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319723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燃料利用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燃烧及燃料利用

1、选择题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氢气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生成水,不会造成污染,而且放出的热量是燃烧汽油放出热量的2.8倍.

解答:

解:

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A正确;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能源.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

2.(2015•鄂州)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

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

解答:

解:

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A正确;

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说明该黑色物质不能燃烧,故B不正确;

C、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C不正确;

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没有清除可燃物,故D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是灭火的三种基本原理,只要能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阻止燃烧的发生.

3.(2015•恩施州)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酒精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A、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错误.

D、酒精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5•黄冈)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用完能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B.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全球温度变暖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C.根据石油的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判断;

D.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

A.乙醇可以用粮食发酵的方式来生产、沼气可以用农作物的秸秆来生产、氢气可以用光解水的方法来生产,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正确;

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故正确;

C.加速石油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故错误;

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能源分类、温室效应的含义、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水体污染的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2015•荆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D.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B.根据放热反应来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D.根据放热的变化来分析.

解答:

解:

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

C.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

D.风能、潮汐能等能量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能量的变化等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非选择题

1.(2015•荆门)请认真阅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目前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

(1)人类目前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天然气和 石油 .

(2)天然气是常见的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3)我国是世界产煤大国.含硫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灰固硫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向煤中掺入生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这一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写出“石灰固硫法”的化学方程式:

 CaO+SO2═CaSO3 .

(4)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能源的主要优点:

 来源丰富;单位质量放热多;生成物无污染 .

(5)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40

C.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的水,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②将t3℃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 恒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

(6)如图2所示都是常见的染成生活用品,其中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有:

 ③⑥ (填序号).生活中要鉴别羊毛衫和合成纤维,可通过 燃烧法 的方法.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与能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解答;

(3)根据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化合生成的物质是亚硫酸钙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进行解答;

(5)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分析解答;根据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

(6)根据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根据羊毛主要是蛋白质,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制得的合成纤维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3)酸雨对建筑物有腐蚀性、影响植物生长等影响,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化合生成亚硫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SO2═CaSO3;

(4)氢气主要来源于水,在自然界中储量极为丰富;单位质量的氢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大;燃烧产物为水,不产生污染;所以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来源丰富;单位质量放热多;所以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5)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A、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只能说明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故B错误;

C、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说明在该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甲比乙多,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的水,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比乙多,故C正确;

C、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说明在该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甲比乙多,因此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的水,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比乙多,故C正确;

D、要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必须在同一温度下.没有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D错误.

故选:

C.

②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6)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①陶瓷属无机非金属材料;②黄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③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④煤炭属于;⑤玻璃属于硅酸盐产品,属无机非金属材料;⑥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⑦酒精是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用燃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基本是无味的.

故答案为:

(1)石油;

(2)CH4+2O2

CO2+2H2O;

(3)CaO+SO2═CaSO3;

(4)来源丰富;单位质量放热多;生成物无污染;

(5)①C,②恒温蒸发溶剂;

(6)③⑥,燃烧法.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解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缓环境污染;要注意无机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区别,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合成材料的区别;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2.(2015•湖北)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

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①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可燃物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

Na2CO3+H2O+CO2↑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物,二是人工合成,三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原理作答即可.

解答:

解:

(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

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

(1)①;可燃物

(2)2NaHCO3

Na2CO3+H2O+CO2↑

点评:

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材料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2014年)

1.(2014•黄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

 C.人类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开发、使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氢能等.

解答:

解:

A、石油不是一种化工产品,错误;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大气污染,但不能停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错误;

C、人类需要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错误;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开发及其新能源方面的知识.

2.(2014•荆州)下列能源物质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是(  )

 A.煤B.氢气C.天然气D.石油

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B、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故选项正确.

C、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D、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4•咸宁)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B)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D)

4.(2014•十堰)“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

解答:

解:

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

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

C、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正确.

D、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4•湖北)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写化学式).

(2)在厨房把饭做好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理是移走可燃物.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解答:

解: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关闭燃气阀门后,可燃物消失,灶具的火焰也随之熄灭,其原理是控制移走可燃物.

答案:

(1)CH4;

(2)移走可燃物.

点评:

此题是一道生活实际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所学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6.(2014•宜昌)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A)

A.氢气B.煤C.酒精D.天然气

(2013年)

1.(2013•鄂州)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2.(2013•鄂州)据报导,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

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

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

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D)

A.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

B.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

C.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

D.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

3.(2013•湖北)用扇子轻轻的把燃着的蜡烛扇灭,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使蜡烛与空气隔绝,故选项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降低蜡烛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除可燃物是把可燃物移走,而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没有移走蜡烛,没有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D、用扇子扇灭燃着的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13•湖北)饮水安全、环境与能源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芦山地震后,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测定水样的pH略小于7,该水样显 酸 性;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可向其中加入 肥皂水 ;

(3)南海为题引起我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 ;

(4)每到夏、秋季节,都会看到大量的秸秆在农田里被直接焚烧,产生CO、CO2气体,其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毒气体是 CO .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分析.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方法是用肥皂水,据此分析分析判断.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水样的pH略小于7,该水样显酸性,故答案为:

酸;

(2)检验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通常可向其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答案为:

肥皂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

CH4+2O2=CO2+2H2O;

(4)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因此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毒气体是CO,故答案为:

C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软水与硬水的区别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此题.

5.(2013•宜昌)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重要途径.甲烷除具有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性质?

小军按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白色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1)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2)写出A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4CuO

4Cu+CO2+2H2O ,由此说明甲烷还具有 还原 性.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2)根据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水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故填:

Ca(OH)2+CO2=CaCO3↓+H2O;

(2)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4CuO

4Cu+CO2+2H2O,由此说明甲烷还具有还原性.故填:

CH4+4CuO

4Cu+CO2+2H2O;还原.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