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0993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docx

08蟒川35kV线路基础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规模:

河南汝州蟒川风电场工程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蟒川乡境内,南部与宝丰县和鲁山交界,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3°56′~34°1′,东经112°37′~112°44′之间,总面积约12.1km2,机组布置区域东西最长跨度约5.3km,南北最长跨度约5.7km,机位点海拔高度在663m~911m之间,山顶植被多为低矮灌木。

场区仅有一条与外界相连的简易道路。

 

二、工程依据

1.气线路专业提供的杆塔型式、位置、气象条件等资料。

2.河南汝州市蟒川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南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5年九月)

3.设计规范

(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61-2010

(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5219-2005

(9)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10)严格遵照《110-500KV架空线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2005)、《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4623-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制造工艺规程》(离心成型)(SD149-85)的规定进行施工。

(11)严格执行我公司质量体系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

(12)严格执行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13)施工人员必须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实改进质量工作。

(14)其他有关本专业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场区地质、气象概况

1.场区地质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GB18306-2001,场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厂址区区域构造稳定。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场区岩土层各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层:

残坡积土,黄色,硬塑状,具中等压缩性。

2-1层:

强风化石英砂岩。

2-2层:

中等风化石英砂岩。

以上各层均可作基础持力层,要求承载特征值大于120kpa,压缩模量大于4Mpa.

基础设计按无地下水情况考虑。

若地基开挖后地基情况与上述情有出入,应知道相关单位协商解决。

2.气象条件

最大覆冰厚度10mm,最大风速25m/s,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15。

气象条件组合一览表

气候要素

项目

设计条件

气温(℃)

风速(m/s)

冰厚(mm)

数值

最高气温

40

0

0

最低气温

-15

0

0

年平均气温

15

0

0

最大风速

10

25

0

设计覆冰

-5

10

10

安装情况

15

10

0

大气过电压

15

10

0

内部过电压

15

15

0

年雷电暴日(日/年)

18.3

冰密度(kg/m3)

0.9×103

四、线路方向预高值

1、线路方向及基础腿编号

以1#塔至升压站24#塔方向作为线路方向(即:

铁塔编号的递增方向),并以此区分前(+)、后(-)和左、右。

铁塔基础编号以面向前进方向(铁塔号递增方向)为准,顺时针方向转动,自左后开始依次为A、B、C、D,线路左、右转向亦以面向前进方向为准:

 

2、基础顶面预高

(1)为防止转角塔架线后向受压方向倾斜,施工时须将转角塔内角侧受压基础顶面提高,比外角侧受拉基础顶面高出△h值,基础顶面预高后地脚螺栓钢露出长度不变。

(2)△h值大小由转角大小及地基的地质情况而定,△h取值范围如下:

转角度数α

⊿h值(mm)

备注

0º<α≦5º

3B‰

B为基础根开

5º<α≦30º

6B‰

30º<α≦60º

7B‰

60º<α≦90º

8B‰

终端塔

8B‰

五、基础原材料

1、原材料的采购和保管

(1)基础原材料管理应严格按工程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有关程序执行,基础原材料由合格供方供给,进入材料站的材料必须有合格证、材质证明,经验收检查合格才能入库,分别标志、保管。

(2)施工现场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该批产品的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书;

②、有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各项质量检验资料;

③、现浇基础使用的砂、石等应抽样经有检验资格的检验单位检验合格方能使用,并应有砂、石质量检验单;

④、对产品检验结果有怀疑时,应重新抽样,并经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⑤、原材料检验取样时,应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

2、原材料的检验

(1)原材料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重新做检验:

①、保管期限超过规定者;

②、因保管不良有变质可能者;

③、未按标准规定取样或试样不具代表性者。

(2)水泥

①、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相应国标的产品,其品种与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标号和出厂日期。

当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或虽未超过3个月但是保管不善时,必须补做强度等级试验,并应按试验后的实际强度等级使用;

②、工程所用水泥,应经监理同意方可采购。

水泥发放应有跟踪记录。

③、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等级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为一批,进行抽样检验,且一批的总量不超过100t。

④、一般检验项目:

水泥细度、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等。

⑤、取样应有代表性。

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数不得少于12kg。

(3)混凝土浇筑用水

混凝土浇筑时宜使用饮用水,无饮用水时,可采用清洁的河溪水或池塘水,水中不得含有油脂,其上游亦无有害化合物流入。

有怀疑(或有要求)时应进行化验。

(4)砂、石

①、基础混凝土应使用碎石和河砂,不得使用大块石;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5%,碎石含泥量不得超过2%,级配应符合要求。

②、砂、石在选厂以后应经监理工程师确定,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砂、石检验应以每400m3为一批。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砂为8份)组成要组样品。

④、检验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自然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等,石子还需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

⑤、每一单位工程须作一次碱活性、氯离子含量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钢筋混凝土用砂,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5)钢材

①、钢材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其质量应符合该品种钢材的国家标准或相关标准的规定。

②、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t。

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

③、一般检验项目:

拉伸、冷弯。

④、基础主筋、副筋及接地钢筋等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在材料站集中配基,按基分供给各施工队。

⑤、钢筋的焊接接头也应做拉伸、冷弯试验。

本工程使用的砂、石、水泥、钢材的检验项目和代表批量除按上述要求外,还要兼顾项目法人、监理工程师及试验所在地的要求。

检查、检验工作应请现场监理人员见证。

 

六、基础、施工机具(材料)

1.主要结构材料

a.钢筋:

为HPB300钢筋,为HRB400,抗拉强度值分别为270N/mm2和360N/mm2.

b.地脚螺栓:

钢材采用Q235C,焊条采用E43焊条

c.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为C25和C15。

施工机具(附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模板

整体模板系列

4

2

经纬仪

1

3

水准仪

1

4

挖掘机

1

5

振捣器

2

6

凿岩机

1

如需要

7

发电机

10kW

1

8

水罐

2

9

花杆

5m

2

10

塔尺

5m

1

11

老弦

100

12

垂球

2

13

手推车

4

14

30米钢卷尺

1

15

5米钢卷尺

1

16

塌落度量筒

1

17

磅秤

1

 

七、基础测量

1.线路复测

(1)本工程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复测。

(2)复测时应首先校核方向桩的方向和桩距,以校核后的方向桩为基准校核塔位桩。

(3)校核设计勘测钉立的塔位中心桩的位置,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①、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位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差大于50mm。

②、采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距离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塔位中心桩的距离与设计值的偏差比较大于设计档距的1%;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与设计值的偏差大于0.5m。

③、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对设计值的偏差大于1′30″。

④、走廊范围内与设计不符的房屋数量、位置、屋顶和地面高程、拆迁面积等。

(4)施工复测时应对下列几处地形标高进行重点复测:

①、导线对地距离(含风偏)有可能不够的地形凸起点的标高和与相邻塔位间的距离。

②、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和与相邻塔位的距离。

③、相邻塔位的相对标高。

④、对新增障碍物应予以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报设计校核。

复测值与设计值相比,距离偏差不应超过1%,标高偏差不应超过0.5m,超过时应汇报,由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5)各单位负责施工段接头处复测至少交叉两个方向桩。

(6)复测时如出现与设计不符或有超差现象,按实际情况作好记录后,及时报告技术部门,会同设计部门进行处理。

(7)在线路复测时,现场应作好记录,边测边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性,不得凭记忆事后补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八、基础分坑

1.分坑作业前准备

a、分坑由持证测工进行作业,作业前项目部专门组织针对测工的技术交底。

b、分坑所用经纬仪、水准仪必须经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检测合格并在有效使用周期内方可使用,钢卷尺为具备计量合格证的新尺。

c、线路复测结束,设计桩位复测结果符合规范要求,超出规范误差范围的桩位要会同设计部门修正至符合设计要求。

将符合规范的设计塔位中心原桩(或经过设计位移的塔位中心桩),作为基础分坑的基准桩。

2.直线塔分坑方法(见图3—1)

a、基础坑口桩的确定

(1)将仪器置于中心桩0点,照准顺线路方向,在0点约20m处测设A、B辅助桩,90˚放样,在横线路方向距0点约20m处测设C、D辅助桩。

(2)45˚放样,距0点约30m处,测设辅助桩E,倒镜测设辅助桩F。

(3)135˚放样,距0点约30m处,测设辅助桩G,倒镜测设辅助桩H。

(4)在OE方向量取L1=0.707(x—a)确定1桩,量取L2=0.707(x+a)确定3桩。

(5)在皮尺上量取2a长度,使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点1,3上,拉紧皮尺的中点则得点2;同样使尺长的中点折向另一侧,即可得图中的点4;将1~4分别钉立木桩,则铁塔基础的基坑测量及坑口放样工作完成。

(6)其余三个基坑的分坑方法,依上述操作进行。

b、半根开控制桩的确定

(1)在顺线路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1、02控制桩,再在横线路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3、04控制桩。

(2)分别以01、02、03、04为控制桩确定01'、01",02'、02",03'、03",04'、04"四组辅助控制桩。

3.转角塔的分坑方法(见图3—2)

a、基础坑口桩的确定

(1)将经纬仪安置在转角塔位中心桩O点上,望远镜瞄准线路后视方向上的直线杆位桩或直线桩,同时使水平度盘调至0º位置。

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测出(180º-θ)/2的水平角(即在转角角平分线上),在望远镜正、倒镜的视线方向上订立A、B两个辅助桩,再使望远镜顺时针水平旋转90°(此时角度为(180-θ)/2+90°),在望远镜的正、倒镜视线方向上分别订立C、D辅助桩。

(2)本工程转角塔的基础正、侧面根开相等,因此,其基础的分坑方法与正方形直线塔基础分坑方法相同。

b、半根开控制桩的确定

(1)在OA、OB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1、02控制桩,再在OC、OD方向用钢卷尺量取半根开长度确定03、04控制桩。

(2)分别以01、02、03、04为控制桩确定01'、01",02'、02",03'、03",04'、04"四组辅助控制桩

 

 

 

5.分坑作业注意事项

a、分坑作业时需仔细校核各项数据,确保完全正确。

b、塔位中心桩需用水泥封住,保护好;其余各组控制桩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c、用钢卷尺量距时,需往返测量,并尽量拉平,减小误差。

①为了保证掏挖基础尺寸准确,地表土及杂物必须清理并平整。

开挖前应有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洞内。

②如遇基坑尺寸有增大或超深时,其增大或超深部分应用砼填充,并保证钢筋笼在立柱中的尺寸准确。

③基坑施工分为开挖和清理两个步骤,基坑施工一般采用人工开挖。

④基坑初挖时,宜比设计规定的尺寸小30~50mm,以便修整基坑。

⑤基坑开挖至接近设计深度时,再挖掘扩大头部分。

在基坑底部订立中心桩,边挖边检查尺寸;各部尺寸应预留50mm左右,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

⑥基坑清理应从上而下进行,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基础外形尺寸施工。

⑦基坑清理完毕后,应测量断面尺寸及坑深,并作好记录。

整基基坑清理完毕后,应随即测量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等项尺寸,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⑧对于中等强风化或风化的Ⅲ、Ⅳ类岩石地区的掏挖基础,可采用人工开挖与放小炮开挖相结合的方法成型。

⑨保证基础主柱顶露出地面、塔脚不积水。

⑩尽可能不降或少降基面,在原地面直接开挖,以减少水土流失。

(1)成孔净空尺寸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基础尺寸,成孔深度允许偏差为0mm~+100mm,超深部分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当洞型尺寸与设计要求有误差时,应保证基础底锥台设计坡度,超尺寸部分浇制基础时一并用混凝土填满。

(2)基础主柱开挖深度距设计要求尚有100~200㎜时,检查主柱直径正确后,用钢尺在主柱坑壁上量出基础底部扩大头挖扩位置线;由挖扩位置线下方20~40mm处开始挖掘扩大头部分。

(3)基坑开挖至距设计要求埋深尚有约50mm时,在基坑底部钉出基坑中心桩,边挖掘边检查尺寸,直至基坑周边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止。

基坑底部应预留约50mm暂不挖掘,待清理基坑时再修整。

(4)基坑内提土应采用吊篮或吊桶,提升装置及井架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提运方法应采用辘轳或三脚架或杠杆,以人力操作将土提运至坑口上方再倒至距坑口不小于5米远的安全地带。

(5)掏挖基坑过程中如发现土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或坑壁有塌方先兆时应暂停挖掘,报告工地负责人研究处理。

(6)一般以塔位中心桩顶面作为施工基面,基础施工基面是计算基础埋深的起算面。

(塔位中心桩:

对于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对于耐张转角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后的塔位中心点。

(7)基础顶面至中心桩高差,是指基础顶面至塔位中心桩的垂直距离。

正值表示该腿基础顶面高于塔位中心桩,负值表示该腿基础顶面低于塔位中心桩。

(8)基础图中的基础埋深是指基础埋入土中深度,为必须满足的最小埋深,一般在无水池的塔位,基础主柱露出基面为200mm;在水田的塔位,一般直角塔为100mm;特种塔为800mm;当实际埋深小于设计埋深,又无法培土时,必须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

(10)基础施工顺序宜遵循先下坡侧后上坡侧,先深后浅的原则。

(11)基础施工完后,要求柱边培一圈粘土,厚0.1m-0.3m,宽0.1m-0.3m,做成中间高,四周低,并要求夯实,以防雨水渗入坑逼。

(12)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分解组装铁塔,达到100%才能整体组立铁塔。

(13)铁塔基础,施工时应先按设计降低基面,平整后才能分坑,位于稳定土坡顶外边线至基础柱子中心的水平保护范围,详情图见14-2/14-2。

 

 

图14-1

 

 

图14-2

2.清理基坑

①清理基坑的任务是修理坑壁及清除坑底未挖掘的部分,基坑清理应由上至下进行。

②清理好的基坑,如需过夜浇制基础,应采取防止雨水或泥土流入坑内的措施,例如加盖塑料薄膜,在坑外侧开挖小排水沟等。

③基坑清理完毕,应测量立柱断面尺寸及坑深,符合规范偏差要求,并作好施工记录;基坑尺寸属隐蔽工程应有监理代表在现场复查并签字认可。

 

九、铁塔基础施工工艺

1.钢筋加工及安装

有关采购程序,运往现场后进行检验试验,并符合相关要求。

钢筋的加工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不得使用按设计图纸绑扎钢筋,主筋间距允许误差为±5mm,箍筋间距允许误差为±20mm,扎点处应绑扎牢固。

a.准备工作

①、检查钉立辅桩的位置和尺寸。

②、邀请质管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基础型号、坑深、坑的大小、位置、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作签证。

③、清除坑内积水及杂物。

④、按设计要求做基础垫层。

⑤、仔细检查核对地脚螺栓的长度、尺寸等规格是否与本塔号、腿别相对应,根据基础的几何尺寸配置模板。

⑥、备好安装钢筋保护层的砂浆垫块及立柱底部垫块。

⑦、核对钢筋品种、规格、尺寸和数量,消除表面浮锈和油污。

⑧、钢筋焊接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执行。

主筋焊接及内箍筋(架力筋)在中心材料站进行,接头形式为搭接双面施焊。

主筋其搭接部分应预弯,使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搭接长度为Ⅰ级≥4d,Ⅱ级≥5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0.8倍。

采用焊条应符合国标要求。

b.绑扎钢筋要求

1.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2.接头以搭接方式为主,双面焊缝,焊接长度为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度必须达到10d以上。

采用直焊方式,不要弯焊。

3.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4.基础内箍筋要求电焊形成,焊接长度不小于50mm外箍筋两端弯钩,亦可采用螺旋箍筋。

5.钢筋的坑内绑扎:

对于大开挖式基础,因为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

坑内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可用100×100×40mm的C20混凝土预制垫块支起,垫块之间的距离为1m,每面同一条线上的垫块最少不小于4块,垫块应绑牢。

坑内绑扎钢筋时,在基坑底部,按图纸要求排列布置钢筋,钢筋网应均匀布置。

6.先扎底板下层筋,为保证底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用砼垫块支垫,砼垫块的强度等级应大于C20级,垫块之间距离为1m,垫块数量必须备足,支垫牢固,保证在浇制过程中不能移位。

在基坑底部,按几何中心线画出立柱位置尺寸,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绑扎一定要固定牢靠,避免在浇注混凝上时钢筋移动造成立柱轴线位移。

7.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

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

下层筋绑扎好后,绑扎立柱主筋,须保证立柱主筋在立柱顶面的保护层厚度。

固定立柱主筋底部位置时,首先找到对角线上两主筋的位置,然后再定其它主筋位置。

绑扎好立柱主筋,绑扎底板上层主筋,支撑钢筋与底板两层主筋的绑扎要牢固,可以经受施工人员的踩压。

8.柱中竖向钢筋(主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

9.基础底板钢筋网上下层之间的距离是保证基础强度的关键因素,在施工时务必注意检查;为避免钢筋笼变形,钢筋承力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10.钢筋绑扎成形后,要反复核查,配制的钢筋的类别、根数、直径和间距应符合图纸规范及设计。

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笼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基础施工图中设计尺寸执行,不得小于设计尺寸;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查,确保数量正确,位置、尺寸偏差在容许范围内。

11.钢筋绑扎属于隐蔽工程,绑扎好以后,邀请监理工程师及质管工程师检查并作见证。

2.模板安装及要求

1.。

模板安装前应对其尺寸进行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合格后方准拼装。

2.拼装的模板必须与设计的基础尺寸相符,拼装连接须牢固,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板用土壁代模板,坑壁应修平,底板宽度不应有负误差,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应抹浆保护。

3.以控制桩为准,用经纬仪对整基模板、地脚螺栓的安装尺寸检查调整,并做好记录。

4.检查钢筋笼与模板之间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5.模板就位后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础分阶梯时,每一阶台的模板都应作一次调整,对中→找正→操平。

6.整基模板安装后,可用井字线测量根开、对角线等,经综合调整、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

7.模板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安装固定模板的支撑。

8.支撑方法,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模板长度而定,土质坚硬时,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60×60mm或Ø60~80mm)作成斜支撑杆;土质松软或模板较长时,除增加斜支撑之外,在阶台上连接加固角钢。

9.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钢模板,木模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8mm的板材。

10.模板合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的连接肋木用50×50mm,肋木之间距离一般为500~700mm。

11.模板安装后应仔细检查各部件是否牢固,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下沉等现象,要及时修整加固。

12.作好立柱顶面混凝土位置标记,地脚螺栓丝扣部分涂上黄油后,用松软物包裹。

3.螺栓安装

1.安装前必须检查地脚螺栓的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

2.工程上一般使用的地脚螺栓采用组合式,在现场组装地脚螺栓时,应注意每根螺栓的高度一致,地脚螺栓的根开应与设计要求一致并注意不要变形。

3.重量较轻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可用地脚螺栓板将其固定组成一组,待浇制至一定高度以后再放地脚螺栓进行调校。

4.重量较大的地脚螺栓安装时,应在扎筋前先组装好地脚螺栓,并用地脚螺栓板固定好,调校好其高度及本身螺栓的根开,拧紧螺栓,将其吊起以后再进行钢筋绑扎。

5.地脚螺栓安装尺寸调校好以后,应固定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不要碰撞,以免影响安装尺寸,基础浇制过程中及浇制完以后,都应注意复核地脚螺栓的安装尺寸。

6.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受压腿和受拉腿,地脚螺栓规格可能不相同,必须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准安装。

7、地脚螺栓安装完毕,应使用经纬仪及卷尺对整基基础进行检查,发现变动及时修正;同一塔腿的四条地脚螺栓相对高差不得超4mm,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的高差不得超过+8mm、-4mm。

同组地脚螺栓间距偏差±2mm,地脚螺栓倾斜偏差0.8%。

4.浇混凝土基础施工说明

基础浇制前必须严格核对基础根开尺寸、基础型号、接腿长度、地脚螺栓及基础顶面至中心桩的高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浇制施工。

1、作业准备及现场布置

(1)基坑挖好后,经监理工程师和质检员验收合格。

(2)混凝土、钢筋、地脚螺栓、水、垫块等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