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101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docx

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

【关键字】地理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研究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科学与技术,是集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时空特征的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底性战略性资源;作为整合其它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的根底平台,地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紧密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和社会各行业部门的需要,以创新为主线,围绕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遥感、客家人文地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

(2)数字地图理论与方法

(3)GIS应用工程

(4)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矿山

(5)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6)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

(7)资源环境遥感

(8)客家人文地理

2、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表达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学科。

本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作风、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和GIS应用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有较好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根底研究、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管理与空间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后能胜任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现代GIS理论与方法、高级GIS应用开发、空间数据库理论与技术、遥感图像解译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共享技术、GML技术及应用、高等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进展、虚拟地理环境概论等。

3、导师队伍情况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现有硕导22人,其中校内11人,校外兼职导师11人(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闾教授,江西省遥感信息系统中心&江西省山江湖区域发展中心主任樊哲文研究员,重庆市测绘院信息中心主任何忠焕高级工程师等)。

导师介绍:

闾国年:

男,1961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

南京大学地理系学士、硕士,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

1990年至1996年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任教,1992-199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年至今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任教。

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第二层次人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江西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闾教授已出版专著、教材、地图集1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申请及获得批准的专利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

主持编写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丛书(30余本),是我国目前全面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书籍。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多项,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元。

兰小机:

男,1965年12月生,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地理信息科学学科带头人、负责人;江西省测绘学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理事会理事,《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特约审稿人。

主要从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等。

近3年,兰小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多项,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近年来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遥感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

“数字城市根底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项目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兰小机教授先后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60余人,已毕业40余人。

近三年,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2名研究生获得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1名研究生获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2名研究生获校优秀硕士论文。

刘小生:

男,63年出生,99年中南大学博士毕业,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南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博士生副导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江西省确定为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江西省高校又红又专学科带头人,2001年以来一直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3年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4年获“首届江西省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江西省优秀硕士生导师”荣誉称号,2009年获“江西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现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评估专家,中国GPS协会教育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江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首批教学团队“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重点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首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测绘工程”学科带头人。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

近3年,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横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10多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三大检索工具收录,出版著作1部;先后指导研究生70多人,其中已毕业50多人。

4、科学研究及业绩情况介绍

近5年来,围绕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及遥感应用、客家人文地理等方向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承担GIS应用工程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充足。

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研究方面,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原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与传统GIS集成研究”,对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进行了深入研究,在GML空间数据本原存储、查询、索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在该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出版了专著《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

在空间数据挖掘方面,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GML的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研究”,从半结构化数据挖掘的角度,对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的算法、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资源环境及遥感应用研究方面,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对水体遥感信息机理、流域环境与生态、矿山环境与生态、土壤环境与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地方行业GIS应用需求,先后承担了“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基于GIS的鄱阳湖区洪水预报研究”、“赣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城市根底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城市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等10余项GIS应用工程,对GIS应用工程项目的开发方法、开发过程控制、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GIS应用工程项目高效开发模式。

其中“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数字城市根底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与三维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获2009年度赣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客家人文地理研究方面,具体包括客家人文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

近3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万元)

项目负责人

1

面向地理问题求解的分布式地理建模环境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80

闾国年

2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973预研项目

90

闾国年

3

本原GML空间数据库理论及GMLGIS与传统GIS集成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

兰小机

4

面向GML的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5

兰小机

5

基于空间信息格网和BP神经网络的洪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

刘小生

6

浑浊水体悬浮泥沙粒度谱遥感反演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5

况润元

近3年承担的省部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项目经费(万元)

项目负责人

1

鄱阳湖区生态变化实时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省委555工程人才项目

100

刘小生

2

鄱阳湖水体悬浮泥沙粒度谱遥感反演机理研究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况润元

3

遥感技术在城市绿地现状调查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5

李沛鸿

4

海量遥感影像的分布式存储与多点并行分发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刘昭华

5

动态变形监测数据智能预测模型及三维模拟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5

李恒凯

6

鄱阳湖区洪灾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4

刘小生

7

GML时空关联规则及序列模式挖掘关键问题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陈淑婷

8

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自主研制与开发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2

陈优良

9

空间信息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

刘传立

10

通用基础测绘数据入库软件关键技术研究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1

刘德儿

5、培养条件

本学科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人,师资队伍较为雄厚。

测绘与地理信息科学实验中心是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它由空间数据采集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等三个实验室组成;实验设备先进,数字图书馆资料齐全,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6、招生目录

研究方向:

01空间数据库理论与空间数据挖掘

02数字地图理论与方法

03GIS应用工程

04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矿山

05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

06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系统

07资源环境遥感

08客家人文地理

招生代码: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自命题考试科目:

1、地理信息系统根底

2、遥感概论

参考书目:

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地理信息系统根底》兰小机刘德儿编江西理工大学讲义2006

2、《遥感原理与应用》,孙家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遥感导论》,梅安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赵英时,科学出版社,2003

复试笔试科目:

1、GIS综合,包括:

GIS基础、空间数据库;2、城市地理学参考书目:

许学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者任选一。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及参考书

1、《C#程序设计》,田原李素若文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空间数据库》,兰小机刘德儿编江西理工大学讲义2007

招生代码:

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自命题考试科目: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或测量学

参考书目:

1、《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兰小机刘德儿编江西理工大学讲义2006

2、《测量学》(第三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编著测绘出版社2000年

复试笔试科目:

GIS综合,包括:

GIS基础、空间数据库;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及参考书:

1、《C#程序设计》,田原李素若文斌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空间数据库》,(第二版)兰小机刘德儿编江西理工大学讲义2007

7、业务课(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分值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绪论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GIS的构成

3.GIS的基本功能

4.GIS的应用

5.GIS与相关学科、技术的关系

6.GIS的发展概况

(二)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1.地理空间

2.地理空间的表达

3.空间数据质量

4.空间数据的元数据

(三)空间数据结构

1.栅格数据结构

2.矢量数据结构

3.两种数据结构的比较与转换

4.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四)空间数据库

1.数据库概述

2.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3.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

4.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5.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方式

6.Geodatabase数据模型

7.空间索引

(五)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1.空间数据的来源

2.空间数据采集

ArcGIS下扫描矢量化

3.空间数据的坐标变换

4.矢量数据的图形编辑

ArcMap矢量数据编辑功能

5.图形的裁剪、合并与图幅接边

使用ArcMap的Spatialadjustment工具

6.空间数据的插值方法

7.数据压缩与光滑

(六)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ArcGIS)

1.空间数据的查询

2.叠加分析

3.缓冲区分析

4.网络分析

5.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

(七)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1.空间数据可视化概述

2.地图语言与符号库

ArcMap中地图符号的管理

3.二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符号化)

ArcMap中空间数据的符号化

(八)GIS新技术

1.组件GIS

2.WebGIS

3.移动GIS

4.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二、考试要求

(一)绪论

1.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区别。

2.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3.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计算机科学、遥感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二)地理空间与空间数据基础

1.理解地理空间的概念。

了解实际的地球表面与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模型之间的关系,及坐标系概念;

2.熟练掌握地理空间的矢量表示方法、栅格表示方法以及三角形不规则网(TIN)。

3.了解拓扑属性;熟练掌握空间拓扑关系中的连接性、多边形区域定义、邻接性、以及方向、包含等关系。

掌握基于九交模型的拓扑关系表达及定义

4.熟悉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及其内容;理解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来源;掌握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

5.掌握元数据的概念;掌握元数据的目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及空间数据元数标准。

(三)空间数据结构

1.理解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掌握游程编码、四叉树编码方法。

2.掌握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

3.掌握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相互转换的方法、过程。

(四)空间数据库

1.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及传统的数据模型

2.掌握几种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

3.熟练掌握面向对象GIS数据模型—Geodatabase模型

4.理解空间数据索引的概念和常用方法

(五)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1.了解空间数据的来源

2.掌握常用的空间数据采集方法

3.了解坐标变换的方法

4.掌握基本的图形编辑处理方法

5.了解掌握图形的裁剪、合并与图幅接边的基本方法

6.了解掌握空间插值、数据压缩与光滑的基本方法

(六)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1.了解掌握空间查询的概念、常用的查询方法及查询处理过程

2.理解掌握缓冲区分析原理及应用

3.理解叠加分析原理,掌握ArcGIS提供的叠加分析

4.理解网络分析概念及及应用,掌握ArcGIS提供的两种网络模型和相应的网络分析功能

5.掌握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及ArcGIS提供基于DEM的空间分析方法。

(七)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1.了解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了解地图语言与符号库的概念,掌握二维空间数据符号化的过程及及ArcMap提供的符号化方法。

(八)GIS新技术

了解当代GIS最新技术,掌握组件GIS、WebGIS、移动GIS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掌握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三、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问答题(共110分,大概9-10道题,每小题分值10-20分)

《遥感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一)绪论

1.遥感概念

2.遥感过程

3.遥感技术系统组成

4.遥感的分类

5.遥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遥感的发展概况

7.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二)电磁波与地物电磁辐射特性

1.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2.黑体与电磁辐射规律

3.遥感电磁辐射源

4.反射率与光谱反射率

5.大气电磁辐射的影响

6.大气窗口

7.典型地物光谱反射特性

8.地物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

(三)遥感平台、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1.遥感平台

2.卫星轨道参数

3.传感器

4.摄影成像

5.扫描成像

5.成像光谱仪

6.雷达成像仪

7.主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

8.遥感数据传输与接收

(四)遥感图像基础知识

1.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2.遥感图像存储格式

3.遥感图像特征

4.遥感图像显示与描述

5.遥感图像处理级别

6.遥感图像处理系统

(五)遥感图像处理

1.传感器定标

2.大气校正

3.几何校正

4.图像去噪

5.辐射增强

6.空间增强

7.光谱增强

(六)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1.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

2.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图像判读

4.热红外影像的判读

5.雷达影像的判读

6.多时域遥感影像的判读

(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

1.分类基本原理

2.分类基本过程

3.特征选择

4.监督分类

5.非监督分类

6.分类精度评价

7.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新方法

(八)遥感技术应用

1.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2.遥感技术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3.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3S技术集成

二、考试要求

(一)绪论

1.熟练掌握遥感的概念

2.理解遥感数据获取的基本过程

3.熟练掌握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

4.熟悉遥感的分类

5.了解遥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6.了解遥感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电磁波与地物电磁辐射特性

1.熟悉电磁波的概念及特点

2.熟练掌握电磁波谱的划分

3.熟练掌握黑体的电磁辐射规律

4.熟悉遥感中的主要电磁辐射源

4.熟练掌握典型地物(植被、水体、土壤、雪、岩石等)光谱反射特性

5.理解大气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

6.掌握遥感常用的大气窗口

7.了解地物光谱反射特性的测量方法

(三)遥感平台、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1.熟悉掌握遥感平台的概念及主要平台类型

2.了解卫星遥感轨道参数

3.熟练掌握传感器的概念、主要传感器类型及成像原理

4.了解国内外主要遥感卫星传感器的波段设置、分辨率及用途(如TM/ETM+、SPOT、CBERS-02B、MODIS、Quickbird等)

(四)遥感图像基础知识

1.熟悉遥感图像的表示形式

2.熟练掌握遥感数字图像的级别和数据格式

3.熟练掌握数字图像的几种分辨率的定义

4.了解主要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五)遥感图像处理

1.熟悉辐射传输过程

2.理解引起遥感图像辐射误差的原因

3.熟练掌握传感器定标及大气校正方法

4.理解遥感图像几何误差的主要来源

5.熟练掌握遥感图像几何校正方法

6.熟练掌握遥感图像辐射增强、空间增强、光谱增强的方法

(六)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1.理解遥感图像中景物特征和判读标志

2.掌握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熟练掌握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图像的判读

4.了解热红外影像的判读

5.了解雷达影像的判读

6.了解多时域遥感影像的判读

(七)遥感信息自动提取

1.熟悉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

2.熟练掌握非监督分类的方法及原理

3.熟练掌握监督分类的方法及原理

4.熟练掌握遥感分类精度分析的方法及原理

5.了解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的新方法

(八)遥感技术应用

1.了解遥感在资源环境调查中的应用

2.了解遥感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3.了解遥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4.了解3S技术集成

三、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简答题(大概6-8道题,共70分)

分析题或计算题(每题20分,共20分)

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