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经典病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9774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神经经典病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经典病例.docx

《神经经典病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经典病例.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经经典病例.docx

神经经典病例

神经经典病例

抽搐、左肢瘫、右顶叶病变?

2011-11-0516:

57 来源:

丁香园

FangQU:

女性,36岁,以连续抽搐2次/1天入院.头颅CT(20060424))未见异常.次日再次抽搐发作,伴头痛.患者左侧肢体肌力下降.行头颅MRI(20060425):

左侧顶叶占位病变_没看懂?

20060426行MRS检查。

20060429转来我科:

神清,淡漠,少言,左侧上肢肌力级,下肢肌力3级,左Babinski征(-).有“室上速”病史,余无殊。

 

风起的时候:

MRS除可疑的mI峰外,基本上看不到正常的各个峰,结合部位和临床,考虑转移瘤,瘤体基本上不是有神经组织构成是否能解释MRS?

建议请神放会诊!

laotongzhi:

1.行头颅MRI(20060425):

左侧顶叶占位病变_?

2.头颅CT(20060424))未见异常....................可以基本排除脑出血.3.现在是梗塞还是肿瘤还是其他呢(例如脑炎)?

MRI上提示胶质瘤(或脑出血),但是MRS上似乎不是特支持................解释MRS挺困难的。

奥,明白了,,,,,,,这是一例24小时以内的脑出血.建议:

1.立即再做CT以排除脑出血.切不要延误!

我估计做了CT就可以真象大白了。

因为上传的CT片子比MRI做的早一天。

2.做MRV以排除静脉窦血栓.

benjamindong:

潜水一段时间了,今天冒个泡泡!

0424的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可是0425的MRI的影像学上见左侧顶叶占位病变,怎么回事?

为何前一天没有,而过了一天就有表现了,那么最初患者的抽搐症状能否用颅内病灶所致的神经症状!

如果是肿瘤,0424的CT是否可以做不出来?

而MRS未见什么异常,似乎可以证明病变部位的代谢应该不是脑部组织的代谢,是转移瘤?

脑出血?

脑出血似乎不像,个人还是偏向风起的时候版主的转移瘤!

但还是很困惑!

望各位高手解答啊!

yymnhu:

首先,我不认为是出血,即使是超早期,CT会也很明确的,抽搐病史已有一天了;其次,肿瘤也不是很像,大部分肿瘤起病慢,而且CT也会看出点东西来;因此,鄙人更趋向于炎性病变或转移瘤:

进展速度快、周围水肿明显,应做完善的体格检查、进一步查胸片,腹部盆腔B超。

mxy01:

另一个特点,我认为26号的MRS所显示的病灶明显比24号MRI所显示的大,占位明显,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是同一个患者片子,如果搂住没弄错,2天内出现如此明显的变化,的确需要考虑脑出血。

其它病因可能吗?

不知临床上是否有与病灶变化相平行的改变,患者位年轻患者,出血在脑叶,可能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建议全面检查,除外血管瘤、畸形、瘤卒中、家族遗传性血管病、血管炎及其他发育不良性疾病等。

lzlz:

根据病人的病史和CT,我认为脑出血和脑脓肿的可能性不大。

肿瘤位于左侧顶叶,强化不明显,周围水肿不明显,我还是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其次考虑胶质瘤,至于MRS的结果我也不好解释。

因为这个部位的胶质瘤有很多不典型的。

yinwd:

特点:

病史极短,病变从无到有,且进行性增大。

诊断:

1病变强化不明显,且从无到有,排除转移瘤、2病变从无到有,进展快,且mrs也不支持胶质瘤。

3脑出血?

患者24号有症状,但ct无变化,36岁,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隐匿性血管畸形,或者淀粉样变性等,早期少许渗血或病灶本身引起癫痫。

症状,故ct无改变。

25号mri中心t1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符合超早期血肿改变,周边t1低t2高有一明显的环状改变,环状改变符合血肿,但信号高。

符合早期血肿改变?

(经验不足,不好说)。

26号病变明显增大,水肿较前明显,且中线结构移位,改变如此快,以血肿解释似更恰当。

 

风起的时候:

需要考虑上述意见,查找文献如下:

由于出血造成病灶的磁场的不均一性,很难用MRS来研究出血区域的代谢物水平。

只能研究出血周围的代谢。

http:

//stroke.aha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31/3/726

FangQU:

laotongzhi就是老同志!

确是脑出血.此病例不解之处:

先发抽搐,没有瘫痪,头颅CT未见异常;再发抽搐,伴头痛和右侧肢体不灵活,脑内出血了.如何诊断?

1)出血性脑梗塞?

或梗塞后出血?

2)脑出血当然,出血的原因还要一番检查.瘤卒中应不作考虑.记得有篇文献,“原位出血”,意指发病时头颅CT正常,很短时间内复查CT确是出血,可能与出血性梗塞有别,可惜,未找到此文献. 

风起的时候:

很有意思的病例,学到很多!

感谢曲老师!

我的看法是:

事先应有一个致痫灶存在,考虑可以是微量出血(CT分辨不出,当然要排除血液病),或dueto血管原因(局部静脉阻塞或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但现在看不出来,须进一步血管检查)。

实质小血管出血的原因也要考虑(如青年人的脑淀粉样变,可以查梯度序列,看其他皮层实质部位有无隐性小灶出血,可以诊断)。

以后是否是一个血肿的扩大过程?

动态观察CT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血肿扩大现象普遍存在。

梗塞后出血需考虑,但可能好像不大。

瘤出血的可能性只能说存在,但需彻底吸收后的预后观察才能最终排除。

gdk2008:

受益非浅,感谢曲老师.记得我在园子里发过类似病例,已被置顶,60岁男性,反复癫痫发作4-5次,CT,MRI皆未发现异常,最后病人死于脑干出血.望曲老师就此作一次系统讲解,癫痫病人应如何检查?

常规DSA吗?

laotongzhi:

引起脑出血常见的原因有: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大约500微米。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可以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节的纹状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至300微米的动脉上.而非高血压脑血管病时很少发生微动脉瘤。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现已证明,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微米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饱和浸泡,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

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化.见于多数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老年人多发常见病,其发病率也呈年轻化趋势。

血压在21.3/12.6KPa(160/95毫米汞柱)以上时发生脑血管病者大约是正常血压人群的7倍。

高血压患者近1/3发生脑出血。

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者比单纯收缩压增高者脑出血危险性更高。

动脉内膜可以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

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塞,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一些脑动脉的分支,它们发自颅底动脉,其管径细,行径长,常受大动脉血流冲击,在有玻璃样及微动脉瘤形成时,加之血压急剧波动极易破裂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约占脑出血的80%,桥脑10%,小脑8%,其余的为皮层下出血。

4.还有肿瘤卒中和脑血管畸形出血,小儿VK缺乏出血,外伤血肿,原因不明的脑出血等。

CT和MRI可以明确诊断.还有一些脑出血:

如早产儿颅内出血,脑淀粉样血管病伴发出血,急性出血性脑脊髓炎,脑部感染性疾病合并出血,动脉瘤并出血,出血性脑梗塞;血友病,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并发脑出血等。

影像诊断多需要结合临床才能明确起原因.

csw_1981_1999:

脑出血的MRI我们很少见到,这是一个不错的病例,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下面将脑出血的MRI表现总结如下:

超急性期或急性期:

T1像呈等或低信号,也可为稍高信号;T2像为高信号并迅速演变为低信号;亚急性期:

亚急性早期T1像为周高中低信号,亚急性晚期T1T2均为高信号。

慢性期:

血肿周边出现含铁血黄素环,T1T2均为低信号,T2更明显。

但在影像学上并没有明确的时间来区分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大家也可以讨论。

该病例MRI应该是急性期表现,T1为稍低信号;T2像为等信号,周边的高信号应该是出血后的水肿带。

FangQU:

2个月后,患者以发作性反应迟钝,说话词不达意1天于昨晚再次住院,查体:

体征不明显.家人说:

交谈多可能发现问题.。

当天头颅CT如下,住院后急诊行MRI和MRA检查如下:

 

 

 

drzhenghb:

的确,收获良多,风兄提到的微量出血很热,总觉得该例不太像。

下图示GE-梯度回波成像显示白质微出血:

A淀粉样血管变性BCADASILC高血压。

癫痫起病,皮质下出血逐渐形成血肿,再次发病时局部张伟/水肿不明显但似乎有新的出血,更倾向于某种血管畸形出血,CVT不太像,凝血障碍?

没依据,尽管MR出血周围未见异常血管,但是血管畸形诸多的分类可以解释,毕竟,癫痫+脑叶出血是血管畸形常见的表现

iamxiaosuan2003:

1)T1WI上中心区高信号、周围环绕一圈并不清晰的低信号带,T2WI上有相同的表现,而且更为清楚。

CT上是低密度病变。

MRI上的低信号环是两个月前出血的最终衍变物--含铁血黄素沉积,高信号区是还未最终转化的正铁血红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低信号环会逐渐向内扩延。

两个月后的磁共振上没有新鲜出血、亦没有看到明确的陈旧梗死病灶。

自我感觉两个月前的病变是单纯的脑叶出血,而非梗死后出血。

2)年轻女患若无高血压、血液病史,就不能除外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病因。

此次发作性反应迟钝、词不达意,考虑感觉性失语呈TIA发作?

不知是否需要做DSA。

基础的改善脑循环药物是可以给的。

(个人意见)

vonstrong:

0424的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0425的MRI的影像学上见左侧顶叶占位病变,且0426做MRS时病变又有进展,中线稍有移位,水肿明显。

我觉得原发肿瘤、转移瘤除外,太快了。

考虑炎症、出血可能。

呦呦的爹:

以前,我有个病人,和这个病人很象。

说出来,大家注意一下把。

这个病人近60岁,以前体健。

早起突然头痛,左侧痛的厉害,没有什么肢体意识等异常,来我们医院建议做做CT,因为不痛了拒绝做,当时病人没有接受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回家了。

回家后正在吃饭时突然头痛厉害,去了一家省级医院。

做CT做完时就不痛了,而且CT报告:

未见异常。

这时门诊医生下班了病人家属识字的,一看没有异常,头又不痛了,直接就回家了。

晚上正吃饭时,病人突然说左侧头痛,跟着就是右侧肢体无力,不会说话,很快意识模糊。

120送来我院,瞳孔不等大,血压很高,复查头CT没有异常。

事实上对比两次CT,感觉是左侧的脑沟较右侧的稍浅,很奇怪,第一次也浅。

当时,请脑外科会诊去骨瓣减压,结果没有做,第二天下午,深昏迷,复查CT,双侧大脑半球都低密度了。

死了。

 

wang02:

病人是先抽搐一天(4月23日),再做CT(4月24日)正常.4月25日MRI显示T1等信号而T2高信号,因而出血也就只有几个小时.超过7-8小时T2信号就低了.4月30号CT复查证实脑出血.7月19号的MRI上T1与T2都高信号,出血应在一到四个星期以前.因而是四月份以后的新的出血.反复出血在同一部位,先有癜痫发作(病人的抽搐也是左侧吗?

),因而局部脑血管畸形的可能性很大.

mxy01:

我觉得还是像静脉窦血栓。

毕竟从几率上讲,首次CT阴性,然后发现出血的情况,更多见于静脉窦血栓,而这样的出血少见,有时还见于TIA,我曾经见过一例一过性肢体无力的患者,当时CT检查阴性,第二天复查是个大血肿。

hyh730420:

第一天头颅CT未见异常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还没有定位征,癫痫发作可为出血先兆。

或许在脑血管畸形的基础上,第二天的癫痫再发作是出血的诱因。

脑干出血半年后出现全身震颤:

橄榄核肥大变性

2011-11-0514:

25 来源:

丁香园

FangQU:

未见患者,家人述说:

男性,40多岁。

8个月前“脑干出血”,经治疗后生活能自理,能进食、能独行。

可是近2-3个月,出现四肢、头、躯干震颤,逐渐加重,尤其一活动震颤明显,现已不能行走,不能自持筷进食。

住过医科大学附院,服用过多种抗震颤药物,疗效不佳。

下面是去年11份脑干出血时的的头颅CT:

  

1个多月前的MRI(T2WI)

  

zhaoriguang:

临床考虑为Benediktsyndrome,病因出血半年以后出现症状,似乎和出血关系不大。

症状慢性进展,是否为中风囊引起?

dzz:

呵呵,曲版出的好题!

当一回勇夫。

应该是继发于桥脑出血的肥大性橄榄体变性,能够解释患者症状。

既往园中有过报道

monuc:

脑干病变引起的震颤多以中脑为主,即红核震颤,为混合性震颤,有些以运动性、意向性震颤突出。

抗震颤治疗多无效。

该患是否中脑红核及其相关通路受累导致震颤。

搜一下文献,考虑为桥脑出血后导致的红核震颤及橄榄体变性肥大。

以下报道极类似:

BriefReportMidbraintremorand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afterpontinehemorrhageGordonM.G.Shepherd1,Dr.ErikTaub?

ll1,S?

renJacobBakke2,RolfNyberg-Hansen1

FangQU:

Guillain&Mollaret三角

20090711(T2WI)黄箭头:

出血后软化灶,红箭头:

小脑中脚对称性高信号:

变性改变

20090711(T2WI)黄箭头:

双侧延髓对称类圆形高信号:

橄榄体肥大变性改变,正如老朋友dzz和老战友monuc所述

20090711(T2WI)黄箭头:

双侧延髓对称类圆形高信号:

橄榄体肥大变性改变,正如老朋友dzz和老战友monuc所述

20090711(T2FLAIR)

脑干出血半年后出现全身震颤:

橄榄核肥大变性

2011-11-0514:

25 来源:

丁香园

mxy01:

凑个热闹,09年新英格兰上的个案。

PendularNystagmusandPalatomyoclonusfromHypertrophicOlivaryDegeneration

FangQU:

以<文献的话>作为小结。

1)Guillain—Mollaret三角由同侧红核和下橄榄核以及对侧小脑齿状核构成。

红核通过中央被盖束与同侧下橄榄核相连,下橄榄核通过小脑下脚与对侧齿状核相联系,齿状核通过小脑上脚与对侧红核相联系。

连接Guillain—Mollaret三角的神经元通路任一部位受损可导致下橄榄核肥大变性(HOD)。

2)HOD多是单侧的,双侧HOD的病例罕见,但已有报道。

责任病灶在小脑上脚水平的中线或接近中线,在此破坏了双侧齿状核-下橄榄核的交叉纤维。

3)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会导致萎缩,神经元缺失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HOD是一种跨突触变性,肥大变性是限于下橄榄核的特定所见。

4)HOD的病理改变包括空泡变性、神经元增大、星型胶质细胞肥大和神经胶质增生。

橄榄核肥大变性分3个病理阶段:

轻度肥大不伴胶质反应(大约3周左右);橄榄核肥大达到最大,包括神经元和星形细胞均肥大(大约8.5个月),橄榄核假性肥大,伴神经元受到饲肥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9.5个月);橄榄核萎缩是最后阶段,神经元消失,在发病几年以后。

5)MRI的改变与病理相应,也有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

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不伴肥大表现,常常见于发病后6个月以内;第二阶段:

6个月后,下橄榄核T2WI高信号伴肥大表现,常常在发病3~4年后消退;第三阶段:

几年后发生萎缩,虽然MRI上T2WI高信号持续存在,下橄榄核萎缩变得明显。

6)HOD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腭肌阵挛和其他不自主运动。

 

FangQU:

示意图。

红圈:

原发病变(出血、梗死等),橙圈:

继发病变(变性)图1:

下橄榄核肥大变性,是一种跨突触变性(transynapticdegeneration)。

图2:

小脑中脚变性,是一种华勒变性(WallerianDegeneration)。

附:

小脑中脚对称性病变(symmetricalmiddlecerebellarpeduncularlesions)的鉴别诊断:

1)Wilson'sdisease;2)hepaticencephalopathy;3)extrapontinemyelinolysis;4)acutedisseminatedencephalomyelitis;5)walleriandegenerationofthepontocerebellartractsafterpontineinfarction/hemorrhage;6)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7)leukodystrophy;8)olivopontocerebellaratrophy;9)tolueneabuse

ahw0305:

请问曲版,按理说脑干出血后软化灶应为长T1长T2信号,Flair也应该为高信号,可这个患者为何为短T2,Flair也为低信号?

我也发了和曲版几乎完全一样的病例,也是同样的影像学改变,烦请解释。

谢谢!

左顶占位,胶质瘤?

2011-11-0418:

45 来源:

丁香园

lncjp1325:

男性,48岁,二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下肢肌束震颤,逐渐感右下肢力弱,10天前较明显。

既往体健。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肢体肌力4级,无病理征。

血、尿常规,胸片正常。

头颅ct、mr见下图:

阿元:

临床诊断:

矢状窦中3分之1段、大脑镰旁脑膜瘤伴囊变。

临表:

病程短,表现轻,仅病变对侧下肢肌力减弱(肌力4级),伴肌颤。

影像学:

CT示:

左侧额顶叶内沿中3分之1段大脑镰旁扁平状,稍高密度影,其外侧有一类圆形低密度区,病变周围片状更低密度区。

MRI示:

1、镰旁病灶T1、T2均呈等信号影(病变内信号不甚均匀),强化明显;2、镰旁病灶外侧的类圆形病灶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强化后病灶周围环形增强,这里有点疑问,即脑膜瘤囊变后囊壁环形强化的不多见;3、矢状位及冠状位示病灶与大脑镰及矢状窦中3分之1段关系密切,虽然信号不甚均匀,但病灶周边与正常脑组织似有一界限;4、侧脑室体部略受压;5、病变正好在中央沟前后,但占位效应不明显,对周围的脑组织压迫及侵袭不重。

治疗:

手术。

入路没悬念。

手术的核心就是1、妥善处理矢状窦和保护引流进其中三分之一段的大静脉,如中央沟静脉等,把握一个原则,只要窦未完全闭,则万不可闭窦及强行切除窦处病变;2、术中辨别中央沟的位置,对其前后结构的精细保护;其他:

3、处理好每一条血管,即便是细小的分支也不要轻易断,这个地方出现术后水肿可不是闹着玩儿的;4、病变大脑镰要切除,同时留意一下镰的对侧,稳一点儿;5、跟患方交代好,术后短期内临表一定比术前重,无论轻重,水肿肯定会有的;6、病变的血供丰富,胼缘动脉、上矢状窦均联系密切,备好血,开颅的时候可能就是哗哗的(夸张点),准备大干一场吧。

术后:

留意病理回报的组织学分型,可嘱患者放疗并定期复查。

xiang8zi:

1、48岁男性,右下肢无力起病。

2、CT右侧额顶叶廉旁有一片状相当于脑灰质密度区域,周围广泛水肿样低密度区,伴有囊变(液体样低密度区)。

MRI廉旁稍长T1等T2样信号,周围广泛长T1长T2水肿信号,有更长T1长T2的囊变信号。

增强MRI,右侧廉旁相当于中央前小叶及前部不均匀强化,伴有囊变,其中部分大脑廉强化明显。

诊断:

1、胶质瘤可能性最大,恶性程度高,胶质母细胞瘤可能性更大,原因是周围水肿明显有囊变,强化明显。

2、脑膜瘤不能排除,强化程度及均匀度不像典型的脑膜瘤,而且没有钙化,但是若是脑膜瘤该是恶性程度高的。

治疗:

很容易定位,骨瓣还是过中线好点,由于是重要的功能区,有大的引流静脉,增加了很大的手术难度,最好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减少损伤,真是胶质瘤样物质,不必切除太多,术后可以去除骨瓣,做减压并行放疗。

shifang99:

个人觉得脑膜瘤可能性大,从T1平扫看,肿瘤与脑实质之间似乎有一层蛛网膜间隙,提示为脑外肿瘤。

矢状位强化可以看到肿瘤边界很明显,这不像胶质瘤的表现。

并且强化能看到脑膜尾征。

但是囊变部位环形强化明显,镰旁实质强化不均匀,这两点不是很像脑膜瘤。

tianchanghao:

血管外皮细胞瘤,不好意思,猜了个少见的,男,48岁。

二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下肢肌束震颤,逐渐感右下肢力弱,10天前较明显。

既往体健。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肢体肌力4级,无病理征。

血、尿常规,胸片正常,大体分两块,一个是镰旁的,一个是囊变/坏死的,CT:

镰旁部分分叶状,稍高密度,与大脑镰关系非常密切。

周围水肿丰富。

囊变部分为低密度,边界尚清,MR:

T1镰旁部分为等信号,囊变部分为低信号;T2镰旁部分混杂信号,囊变部分高信号;增强后镰旁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有尾征;囊变部分囊内无强化,囊壁环状强化,有些图,就胶质瘤的一般形态来说,不应该是这个样,但回想去年好象也是春末夏初时的一次跨影像神经两版的大讨论,也爆出来过一个“不典型”的胶质瘤,的确叫人有点糊涂,本例中年男性,病程短,分叶,无钙化,有囊变坏死,不均匀明显强化,只下一个结论,我还是选择血管外皮细胞瘤,但就形态来讲,也是很怪………………

zoger:

1.中年男性,右下肢肌束震颤二个月,伴右下肢力弱加重10天。

2.既往体健.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肢体肌力4级,无病理征.3.CT示:

右侧额顶叶镰旁有片状稍高密度区域,周围低密度区,伴有囊变.MRI示:

镰旁等T1等T2样信号,强化较明显;周围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4诊断:

胶质瘤

forrestfun:

病史:

中年男性,起病急,病程短。

先出现运动区皮层刺激症状,然后出现破坏性症状,提示病变位于脑外。

体征:

无阳性发现。

影像学:

1)CT:

左侧大脑镰旁匍形性占位,密度略高,其外侧有一圆形低密度病灶,病变周围水肿带明显。

2)MRI:

1、冠状位可见镰旁实性病灶与囊性部分为一整体;2、与大脑镰关系密切,无明显界限;病变与脑组织间边界尚清;3、肿瘤实性部分呈等T1、等T2信号,T2相中心部分信号略高(提示坏死?

),增强后强化明显;可见脑膜尾征;4、实性与囊性部分之间存在流空信号影,增强后强化明显。

5、左脑组织受压移位,脑室略受压,水肿明显。

诊断:

镰旁脑膜瘤(恶性?

)鉴别:

考虑脑外病变,胶质瘤不考虑,血管外皮细胞瘤不能排除;虽然增强方式等不是太典型,但还是考虑常见病的不典型表现。

治疗:

建议术前行DSA,了解窦的受压情况,引流静脉的情况,了解肿瘤血供,若为颈外系统供血可行栓塞。

手术方案无异议。

tsdoctor:

不同意恶性肿瘤的说法。

诊断:

典形的脑膜瘤,此就不多说了。

从脑膜瘤的形态,脑组织受压的表现来看,此肿瘤生长的时间已经不短,肿瘤周围的水肿是因为肿瘤压迫静脉回流引起,而不是肿瘤快速生长对脑组织压迫引起。

所以我认为是良性脑膜瘤。

往事:

分析的很好,还是想讨论一下,个人觉得影像读片还得综合考虑,从信号的表现而言,本例基本上可以排除胶质瘤的可能性;原因在于:

1.定位而言,该例从皮质受压等表现基本可以定位于脑外病变;大脑镰旁也是脑膜瘤好发部位;2.影象的信号考虑,强化明显也符合脑膜瘤的特点,虽然T1、T2信号不是太典型,但是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也是脑膜瘤的常见表现。

囊性部分应该是肿瘤的部分坏死的表现,提示肿瘤可能增生活跃。

至于跨影像神经两版的大讨论的“不典型”胶质瘤,记得那个是信号太不支持脑膜瘤,未见肿瘤强化。

3血管外皮细胞瘤原来的分类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