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274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docx

复习提纲浙江省会考知识点复习集合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会考知识点集合

1、分封制的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分封制的对象:

王室贵族、功臣贵族、先代贵族

3、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世袭统治权义务:

定期朝贡,提供军赋与力役

4、分封制的实质:

等级制度

5、宗法制得纽带:

血缘关系

6、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7、宗法制的基本规则: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8、宗法制的实质:

等级秩序

9、宗法制的等级秩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10、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

11、秦朝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2、郡县制的目的: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13、郡县制的内容:

郡县乡里四级

14、郡县制的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15、郡县制得影响: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6、三公的职能:

丞相:

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

主管军事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系统

17、汉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频繁更换丞相、任用布衣为相,形成中朝牵制外朝

18、唐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负责草拟门下省:

负责审核尚书省:

执行相劝一分为三,提高行政效率

19、宋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

20、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21、我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22、刺史的设置:

汉武帝负责监察将全国分为十三周

23、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4、行省的设置:

元朝全国分为10个行省浙江属于江浙行省

25、行省的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6、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27、内阁制的设置:

明成祖

28、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直接目的: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根本目的:

加强皇权

2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打开中国的市场

30、《南京条约》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所需缴纳的关说,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1、《南京条约》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因为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33、《马关条约》的内容: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通商:

杭州、苏州、重庆、沙市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840——184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5、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因为它要求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46、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背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

47、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48、黄海海战中著名英雄: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49、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主要力量:

徐骧、丘逢甲率领的义军;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50、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

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5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标志:

局部侵华:

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

5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1、瓦窑堡会议: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西安事变: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红军改编:

奠定国共合作的军事基础

4、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抗战

5、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53、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54、正面战场的五次会战:

1、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太原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

是最能体现国共合作性质的一次会战

3、徐州会战: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4、武汉会战: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枣宜会战:

被周恩来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张自忠

55、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938年洛川会议

56、百团大战:

1940年彭德怀

57、中共七大: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58、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

5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60、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洗雪了中国近代史以来的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威望

6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兴中会“振兴中华”

6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63、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回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4、武昌起义具体组织的革命团体:

共进会、文学社65、武昌起义的时间:

1911.10.10

66、中华民国成立时间与政权的性质:

1912.1.1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权

6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912年3月由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

6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1、主权在民2、三权分立3、责任内阁

6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民主进程的丰碑。

70、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7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72、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73、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74、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5、五四运动两个中心和主要力量:

第一阶段北京青年学生第二阶段上海工人阶级

76、五四运动的结果:

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77、五四运动的意义:

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8、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大的区别:

领导阶级不同

79、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与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

80、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中心任务:

领导工人运动

81、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2、中共二大的内容: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84、国民革命运动的口号:

打到列强,除军阀

85、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86、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87、南昌起义的时间与意义:

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创建

8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时间与意义:

1927年10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89、红军长征的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90、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及内容:

1935年1月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91、遵义会议的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2、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

93、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94、三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95、解放南京的意义: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6、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心议题:

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97、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共同纲领》

98、我国三大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与内容:

1954年9月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两大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0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完成。

103、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因为三大改造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10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0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政治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组织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伟大决策:

改革开放

10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107、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108、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及其意义:

1982年五届五次会议,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9、《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行“三通”

110、一国两制概念的提出:

1982年邓小平

111、一国两制的前提: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112、一国两制的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113、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114、港澳回归的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港澳人民渴望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

115、港澳回归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港澳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

116、九二共识:

1992年大陆的海协会与台湾的海基会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17、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二继续奋斗》江泽民1995

118、阻碍台海统一的因素:

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119、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苏联

12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14日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

1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就西藏地方关系问题提出

1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25、日内瓦会议: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126、万隆会议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127、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1971年第26届联大

128、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29、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事件:

1971年乒乓外交

130、尼克松访华的时间及意义:

1972年2月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31、中美建交的时间及意义:

1979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32、新时期中国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出发点:

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的科学判断

133、中国同外国建交的出发点:

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4、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国际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35、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时间:

2001年6月

136、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及其国家关系:

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137、上海合作组织的特征:

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138、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民主政治、小国寡民、工商业经济发达

139、公民的组成:

城邦内的成年男子,奴隶、妇女、外邦人除外

140、梭伦改革的内容:

经济上:

颁布“解负令”;政治上:

1)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2)按部落组成四百人会议3)设立陪审法庭

141、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

选举五百人会议,组成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142、伯里克利时代的最高权力机构:

公民大会

143、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1)就民主的范围上:

是奴隶主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就性质而言,只适用于小国寡民,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47、雅典民主政治的功绩: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148、罗马法的组成:

习惯法、公民法(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149、罗马法口诀:

公民法重政治,国内法;万民法重经济,国际法;自然法是理念,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150、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688年光荣革命)

15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15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君主统而不治;议会居权力中心

153、美国的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154、确立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

1787年宪法

155、1787年宪法在哪次会议上制定:

费城会议

156、1787年宪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157、1787年宪法的特点:

三权分立,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158、1787年宪法解决了哪几对矛盾:

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159、1787年宪法的性质:

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160、1787年宪法通过什么措施解决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参议院于众议院名额的分配

161、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存在种族歧视的烙印、民主范围小

162、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6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16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6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16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167、二月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8、为什么说二月革命超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69、《四月提纲》的意义:

指明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

170、七月事件的影响:

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成为幻想

17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俄国

172、铁幕演说:

1946年3月丘吉尔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

173、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174、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利用西欧对抗苏联

175、北约和华约建立的意义: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76、两极对峙的特点:

全面的热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

177、欧共体的三大组成部分: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78、欧共体性质:

经济合作组织

179、不结盟运动:

1961年诞生

180、两极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181、欧盟诞生的标志:

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18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183、当今世界制约美国的力量:

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

18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185、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进:

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86、牛耕技术的演进:

耦犁法到一牛挽犁(东汉)

187、生产工具:

汉代,曲柄锄、耧车(播种工具)唐代:

曲辕犁

188、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都江堰(李冰在四川地区修筑),郑国渠

189、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脆弱性、落后性

190、我国最初的纺织原料:

麻和葛、丝

191、汉代丝织业发展的表现: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我国称为“丝国”

192、宋代纺织技术的进步:

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棉纺织技术出现

193、黄道婆:

元代棉纺织技术革新者

194、明清时期纺织业发展表现: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5、冶铁燃料的革新:

从木炭到煤炭(汉代)

196、供风形式的变化:

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鼓风——水排(东汉杜诗)

19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的是:

唐代浙江越窑的青瓷

198、唐代制瓷技术的革新:

釉下彩绘技术

199、唐宋五大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200、清代:

粉彩瓷

201、我国古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

商品必须明码标价汉:

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南北朝:

民间集市——草市出现唐代:

夜市出现

宋代:

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在收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专门市场

明清:

出现繁华的商业区

202、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

徽商和晋商

203、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204、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05、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06、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7、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两大著名企业:

1866年上海方举赞、孙英德发昌机器厂

1872年广东南海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

208、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或甲午战争后一战前

209、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10、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著名企业:

张謇(状元资本家)大生纱厂

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

21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阶段时间:

一战期间

21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阶段的根本原因(外部条件):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13、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阶段两大行业:

纺织业、面粉业

21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特点:

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均衡,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15、为什么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因为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216、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原因:

因为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企业卷土重来。

21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

建设与改造并举

218、一五计划的意义:

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9、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220、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因为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221、中共八大的内容:

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

1978年

223、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农村

224、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5、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省份:

安徽、四川

2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性质:

没有

22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229、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230、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31、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32、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

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3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34、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

三个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35、中共十四大的内容: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6、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237、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238、中共十五大的内容: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239、近代服饰变化特点: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40、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长袍马褂

241、民国时期男子服饰:

西装、长袍马褂、中山装

242、婚俗的变化:

传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

开始主张婚姻自主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43、葬俗的变化:

传统:

土葬新中国成立后:

火葬

244、民国成立后社会风俗的变化:

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

245、我国传统交通工具:

轿子、马车、帆船

246、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

1906年天津

247、公共汽车:

1924年上海

248、邮电通讯的顺序:

1877年有线电报(丁日昌台湾)、1882年电话、1906年无线电报、1932年国际无线电报。

249、拉开中国办报业序幕的是:

在华传教士

250、中国人办的第一份报纸:

1873年《昭文新报》

251、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896年上海

252、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定军山》

253、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254、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北京电视台

255、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

1993年开通

256、迪亚士开辟的航线:

好望角

257、哥伦布开辟的航线:

美洲,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258、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59、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60、价格革命的意义:

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61、英国确立殖民霸主地位的过程:

1、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652——1674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3、1756——1763年七年英法战争打败法国,最终确立殖民霸主地位

262、三次英荷战争的导火线: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263、殖民掠夺的方式:

野蛮的掠夺、屠戮、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

26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开始:

英国

265、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