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738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整体上讲可分为两大阶段: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有:

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重点掌握分封制和宗法制,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首先,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

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在此基础上理解该制度下包含的二大基本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其次,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秦始皇创立(形成);“汉承秦制”,并有所创新,如中外朝制度(巩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完善);宋设“参知政事”,元朝的行省(加强);明朝的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强化)。

第三,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

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第四,结合地理环境等知识,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一、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

1、夏朝:

“家天下”制度的形成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度)形成。

(2)影响:

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西周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分封对象),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3)主要封国:

见书,分封的主体是子弟,可见,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5)影响: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蕴含分裂割据的危机

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实质):

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2)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影响):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具体体现为分封制(两者互为表里),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1)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

①统一经过:

灭六国、击匈奴(收、占、筑)、征南越(凿灵渠、置郡县)、征“西南夷”(辟五尺道)

②意义:

A结束……;B……安定,……发展,C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概括国家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作用。

(2)确立: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

皇帝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②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A内容: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九卿和“朝议”制度

B三公九卿制评价:

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家国同治”。

③郡县制在全国的推行:

A由来:

郡、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内容: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也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C特点和作用: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影响:

①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初步奠定了祖国的疆域,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③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④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4)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不得世袭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③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

2、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和强化(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①汉初:

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朝主要由皇帝的亲信近臣组成);

②唐朝:

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三省:

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六部

意义: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说是皇权专制下的民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③宋朝:

中书门下的设置,又增设“参知政事”。

④元朝:

中书省、宣政院

⑤明朝:

废丞相,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设内阁。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⑥清朝:

设置军机处特点: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简、速、密。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2)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主要围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地方

建制

秦朝

东汉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郡县制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县

行省制度

废行省设三司

省道府县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重点掌握:

①郡县制;②州的形成:

东汉末;③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

十个行省:

行省官员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宣政院直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古代监察体制的完善

(1)秦:

中央:

御史大夫;地方:

监御史;

(2)两汉:

中央:

御史大夫;地方:

设刺史(3)历朝设立的主要监察机构:

御史台、都察院等,汉代以后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健全。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专题提示】

本专题第一课和第二课主要概括希腊的民主制度,其中第一课主要从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城邦制度及公民的素质三方面揭示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第二课主要叙述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在此基础上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程和特点,并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得失。

认识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武器。

本专题第三课主要论及罗马的法律制度,法律是古罗马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罗马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构成古代罗马文明的核心内容,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的法律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奴隶制时代罗马公民内部的“公民法”到“万民法”,反映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后统治的需要,也使罗马法的创设成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本专题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

(1)自然环境对古代政治、经济的影响;

(2)掌握雅典民主和罗马法的内容,认识其特点;(3)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雅典民主和罗马法的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

一、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之先河

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条件:

(1)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①特点:

环海、多山、没有整块陆地;三洲要冲;地中海式气候,其中海洋是其发展的生命线。

②影响:

A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民主的经济基础,殖民活动,富有开拓、冒险精神;B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的形成;

(2)城邦政体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①小国寡民的规模,直接民主,公民珍惜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城邦事务;②各城邦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③商品经济发达④思想文化繁荣

总之,城邦政体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城邦政体也有利于形成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因而,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

(3)公民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条件

①组成:

城邦的成年男子。

②地位:

社会的主体力量,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③素质:

从小接受身心系统训练,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4)杰出人物的主观努力:

梭伦(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成熟)。

2.雅典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1)梭伦改革(BC594)-----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

①背景:

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②措施:

A经济上: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设“四百人会议”;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

③改革的特点:

“中立”

④评价:

a、历史局限性:

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b、进步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6年)——雅典民主的确立

①内容:

a、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b、建立“五百人会议”c、设立“十将军委员会”d、制定陶片放逐法。

②评价:

a、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以新的地域部落代血缘部落)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

①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产生各级官职;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权力充分;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成员均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政权;④公职津贴;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

4、评价实质:

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民主制的得失:

得: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极大地促进了雅典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失:

①民主范围:

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②性质:

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③不确定性:

抽签和轮流坐庄,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④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知识梳理】

二、古代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

1、定义: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特点:

随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有明显的阶段性:

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1)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早期习惯法:

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②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诞生的标志:

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

评价:

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公民法到万民法

①公民法: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到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公民法。

特点:

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内容上侧重于国家

事务和法律事务等,且涉及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②万民法:

由共和国到帝国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万民法。

特点: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它不触动原有公民体系,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简洁灵活而

有实用有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作用:

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

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自然法:

含义: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而形成的法律观念。

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自然法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它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3、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

(1)罗马法实质:

(根本目的):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维护奴隶制度)

(2)推动罗马社会的不断发展:

①公民法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激发和调动了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②万民法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③罗马法影响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

(3)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①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②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疑难探究】

1、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什么不同?

①存在状态:

希腊:

各城邦政治独立自治;频繁交往,关系密切;中国:

各诸侯国有共管他们的宗主,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②政治体制:

希腊:

城邦王权衰微,实行较民主的政治;中国:

各诸侯国王权日益强大,最后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③社会经济:

希腊:

城邦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中国:

重农抑商。

④文化特色:

两者都有多元性的特点,但希腊属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中国属大河和农耕文明,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提示】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代议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代议制度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而出现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议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

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自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代议制政府的模式也不一样。

本专题涉及的英、美、法、德的代议制模式有很大差异,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模式,学习的时候应该从各自的历史背景的分析中找出这些差异的根源。

本专题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英国的《权利法案》及责任内阁制:

结合法案制定的背景及内容来分析把握其重要意义;理顺

内阁、国王、议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英国的内阁制。

(2)美国《1787年宪法》:

把握其内容内容、特点、评价等,进而比较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与英国君主

立宪制的异同。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认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分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结合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来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比较,分析其异同及成因。

【知识梳理】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代议制产生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

①164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新贵族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③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④“光荣革命”,议会从荷兰请来新的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过程)

(1)限制王权法案的制定,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①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国王是议会请来的。

目的:

通过法案来限制王权,

扩大议会的权力。

②法案: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

③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

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但国王仍掌握行政大权。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小密室的演变)

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并开创了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

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②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

集体负责;内阁对议会负责,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

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内阁制的影响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拥

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等一切大权,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3)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结束专制制度,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新的统治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二、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背景:

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邦联”制使美国陷入窘境。

2、确立的标志: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1)主要内容:

①联邦制: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A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并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每届任期4年,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

B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

③共和制: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2)特点:

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评价

作用: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②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美国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发展;同时,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利于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③三权分立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④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

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三、法国共和制的艰难确立

1、背景:

(1)法国近代政体演变:

(2)艰难的原因:

内因:

第一:

法国的封建势力强大。

第二:

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引起人民不满。

第三:

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还很浓厚。

第四:

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保皇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外因:

周边国家都是君主制,法国率先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外来武装干涉。

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标志: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内容:

行政权:

总统任期7年,有极大权力(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有条件地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等);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立法权:

两院制议会:

众议院-普选;参议院间接选,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3)评价:

①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共和政体是法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促进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四、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脆弱的德国民主)

1、背景:

三次王朝战争(1864-1871)和德意志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容克贵族阶级(容克地主)发挥

决定作用,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后,容克贵族阶级掌握政权。

2、确立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确定为联邦制国家:

帝国政府掌军事、外交等权限,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2)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联邦主席(皇帝):

是国家元首,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即不是普选产生),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外交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

内阁首脑: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有绝对权力。

立法机构:

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

是帝国最高机构,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下议院),普选产生,作用很小。

(3)评价:

①性质:

德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的国家。

②特点:

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封建残余重。

结合史实说明之。

③作用:

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推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

五、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确立的意义:

1、确立的基础

(1)经济:

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

通过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掌权,制定宪法,设立议会;(3)思想:

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

2、特点:

(1)选举和议会立法

(2)一般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3、意义:

(1)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代议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顶梁之柱,使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3)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联系《临时约法》说明之。

【疑难探究】

1、概括英国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过程的特点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在此基础上通过议会立法初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从发展方式看,采用渐进的温和变革。

如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等。

(3)民众斗争与政府妥协相结合。

2、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相同;都是司法独立。

都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异:

①国家元首称谓与产生方法、职能不同: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总揽军政大权;英国王是世袭的,虚君,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②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美国的行政与立法相互独立,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总统对宪法负责;

英国政府(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