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251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8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 测试题.docx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测试题

省重点高中酶的特性测试题

生物2018.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6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多选题

1.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有色细胞都可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二、单选题

2.下列关于酶实验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该实验能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C.该实验如果将肝脏进行研磨,效果会更好

D.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肝脏质量的变化

3.科学家实验发现一份淀粉酶能催化一百万份淀粉水解,这表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B.稳定性C.专一性D.多样性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产生,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可以加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后仍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5.能够水解脂肪酶的酶是()

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麦芽糖酶

6.下列哪项不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A.高温B.低温C.过酸D.过碱

7.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蛋白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B.脱氧核糖是构成ATP的成分之一

C.脂肪既能储存能量,又能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

D.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

8.下列有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B.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生成ATP的量相等

C.若细胞从外界吸收M离子时消耗ATP,则说明M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人细胞

D.—个ATP水解时能产生两个磷酸基团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组成成分一定不含有核糖

B.人的衰老和死亡与酶的活性无关

C.酶在细胞代谢中只起调节作用

D.植物细胞培养需用纤维岽酶处理

1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其活性

B.都只能催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D.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具有高效性

11.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均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内容,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注:

所有试管均为同一室温。

A.2号和3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1号和2号实验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C.通过实验证明酶的活性与温度和pH有关

D.新鲜马铃薯汁中可能含有多种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酶

12.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其中:

“+”的多少,代表颜色深浅)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13.下图a、b、c分别表示生物体内三种蛋白酶活性与pH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胃蛋白酶活性与pH的关系曲线最类似c

B.如研究a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最少要设计3组实验

C.对c酶,如将处于pH=14的含酶反应物的溶液改变为pH=7的溶液,那么反应速率将显著提高

D.b酶在任何pH溶液中活性均不变

14.下图表示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据图分析,相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据a可知,以植物蛋白酶制剂为主要成分的松肉粉不宜与醋同用

B.制作黄桃罐头时需进行蒸煮处理,其依据的原理如c所示

C.如a、c所示,低温、高温导致酶活性下降的原理是相同的

D.唾液淀粉酶随食糜入胃后,其活性会随着pH的改变而出现b→a的变化

15.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

16.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

在同学们提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步骤

项目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加入1mol/L的HCl溶液

1ml

/

/

加入1mol/L的NaOH溶液

/

1ml

/

加入pH为7.0的蒸馏水

/

/

1ml

4

置于37℃水浴中

5min

5min

5min

5

滴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A.加入的溶液、试剂的量一样,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B.操作步骤设计合理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D.都置于37℃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线粒体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18.下图表示一个有酶起作用的化学反应,则A、B、C最可能代表()

A.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B.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D.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19.一小段小肠制成的袋子,其中装有物质M和能分解M的一种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第二天检查蒸馏水时,发现其中含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不能做出下列哪项结论()

A.袋中物质M被分解了B.物质X能穿过小肠壁

C.酶分解了物质XD.物质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X大

20.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的正确叙述是()

A.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有的从食物获得,有的从体内转化而来

C.凡是活细胞,绝大多数都能产生酶

D.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2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A.ATP分子聚集能量和释放能量过程中都与磷酸分子有关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着物质而循环而单向流动

C.在光合作用中光能以它原来的形式储存于糖类中

D.叶绿体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2.下图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23.据图所示,与之有关的酶的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切断a处

B.DNA连接酶可以连接a处

C.解旋酶可以使b处解开

D.DNA聚合酶可以连接c处

24.ATP水解除了产生ADP外,还产生

A.Pi、腺苷和能量B.PiC.腺苷、能量D.Pi、能量

25.下图曲线b表示在其他条件充分适宜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若改变某一条件,据图分析最准确的是(  )

A.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不会改变

B.适当降温,重复该实验,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C.B点后增加酶量,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D.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6.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27.没有稀释的唾液和稀释10倍的唾液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实验,实验达到的效果完全相同,此事实说明酶具有()

A.还原性B.专一性C.高效性D.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28.将4片等重的牛肉分别置于下列等量的不同消化液中,消化速度最快的是()

A.20mL胃液B.10mL胃液和10mL胰液

C.20mL胰液D.10mL胆汁和10mL胰液

29.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0.下列有关概念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31.酶的活性部位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列叙述能用图示解释的是()

A.酶具有高效性

B.发挥作用后酶被分解

C.酶可在细胞处发挥作用

D.酶的结构改变可能影响其活性

32.反应A—P~P~P

A—P~P+Pi+能量,在叶绿体中进行时,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酶不同

B.相互转化的反应部位不同

C.高能磷酸键形成和断裂的部位不同

D.相互转化的生理意义不同

33.植物细胞中,不能形成ATP的场所是()

A.细胞质基质B.内质网C.叶绿体D.线粒体

34.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增加底物的浓度能使产物A和产物B的合成速度明显加快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35.下表所示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

纤维素悬液(mL)

2

2

2

纤维素酶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

+++

+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36.下列有关实验中,所用实验检测方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水解

B.用碱性试剂醋酸洋红检测染色体

C.用碘液检测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

D.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用斐林试剂检测水解产物

37.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中自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鉴定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已知蛋白液

B.验证酶的高效性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与底物相对应的酶溶液

C.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酶或不同的底物

D.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温度

3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39.下列相关实验组合不正确的是()

A.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微生物数量

B.预实验----摸索“探究木瓜蛋白酶最适pH”的实验条件

C.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标志重捕法----调查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40.“达菲”(又名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人们公认的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

该药能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蛋白质——神经胺酶的作用,从而使流感病毒不能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内的繁殖

B.“达菲”能阻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间扩散

C.“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丧失对人体细胞的识别能力

D.“达菲”能使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控制神经胺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4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C.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2个

D.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场所

三、非选择题

42.回答下列I、Ⅱ题

I.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

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一18℃之问。

学习小组假设:

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

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

干酪素化学本质是,可用试剂鉴定。

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底物的试管应置于中以保持恒温。

单位时间内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

理由是

(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

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43.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实验探究的问题:

(1)为证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同学甲做了如下实验:

上述实验设计中有两处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不能用过氧化氢酶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设置实验来证明温度能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简单写出设计思路,也可用示意图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发现:

H2O2受热和日光照射时分解速率加快,在温度为30℃以下时比较稳定,在70℃以上时,分解速率更快。

你认为设计上述实验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氧化氢,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过氧化氢酶的存在可以将其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催化活性可用如下方法测定:

用打孔器将滤绕制成小圆片,浸泡在含酶的过氧化氢缓冲液中,实验开始时,小圆片沉降在溶液的底部,但后来会浮出液面,记录小圆片上浮的时间,用时间的倒数来表示过氧化氢的催化活性。

为研究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圆滤纸片进行到一定时间后开始上浮的原因是。

(2)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用缓冲液的目的是。

(3)根据图中的曲线描述反应物浓度与过氧化氢酶催化速率间的关系

(4)当底物浓度超过140mol·L-1时,反应速率不再加快的原因是。

(5)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不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以实验,:

(4分):

①取6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在A1、B1、C1中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缓冲液和小圆滤纸片,在A2、B2、C2中加入适量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

请完成以下步骤:

③。

45.根据下列实验,填写有关内容:

试管号

试管内容物

条件

检测

1

2毫升浆糊+2毫升纯唾液

37℃10分钟

3滴碘液

2

2毫升浆糊+2毫升清水

37℃10分钟

3滴碘液

3

2毫升浆糊+2毫升纯唾液

80℃10分钟

3滴碘液

4

2毫升浆糊+2毫升纯唾液+2滴浓盐酸

37℃10分钟

3滴碘液

(1)在上述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蓝的有

(2)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2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3)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3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4)过上述实验中的1、4号试管对比,可以说明

46.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

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1)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

据图可知,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量来表示。

(2)该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

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0.02~0.06mol/L范围内,酶活力较高;提取液pH在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高。

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酶活力,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

请拟定该课题名称,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47.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

请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

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

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热至60℃的溶液,水浴保温5min

第三步

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1mL,然后

实验结果预测:

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9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后,想进一步探究甲图中在一个小区间内的两个温度t1、t2(t1

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的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入2mL淀粉酶溶液,将试管A、C和试管B、D分别置于温度为t1、t2的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各自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Tm为酶的。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溶液中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从试管A、B中取的溶液,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液面高度;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则温度为t1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②如果,则温度为t2时淀粉酶的活性强;

③。

参考答案

1.ACD

【解析】碘液无法检测到蔗糖有没有被分解掉,层层析法是利用溶解度不同,其扩散速率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率快,液泡有色、细胞质无色的细胞可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