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094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基础设计选型Word格式.docx

每一类这样的总方案中,还有许多可能的具体方案。

一般来说,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往往比另外二类方案造价低和施工简便,故而应优先考虑。

地基基础的设计,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还必须就下列几方面作综合考虑:

1、基础的布置和形式,要合理地配合上部结构的构造和使用上的要求。

2、在认真分析研究地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做到充分利用地基的承载能力。

设计应注意就地取材,节约材料。

3、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施工条件来考虑,并力求做到便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如土方工程量),同时也要注意采用和推广设计、施工中的

先进技术。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地基基础设计,应当是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设计者熟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了解上部结构、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以及其它有关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2.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不能离开地基条件孤立地进行,故称为地基基础设计。

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这就需要从地基和基础两方面来考虑。

就地基方面来说,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不发生过量的变形。

如地基一旦发生强度破坏,其后果十分严重,有时甚至是灾害性的,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保证地基有足够的强度安全贮备。

如果地基发生过量的变形,将导致建筑物的开裂或倾斜,削弱了建筑物的坚固性或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必须限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量。

另外,基础的总沉降量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建筑物的下沉改变了它与室外地面、邻近设施(如工艺管道、下水道、道路等)之间原有的合理标高关系。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地基是比较均匀的,由于各部位荷载不一或基础尺寸及形状的不同,总会有不均匀沉降发生。

总沉降量大,意味着可能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量也大,从这点来看,也应当限制总沉降量。

对基础本身来说,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不言而喻,基础如果发生结构破坏,势必危及整个建筑物的安全。

而且基础是设置于地下的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既无法事前警觉,也很难事后补救。

总之,对于上述的安全问题,无论地基还是基础,设计中均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浅基础的类型分为墙下条形基础;

单独基础;

柱下梁式基础;

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

2.1墙下条形基础

2.1.1刚性条形基础

这是墙基础中最常见的形式,通常用砖或毛石砌筑,如图1(a)、

(b)。

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广泛采用灰土做基础,灰土基础适于在比较干燥的地点使用。

2.1.2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当基础上的荷载较大,或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就需要加大基础的宽度,如果采用刚性条形基础,高度相应要加大。

这不仅存在用料多、自重大的缺点,有时还会因须要相应增加基础的埋深而对施工带来不便。

条型基础主要用于多层混合结构体系,一般多无地下室,如有地下室也为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常用于多层住宅建筑。

2.2单独基础

单独基础是柱基础中最常用和最经济的一种。

单独基础也分为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两大类(后者亦称柔性基础)。

柱下刚性基础所用的材料和墙下条形刚性基础相同。

对于钢筋混凝土柱或钢柱,一般都采用混凝土基础,如用石(砖)基础,则要设置混凝土墩与柱子连结,对于砖(石)柱或木柱,多数采用砖(石)基础。

单独基础主要用于多层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多无地下室,如有地下室也为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采用结构防水板进行防水处理,常用于多层公共建筑。

2.3柱下梁式基础

2.3.1柱下条形基础

同一排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联合在一起,就成为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与倒置的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梁相同,其经济指标一般高于单独基础。

因为条形基础具有相当大的抗弯刚度,不容易产生太大的挠曲,故基础上各个柱子的下沉比较均匀。

一般在下述情况下采用:

1、柱荷载较大或地基条件较差,如用单独基础,可能出现过大的沉降差异时;

2、地基承载力不足,须加大基础底面积,但布置单独基础在平面位置上又受到限制。

2.3.2柱下交梁基础

如果地基很软,土的压缩性或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上都很不均匀,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空间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时,可在柱网下纵横两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这样,就形成了图2所示的交梁基础(或称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柱下梁式基础主要用于多层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一般多无地下室,如有地下室也为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采用结构防水板进行防水处理,常用于多层公共建筑。

2.4片筏基础:

当地基承载力低,而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却很大,以致上述交梁基础还不能提供足够的底面积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特别是对于有地下室的房屋或大型贮液结构物(如水池、油库等),它们本身就需要可靠的防渗底板,片筏基础就成为理想的底板结构。

片筏基础在构造上犹如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类,后者一般在荷载不太大,柱网较均匀且间距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由于片筏基础的整体刚度相当大,故能将各个柱子的沉降调整得比较均匀。

片筏基础运用的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多层及高层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筏板基础分为平板筏基及梁板筏基两种类型。

一般多有地下室,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采用柔性防水和结构自防水进行防水处理,但当地基土质较差时,也采用基础此型式。

2.5箱形基础

箱型基础(图3 )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纵横墙体组成的整体结构,它象一块空心厚板那样工作。

基础的中空部分可用作地下

室(可在内墙的适当位置上开设门洞)。

平面尺寸不太大、形状比较简单的箱形基础,其抗弯刚度是非常大的,只能发生大致均匀的下沉或整体倾斜,因此不会在上部结构中引起太大的附加应力,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因地基变形使建筑物开裂的可能性。

为了避兔箱基出现过度的倾斜,在作平面布置时,应尽量减少荷载的偏心距,并注意地基压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是否大体对称。

地基的局部软硬不均,问题不很大,因为基础的刚度极大,能有效地调整基底的压力,甚至可以架越不大的洞穴。

此外,箱基内的空间替代去大量的回填土,卸除了基底处原有的地基自重应力,这是十分有利的。

箱形基础比较适宜用作软弱地基上的面积较小、平面形状简单的重型建筑物的基础;

某些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设备或构筑物,也可考虑采用箱基。

必须指出,箱基的钢筋、水泥耗用量很大,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是否采用,应与其它可能的地基基础方案(如桩基础或片筏基础等)作技术经济比较后再确定。

箱形基础运用的范围较广,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以及多层建筑带有人防时的基础。

3.深基础

3.1概述

一般建筑物都应该充分利用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而尽量采用浅基础。

但若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的要求时,可以利用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这就要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建造深基础了。

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墩基础、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几种类型,其中以桩基最为常用。

本节将主要介绍桩基础。

3.2桩基础

桩基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基础形式。

早在古代的建筑活动中,就已有采用木桩来解决软土地基上的基础建造问题了。

在我国,如隋朝的郑

州超化寺塔基和五代的杭州湾大海堤工程,便是两个著名的例子。

到了近代,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桩的种类和桩基型式、沉桩机具(或钻孔机具)和施工工艺以及桩基理论和设计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演进。

桩基已经成为土质不良地区建造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重型厂房以及各种具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型式。

从国内外的工程实践看来,采用桩基,便于实现基础工程机械化和工业化,因此,又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深基础。

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埋藏有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坚实地层时,最宜采用桩基。

桩基常用于竖向荷载大而集中或受大面积地面荷载影响的结构以及在沉降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和精密设备的基础;

桩基能有效地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和上拔力,可用于作用有很大倾覆力矩的高耸结构物。

此外,还用于减小机器基础的振幅,减弱机器振动对结构的影响以及作为地震区的结构抗震措施。

桩基的优点固然很多,但如不问地基和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盲目采用,也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当桩通过较好土层而支承于软弱土层时,则建筑物荷载通过桩端传到软弱土层,反而使基础的沉降增加。

所以,桩基的采用与否,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分析比较。

4.人工处理地基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

软土一般是指抗剪强度低;

压缩性较高;

渗透性较小的淤泥;

淤泥质土;

某些冲填土和杂质土以及其它高压缩性土,软土地基多数对建筑工程是不利的。

实际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减小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地基处理不仅应用于拟建工程,也可用于已

建工程的地基加固。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碾压夯实法

2.换土垫层法

3.排水固结法

4.振动及挤密法

5.化学加固法

在北京地区采用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是振动及挤密法,对于多层建筑一般采用灰土桩或挤密砂桩,对于高层建筑一般采用CFG桩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特别注意的是对大于100米的高层建筑采用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应慎重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