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00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检测

第23讲 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肇庆二模,4)生物在发生进化时(  )

A.总是适应环境的

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

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答案 B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解析 A项,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劣势一方被淘汰,故也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过程;B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C项,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当地有竞争关系的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项,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D

3.(2018·安徽六校联考)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B.50%C.42%D.21%

解析 根据种群1和种群2原有的基因频率,可计算出两个种群三种基因型各自的数目,相加后得混合后的种群三种基因型个体数,计算出混合后的种群A、a的基因频率,再计算Aa的基因型频率。

答案 C

4.(2018·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

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

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

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

解析 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

答案 A

5.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D.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解析 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1,A正确;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可能环境发生变化,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是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正确。

答案 C

6.(2018·江苏启东中学检测)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析 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二倍体之间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高度不育,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B错误、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因而所引起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不定向的,D错误。

答案 C

7.某小岛上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图中A点)后,生活在该岛上的某个种群中T和t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T基因较t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新环境

B.两曲线相交时该种群中TT与tt基因型频率相等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若变化后的环境条件保持一段时间,则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将为0

解析 若变化后的环境条件保持一段时间,该种群中杂合子(Tt)不会消失,则该种群中t的基因频率不会为0。

答案 D

8.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体格和生活习性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

在山脉中,原始的狼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性状分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时,由于环境不同选择出不同的类型,A、D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

在生存斗争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如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C正确。

答案 B

9.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50%B.50%和62.5%

C.62.5%和50%D.50%和100%

解析 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

答案 B

10.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

解析 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使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的结果。

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都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 C

11.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

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

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解析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A错误;环境发生改变,对表现型的选择不同,则基因频率发生改变,w基因频率增加,可能是该基因控制的相关性状更适应环境的结果,B正确;种群的基因库相差较大时才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基因库,D错误。

答案 B

12.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内物种甲中的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丙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C.乙、丙两个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差异不大

D.若种群丙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B基因的频率为90%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错误;甲、丙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乙、丙为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因为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C错误;种群丙中B基因的频率=81%+18%/2=90%,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分析以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分析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推论。

推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__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达尔文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一学说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水平等。

(3)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气候变化,该海岛开始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请在图丙中绘制出最可能的翅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曲线。

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由五个事实和三个推论组成,推论1是“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推论3是“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2)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定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要结合图乙和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图乙所示翅短和翅长个体数较少,中等翅个体数较多,若海岛开始经常刮大风,则翅短和翅长个体可以适应环境,个体数会逐渐增多,而中等翅个体会因不适应环境而被逐渐淘汰。

答案 

(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2)自然选择 个体 (3)如下图所示 海岛上常刮大风,翅长和翅短的个体可以抗风和以避风的方式避免大风将它们刮入大海而死亡。

经长期选择,海岛上的该种昆虫的基因频率分别向着翅长和翅短的方向发展,故翅长和翅短的个体数均多于中等翅长的个体数

14.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

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

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________,基因型为Bb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_。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

由图可推测,________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

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该蜗牛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因为基因型为bb的蜗牛占64%,故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则Bb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

(2)由题图可知,有条纹蜗牛被捕食的概率大于无条纹蜗牛的,所以预计若干年后,有条纹基因的频率将逐渐减小,这种变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由于这种变化只是基因频率改变,并未形成生殖隔离,所以蜗牛将发生进化,而不会形成新物种。

答案 

(1)20%  32% 

(2)有条纹 增加 自然选择 发生进化

[深化拓展]

15.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初该种群只有A和a基因)

(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

用于检测该多样性的十分可靠方法是测定不同亚种、不同种群的________。

(2)在种群Ⅰ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Ⅰ基因库中的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Ⅰ和种群Ⅱ之间不存在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Ⅰ,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________作用。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甲虫的不同体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检测方法是测定其基因组;

(2)新基因产生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基因的出现,改变了种群基因库中相应的基因频率;(3)由于两地的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两种群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4)环境对生物个体的存在起到选择作用。

答案 

(1)基因 基因组序列 

(2)基因突变 提供原材料 基因频率 (3)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 (4)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