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287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docx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

我的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0篇

篇一

忽而想起相声《姥说》,两个青年人,已三十而立,在台上自顾自的述说着姥姥对他们的家教,讲着他们自己的家风。

我的思绪不禁飞跃时空,想起我的姥姥对我的家教。

姥姥是位人民教师。

儿时,妈妈总说姥姥十分严厉,但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和气的,从未在孩子面前表现严厉那一面,她总是循循善诱地给我讲各种道理,教我做事做人,我人格的塑造大多归功于我的姥姥。

小时候不懂事,吃饭时总喜欢跟其他兄弟姐妹乱侃,姥姥在旁静静地看着,也不教训,只一句“吃饭不言,睡觉不语”,一开始不以为然,现在想来,姥姥是在教规矩,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一,不要一心二用。

直至今日,这话都会在我耳边徘徊,提醒着我做事要专心。

上学后,与人交往,不可避免地有些不顺心的事,我总会找姥姥倾诉,姥姥就会告诉我“吃亏是福”。

当时年轻气盛,哪听得这些话,总想与人争个高下。

大了些再想想,为人要和善,泰然处之,一切烦恼也就化解了。

之前性格内向,连与人说话都要弱三分。

姥姥曾叮嘱我“做人要硬气”,我开始以为是说话要硬气,青春期不懂事,还自以为是与地父母顶过嘴,后来才发现这个硬气是要由内而外的自信,做人做事都不要因害怕而退缩。

姥姥对我的教育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

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姥姥忙里忙外地做饭收拾,但当吃饭时,姥姥却不见了踪影。

我还天真的以为姥姥不饿,从未想到去喊她来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从未想到姥姥是太累了,她奉献了自己,却从不求回报。

姥姥病重,癌症将她折磨得皮包骨头,但她从未喊过疼,她怕妈妈担心,怕儿孙们心疼。

姥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替他人着想。

她半辈子从没有和姥爷吵过架,也教会了我容忍。

姥姥一生为善,她走的那天来送她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不敬佩我的姥姥。

现如今,想姥姥的时候,就想想姥姥对我的家教,这不能忘,也不敢忘,怕忘了的话,回忆的根就没了。

篇二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光阴渐远,年华渐长,我在如水的时光中不断领会家风的深意,家风已根植于我的心底深处。

古语云;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而具备良好的品德又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家为本,一个人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其家风息息相关。

提及家风,我会立刻想到挂在我家堂屋右侧的一幅字画,外面有镜框包裹,内侧黑色的七个大字“喝水不忘挖井人”为行书体,阳光照射进来,熠熠生辉。

听爷爷说,这是他的父亲还未成家时就挂在墙上的,之后不管是家搬到哪里,总要带在身边。

虽然年代已久,镶在边框的螺丝钉已经有了斑驳的锈迹,但是框架表面的玻璃却一尘不染,里面的毛笔字更是清晰明朗,遒劲有力。

这得益于家里人对它的保护,周到和及时清洗打扫。

我小时候顽皮,差点打碎了镜框上的玻璃,被爷爷狠狠的训斥了一顿,还罚了我一顿午饭。

现在想起这件事,记忆犹新。

说起这几个字,里面还藏着一个故事呢。

听爷爷说,那是我曾祖父十岁那年,家乡闹了饥荒,田地里颗粒无收,家家揭不开锅。

可政府的救济粮还要好几天才到,全村人都饿的走不动路,正好有一路红军长征经过了村子,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都分给了村民,这样他们才免于饿死啊,后来红军又继续赶路,饿了只能吃野菜、啃树皮,但还是有不少人饿死在了路上……为了感恩并纪念红军的舍命相救,从那时,我家的墙上就一直挂着这幅字。

所以爷爷当年训我是有道理的,他认为我的行为对这字画造成了侵犯,是不尊敬的,他希望我长记性,不忘记别人的恩惠,有恩必报。

从那以后,这句话教会了我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理。

我很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养我、育我,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了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与人为善,知恩图报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播撒着,慢慢发芽、长大,简简单单的做人道理也伴随我一路走来。

在学校,我感恩老师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海洋,让我体会到中国文化诗词歌赋的意蕴美。

我感恩我的朋友,他们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社会,我感恩每一位对我伸手援助或投以微笑的陌生人,他们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一路走来,家风无形之中已经走进了我的身体,注入了我的血液和灵魂。

华罗庚曾说过: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

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心怀感恩,人的心灵才会充满温暖,才不会变得薄凉,人间的温情才得以传递,人生的路才会走得踏实、平稳。

“喝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不仅是刻在了墙上,也刻在了我的心里。

不管日月如何变迁,山河如何转移,我都不会忘记初心。

另外,我会将家风传承给我的后辈,把故事一代代传下去,让他们也心怀感恩,并报效世人。

篇三

当下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堪称一部“贪官的忏悔录”,由此可见反贪反污的重要性。

不禁让我牢记我们家的家风——两袖清风、家训——清白做人,其实不仅是高官在权威者需要高风亮节、品质高尚,普通百姓也需要清清白白,做人做事方得始终。

契.诃夫说得好: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精神上的道德力量会发挥他的潜能作用,举起它的旗帜,抵制污秽恶流。

我父亲虽然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人民教师,但是他一直秉持着“清白”这一信念,有人对他说,你又没有权力去贪污受贿,不像高官可以收取数额庞大的金钱利益,谈什么高风亮节呢?

不过迂阔罢了。

但是父亲他觉得“清白”适用于每一个人,那怕你就是个农民、清洁工,你也需要正直做人做事,不该占的便宜不去占,不该隐瞒的罪行不隐瞒,因为德行是灵魂的生气与力量,如果没有清白的德行,那你的灵魂必定是肮脏不堪。

我父亲他把德行教给我,什么是洁身自好,什么叫“出淤泥不染”,“留清白于人间”,我从小便耳濡目染,深记心底。

你想想,世界就像一个大染缸,里面什么颜色都有,但是纯净清白是其中最“美”最“善”的颜色,如果不能保持一颗正直的心,经历世俗后便被染成灰黑,辨不清原本面目,那是可悲的。

若你愿意同流合污,那无话可说,但你要还有些良心,还能真正识得——清白二字。

清白的良心就是一个温柔的枕头,那些贪官污吏没法睡一个好觉,因为他们没有一颗清白的良心,日夜难眠,怕一个不留神就锒铛入狱,半生监禁。

清清白白做人,保持正直,那你会心安理得,自觉无所亏欠,安安心心过完此生。

这是我父亲教与我的,同时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它将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伴随我拼搏的人生一路前行。

人遗子孙以钱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篇四

叶公叶公,食采于叶。

春秋后生,颛顼为祖。

山高水远,累叶传芳。

秦初薛地,现而为沭。

幽幽乡间,累世同堂,其乐融融!

家风家训,且听道来。

祖父训诫,吾辈恭听:

勤奋刻苦,手创未来。

长者教吾成人先立品,立品者,孝信也。

孝者,子孝为首,次而兄友弟恭、姊妹和睦。

理家有道,不以忧母,亦为孝也。

信者,诚信也。

允诺之事,必竭力为之,万不可因逞强而损自身名誉,不得以欺瞒之法利己。

于家于外,须以礼待人,严以待己。

形,晨起即须穿戴齐整,洗漱洁净。

出门者,需以清水洁面,照镜整衣。

礼,有客登门,小辈以叔伯婶姨呼之,端茶上水热情待之。

若长辈议事,退居他房可自行其事。

饭时,须以客为尊,不得任性,佳肴佳酿以客为先,如座有缺,应从幼至长逐次退席至客悉数落座。

不得先于长者动筷,夹食菜肴皆以正对为限,不挑食。

席间热络之余不得吵闹喧哗。

如须离席,必致歉意。

家中主事、长兄长姐必陪客至用餐结束方可退席。

衣食住行,无论年岁,皆奉行“凡是自亲为,旁人莫能助”,其意在立孩儿独立之德行。

出门在外不攀比、不骄奢,重之以大事。

务工须有方,理学必有志,成担当之儿女。

时光匆匆,万望不致“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境。

于暇,致电双亲以嘘寒问暖。

山水迢迢,剪不断,是牵绊。

吾家之家风家训无成文条例,皆融于生活现于言行。

礼义孝信,言行举止不一一赘述,仅列几点以示众人。

窃以为,家风家训可意会,而毋需言传。

万千繁华处,余独恋吾家。

篇五

如果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那么,家训就是一面明镜,正我衣冠,正我弊端,使我明得失;

而家风就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方的路,让我不会迷失在人生的风景中。

“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这是爷爷总在我的耳边教导的,爷爷也是一直这么做着的。

这几句话顾名思义,就是说要做正义的事情,要从正途赚钱;

对待别人要胸怀宽广,不要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大方原谅;

宁可自己吃亏,不要让别人吃亏。

当时年少,我不解;

如今成长,我牢记于心。

犹记得小时候,奶奶总是向爷爷抱怨,怎么又在外面吃亏了。

而那时的爷爷只是笑笑,脸上丝毫没有埋怨。

那天,我在院子的地上画画,突然听到外面的喧闹声,才知道一户人家的小孩落水了,是爷爷拼了命把孩子救上来的,我跑过去就只看见爷爷双手倒提着孩子,耳边只有孩子的哭声、咳水声,还有才反应过来的人们后知后觉的讨论声,被通知过来的孩子爷爷奶奶的道谢声。

可是明明当时这么感激的一家人不久后又因为一些小利益和爷爷吵闹,结果,退让的还是爷爷,原谅的依然是爷爷

都说人心易变,但爷爷必是不变的。

搬家后小区有段时间闹贼,一直抓不到,一天贼打算偷邻居自行

车时被爷爷撞见,爷爷想都没想就上去抓贼,后来,贼虽然跑了,但车保住了,那以后贼也没再来过,似乎对大家的结局是好的,但爷爷却受伤了。

我的心有点酸,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有时你的付出是不一定有回报的。

爷爷反问我,“付出为什么要祈求回报,我做的这些,是我自己想去做的,我问心无愧,但如果当时不做,我会后悔。

爷爷是对的,因为爷爷的义,即使已经搬家十多年,当年一个村的人和爷爷还是很熟悉,逢年过节还会来串门;

因为爷爷的善,我们家有什么事总有人来帮忙;

因为爷爷的坚持,爸爸妈妈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也是这样做的。

家是苗圃,我是圃中苗,家训严明,给我决心,让我风中坚挺;

家风似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苗只有在雨露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我正因为在家风熏陶下,才会出类拔萃。

篇六

从小到大,因为父母工作忙,与爸爸妈妈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缺少爱。

我一直觉得我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

因为相处的时间比较少使我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人家都说父爱如山,厚重由博大。

对我来说,父爱如山般博大,如弱水般温柔。

虽然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是最长的,但对我的影响绝对是最大的。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什么大道理,但他在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却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地冲击我的心灵。

还记得那年清明节放假,父亲带我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参观,在去的路上,有个陡坡,本来我们的车是可以爬上去的,但是爸爸突然停下来了。

爸爸说:

“下车”,我还没明白为什么,然后爸爸停下了车。

原来是有个推三轮车的老爷爷正在吃力的上坡,爸爸叫我一起帮老爷爷把车推上了坡。

当我看到老爷爷感谢的眼神时,我便懂得了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施以援手,也许对自己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这会让人感觉到这世上充满着爱。

偶尔,家人会带着我去赶集,小的时候不懂,为什么爸爸买东西都要买老奶奶卖的东西,她们卖的东西明明没有其他小商贩卖的东西的卖相好。

后来才明白,老奶奶是自己家种的,每年卖的也不多,大多子女也不在身边,可能有些都是靠卖菜来养活自己,爸爸总是能为别人着想。

我总是会听到别人说爸爸是个很老实的人,但我认为爸爸是个很愿意付出的人。

爸爸工作很忙,但每年都会抽出来一点时间带我们一家人出去玩。

奶奶年级大了,前年生了一场大病,爸爸从奶奶看病开始始终看护,奶奶吃饭不方便,都是爸爸喂,在天气晴的时候会给奶奶洗头发。

虽然这些都是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但每一件事情都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爸爸,每一件事情都让我知道了什么叫责任感,更加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

我的父亲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什么富豪,但对我来说,他就是天底下最厉害最厉害的超级英雄。

有父亲在的地方总会让我感觉到有安全感,有父亲在的地方就会让我感受到家的存在。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的家风,但我认为家风是一家人共同的对待世界的价值观,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是子子孙孙会传承下去的优点。

父亲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对我的教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也会将这些事情继续再传递给我的孩子。

要是问我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也许我会回答是爱吧,对家人的爱,对社会的爱,对国家的爱。

篇七

我一直认为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如果从秦汉算起,我们的民族已经度过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更不用说那些处于太古时期的夏商周时代了。

千年的时光里,我们的先祖把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于是便成了今天我们的族训家风。

总有这样一种传承,冥冥之中改变着你。

我出生在中国南方的一座小镇,在我小的时候,小镇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东西,我的祖先曾远离故土来此定居,到我父亲这一辈又过了四十八代人,到我便是第四十九代了。

我的祖父一辈子勤勤恳恳,从青年到壮年为公家做事兢兢业业,老年仍然负锄躬耕,从不荒怠,但他为人低调谦逊,在乡里的老人中数他的文化最高,人们称他是“秀才”,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也就读过几天书,识得几个字罢了。

”但就是这样,他仍然启蒙了不少的后生。

我长到六岁离开我的祖父母,和父母一起生活,再大一些的时候,我和父亲回乡下探望祖父,有时也和父亲去地里耕作,我有时不大明白父亲有自己的事业,为何还要换上农装的打扮去辛苦耕作。

等我成年,渐渐明白人生的事理,我才开始懂得那样一种传承和坚守。

后来我上了大学,假期我依然会和父亲回乡走走,扛起锄头去田间劳作,有乡邻见到了,总会对父亲说,“麻雀当鸡使”的俚语。

而我知道这并非多余无功的事情,我清楚的记得父亲对我的教诲,他告诉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农民的身份,记住自己是农人的孩子。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变得更有韧性,不怕吃苦,变得有耐心,变得坚忍。

对于二十岁的我来说,这笔宝贵的财富注定会让我受用一生。

古语云: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大概便是这样吧。

总有这样一种传承,从父辈传递给儿辈,子子孙孙的血脉相承,就像我的祖父教给我父亲,而我的父亲又传递给我的这样一份勤奋坚忍的心,让我明白实干可以创造机遇,机遇使人生变得不平凡。

当然,“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也成了我们家的家训,我相信有一天我也会把它传递给我的孩子,让它继续延续下去。

总有这样一种传承,它维系起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伟大而深刻。

篇八

如果你问我,你家的家风如何,家训是什么,我很难脱口而出。

但如果你愿意给我半杯茶的时间,我的脑海中便如幻灯片一样呈现出昔日的画面,然后我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说给你听,说我经过的事,说我听过的事。

听过之后,我想你可能不会再问我这个问题,因为此时,你一定和我一样理解深刻。

从我脑海最先跳出的是一把凳子,我正趴在凳子上,以凳为支撑,绕凳旋转。

旁边我妈正不停地削着土豆,土豆不离手,话也不离口。

她正在训我,为什么训我?

因为我嘲笑了我们班的小红。

小红是我们班“神奇的存在”,因为倒数第一每次都是她的,不可侵犯。

所以那天拿了“三好生”奖状的我,得意地在我妈面前嘲笑小红对倒数第一的“执着”,如果当时不是只顾沾沾自喜,也回头看看我妈的脸色,及时收住,也不至于挨训。

当然后来也收住了,只不过那时已经“阴云密布”,我见状不再说话,赶紧“放低姿态”,趴在凳子上。

我妈皱眉发话:

“拿了三好生,尾巴要翘上天了,还知道东西南北吗,还拿小红比较,如果自己真的厉害,还要和别人比较才能看出来?

小红这孩子很聪明,好好学不一定比你差。

那天我去她家的时候,她正帮家里洗衣服,喂鸡鸭呢。

她爸妈忙,家里活都是她干,想想自己有她勤快没?

所以说笑话别人,不如别人,别人这方面没你好,另一方面可能比你强。

人得谦虚一点,自高自大没好处……”

那天,我在凳子上趴了约一个小时,要问我我妈给我说这些有多大作用,我不大清楚,只记得自己当时脸一直红到耳根,事后百般讨好,以示悔改。

似乎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不在斜眼看人,因为我知道别人一定会我不会的东西,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

即使是大林,我也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

大林是我们班一个戴助听器、说话口齿不清的同学。

心眼很好,就是什么也不会,可能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人吧,也放弃了自己,上课经常不听。

每当老师布置抄写的家庭作业(通常要写一个多小时),同学们就都想到了大林,因为他有求必应。

那日放学路上,我问小浩家庭作业写完了没,他说:

“我早就写完了,我让大林帮我写了一半。

”我说:

“大林今天应该有好多作业要写吧,同学都找他写作业。

”小浩说:

“够他写到半夜的,大林就是个傻子,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路上感觉和小浩再无话可谈,回家后,把这段对话给我妈说了一遍。

我妈叹了口气道:

“欺负弱小的人,什么地方都不罕见,但咱们不能做这样的人,这样不厚道,别人有难处,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不能做欺负人的事。

你回来和你玩的好的几个朋友说说,咱自己的作业自己写,别让大林替写。

我和我妈这样的谈话有多少次,岁月沉积,我也记不得了。

但每一次,我都会从她那里获得判断是非的反馈,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也觉得自己和妈妈越来越像。

我妈的朋友不多,但在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的人不少。

一个家庭的家风,也许就是在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一个家庭的家训,也许就是父母教诲的日积月累。

如果非要让我总结一下我家的家风家训的话,那就是:

帮弱,不欺弱;

诚实,不做作;

评人先看己;

厚道,朋友多。

篇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题记

禾苗福泽于甘露,心灵扎根于归宿。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成长在黄天厚土之间,或许他们的文化并不高,但是他们却教授给我最珍贵的品德---勤俭。

我的父母文化不高,早年还常耕作于田野之间,常年感受农民艰苦的我也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我是绝不敢浪费粮食的,不仅仅是因为父母的严厉,更是我对于“勤俭”的敬畏。

小时候家里很穷,虽不至于负债累累,但也是攥着口袋过日子。

不记得是几岁了,确实难以忘记的教训,有一次吃饭我心里惦记着零食,便找借口嫌饭难吃,耍小性子不肯把饭吃完。

当时的我孩童心性又性格执拗便和父母犟了起来,纵使父母好言相劝,我仍然无动于衷,最终我被揍得含着泪水把饭吃完了。

从此,我对勤俭饱含敬畏。

后来,上中学开始吃“大锅饭”,当时的班主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时有的同学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吃饭总剩下一些,因此我对他们的印象也不太好,但终究是没有说出来。

但是班主任见到这个情况,为此单独开了一节班会,农民的孩子的他,愤慨激昂,痛惜的脸庞至今仍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

因此,我对勤俭敬畏更甚。

到如今,悠悠二十余载,勤俭之风时刻吹荡在我的脑海,成为了我的人格的一部分。

勤俭节约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我们更需要在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的状态。

唯有如此,我们不断传递、不断影响,整体的综合素质才能稳步提高。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为了家业的兴旺,民族的强盛,我们必须培养勤劳、俭朴的高尚情操。

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增强俭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勤俭当成“义不容辞”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这个纵欲横流的时代,以俭养德无疑是坚守本心的一种正途!

篇十

秋风似乎吹的更紧了些,从半开的门缝里发出“呜呜”的尖叫,门闩耷拉在一边,终于“咣”的一声借着风势掉了下来。

庭院里除了满目的荒草好像没有太大的变化,三人合抱的桑树依然挺立着,撑开的枝丫把灶房紧紧的护在怀里,四周散落着青黄的桑叶和紫红的浆果。

青砖、泥墙、木梁、柴顶,便是这在农村也已不多见的老宅承载了五代人的兴衰和家风族训也占据了我童年大半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

九岁那年我被爷爷接到老宅生活,由他亲自教导我的学业。

我还记得那也是一个秋天,丰收的秋天夜晚。

我和父母正在整理刚刚收下来的高粱,爷爷来了,不顾母亲的劝阻把我带到了老宅,对于一个玩心正盛的孩子来说他就像一个无情的独裁者,生生的打碎了我可以肆意玩乐的童年。

我哭着跟在爷爷的后面三步一回头,那一天母亲好像也流了泪。

爷爷读过私塾也上过高中,不过因为旧时代的成份问题最终没有机会读大学,做了一辈子本份的农民。

也得益于时代的改变,他把心思都倾注在了后辈子女的身上。

爷爷有三儿一女,我的父亲是长子而我也是长孙,所以爷爷对我要求特别严格,算术、作文、书法都是他耳提面命的每日必修课。

虽然爷爷在很用心的教导而我却是应付了事所以我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长进,但我却对诗词古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爷爷一边写一边教导我的话,只见笔锋翻转,墨水铺开,一幅行体书法已跃然纸上。

爷爷喜欢用历史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传授我为人处世的道理。

“铁杵磨成针”、“计杀庞涓”这些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从爷爷的嘴里讲出来好像一下子鲜活了起来,画面就陈铺在眼前,那铁杵磨石,金戈铁马。

听他的故事已经成了我童年乐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