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140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docx

备战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燃料及其利用解析版

备战2020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

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2.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3.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镁与盐酸的反应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6.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考点二:

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3.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溢的Mg0,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0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4.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6.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

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B.天然气C.地热能D.煤

2.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3.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N2B.CO2C.SO2D.H2O

4.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B.N2C.O2D.CO

5.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6.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7.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9.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

10.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矿泉水瓶、旧报纸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投入有下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1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枓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  ,煤油是  加工的产品。

(2)煤主要含有  元素。

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

12.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  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

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  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13.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B.温室效应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μm的颗粒物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  ;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①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计算12g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1)已知碳的质量是12g,需要求的质量。

(2)根据碳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已知量(碳)与未知量(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3)按照解题步骤,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备战2020中考化学基础演练——专题五十三:

燃料及其利用参考答案

考点一:

燃烧的条件

1.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2.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镁与盐酸的反应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白磷的缓慢氧化以及蜡烛的燃烧均会放出热量,只有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高温加热才能完成,因此该反应会吸收热量。

故选:

B。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A、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B、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

C、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D、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答案】D

【解析】A.缓慢氧化也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但不属于燃烧,故错误;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人为不能降低,故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不一定发生爆炸,需要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错误;

D.煤加工成粉末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炭充分燃烧,故正确。

故选:

D。

6.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答案】D

【解析】①中硫不燃烧,②加热燃烧,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A不符合题意;

在只有氧气的情况下硫仍能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B不符合题意;

③中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一定是因为硫燃烧产物为酸性,可能是该产物与水反应后的物质呈酸性,可知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答案】

(1)4P+5O2

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

(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故填:

4P+5O2

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

导热,CuO;

(3)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故填A。

考点二:

灭火原理

1.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

A。

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A

【解析】A.油锅着火,倒上青菜可以隔绝氧气灭火,故正确;

B.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不能点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错误;

C.室内着火不能开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错误。

故选:

A。

3.人们常在可燃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溢的Mg0,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0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答案】A

【解析】A、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如果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则可以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Mg(OH)2分解产生耐高温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起到阻燃的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镁分解会说出氧化镁和二氧化碳,都能够起到灭火的作用,即有阻燃的效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4.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是可回收利用标志;

B、是腐蚀品标志;

C、是禁止烟火标志;

D、是易燃物标志;

故选:

C。

5.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答案】D

【解析】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A错;着火时,可以有多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用水灭火只是一种灭火的方法,所以B是错误的;高楼发生火灾跳楼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不合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避免浓烟吸入口鼻,D是合理的,正确。

6.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熄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灯帽盖灭

【解析】A、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错误;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错误;C、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正确。

故选C。

D、熄灭酒精灯时,利用隔绝氧气灭火的方法,可以盖上灯帽。

考点三:

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石油B.天然气C.地热能D.煤

【答案】C

【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

C。

2.下列标志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答案】D

【解析】A为可循环,B为节水,C为中国环境标志,故选择D。

3.煤炭燃烧排出的尾气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A.N2B.CO2C.SO2D.H2O

【答案】C

【解析】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A、N2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B、CO2溶于水形成溶液的pH不小于5.6,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C、SO2在空气能形成硫酸,硫酸pH小于5.6,能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D、水的pH=7,不能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B.N2C.O2D.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

故选D。

5.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答案】D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

6.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A.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而不是固态的天然气,故错误;

B.可燃冰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故正确;

C.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缓慢形成的,故错误;

D.可燃冰属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故选B。

7.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答案】B

【解析】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此相违背,故选项正确;

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解析】A、石油是混合物,A正确;

B、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不可再生的,B错误;

C、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CO,C错误;

D、西气东输是运输的天然气,D错误;故选A。

9.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可燃冰等

【答案】A

【解析】A.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正确;

B.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错误;

C.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错误;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燃冰还没用利用和开发,错误。

故选A。

10.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

矿泉水瓶、旧报纸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投入有下图标识的垃圾箱中。

【答案】能。

【解析】矿泉水瓶、旧报纸属于可回收物品。

1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枓大多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是  ,煤油是  加工的产品。

(2)煤主要含有  元素。

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  。

【答案】

(1)天然气;石油;

(2)碳;二氧化硫;地球温室效应

【解析】

(1)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是天然气;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石蜡等产品。

(2)煤中含有的主要元素是碳,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地球温室效应。

12.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2)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  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

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  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

(1)煤;甲烷;

(2)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广泛;电;

(3)混合物;可再生;

【解析】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甲烷和水;故答案为:

煤;甲烷;

(2)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广泛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答案为:

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广泛;电;

(3)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物,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

混合物;可再生;

13.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酸雨B.温室效应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2014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μm的颗粒物B.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面临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目前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变化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调整是  ;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