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995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家风征文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风征文10篇.docx

《家风征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风征文10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风征文10篇.docx

家风征文10篇

家风征文10篇

【篇一】

说起家风、家训、家规,总觉得是一个很高端、严肃的话题。

由于出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当时无论是家庭、学校亦或社会,很少公开提及这些字眼,所以小时对家风家训等缺乏必要的认知。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家风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颜氏家训》、《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余秋雨《吾家小史》、《洛克菲勒家书》等古今中外关于家风家训的名家著述倍受推崇;领袖、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以及修身立志的宝鉴,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小到对一个家庭,大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正所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然而,著书立说,形成规范家风家训文本并流传于世的,毕竟是少数名人大家,对于广大的普通家庭而言,可能多数和我的家庭一样,拿不出一本形成文字的“家风家训”,我们有的多是家庭的先辈、长辈基于朴素的价值观而形成的一家的规矩和做人的准则,并通过言传身教以及口口相传,于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我的家是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体育场篮球教练,后任体育场副场长。

父母都是党员。

我有三个姐妹弟兄,父亲是独子,爷爷奶奶也和我们一起生活,老中少8人一起生活,算是一个大家庭。

当时我们兄妹四人读书,爷爷奶奶是农村户口没有收入,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有限的工资维持。

那时的物质是匮乏的,生活是困难的,然而记忆中我们的生活却是幸福的。

当长大后回想小时的生活,我以为在六、七十年代我们姐弟能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从家庭层面上应归结于我父母的孝、勤、俭、诚、实。

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吧,没有文字,点点滴滴体现于父母平日的言谈举止,耳濡目染中沁入我们幼小的心田并扎根生长。

若要将父母日常的教诲用文字进行归纳总结,那就是:

恪守孝道、诚实守信、勤勉做事、老实做人。

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作为我们家庭一种最基木、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于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人格、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姐妹兄弟受益匪浅。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尤以父亲给我的印象最深,影响也最大。

父亲早先是篮球教练,后担任体育场副场长,分管射击等运动项目以及基建工程。

总所周知,基建从来都是一个敏感而易出问题的领域,而我父亲在这样一个领域工作多年,凭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价值坚守,始终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那时年少不谙世事,但还是发现,自父亲担任副场长以后,来我家找父亲的“亲属朋友”忽然就多了起来,手上都会提着东西。

但见父亲每次都是客气却坚决的推辞,无论是香烟或是点心,一概要来访者原样拿走。

要知道,那是七十年代初,连豆腐都要凭票的时代呀。

而我家更因为人口多生活困难,便是一块糖对我们小孩都是诱惑。

最初看到父亲坚决不收,很是不解,问父亲为什么那个伯伯或叔叔或阿姨送的点心不能要呢?

父亲说,他们的东西哪怕一分钱都不能收,因为他们送礼是想从爸爸这里获得更多的好处,爸爸若是这么做了,就是违法,就要遭受处罚,而这是我们家不能接受的,更是作为党员的我不能做的。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一个伯伯来访,父亲不在家,此人硬留下一箱苹果就走。

母亲打开箱子,在箱底发现一个信封,里面有厚厚一沓钱,具体数额记不清了,只是看到妈妈吃惊的表情,那时爸妈的工资加一起只有几十元,所以那人送的应该是一笔“巨款”吧。

看到钱,妈妈急了,父亲一回来,母亲便告知此事,父亲有些责怪母亲,说无论如何不该收下这箱苹果。

然后,便连夜骑着自行车将苹果及信封送给了对方。

回家后,父亲认真叮嘱母亲和我们姐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贪图不该贪的利,哪怕是很小的利。

他说,现在我分管工程,这些人就来送礼,他无非是想违规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利,你收了他的好处,就无法坚持原则,就为自己挖下了坑,是犯罪的坑,说不准哪天就掉了下去,万劫不复。

他让我们记住,虽然我们家庭并不宽裕,但他和妈妈和会尽力照顾好家人,让爷爷奶奶过的好,让我们姐弟有学上。

他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境遇如何,都要活得坦坦荡荡,万不能贪利忘义。

也许在当年,我并不十分懂得父亲话中的深意,但这种言传身教已经深深烙进我们为子女的心里,在我们长大后,成为我们的人生信条。

也是在长大后,才真正懂得父亲简单质朴的话语和言行中的价值观的力量。

要知道,为了承担其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和我们的教育,我的父母一直在负债,他们十几年没有为自己添置像样的衣物,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而即便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父亲从来都未曾用手中的权去换取哪怕很小的不当利益。

而他对此事的态度也始终平和,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用他的话来讲,“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的本分啊”!

说来,这真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事迹,也确是一个坚持信仰和操守的共产党员应守的本分。

在我的家庭,这种朴素的道德与信仰坚守是父亲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支撑着我们的信念,指引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姐妹弟兄始终走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未曾偏离过方向。

现在,父亲七十多岁,退休多年,然每次无论是我们回家还是电话,父亲总是要提醒我们姐弟勤勉工作,诚信做人。

若是我们的言行中哪怕有一点不当或松懈,父亲都会认真的指出并用电视、报纸上的鲜活案例警示我们。

妈妈常常开玩笑说,父亲就是我们家的纪检书记。

我的家风家训与很多普通家庭一样,没有文字,情节简单内容朴实,然而,正是这些朴实却不失深刻的普通的家风家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诚实的品格、善的教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生追崇的人生信仰,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人,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

【篇二】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在我的故乡安徽桐城,不仅有体现谦和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还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祖训。

大概是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我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父母除了从小教育我们要忠厚诚实、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外,更希望我们能知书达礼。

无论家道多么艰难,父母都坚持让我们读书。

我的父亲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达到能看书、读报、写信的水平。

我的母亲是我们当地她那个年纪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妇女,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虽然家庭条件比较贫寒,但我父亲坚持订报、学习不辍,而且有机会到镇上或是上县城,也总不忘给我们买回几本书。

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书虫”,在初中阶段就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及四大名著等许多经典。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成为高考制度恢复后我们乡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女生。

读书,也让我一生受益,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顺境或逆境。

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的父亲已经故去,母亲也因中风有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我谨记他们对我的教育,并将知书达礼的愿望传承到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

因为读书的条件大为改善,所以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更简单,那就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习惯。

女儿是我们靠自己一手带大的。

孩子不满周岁前,我要做家务,便将她置于童床再放上几本硬皮插画图书,任她胡翻乱扯。

晚上睡觉时,不管她是否听得懂,我们都给她放儿歌、讲故事。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有许多的好朋友施以援手,比如我临时有个什么事托他们帮忙照看,帮忙最多的便是我们学院已经退休的朱永英老师。

朱老师在学院图书馆工作,所以女儿很小便出入学院图书馆,会走路时,便帮忙推车理书。

20年我家搬到湖南路附近时,巷口便有一家新华书店,夏天、冬天空调都打得很足,我们既可避暑取暖,又可免费享受精神大餐。

在书架旁席地而坐,我们常常一呆就是半天。

书店四楼常有免费的书画展,我们也可以在此开开眼,感受艺术的魅力。

207年5月,女儿以这段生活写了一篇作文《我选我》,参加《扬子晚报》同步作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也因此激发了她在多读的同时思考和写作的兴趣。

其后在“春雨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比赛、全国小学生语文竞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均有斩获。

2021年暑假参加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组织的“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全省小记者采访活动获得“采访报道优秀视角奖”,作品选送南京图书馆参展并担任了现场解说。

这一期间的阅读文学类以少儿图书、名著简读本为主,作者主要有黄蓓佳、祁智、曹文轩等江苏作家,还有杨红樱、郑渊洁等。

科学类读物以《十万个为什么》及《小诺贝尔》、《博物》等杂志为主。

读书,让孩子懂得了知识和道理,也帮助了她成长。

小学时,她就荣获了鼓楼区“读书之星”、鼓楼区“学习之星”、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文明之星”。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的阅读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

树人学校不仅是一所以理科教学见长的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也很下功夫。

尽管在当时与应试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招致一些家长的非议,但现在来看对我的孩子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语文老师将自己读研时读的《西方正典》送给了她,让她的阅读在质的方面实现了突破,很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出现在我家书桌上。

卡夫卡、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乔治·奥威尔……等作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交流中。

初中阶段,孩子除了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之外,在数理化等各科竞赛中也获得了国一、省特及市一等不同级别的奖项,并荣获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20年中考女儿考入南师附中,并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选拔,获得保送机会,进入交大浙大班这个特殊班级学习。

在当时没有高考压力的情况下,班级几位同学成立了“灵盼”诗社,孩子又开始对诗歌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读诗写诗成为她住校期间课余的一种消遣,对茨维塔耶娃、狄金森等女诗人的作品相当喜欢。

高一上学期期末该班有种特殊激励措施,每门课程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学分奖励,除语文、历史、信息检索课程外,物理课程也获得了奖励,这一偶然事件也是促使她最终选择物理专业的一个原因吧?

20年暑假去苏州参加了国学夏令营活动,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浓厚兴趣。

即使在后来取消保送必须参加高考的严峻形势下,依然沉迷于《三国志》中不能自拔,令同宿舍文科班同学刮目相看。

20年5份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全省共10名),作文运用虚拟,讲述了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比赛获奖与她高中阶段阅读面的拓展不无关系。

在不分文理保送交大的形势下,未来专业选择工科似成必然,因此,书籍选择由侧重文学而实现转型,兴趣开始转向《数字城堡》、《量子物理》、《宇宙的琴弦》、《思考的乐趣》、数学之美系列、《三体》等书籍。

20年上海交通大学单方面毁约后,孩子能顶住压力参加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裸考进入南大,应该与读书有着某种关联,那些读过的文字已融进血液、渗入灵魂,让人学会面对和适应一切。

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我和孩子的父亲一致希望她能选择经济管理类或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一来学习相对轻松,二来就业易、起薪高,但她从小就有致力科研的理想,毅然选择了物理专业。

进入南大物理学院后,与全国各地竞赛高手、学霸同窗,学习压力很大,但她仍保持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查看她金陵图书馆借阅证最近的借阅记录,除《纳米物理与纳米技术:

纳米科学中的现代概念介绍》、《拟人学与拟人系统》、《物含妙理:

〈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从抛物线谈起:

混沌动力学引论.2版》、《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关于宇宙归宿的最新观念》、《爱+恨数学:

还原最真实的数学》等之外,还有岛田庄司的小说和东山魁夷的随笔。

读书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拓宽了她分析^p问题的视野。

她不仅是物理学院学生社团《支点》杂志的撰稿人,还代表物理学院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并通过了南大物理学院pt竞赛选拔。

我与孩子的父亲均文科毕业、学历都不高,所幸我们都有读书的共同爱好。

尽管我的阅读偏文学艺术类,她父亲偏历史军事类,读的书也大多肤浅,但至少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

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能不借助课外培训,培养出一个理科生,也是一件足以让人欣慰的事。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老外婆玛丽·罗姆利建议自己的女儿凯蒂给孩子们读《圣经》、莎士比亚,好让孩子处在困境当中,也不致沉沦。

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的成长,物质上虽说是一无所有,却因此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致就如同刚在酒吧待了一夜的家伙那蹒跚的步履一般难以预测。

”在浮躁的现实中,读书还可以让我们在莫测的世界里平静地看云卷云舒、花谢花开。

因此,我也想向玛丽·罗姆利学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作为我们的家风代代传承。

【篇三】

家是身体的避风港,心灵的栖息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如果说后天的学习和陶冶是一幢房子的柱子的话,那家对一个人的教育和影响就好比是房中的栋梁,决定着房屋的立起或者倒塌。

爸爸和妈妈常常给我说“我们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文化,还一定要记得中国老祖宗传统的东西;做一个知识全面、内外兼修,既会学习、也会生活的人。

”是的,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家庭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坚持,就学不到中国最根本的良好品质,就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和价值。

很庆幸的是,我生活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和品质浓郁的家庭里面。

下面大家就听我讲一讲,我家的一些特点和故事。

特点一,就是“和”。

大家常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我常听我同学讲:

昨天爸妈又吵架啦,作业没写完;爸妈离婚啦,很难过;没考好,回家被揍了等等。

在我家,爸爸和妈妈很少红脸,吵架都很少,更不用提打架啦。

爸爸妈妈认识二十多年了,结婚也十一年啦。

自我记事以来,从未见到过他们发生过大的争吵,就算是闹别扭了,没过几分钟又和好如初,谈笑风生啦。

我今年十岁了,爸爸和妈妈从来都没有打过我,即使我犯了错误,爸爸和妈妈也只是给我讲道理,从来都没给我动过手。

有时,我考的不太好了,我也不像同学那样担心回家会挨揍,因为爸爸和妈妈说,“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努力改正,下次好好考就是了”。

我的好多同学都很羡慕我,说我爸妈真温和。

“和”,是一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一个世界经过漫长发展,能快乐存在的重点,我为我有“和”这个家风而快乐和骄傲。

特点二,就是“孝”。

从古到今都被每一代人看重并遵守着。

光从“孝”这个字体来说,就好像是一位断腿的老人,被他的孩子背着,表达了“孝道”和“孝顺”的意思。

俗话说“百事孝为先”,这证明了一个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每到假期,爸妈都会带我回老家,看爷爷、外公外婆。

“清明节”和春节,他们还会给奶奶去上坟。

爷爷最近生病了,来南京看病,我爸爸一下班,就赶紧回家来陪爷爷看看电视,聊聊天,怕他寂寞。

姑妈每天都会给爷爷做可口的饭菜,我也会给爷爷讲讲学校里面的可笑的事情,逗他开心。

这几天爷爷在医院里做手术,我们全家人都很担心、着急,姑妈、姑父、三爷爷和爸爸只要一有空,就去医院里陪爷爷,妈妈也忙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爷爷手术很顺利,家里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爸爸给我说:

以后一定要好好陪陪爷爷和外公他们,一不留意,他们就很老了。

我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

现在迫于工作繁忙,许多人都没有空回家去看看,曾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的教诲,在如今的社会上好像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啦。

但我为我们这个大家庭“孝”这个家风而幸福。

特点三,就是“勤”。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从一头无人问津的“东亚睡狮”变为现在举足轻重的文明大国,除了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还是勤劳的人民用双手建起来的。

勤的作用和力量那是不可小觑得。

“勤”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态度。

在我的家里,每个人都勤劳地、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公司里,爸爸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但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很早到办公室,至少坚持读书半小时。

他告诉我说时间就像海绵里面的水,要自己去挤,每天坚持,积少成多,就会收获很多。

在学校里,妈妈认真地讲课,回到家,勤劳地忙家务和我的学习,同时她自己也坚持学习和进修。

而我也很勤劳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在学校里面,我是老师的小帮手、同学学习的榜样,回到家里,我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读各类课外书,练琴并进行体育锻炼。

我们一家都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勤”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成果。

爸爸得到了升职加薪,妈妈得到奖励,我年年拿奖状。

我为我有“勤”这个家风而高兴和欣慰。

特点四,就是“善”。

我们一家对人都很友善,也爱帮助别人。

爸爸和妈妈经常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我家里经常会有老家来的亲戚或者爸妈的朋友,他们或者来看病,或者寻求帮助或者来做客,爸妈都会热情地招待他们。

我在学校里,同学没带文具啥的,他们多数会找我。

每次见到流浪的小动物,我都会把手中的食物分给它们,看到小动物吃的样子,我也会感到心满意足啦。

善良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信任的基础。

现在很多人利用别人的善心做坏事,以致于路上摔倒的老人不敢扶,地上掉的钱包不敢找失主,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我为我有“善”的家风而庆幸。

我爱东西南北风,我更爱我家“和、孝、勤、善”的传统家风!

让我们大家一起重拾、重学、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风!

【篇四】

在一些老旧的宅子里,总会挂着这样一幅字:

“耕读传家”,似乎这幅字所代表的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生活状态。

而在现在这幅字虽然仍然会在很多家庭里看到,但含义却截然不同。

或许这就是我家的家训了吧。

俗语说,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也因此,许多人家里都会挂着这四个字。

至于说或许这是我们的家训,是因为没有任何人将它当作家风家训予以传承,说它或许是,是因为回想整个家族发展史,似乎三代人都在身体力行的诠释着这四个字的真实含义。

记忆中祖父母均务农,背靠黄土面朝天的生活在一个很有沧桑感的小镇上,农忙地里摆弄庄稼,农闲做点小生意,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写照。

祖父母有兄弟三人,很团结,也很有韧劲。

村子里他们三人拧成一股绳,倒也很有威望。

三爷爷虽然最小,却很上进,作为村干部,他自然也懂得多,这幅字就是他当初写下来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生活艰辛,即使天天泡在地里,也不见得会从土里刨出一家人的吃食。

但即使这样的年代,三爷爷也没有放松对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在他的督促和指导下,五个孩子有三个都考上了大学,外出打拼去了。

这在村庄里也是一桩美谈。

这件事情最终影响了我的爷爷和父亲,读书一直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当然,作为农户,耕作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耕读传家这幅字就由三爷爷送给了爷爷,挂在老房子的墙上,以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读书。

印象中,父亲也是很努力读书的,只是他作为长子,更多是下地干活,为了生计在劳作。

于是在高考恢复后,他就重新复习了半年,考取了一所省内的中专。

以至于他在很久之后还在嗟叹:

当时应该更加努力复习。

于是,对于他的子女,在读书方面的重视甚至多过了“学做人”。

印象中,读书似乎成为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诚然,针对当时对于读书的普遍重视,导致了我们姊妹三人普遍成为了只能依靠知识活着的打工者。

印象中,一直陪着我读书的,是我的父亲,两岁多时他陪读的记忆偶尔还能浮现在脑海里,或许现在的今天,父亲也突然明白了自己教育的瑕疵,但是事情已然如此,也只能接受了我们三人对于人情世故不通达的现实。

做人,父亲算是很成功,他关心国家大事,熟悉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为人较为正直,关心爱护家人。

谋生方面,人生起起落落,高潮的时候也曾经呼朋唤友、意气风发,失意的时候也曾经家里鸡飞狗跳、一片狼藉。

不管人生际遇如何,父亲用自己的肩膀为子女们撑起了一片天,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家。

敢打敢拼的父辈们并不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激情,甚至于只要给他们一点空间,就能够成长为苍天大树。

经历过那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年代,自己的感悟却是会读书并不是意味着会做人,会读书也不意味着会谋生。

只为了读书而读书,最后的结果反而是读不好书。

时光荏苒间,自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却发现除了读书之外,做人与谋生均未有大长进。

父辈缺失的是“读”,而我缺少的却是“耕”。

但思及“耕读传家”这句名言,仍然觉得可以作为家风家训传承下去,并且赋予它新的含义。

女儿已经两岁有余,每天看着她稚嫩的脸庞,就会思索现代教育的问题。

有的时候甚至希望她永远这么开心和快乐,不谙世事。

也不用经历高考的残酷,也不会有任何工作的苦恼。

有人说“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虽然有时会汗颜自己做人与谋生能力的缺失,但有时也会觉得“耕读传家”并不是要我们做人和谋生应该有多成功,而是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做一个思想上够成熟、能力上很优秀、原则上可坚守、方法上知变通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完善的人。

虽然理想很远大,但是现实很骨感,因此也仅仅是模糊的感知到了未来的方向,至于方法和途径,仍然一片模糊,甚至于连自己都并不知道该如何去培养一个“可耕可读”的孩子。

于是乎,只能从小事做起。

或许在我有所感悟的时候,会通过信件的方式和她探讨一下人生哲理、探讨一下世界变迁。

有感悟的时候,或许会跟她讲:

“一个人走在世界上很孤单,而书本可以带给你的精神世界的愉悦是最难能可贵的。

所以,一个女孩子必须要会读书和爱读书”。

另外,或许会因为心疼她,会告诉她说:

“读书只能是一种习惯和爱好,而不能是一种压力和负担。

读书也需要转化为一种能力,是善于从书中找到做人道理、去伪存真的能力。

”借鉴自己读书经验,我会说:

“书本教给你的,只有在经过了你的实践检验之后,才能最终为你所用,才能从别人的,转化为你的。

”所以,能够做的,就是从她能够看懂图形文字开始,需要培养的是她爱看书、喜欢看书的一种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学会“做人”与“谋生”,也很重要。

实践也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作为家长,也必须和孩子一起共同塑造她的“做人”原则。

或许,我会陪她去贫困地区支教、我会和她一起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我会和她一起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共同塑造孩子正确的做人理念。

让她拥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构建出起自己幸福感的泉,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至于谋生,我更加期望的是她的自立自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以此为谋生的工具,不依赖于任何人,不受制于任何人,拥有一片自己能够自由翱翔的天空。

“谋生“更加抽象,难以言教,只能身体力行的教给他爱岗敬业的含义,培养她处理各项工作事务的能力,为她将来的飞翔打下基础。

我不能替她承受苦难,只希望她自己有应对生活风雨的能力,能够在逐渐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或许现在的“耕读传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含义,那种“从事农耕的同时,坚持读书”的故事已经难在现实中上演。

但耕读传家仍然可以被赋予新的含义继续传承下去:

作为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拥有生存所需的技能、拥有乐于助人的善心、拥有判断对错的逻辑、拥有独立的灵魂和拥有思考的能力。

这些可以说都包含在了“耕读传家”这句话里。

“读书+做人+谋生”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会导致人生的缺憾。

因此,“耕读传家”这个家风家训虽然古老,但蕴含了老一辈人生存的哲理。

到了现代,稍微被时代特色浸染,就已经散发出其独特的韵味。

这句话会伴随我的孩子成长,一直到她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这句话的真谛。

【篇五】

很多名人、先烈都有家规家训,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家规家训的话,那一定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人要诚实”。

“诚实”这个词,是母亲从小对我最基本的要求。

小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懵懵懂懂,但是母亲的教诲却一刻都不敢忘却。

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件小事。

记得上二年级的的一个星期天,我独自在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无聊的我玩起了弹弓游戏,我到树林里找了一个可以做弹弓夹的树杈,系上橡皮筋,然后捡起小石子射起树来,可这样我还不过瘾,我又跑到屋里乱射起来,可一不留神—我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

这可怎么办?

爸爸妈妈回来肯定会骂我的,说不定还得吃顿“竹笋炒肉丝“,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小花猫跳到了我的怀里,对呀,我可以说是小花猫把花瓶打碎的。

嗯,就这么办。

晚饭时,妈妈问我:

”你知道花瓶是怎么打碎的吗?

””可能……可能是小花猫打碎的吧。

”我的脸在发烧。

吃完饭后,我便迅速的跑到房间里。

妈妈会把小花猫赶走吗?

我不想让小花猫走,这可怎么办,要不,我向妈妈承认错误吧。

可是……我犹豫了。

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妈妈的房间,我敲了敲门,妈妈开门后,我吞吞吐吐的说:

”妈妈,对不起,我错了,花瓶是我打碎的,不要赶走小花猫,好吗?

”妈妈说:

”孩子,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