全)】

初三物理教案

一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

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

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

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

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

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

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

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cm.

3、长度单位换算

33691km=10m1m=10dm=100cm=10mm=10?

m=10nm

例:

45?

m=4.5?

10-5m0.23dm=2.3?

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

v=s/t其中:

(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

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

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s船+s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s

t来计算,切勿利用v=v1?

v2

2来计算。

例:

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

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解:

前半段时间为:

t=

后半段时间为:

t=svsv==50m20m/s50m

10m/s

st=2.5s=5s=100m

7.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应用练习]=13.3m/s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

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

6,运动路程之比是3:

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9:

1b.1:

9c.4:

1d.1:

4

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a.30.8mb.30mc.29.3md.28.6m

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初三物理总复习二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乐音与噪声

1、区别:

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

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有

关。

音调:

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

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

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

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

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

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

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

超声波诊断仪(b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

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

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求火车离此人多远?

(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

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则

s340—s

5200=2解得s=727.6m

解2:

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

a.赶快将门窗关紧;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b.频率;c.响度;d.音色。

5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

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

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

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

若他喊时离高崖是

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初三物理总复习三多彩的光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

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m/s,

2、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

(3条)

(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区别及应用

(3)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2点)

(4)作图:

(如下)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

红、黄、蓝;

8

(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例:

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

(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

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

(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

物大?

缩小

u=2f:

物等?

等大

u2f:

物小?

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

例:

(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

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10厘米b20厘米c30厘米d40厘米

解:

缩小?

物较大?

u2f?

u32cm即选d。

6、眼睛: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

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

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

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

离是()

a.3mb.4mc.5md6m

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当他再后退1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m,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

图1的距

【篇二:

2014年中考初中物理复习教案】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

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

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

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现象(参考答案)

1.振动2.高低大小音色3.强4.a5.b6.b和d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7.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

8.3000m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

9.略10.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二、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a)蒸发:

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沸腾:

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1)“一看二清”。

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

c.液态d.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探究《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

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果,采用

控制相等,

步骤:

1.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

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10℃。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图1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1.雾云露云雪霜雹冰2.吹气使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液化,液化放热3.d4.c5.略6.

(1)a;

(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7.d8.提示:

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三、光的反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

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

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

(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

例如:

影子的形成。

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

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

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

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

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

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

②根据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