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话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504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话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秋季话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话秋.docx

《秋季话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话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季话秋.docx

秋季话秋

秋季话秋

秋天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1] 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阴历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气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学标准是:

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词语释义

⒈汉桓宽《盐铁论·相刺》:

“文学言治尚於唐虞,言义高於秋天,有华言矣,

秋之景色 (45张)

 未见其实也。

”北周庾信《小园赋》: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前蜀尹鹗《菩萨蛮》词: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⒉唐张谔《九月》诗:

“秋天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胡适《尝试集·十一月二十四夜》:

“现在他们说我快要好了,那幽艳的秋天早已过去了。

从中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中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

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中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天别名

∙高秋(秋高气爽之意)

∙素秋・白秋(五行思想中秋=金=白)

∙白帝(掌管秋天的神)

∙金秋(秋=金;丰收・植物的颜色)

∙三秋(初秋、仲秋、晩秋的三个秋)

∙九秋(秋的九十天=三个月时间)

秋天节气

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天节日

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

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

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秋节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

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

明朝以前本来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室活动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纬度过高看不到该星就演变成只登高不看星了,随后人们也遗忘了看星的这个初衷(纬度37度以下才可见,北京40度)。

因为人们对老人的越来越推崇,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雅称[6] 

三秋:

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

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

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shi曰:

“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

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

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

“金素,秋也。

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

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

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

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

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

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

“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

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

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

“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

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泰秋:

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

《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

“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

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

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

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

如《尔雅·释天》曰:

“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

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

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

“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相关作品编辑

词语

秋高气爽

风和日丽

秋意渐凉

金风玉露

西风落叶

金风飒飒

漫山红叶

林寒涧肃

秋高马肥

秋风吹

一日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日千秋

一刻千秋

千秋晩成

春秋之争

秋风秋雨愁煞人

一叶落知天下秋

女心秋空(女人的心思如秋空无常态)

秋阳如吊桶,转眼没西天

秋风起三蛇肥

秋风扫落叶

马耳秋风;

古诗词

秋天美景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

《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

《悯农》)

5.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

《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

《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

《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文学作品

比较有名的关于秋的文学作品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另还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三》的长篇叙述性小说《秋》。

相关谚语

秋后的瓜棚———空架子

秋后的狐狸———变了样

秋后的芭蕉———一串一串的

秋后蝉鸣———声嘶力竭

秋后的棒子地———好硬的碴(茬)子

秋后的黄瓜———大肚儿

秋后的高粱———从头红到脚

秋后的丝瓜———一肚子私(丝)

秋后的蚊子———没几天嗡嗡了

秋后的黄蜂———欲凶无力

秋后刮西风———一天凉过一天

秋天剥黄麻———净是扯皮事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秋后的蝈蝈———没几天吱吱头了

秋后的蛤蟆———没几天叫头

秋后的树叶———黄了

秋后的扇子———无人过问

秋风打落叶———一吹一大片

秋后的柿子———越老越红

秋天的花椒———黑心肠

秋后望田头———找岔(茬)

秋天的鲤鱼———可肥了

秋后的露水———早晨的事

意象

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如今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

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

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

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

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

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

古语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可爱的秋娃娃

秋娃娃挥舞着彩笔来了,

它淘气地一画,大地神奇地变了颜色。

一片片树叶黄了,一个个果子熟了。

稻子一片金灿灿,

五彩的秋菊乐得笑开了怀。

秋娃娃多呆会儿好吗?

我多想把这些美妙的景象永远留住。

可是来不及了,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

那么,再见吧,秋娃娃,

咱们明年再相会!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淘气

A.táoB.dào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金灿灿

A.chànB.càn

3.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些美妙的景象留住【】?

A.因为冬姐姐马上就要来了B.因为秋娃娃太淘气了

4.文章共有几句话【】?

A.7B.6C.5D.4

5.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大衣

A.片片B.件件C.双双

6.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筷子

A.片片B.件件C.双双

7.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树叶

A.片片B.件件C.双双

8.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挥舞

A.挥手B.歌舞C.跳舞D.挥动

9.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妙

A.好看B.美好C.丑陋D.美丽

10.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神奇

A.奇妙B.灵活C.奇怪D.神气

11.选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淘气

A.淘米B.气愤C.顽皮D.生气

秋姑娘

  秋姑娘来了,

多么美丽动人。

 苹果是你的脸蛋,

葡萄是你的眼睛, 

红枣是你的嘴巴,

 风铃是你的笑声。

你从夏天走过来,

走进我们香甜的梦。

 1、你能写出和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吗?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美丽—(      )        香甜—(      )

2、仔细读儿歌,然后填空。

  

(1)秋姑娘多么美丽动人,苹果是它的___________,葡萄是它的__________,红枣是它的_____________,风铃是它的____________。

  

(2)秋天还有什么水果成熟了?

写出一两种。

  (3)一年有四季,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

  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

小牛说,秋天是金黄的,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

  小鹿说,秋天是红色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

 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

  1、短文中提到的小动物有哪些?

  

(1)小鸟、小牛

(2)小牛、小鸟、小鹿(3)小鹿、小牛

  2、小鸟眼中的秋天是(          )的;

  小牛眼中的秋天是(          )的;

  小鹿眼中的秋天是(          )的;

  4、照样子补充句子

  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

  秋天真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

秋天,果子丰收了。

阳光下,那熟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

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枝条。

红通通的枣儿像一颗颗红宝石逗人喜爱。

一串串紫红的葡萄,闪着迷人的光彩。

1.短文共     句话,主要告诉我们                                   。

2.这段话写了        、        、        和        这四种果子。

3.写出表示果子颜色的词。

                                                        

4.哪些词语写出了果子很多?

请用“    ”画出来。

5.照样子写句子。

例:

红通通的枣儿像一颗颗红宝石逗人喜爱。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

高梁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秋天果子长得好。

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

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枣。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棉花 一(   )大豆  一(   )葡萄 一(   )柿子

2.这首诗共有     个小节。

3.第一节讲秋天        长得好,第二节讲秋天        长得好。

4.第一节写了哪些庄稼?

用“    ”画出来;第二节写了哪些果子?

用“~~”画出来。

5.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6.照样子写词语。

红通通                                                

7.根据文章,仿写句子。

春天到,春天到,春天        长得好。

               ,               。

          是        ,         是        。

 秋游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呀!

 

1.这篇文章共有     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用“    ”画出比喻句,这里把白云分别比作        和        。

3.文章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          )

文章分别描写了          、          和          这些农作物。

4.请你用线把下面的词语连起来。

棉花          红了

稻子          白了

高粱          黄了

5.请你仿照样子写一句话。

例:

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我爱秋天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

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

秋天来到了果园里。

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

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

秋姑娘来到农田里。

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

这儿成了菊花的乐园。

它们也许是喜欢这沉甸甸的金色,才选择在秋天里绽放自己的美丽。

菊花的颜色真不少:

黄色、粉红色、白色......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像一个卷发的小姑娘。

……”啊!

我爱这丰收的、美丽的秋天。

1.数一数。

短文有       个自然段,写“我”爱这                            。

2.填一填。

用文中词语填空。

(     )的蝴蝶 (     )的笑容 (     )的苹果

3.读一读。

短文写秋天来到了           、          、          和          ,农田里         、           和          都丰收了。

4.写一写。

你看到秋天来到了什么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仿照短文的句式写一段话。

                                                                            

秋天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公园,以它独特的美迎接着众多的游人。

 

   走进公园大门,放眼望去,峰峦重叠,挺拔壮观。

山上长满了各种树 

木,枝叶浓密,人走进去,便淹没在其中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红叶。

近看红叶的形状不一,有长圆扁圆、扇形,还有三角形的。

远看,山坡上树树交错,叶叶相连,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映红了半边天空。

在大片大片的鲜红中央杂着深黄色、褐色……就像千万只彩蝶上下飞舞,真是姿态万千,绚丽多彩。

一阵爽人的秋风吹过,传来柔和的“沙沙”声,枝摇叶摆,像是在向游人频频招手。

人们不由赞叹:

“多美呀!

香山的红叶。

”香山公园里潺潺的流水也很动人。

小路旁,石缝里,溪水愉快地流淌着。

阳光洒在水面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有时,溪水聚在几块碎石中间,静静地躺着,小鱼儿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再看,路旁的花坛里,花儿展开笑脸,争芳斗艳。

一串连成片,鸡冠顶起了花冠。

那品种繁多的菊花,伸开了卷曲的花瓣;没有开放的花瓣紧缩着,像一个个彩球。

不管是什么花,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美丽的香山公园,使游人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