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0520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杨梅芬.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杨梅芬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

 

丰泽区群石小学

杨梅芬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实际课时

备注

1

1

大地的话、语言的魅力、秉笔直书

4

2

1、2

语文天地、春潮

7

3

2

三月桃花水、语文天地

7

4

3

古诗二首、种一片太阳花、花之咏

7

5

3、4

语文天地、我们的手

7

6

4

一双手、手上的皮肤、语文天地

4

7

4、5

语文天地、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

7

8

5、6

语文天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永生的眼睛

7

9

6

语文天地、期中复习

4

10

期中考试

11

7

纪念日、跳水

5

12

8

沙漠之舟、语文天地

7

13

9

太阳的话、海上日出,太阳

5

14

9、10

语文天地、天路

7

15

10

丝绸之路、语文天地

7

16

11

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欲速则不达

7

17

11、12

语文天地、七子之歌

7

18

12

朱鹮飞回来了、语文天地

6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练习配乐朗读   投影:

生字 学生准备:

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

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词

  吐蕊    一嘟噜    枝丫    筑巢    驱赶    嫌    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

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

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

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

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

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即: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

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

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可能提出:

(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

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

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

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

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

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

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

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

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现在你知道了吗?

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

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

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

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

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教学反思: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

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

(板书:

秉笔直书。

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

(出示词语:

“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

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

(出示生字词:

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

独揽颠倒秉笔直书。

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

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

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

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

(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

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

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

害怕甚至于服从。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

(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

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

(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

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

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

比赛读。

齐读。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

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板书:

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

(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

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

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

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

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语文天地

开卷有益

难忘的一句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

你了解他们吗?

你帮助过他们吗?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

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

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

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

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

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教学反思

 

《春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

相应的音乐磁带。

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

(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

(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

(师总结:

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路)。

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

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第二自然段。

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

(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

指名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

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第三自然段。

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

指名读。

问:

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

气势很大,不可阻挡。

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

小组讨论一下,试读。

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

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②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

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它吹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②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

(基本含义:

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

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

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

(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

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