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99005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docx

水泥稳定层试验段总结材料

 

G312永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

路面基层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市长盛集团路桥工程建设

G312永寿过境公路LJ-1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一日

一、工程概况............................................2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和任务................................2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3

四、机械设备............................................5

五、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6

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填筑施工方法及总结.................7

七、安全环保措施........................................19

八、小结................................................19

 

路面基层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本标段是G312永寿县城过境公路工程一标段,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6+300。

实际建设里程为6.3公里,其中K0+000-K1+200为1.2公里旧路改造路段,K1+200-K6+300为5.8公里新建公路。

本项目路基回填土方19547.2m3,挖方90836.3m3。

路面底基层石灰粉煤灰土22176.8m3,水泥稳定碎石119151.73㎡。

涵洞14道,其中圆管涵9道,盖板涵5道,排水4650m。

路基宽度24.5米,设置中央分隔带,路幅划分为:

2.00米(中央分隔带)+2*0.5米(路缘带)+4*3.75米(行车道)+2*2.5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路肩边缘50cm采用混凝土加固。

路面横坡均为2%,路基坡率1:

1.5,路堑坡率1:

0.5。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选取K6+000~K6+300左半幅路段,共300米作为本次路面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铺筑的试验路段。

2、试验段施工目的和任务

为保证路面基层施工质量,快速高效的完成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铺筑工作,在开工前首先铺筑300m的半幅试验段进行施工。

通过试验段的生产,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用于施工的混合料施工配比;

2、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1)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方法。

(2)混合料的拌合工艺及计量精度,水泥剂量控制,含水量控制。

(3)拌合系统的控制方法与机械、仪表的调整要领。

包括各计量装置的称量控制是否精确,间歇式拌合机的拌合时间、均匀度的控制和调整。

(4)混合料的摊铺工艺及摊铺机的工作性能调整要领。

包括摊铺速度、前后摊铺机的合理问题、两机摊铺层的接缝、混合料的离析控制及高程、横坡度、平整度等控制所需的机械工作性能调整。

(5)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碾压的顺序、速度和遍数,边角压实机具的选择和压实方法。

(6)充分保湿,温湿度稳定,经济、有效、及时的养护方法。

包括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

4、确定最终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法、施工装备、施工配比、工艺参数等,以便指导后续的大面积施工。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了试验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武文任组长,总工程师玉福任副组长,组员包括试验室主任王卫军、试验工程师周杰、安全工程师申铁、道路工程师郭晨曦、质检工程师马晓金、测量工程师敏、材料工程师郭宁等。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组成及分工如下:

现场施工负责人:

武文;

现场技术负责人:

玉福;

测量人员:

敏;

试验人员:

周杰;

材料人员:

郭宁;

安全人员:

申铁;

2、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三检制度,即技术员自检、专业工程师互检、质检工程师专检。

同时授予质检工程师相应的权利,即质检工程师有权禁止使用不合格材料,有权禁止和纠正不符合施工建设规的操作方法,有权对作业队及操作人员行使质量惩罚的权利。

(2)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施工负责人,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实行质量奖罚制度,涉及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对质量产生影响,也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

(3)建立质量否决制度。

质量否决制度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人员动用经济和行政手段进行质量监督的一项有效措施。

(4)建立施工挂牌制度。

建立施工挂牌制度目的是加强职责、明确围、促进联系、方便监督。

主要是在施工现场挂牌,明确现场责任人、工序负责人和主要工序操作人员。

(5)建立验收制度。

由质检工程师、各工段技术负责人主持有关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进行验收,在原始记录上签具意见并签字。

(6)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包括首件检查、中期检查和竣工检查。

施工工程中的中期检查,包括工序自检、上下工序交工检查、工序验收等为质量保证体系活动的重点。

(7)建立质量管理活动制度。

重点是对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公关,使工程质量全面得到提高,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8)施工前做好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在施工中贯彻执行。

3、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频度

质量标准

高速、一级公路

纵断高程(mm)

每20m1个断面,每个断面3-5点

+5,-10

厚度(mm)

均值

每1500-2000㎡6点

≥-8

单个值

≥-10

宽度(mm)

每40m1处

>0

横坡度(%)

每100m3处

±0.3

平整度(mm)

每200m2处,每处连续10尺(3m直尺)

≤8

连续式平整度仪的标准差(mm)

≤3.0

(试验段检测频率为正常检测频率的2-3倍)

4、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拌和机

不小于200T/h

1

连续式并能自动电子计量4个进料斗

摊铺机

ABG423

2

自动找平,且型号、功能一致

钢轮压路机

25T

3

胶轮压路机

25T

2

双钢轮压路机

14T

2

洒水车

8T

5

自动喷管式

自卸车

15T

20

装载机

ZL50

2

平地机

PY180

1

电子计量地磅

1

称量50T

水泥储备罐

100T

1

振动电夯

2

夯实边角,台背

槽钢接缝支架

1

5、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

1、料源与堆场的准备

(1)水泥、碎石采用外购,拌合用水采用永寿县的自来水。

(2)根据本标段的建设里程和实际情况,拌合场布置在G312国道边上,距离施工现场约六公里。

有利于混合料的拌合、运输、摊铺和碾压的总时间控制,同时材料进场方便、道路便利、取水容易、排水畅通、材料堆放面积较大。

(3)已准备好了该试验段正常铺筑所需的材料。

2、现场准备情况

(1)施工机械已经到位。

(2)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铺筑完成且检测合格。

3、原材

(1)水泥:

采用声威P•O42.5缓凝水泥,其3天抗压强度≥17MPa,28d抗压强度≥42.5MPa;3天抗折强度≥3.5MPa,28d抗折强度≥6.5MPa,水泥的初凝时间为4小时,终凝时间为6小时。

水泥分批进场,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妥善保管。

(2)碎石:

采用反击破碎且二次破碎禁止采用颚式破碎机生产的碎石,碎石的最大粒径≤26.5mm。

基层用粗集料表观密度≥2.6t/m3,碎石的压碎值≤26%,软石含量≤5%。

(3)水:

永寿县城自来水。

(4)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及时抽样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原材不允许运用于工程实体。

4、混合料组成设计

(1)本项目设计配合比为A料25~10mm、B料20~10mm、C料10~5mm和D料5~0mm,A:

B:

C:

D=30:

25:

20:

25。

(2)在最佳含水量状况下,按要求的压实度,做重型击实标准,K=98%制备混合料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天,浸水一天后取得无侧限抗压强度。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R0.95≥4.0Mpa。

(4)取符合强度要求的最佳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配合比,用重型击实求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并测定混合料的干密度,报监理工程师确认、批准后,以指导施工。

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填筑施工方法及总结

1、下承层检查

试验路段施工前,测量人员放出该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线,以保证填筑宽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填筑前检验底基层填筑质量,并报检监理工程师验收,对路面底基层压实、纵断面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厚度、七天无侧限强度、弯沉进行检测,底基层满足设计和规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的填筑。

报验不合格需进行整改,合格后方可填筑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

2、施工流程

本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拌合场集中拌合,摊铺机铺筑的方式完成,具体施工流程如图:

确定原料

下承层准备

原材检验

施工放样

配合比设计

厂拌混合料

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批

运输

控制标高

摊铺机摊铺、整平

控制碾压遍数

自检

压路机压实

合格

不合格

监理抽检

洒水养护

3、施工工艺

(1)拌合

①基层施工采用集中拌和。

拌合设备及布置经批准后,进行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与试拌。

试拌达到规定要求后可正式拌制混合料。

②集料仓各仓之间加隔板,防止大料径集料混入和集料混仓。

③开始拌合前,拌合场的备料应满足7d的摊铺用料。

④每天开始搅拌前,检查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实际的水泥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水泥剂量约0.5%。

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⑤每天开始搅拌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比。

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按规定频率检查拌合情况,抽检其配比、集料的组成、含水量是否变化。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⑥拌和机出料不得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料时运输车必须前后移动,最少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2)运输

①每天开工前,检验运输车辆的完好情况。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②运输车辆数量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③运输时为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混合料受到污染,混合料运输车辆采用篷布加以覆盖。

④运输车辆在装料时,每卸一次料移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装车过程中的混合料离析。

⑤运输车卸料时,汽车停在距摊铺机受料斗10cm左右,由摊铺机来推动汽车摊铺,防止汽车碰撞摊铺机。

⑥运输混合料的运输车必须填写打印运料单。

运料单实行一车一单,出厂时将出厂时间写在运料单上,摊铺现场凭运料单进行验收,料车2小时未摊铺的必须废弃。

(3)摊铺混合料

①将Φ2mm钢绞线挂于钢筋桩支架上,用紧线器拉紧,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以此作为摊铺机摊铺基准线。

②摊铺机调试:

采用两台同规格摊铺机联合梯队作业,保持速度一致、摊铺厚度一致、摊铺系数一致、路拱坡度一致(超高缓和段除外)、摊铺平整度一致等。

两台摊铺机的拼装宽度相同,均为6.5米,螺旋输送器调到最高的3档,仰角调整到能满足施工要求(仰角的设置以试验路精确测量为准)。

③摊铺:

两台摊铺机相隔5-8m,中间不留纵向施工缝,厂拌拌合能力应与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协调并略有富余。

摊铺速度根据拌和机的生产能力和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应控制在1~1.5m/min。

在摊铺前应将下承层表面充分洒水湿润。

紧随摊铺机应人工补料及挖除“异常点”,即由专人用新拌制料进行填补局部的“坑洞”,若发现局部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挖除成四方形,深不小于10cm,用新拌制料填补。

④保证摊铺质量措施:

a在摊铺机螺旋上安装反叶片,以减少离析现象。

b两台摊铺机中间采用钢钎+铝合金条控制摊铺高程,前一台摊铺机的两传感器一边放在钢丝上,另一边放在铝合金上,采用双纵坡的方式控制高程及平整度。

另一台摊铺机的传感器一边放在已摊铺的混合料上,一边放在钢丝上。

c下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结束7天后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

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10天。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试验段检测结果如下:

位置

K6+020中

K6+020左幅6.65m

K6+040中

K6+04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3.635

1023.521

1023.763

1023.647

填料后标高(m)

1023.869

1023.749

1023.989

1023.882

松铺厚度(cm)

23.4

22.8

22.6

23.5

位置

K6+060中

K6+060左幅6.65m

K6+080中

K6+08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3.886

1023.775

1024.007

1023.895

填料后标高(m)

1024.119

1024.002

1024.238

1024.129

松铺厚度(cm)

23.3

22.7

23.1

23.4

位置

K6+100中

K6+100左幅6.65m

K6+120中

K6+12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122

1024.008

1024.228

1024.118

填料后标高(m)

1024.350

1024.235

1024.464

1024.353

松铺厚度(cm)

22.8

22.7

23.6

23.5

位置

K6+140中m

K6+140左幅6.65m

K6+160中

K6+16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332

1024.223

1024.434

1024.322

填料后标高(m)

1024.567

1024.449

1024.665

1024.550

松铺厚度(cm)

23.5

22.6

23.1

22.8

位置

K6+180中

K6+180左幅6.65m

K6+200中

K6+20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527

1024.415

1024.616

1024.504

填料后标高(m)

1024.754

1024.648

1024.847

1024.733

松铺厚度(cm)

22.7

23.3

23.1

22.9

位置

K6+220中

K6+220左幅6.65m

K6+240中

K6+24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703

1024.590

1024.781

1024.670

填料后标高(m)

1024.935

1024.824

1025.009

1024.903

松铺厚度(cm)

23.2

23.4

22.8

23.3

位置

K6+260中

K6+260左幅6.65m

K6+280中

K6+28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854

1024.740

1024.925

1024.814

填料后标高(m)

1025.080

1024.968

1025.

1025.

松铺厚度(cm)

22.6

22.8

23.4

23.2

(4)碾压

①摊铺出的混合料应及时进行碾压,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随后采用振动压路机微振2遍、强振2遍,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跑光,一次碾压长度为30-50m。

②压路机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向高的原则在单幅全宽进行碾压,并及时调整、控制混合料含水量为4.5-5.0%。

碾压过程中均匀行使,严禁在工作面上掉头和急刹车。

③压路机碾压时的行车速度,第1-2遍1.5-1.7Km/h,以后为2-2.5Km/h。

④碾压过程中,表面保持湿润,如表层水分蒸发较快,及时补洒少量水,如有“弹簧”、松散、推移等现象时及时换填新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碾压时后一轮跟前一轮重叠1/2轮宽,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急转弯或急刹车,保持表面不受破坏。

一进一退为一遍,一轮一行顺次碾压,严禁在一个碾压行上完成所有碾压遍数。

⑤为保证基层平整度,设专人在压路机静压后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对不合格的地方及时处理,特别是接头处位置,必须用压路机处理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碾压段碾压。

从拌合开始到碾压结束控制在2小时之完成。

一般碾压长度控制在50m左右,碾压段撒白灰保证界限分明,接茬复压长度应大于2m。

每段落碾压完成后立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压实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进行补压并尽快完成,最终从混合料后场装料到终压,不超过2小时。

⑦对于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后的坑洞应及时用同材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回填,并用合适的工具夯实。

⑧碾压完成后按规定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现场的压实度,是否满足设计给定的压实度≥98%,如不满足要求,要继续碾压,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第一遍的压实度

位置

K6+020左幅

K6+060左幅

K6+100左幅

K6+140左幅

K6+180左幅

含水量%

4.6%

4.7%

4.9%

4.8%

4.9%

压实度%

88.4%

89.7%

88.4%

88.8%

88.4%

位置

K6+200左幅

K6+220左幅

K6+260左幅

K6+280左幅

K6+300左幅

含水量%

4.5%

5.1%

4.9%

4.6%

4.8%

压实度%

88.8%

88.4%

89.2%

89.2%

89.2%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第二遍的压实度

位置

K6+010左幅

K6+030左幅

K6+050左幅

K6+080左幅

K6+110左幅

含水量%

5.0%

4.6%

4.7%

4.8%

4.8%

压实度%

92.2%

93.5%

93.1%

92.8%

93.1%

位置

K6+130左幅

K6+210左幅

K6+240左幅

K6+270左幅

K6+295左幅

含水量%

5.0%

5.0%

4.7%

4.6%

4.7%

压实度%

92.8%

92.2%

92.8%

92.8%

92.8%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第三遍的压实度

位置

K6+010左幅

K6+030左幅

K6+060左幅

K6+080左幅

K6+110左幅

含水量%

4.5%

4.9%

4.8%

4.7%

4.6%

压实度%

95.3%

94.8%

95.7%

94.8%

95.3%

位置

K6+140左幅

K6+170左幅

K6+210左幅m

K6+250左幅

K6+290左幅

含水量%

4.9%

4.8%

4.5%

4.7%

4.7%

压实度%

94.4%

95.7%

95.3%

95.7%

95.3%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第四遍的压实度

位置

K6+000左幅

K6+030左幅

K6+060左幅

K6+090左幅

K6+120左幅

含水量%

4.8%

4.9%

5.0%

4.8%

4.6%

压实度%

98.3%

98.7%

97.8%

98.7%

97.8%

位置

K6+150左幅

K6+180左幅

K6+220左幅

K6+260左幅

K6+290左幅

含水量%

4.6%

4.7%

4.8%

5.0%

5.0%

压实度%

98.3%

98.3%

98.7%

99.1%

98.3%

水泥碎石稳定基层第五遍的压实度

位置

K6+020左幅

K6+050左幅

K6+070左幅

K6+100左幅

K6+120左幅

含水量%

5.0%

4.6%

5.1%

4.9%

4.6%

压实度%

98.7%

98.7%

98.7%

99.1%

98.3%

位置

K6+150左幅

K6+180左幅

K6+200左幅

K6+240左幅

K6+280左幅

含水量%

4.7%

4.6%

4.5%

4.8%

4.8%

压实度%

98.7%

99.6%

98.3%

98.7%

99.1%

(5)碾压满足98区压实度,检测完毕确认结果后,停止碾压,然后根据距离红线桩定出各高程检测点,并测其高程,以确定压实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检测结果如下:

位置

K6+020中

K6+020左幅6.65m

K6+040中

K6+04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3.635

1023.521

1023.763

1023.647

压实后标高(m)

1023.812

1023.697

1023.941

1023.829

压实厚度(cm)

17.7

17.6

17.8

18.2

位置

K6+060中

K6+060左幅6.65m

K6+080中

K6+08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3.886

1023.775

1024.007

1023.895

压实后标高(m)

1024.064

1023.931

1024.184

1024.

压实厚度(cm)

17.8

17.6

17.7

17.9

位置

K6+100中

K6+100左幅6.65m

K6+120中

K6+12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122

1024.008

1024.228

1024.118

压实后标高(m)

1024.298

1024.

1024.409

1024.296

压实厚度(cm)

17.6

17.8

18.1

17.8

位置

K6+140中

K6+140左幅6.65m

K6+160中

K6+16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332

1024.223

1024.434

1024.322

压实后标高(m)

1024.514

1024.401

1024.610

1024.498

压实厚度(cm)

18.2

17.8

17.6

17.6

位置

K6+180中

K6+180左幅6.65m

K6+200中

K6+200左幅6.65m

填料前标高(m)

1024.527

1024.415

1024.616

1024.504

压实后标高(m)

1024.705

1024.594

1024.794

1024.681

压实厚度(cm)

17.8

17.9

17.8

17.7

位置

K6+220中

K6+220左幅6.65m

K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