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633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2

配餐作业(七)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8·贵州遵义市期末)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所需的能量来自该细胞的有氧呼吸

B.人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I-

C.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D.抗体在载体蛋白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输送到细胞外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即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人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I-,B正确;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而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C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运输方式是胞吐,D错误。

答案 B

2.(2018·上海调研)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CO2

C.胰岛素D.K+

解析 图甲中Na+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与图乙不符,A错误;CO2的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运输方式属于胞吐,图乙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K+在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属于主动运输,符合图乙,D正确。

答案 D

3.(2018·黑龙江大庆检测)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液

B.②中溶液的渗透压与蔗糖溶液渗透压相同

C.②的颜色变深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③空间的大小与①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解析 图中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原生质体,液泡中的液体为细胞液,③表示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蔗糖溶液,A错误;如果图示细胞正在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则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如果此时进出细胞的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则细胞液的渗透压与蔗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B错误;细胞液的颜色变深是由于细胞液中的水分通过原生质层渗透到细胞外,原生质层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而细胞液中的色素分子等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这反映了细胞膜、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结构,D错误。

答案 C

4.(2018·郑州质检一)所谓膜流,是指由于膜泡运输,真核细胞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常态性转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

B.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发生“膜流”现象

C.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发生“膜流”现象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能发生“膜流”现象

解析 本题借助膜流的概念考查生物膜和具膜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依据所学的生物膜的相关知识准确理解膜流的含义。

质壁分离和复原是细胞在失水和吸水过程中原生质层伸缩引起的现象,没有发生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的转移,A项错误;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进行的,没有膜成分之间的转移,B项错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经内质网加工,再经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后通过囊泡转移分泌到细胞外的,C项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能发生“膜流”现象,D项错误。

答案 C

5.(2018·江苏泰州调研)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表所示:

细胞种类

细胞状态

甲细胞

刚发生质壁分离

乙细胞

没有发生质壁分离

丙细胞

质壁分离现象明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

B.实验前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

C.实验后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

D.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

解析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正处于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动态平衡状态,A错误;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现象越明显,而实验所用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故实验前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B正确;达到动态平衡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分别相等,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相等,质壁分离越明显的细胞失水越多,外界溶液浓度越小,故实验后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C、D错误。

答案 B

6.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大

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

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解析 对水稻而言溶液中Ca2+和Mg2+的浓度升高,这是水稻吸水快于吸收这两种离子的缘故;不同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并不相同,说明不同植物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由题图可知水稻吸收SiO

多于番茄,对Ca2+的吸收少于番茄;由题意无法判断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答案 C

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选材。

液泡有颜色的组织细胞观察质壁分离效果更明显,A项正确。

黑藻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在细胞膜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能以叶绿体为标志,观察原生质层的收缩,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的细胞,液泡大小不同,细胞液浓度不同,发生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项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的色素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颜色越来越深,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D项正确。

答案 B

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B.图乙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乙

C.去除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对物质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

D.甲、乙两种物质均为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判断和应用能力。

选项A,据图分析,物质甲跨膜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就是协助扩散。

选项B,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图乙中物质乙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选项C,物质甲、乙跨膜运输均需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选项D,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等均进行跨膜运输,而物质甲的运输方向可能是由细胞内到细胞外,所以不一定是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答案 D

9.(2018·海南七校联考)如图甲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①~④代表物质运输方式。

图乙表示某物质进出细胞的情况。

据图回答问题:

(1)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任务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填字母)相关。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水分子能以图中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②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需要________这一条件。

(4)图甲中①~④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与图乙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

(1)磷脂双分子层(即a)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位于细胞膜外侧的糖蛋白c有识别作用。

磷脂双分子层厚度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从题图可以看出,②④物质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4)图乙中细胞内物质的浓度大于细胞外时,细胞还能吸收该物质,说明该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答案 

(1)a 

(2)c 一定的流动性 (3)① 载体蛋白

(4)④

10.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图2中曲线甲代表________,影响曲线乙所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2)K+、O2和葡萄糖这三种物质中,通过d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性。

(3)若图1代表某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此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称为__________,这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

解析 

(1)图2中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ATP)协助。

(2)图1中d表示协助扩散,K+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作用运出细胞,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自由扩散 载体的数量 能量(或ATP)的供应

(2)葡萄糖 选择透过

(3)胞吐作用 流动性

B组·能力提升题

11.(2018·河南洛阳统考)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是既耗能又需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

B.⑤⑥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和③被吸收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有关

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对照图示信息,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被动运输,⑤、⑥表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非跨膜运输则包括胞吐和胞吞过程。

①(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⑤、⑥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B错误;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被吸收,不能通过①被吸收,C错误;在果脯腌制过程中,细胞已死亡,膜已不具备选择透过性,蔗糖能自由进入细胞,D错误。

答案 A

12.(2018·河北三市联考)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A.A=B=CB.A>B>C

C.A>C>BD.无法确定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

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

因此,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C>B,C正确。

答案 C

13.(2018·四川广元段考)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见250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人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死亡,图乙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解析 图甲中,250mmol·L-1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说明人红细胞失水皱缩了,会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A错误。

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体积几乎不变,B错误。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细胞液浓度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强,C错误。

人红细胞长时间处于300mmol·L-1NaCl溶液中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图乙中处理时间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细胞具有活性,D正确。

答案 D

14.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下列几种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生物膜是细胞膜,因为有糖蛋白D

B.a~d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b和c

C.若该生物膜是肝细胞膜,进食后6小时,C代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会增加

D.因为组成生物膜的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解析 物质A、B、C、D分别是蛋白质、磷脂、信息分子和糖蛋白,其中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因为具有糖蛋白,所以题图中的生物膜是细胞膜。

a和d需要载体和ATP,所以这两种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和c属于被动运输。

进食6个小时后,血糖浓度会相对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加,而不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生物膜的组成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答案 C

15.如图所示,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的蔗糖溶液和0.5mol/L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____。

图乙细胞中半透性的原生质层由________构成(填编号)。

(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________。

(3)图丙的A、B、C三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

表示在0.3mol/L的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

(4)bc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5)试简要分析B、C两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

B曲线是在0.5mol/L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__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曲线是由于________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结构基础及过程。

(1)图甲细胞中②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图乙细胞中原生质层由⑬细胞膜、⑪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⑫细胞质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

(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外界的蔗糖溶液。

(3)据图丙可知,A曲线原生质的体积逐渐变大,直至不变,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因此A曲线代表细胞浸入蒸馏水后的体积变化。

B曲线原生质的体积先变小而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说明细胞先因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因某种物质被细胞吸收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大,水分子又随之进入细胞,进而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C曲线原生质的体积逐渐变小直至不变,说明细胞因渗透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因蔗糖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故B曲线代表细胞浸入0.5mol/L的尿素溶液中的体积变化,C曲线代表细胞浸入0.3mol/L的蔗糖溶液中的体积变化。

(4)b点代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完毕,由于尿素可以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增大,水分子随之进入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因此bc段的细胞液浓度在减小。

答案 

(1)② ⑪⑫⑬

(2)蔗糖溶液

(3)A C

(4)减小

(5)尿素 蔗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