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053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二中【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只能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B.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C.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不同

2.在下面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

B.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C.光反应没有酶的参与,暗反应有许多酶参与

D.二氧化碳的固定需要还原氢和ATP

3.新鲜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保鲜应保持

A.低温、低氧、干燥B.低温、低氧、湿润

C.高温、低氧、干燥D.低温、无氧、干燥

4.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内()

①光反应仍然进行,形成了大量的[H]和ATP

②光反应立即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③暗反应仍然进行,但三碳化合物被还原的量减少

④暗反应立即停止,CO2与五碳化合物不能继续结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如图为有关细胞增殖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人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

B.②过程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C.进行②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完全相同

D.③过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B.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C.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7.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来呈单层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反应

C.用龙胆紫是为了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D.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

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变化

9.老年人皮肤上出现“老年斑”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细胞()

A.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色素积累增多

C.分裂能力增强D.含水量增多

10.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例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的凋亡对于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是不利的

B.人的胚胎发育早期有尾部,最后尾部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

11.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致癌病毒是惟一诱发细胞癌变的因子

C.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

D.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1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是()

①高茎×高茎→高茎

②高茎×矮茎→高茎

③高茎×高茎→301高茎+110矮茎

④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13.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一定相同

14.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

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

C.一个含有2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顺序有41000种

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15.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16.已知鸡的短腿、正常腿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一次产生的后代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2/3短腿、1/3正常腿。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鸡的短腿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亲本短腿鸡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正常腿是基因突变所致

C.若群体中短腿鸡与正常腿鸡杂交,后代中短腿鸡约占3/4

D.若后代中短腿鸡和正常腿鸡自由交配,则子代中短腿鸡占1/2

17.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能发生自由组合

B.若两对基因可独立遗传,则显性杂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是9∶3∶3∶1

C.人类的红绿色盲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D.只根据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无法确定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18.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得F1紫花植株,F1自交,F2中紫花植株:

白花植株=9:

7,对F1测交,测交后代紫花:

白花为()

A.1:

3B.3:

1C.1:

1D.1:

2:

1

19.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发生着丝点的分裂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20.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21.假设某生物体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A—a和B—b,则其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类型是

A.AB、ab、Ab、aBB.AB、ab或Ab、aB

C.Ab、Ab、aB、aBD.AB、AB、ab、ab

22.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23.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女儿一定是患者

2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

A.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B.一定发生在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C.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D.一定发生在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2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色猫与玳瑁猫杂交的后代中有1/4的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1/4

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2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27.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

为了帮助养殖户在雏鸡时根据羽毛特征即可区分鸡的雌雄,选用的杂交方式为

A.雌性芦花鸡与雄性非芦花鸡交配B.雌、雄都为芦花鸡进行交配

C.雄性芦花鸡与雌性非芦花鸡交配D.雌、雄都为非芦花鸡进行交配

28.在真核生物中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细胞学说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

31.如图,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后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

A.

B.

C.

D.

32.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B.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P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3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搅拌不充分,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的结果是()

A.甲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不变,乙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不变

B.甲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减弱,乙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C.甲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增强,乙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减弱

D.甲组沉淀物中放射性强度增强,乙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34.下列有关D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C.豌豆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蓝藻细胞中RNA是遗传物质

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35.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用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硫元素

B.该基因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的1/4

36.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3.8%,那么在该DNA分子中A+C的含量占全部碱基的(  )

A.50%B.47.6%C.23.8%D.52.4%

37.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能准确的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C.神经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一般都不会出现DNA分子的复制

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

38.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分子复制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复制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配对,G与C配对

C.DNA分子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后开始碱基配对形成子链

D.真核细胞内DNA的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39.已知某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C)/(T+G)=m,则它的互补链中的这个比值是()

A.mB.1/mC.1/(m+1)D.无法判断

40.某个DNA片段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5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A.460个B.920个C.1380个D.1620个

41.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占该链的()

A.19%B.38%C.5%D.76%

42.如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①④;②③D.②④

43.下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

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甲中的c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

D.图乙中,eg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主要是光照强度

44.下图中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的是

A.④B.③C.②D.①

45.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测交后代的类型及比例是:

AaBbCc:

AaBbcc:

aabbcCc:

aabbcc=1:

1:

1:

1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A.

B.

C.

D.

4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47.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B.40条C.20条D.10条

48.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B.1/6C.1/8D.1/16

49.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丙细胞

B.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是图2中的甲、丙、丁

C.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与D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D.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

二、多选题

50.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三、综合题

51.下面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看出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__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7是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原则。

(5)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

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6)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_____。

(7)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由A、C、T、U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__________种。

52.如图甲中I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段,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

在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一)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区段,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区段。

(二)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

让该果蝇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预测结果: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分子角度分析,B和b两种基因的根本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一)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

(2)5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二)下面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坐标图和细胞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②为__________数目变化;b阶段为__________;c阶段中除了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__________过程。

(2)图乙中D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段;C对应图甲中的时期是__________段。

(用大写字母表示)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A错误;

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应该在研磨前加入,B错误;

C、类胡萝卜素的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的上面,而叶绿素b的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位于滤纸条的下面,C正确;

D、不同绿叶中的色素在滤纸条上的色带顺序相同,从上到下都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A、光反应中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A正确;

B、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B错误;

C、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有许多酶参与,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固定不需要还原氢和ATP,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还原氢和ATP,D错误。

故选:

A。

3.B

【详解】

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较弱,呼吸作用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消耗;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较弱,有机物消耗较少;湿润条件可保持水果、蔬菜的新鲜状态。

故选:

B。

4.C

【分析】

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等物质含量的变化

条件

光照由强到弱,CO2供应不变

光照由弱到强,CO2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变

CO2供应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变

C3含量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含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H]和ATP的含量

减少或没有

增加

增加

减少

(CH2O)的合成量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详解】

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C3还原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还在进行,所以C3含量突然上升,故②③正确,故C正确。

光反应不能进行,故①错误,故A、B错误。

暗反应不会立即停止,故④错误,故D错误。

5.B

【分析】

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其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无丝分裂,该过程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蛙的红细胞以此种方式增殖,A错误;

B、②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保证了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在各个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如DNA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后期,C错误;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远比分裂期要长,D错误。

6.C

【分析】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三种。

这三种分裂方式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

【详解】

A、机体内成熟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甚至失去分裂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

B、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B项错误;

C、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C项正确;

D、细胞周期是指能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