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352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docx

高三历史选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0月选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刺史制

2.“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诗句中描述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商

业发展情况?

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3.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这一“开启”始于

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

4

.英国科学院院土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

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武经总要》②泥活字版③转轮排字盘④架火战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

5.下列书法作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⑧④②D.①②④③

6.《中华大帝国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内容如下:

“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

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7.右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8.下图是《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原文照片,关于这一宣战布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国民政府在南京发布B.八一三事变后发布

C.发

布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D.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推动下发布

9.卢梭认为:

“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

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10.20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

A.《布尔什维

主义的胜利》B.《庶民的胜利》

C.《狂人日记》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1.根据国内学者计算,中国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的是

A.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B.第一大工业是面粉业,第二大是纺织业

C.重工业超过了外国资本D.

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12.胡适于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货倾销中国

C.中国政府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D.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确立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3.“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

”“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A.民国初年B

.抗日战争时期C.建国初期D.文革时期

14.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

采取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

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这份文

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三大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

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他态度发生转变的原因是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开展不结盟运动

B.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并被广泛接受

1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和随后日本首相访华时带来的卫星通讯地面站,引起了中国科

学家对卫星通讯的兴趣。

当时周总理不无遗憾地说:

“可惜

的是,天上现在还没有我们中国的通信卫星!

”这一遗憾被打破是在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7.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元老院派出一个3人使团到希腊学习和抄写梭伦立法,当时雅典正值

伯里克利时代。

后来这3人是编纂《十二铜表法》的十人委员会成员。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雅典不愧为“全希腊的学校”

B.罗马人曾经借鉴了希腊人的立法

C.希腊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18.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几句话:

“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个公民在投票

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

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

”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学说C.君权民授论D.三权分立学说

19.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

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

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2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这得益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一项体制,下列对这一体制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B.避免了专制暴政的出现

C.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1.下表是二战中某个国家卷入战争后,在与法西斯作战中前半年损失情况表,据此判断该国是

领土

沦陷人口

军队人数

坦克

飞机

150万平方千米

7500万

700万

2.4万辆

1.6万架

A.波兰B.法国C.中国D.苏联

22.右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章。

对其所含信息解

读正确的是

A.“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胜利”指的是一战的胜利

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临时政府

D.“34.9.2”指的是1934年9月2日

23.杜鲁门曾经声称:

“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

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下列理解

不正确的是

A.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延续和扩大B.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

C.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D.都是美国遏制

战略的组成部分

24.下面是1956-1966年英国与世界主要地区的贸易在英国贸易额中所占的比例表(%)

1956年

1966年

欧共体

25.2

51.2

美国

9.1

12.5

亚洲

21.3

14.2

世界其他地区

44.4

22.2

对此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英国的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的外贸发展迅速

C.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D.能从经济上解释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25.有一个国家在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它的奥秘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就是:

“市场经济+总体调节+

社会保障”。

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日本

26.【加试题】《史记》对秦始皇的身世有不同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

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

“吕不韦……乃遂献其姬。

姬自匿有身(孕),至大期时

,生子政。

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说明

A.《史记》的记载客观无误,较为可信

B.只有通过现代DNA技术才能确认秦始皇身世

C.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大胆的怀疑更需要小心的求证

27.【加试题】右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

取的重大举措是

A.设立军机处

B.推行密折奏事

C.改土归流

D.设理藩院

28.【加试题】“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公民葬身海底,消息传来令人震

惊。

但其它中立或友好国家的船只和人员在海上遭到相同的厄运,没

有什么差别。

……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

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这段话可能出自

A.威尔逊B.罗斯福C.丘吉尔D.杜鲁门

29.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以下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的共识的有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建立经济特区 ③主张吸引外资 ④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30.【加试题】下列关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由教会主持修建②继承

和发展了古罗马的圆顶技术③完工后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④设计时都利用肋条支

撑或加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遵义

会宁

吴起镇

材料二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

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一一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图中①、②、③位置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

图中③位置发生

的事件有何意义?

(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牢狱”指的是什么?

西安事变结局如何?

请用一句话概括

西安事变的意义。

(5分)

32.20世纪初日本学者指出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反响。

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10分)

材料一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

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

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

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宋代“商业革命”、“复兴古学”的主要表现。

(4分)

(2

)材料二中内藤湖南把宋代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提并论。

请用史实各举一例分别说明

宋代在文学、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4分)

33【加试题】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

对中国

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鲁迅对儒学的评论:

(儒学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

”——《且介亭杂文》

“是着眼于历代封建帝王赖以维护其统治的儒家的传统——精神‘麻痹术’。

-《坟·春末闲谈》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

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

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孔子“为了治民众者”所设想的治国

方略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关于“自由”和“平等”的主张。

(2分)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4.【加试题】(10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

初为唐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

布达拉宫,不仅以建筑的成就而著称,它还以辉煌的艺木作品和珍贵文物而闻名。

宫内拥有大量雕塑、壁画……特别是精刻藏经、天竺等地的贝叶经等,均是稀世之宝。

据记载,仅修建红宫,就动员了将近7000名技术工匠和乌拉差役参加劳动。

清朝廷还特派汉族技术工匠进藏参与施工。

——《西藏风物志》

材料二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初名总制院,1264年设立,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

……宣政院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

……宣政院长官有帝师(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吐蕃管理的特点。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例举新中国成立后促进西藏发展的措施。

(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A

D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C

B

B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A

D

C

D

C

A

B

C

二、非选择题

31.

(1)图①:

召开了遵义会议。

(1分)

图②:

1935年10月,中央经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1分)

图③: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分)

意义: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练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2分)

(2)“牢狱”指的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蒋介石的围剿、对红军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内战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分)

结局:

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的主张或西安事和平解决。

(2分)

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2分)

32.

(1)商业革命:

海外贸易兴盛;“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分。

海外贸易兴盛外答任意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复兴古学:

复兴儒学,发展成理学(1分)

(2)文学:

宋词(举1例即可);艺术:

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清明上河图》;等等(2分,文学、艺术各1分,言之有理即可)

(3)经济:

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政治: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文化:

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芽等。

(2分。

答二点即可)

爆炸性影响: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33.

(1)“仁”、“礼”和中庸(3分)德治(1分)(注意:

仁政不得分)

(2)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的自然权利。

(2分)

(3)20世纪初儒家思想在中国成为维护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要反封建,必反儒学;伏尔泰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对欧洲君主专制和基督教(神学)专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权利等启蒙思想。

(4分)

34.

(1)价值: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呈现藏汉合壁的建筑风格;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

(4分)

(2)特点:

尊重当地宗教习俗,单列行政区划,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职官僧俗并用,军民通摄。

(4分)

(3)措施:

1965年设立西藏民族自治区;2006年建成青藏铁路。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