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3811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docx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

社会经济制度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干字为本,开拓进取,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竞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将今年我区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区情,深入推进制度创新  

  **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全年共出台创新性文件401个,以区委、政府文件印发94个,以街道或本单位部门文件印发307个。

通过制度创新,努力形成靠制度管理、用制度监督、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重点内容,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发展需要、符合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营造,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制度创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依法行政、精简高效、重心下沉、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流程,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对原有行政审批项目28项,管理服务项目114项,内容管理项目22项,市级历次下放项目63项进行了新一轮的全面清理、精简、合并,最后保留区级行政审批项目34项,区级管理服务项目89项,内部管理项目40项。

二是全面推进“阳光政务”工作。

印发了《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印发重大决策听证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在全区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和政务信息查询“阳光政府”4项制度,努力打造高效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务实政府、廉政政府。

  

  2、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为进一步加快投融资制度改革,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区关于深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区区级财政性投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区关于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核准、备案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深化财政综合改革、创新财政管理制度,规范和创新财政性资金的银行存放管理模式,制定了《**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存款余额集中统一管理实施方案》。

全区110家单位3亿元资金全部收缴回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使用。

三是以区城投公司和水资源公司为平台,积极开展银政合作,共融集建设资金14亿余元,保障了全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财政承诺还本付息的方式,搭建融资平台,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四是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

一方面是通过发售理财产品融资。

为推进**区“四退三还”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区政府委托富滇银行和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理财产品,融资用于**区“四退三还一护”建设项目。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拓宽“银政合作”渠道。

我区在继续巩固与富滇银行、农信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银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主动争取更多驻昆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支持。

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通过与我区开展“银政合作”,实现了与县“银政合作”的零突破,为今后与县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畅通了渠道。

五是逐步建立完善了融资担保体系,成立了云南云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

六是制定《**区政府基本建设项目“BT”投资建设模式管理暂行办法》,对辖区城乡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水利工程等非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采用国内外通行的BT建设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通过财政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投资软环境和招商引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积极推进我区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制定了《昆明市**区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共收集了68家预算单位、2700余人的信息资料,交由公务卡代理银行办理。

通过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行政成本控制,把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4、积极推进公务用车专用定额包干管理工作。

制定下发了《**区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经费管理使用试行办法》,向全区62家预算单位发放了“公务用车专用卡”,以“工作为主、兼顾职级、统筹管理”的原则,实行“定额包干、按季核拨,超支不补、剩余结转”的办法,按照人均400元/月的标准,由区财政将定额包干经费核拨各单位。

在收回的270辆车中,公开拍卖了158辆,组建成机关公务交通应急服务车队60辆,30辆调整充实到法检两院和区综合执法局作为执法用车;22辆已达到法定报废年限,作报废处理。

通过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经测算,XX年定额包干经费总计480万元,比XX年—XX年交通费年平均支出949万元减少469万元,节约了49%,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

  

  5、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一是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修改、完善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为其发展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环境,制定了《**区关于服务和扶持企业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区关于对重点企业实施特殊保护的管理办法》、《招商引资帮办制度》和《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110工作机制》。

二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六制”的落实,实行“全程制、保姆式”服务,努力营造“三最四低”的投资环境。

三是成立了**区招商引资服务分局、外联分局、内培分局,进一步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服务效能,提升投资软环境,为进区项目做好优质、快捷的服务。

四是建立**区区级领导联系驻区异地商会、行业商会制度,加强与各商会的沟通交流,促进商会在以商招商中发挥作用。

五是成立**区企业联合会、**区企业家协会,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

六是创新招商方式,利用“昆交会”、“珠洽会”、“农博会”等招商引资推荐会,大力宣传**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

同时,运用以商招商方式积极主动为驻区企业上门服务,为客商创造发财兴业的机会和环境,让驻区企业充当义务宣传员,推荐**区。

重新修订编制了《**区招商指南》、《招商引资项目册》。

通过利用互联技术,我区将区级各职能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职能、职责向社会进行公示,全面介绍**招商引资概况,吸引了更多投资者了解**、投资**。

  

  6、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牢固树立**区的崛起必须靠工业的意识,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的观念,把发展工业纳入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工作议程。

二是建立规划项目立项的论证机制。

在工业园区管委会成立专门的规划项目论证评审组,每上一个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项目的论证评审,实行项目的科学决策。

三是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税务登记在**区辖区内,技术领先、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在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是加大海口工业园区发展突破力度。

制定了《昆明海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昆明海口工业园区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了园区行政框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7、不断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模式。

一是在昆明市率先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授权行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等43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行政处罚权或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职权,以城市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成效。

同时,在各办事处组建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由综合执法分局下派,实行执法分局和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

通过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范执法行为,逐步解决城市管理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实现城市的依法管理和长效管理。

二是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引入城市管理,建设“数字城管”系统。

完成了区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

主要街道办事处购置并配备了“城管通”,实现了综合指挥中心、城市管理人员、区便民热线的联动管理。

资金投入的加大,装备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改善了**区城市管理长期以来“信息传递靠喊,执法取证靠等”的传统管理方法,实现城市管理部件的数字化、络化和空间可视化,构建“大城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快速反应机制、处置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综合协调、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科学规范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创新“城中村”清扫保洁管理模式,把“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按照城市道路环境卫生管理标准进行统一管理,按照“区级监督、街道负责、社区组织、小组实施、市场运作、考评奖励”的原则,以居委会为单位,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明确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全社会联手参与,由办事处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开招投标确定有资质的清扫保洁公司进行清扫保洁。

  

  8、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

一是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处对镇、居对村、组对组”的三级帮扶络,进一步扩大帮扶面,使城乡在纵向和横向上实现整体联动,真正体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是建立区级机关联系山区村委会及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制度,全区81家单位与21家村委会336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智力、科技、资金、物资、信息、项目等帮扶方面帮助联系点发展。

三是开展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非公有制企业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倡导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区级民主党派、区侨联、区台联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结对帮扶12个村委会。

通过1个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1户非公有制企业“一企联一村”等形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科技、人才优势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信息优势,扎实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积极探索“城中村”改造新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城中村”改造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并配备规划、土地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城中村”改造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城中村”改造招商引资工作制度,制定了**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宣传策划方案,利用平面新闻媒体、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度的系列报道,并在“昆明**”和“**招商”上公布我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基础数据资料、政策措施、招商引资流程、领导小组内设机构分工及人员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充分利用互联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面向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进行宣传,并提供上“城中村”重建改造咨询服务,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

三是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城中村”改造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

为切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暂行办法》。

同时,建立“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公安消防、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联合办理的“直通车”和“绿色通道”,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优质服务、全面提速。

四是建立“城中村”改造工作每周例会制度。

为及时研究和处理改造工作当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五上午召开由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例会,加强了工作信息的反馈。

  

  10、深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对全区61所公办学校中的41所学校进行了校长公选。

二是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创新招聘方法,选拔优秀人才。

三是稳步推进在教职工聘用和人事代理工作,成立了**区人才服务教育分中心,进一步优化教育人才资源配置,实现教职工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四是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依托名校,与北师大合作开办“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

五是进行教育科研机构改革,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和电教馆进行整合,成立**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建制,并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的验收。

六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全市率先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目前全区234所中小学校中,有133所属民办学校,承担了全区%的中小学生教学任务,有效缓解了公办学校教学压力。

七是按照“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城乡联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10所公办幼儿园组建成“昆明市**区幼儿教育集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幼儿学前教育,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

八是加大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通过“云南省药品耗材采购交易监管系统”上采购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省卫生厅补充70个品种目录范围内药品,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上采购基本药物达100%。

起草了《**区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药品食品监督、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的工作,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城乡医疗体制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1、建立干部教育新机制。

一是创新培训方法。

把“请进来”和“走出去”、计划调训和“菜单式选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干部教育培训新途径。

选派干部到国外、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在比较中找准差距、拉高标杆,助力**发展。

二是拓展培训内容。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开展“都市经济知识”培训,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和总部经济发展。

三是健全培训机制。

把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奖惩和任用的重要方面,完善干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拟任人选全部实行常委会票决制。

研究和制定了《**区连续公开推荐提名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考察预告、差额考察、票决制、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

  

  12、建立健全双监督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机制。

坚持把软环境建设督查工作纳入全区的目标管理督查工作之中,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督查与软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双监督体系,制定了《**区目标管理督查工作规则》和《**区目标管理督查考核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切实加强目标管理督查职能,进一步提高执行力。

二是建立督促检查统筹协调制度,确立了以区级领导、目标管理督查部门、各类工作目标具体承办单位上下衔接、责任明确的目标管理督查体系。

三是完善分解立项制度。

健全和完善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目标管理督查倒逼机制。

通过目标管理督查,有效推动各项决策落实。

四是建立重点项目目标奖励工作机制。

出台了《**区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实行考核奖励的实施意见》,设定了10项重点工作目标奖。

此外,还设定了“区委书记、区长奖”,对在年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五是建立完善目标管理督查成果运用机制,初步形成领导亲自督查、督查部门联合督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配合督查、目标管理督查系列部门现场督查的“大督查”工作格局。

六是创新监督办法,建立全市较先进的电子监察系统。

七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区纪委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关于对村委会主任离任或任中审计的实施意见》、《关于村组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

八是推行“云岭先锋”工程党建目标责任制,定期不定期组织“云岭先锋”工程特邀监督员、党建视导员、党建指导员采取多种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

九是成立**区内部审计协会,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

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全区的督查措施到位、目标落实到位、激励惩罚到位。

  

  二、我区制度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  

  1、转变职能,进一步优化了发展软环境。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制定下发了《**区领导干部问责办法》、《首问首办责任制规定》、《服务承诺制规定》、《限时办结制规定》等规定,为企业做好服务。

实现行政审批部门的“两集中、两到位”,做到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所有手续进中心,实行“一窗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好又快发展。

  

  2、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制度体系,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健全完善了《中共**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区政府常务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围绕深化行政、财政体制改革,出台了《**区区级财政资金支出和投融资项目评审实施办法》、《**区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区财政国库授权支付流程》、《**区区级财政性投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前期管理暂行办法》、《**区关于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区关于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核准、备案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区财政国库直接支付流程》等制度;围绕规范行政行为,制定和实施了《**区领导干部问责办法》、《首问首办责任制规定》、《服务承诺制规定》、《限时办结制规定》、《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区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通知》等规定。

围绕推进全区重要工作任务的落实,研究制定了《**区目标管理督查工作规则》、《**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目标管理督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区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实行考核奖励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围绕加强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了《**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区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区XX-2020年社区医院布点布局规划》、《**区区属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意见》、《**区实施“两后双百”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围绕加快工业发展,制定了《**区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关于扶持和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制度;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区关于加快推进“四创两争”工作的实施意见》。

力求通过制度创新,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社会事务。

以“最灵活的政策措施、最灵活的管理制度、最灵活的改革举措”,把被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把潜在的生产力激活起来,把全社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发展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各个方面的创造力。

  

  3、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对行政体制改革、招商引资、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是区域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1-9月**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3%;1-10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9971万元,同比增长%;1-9月实际引进项目394个,协议总投资77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万美元。

二是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突破、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创两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中村”改造重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滇池治理步伐加快;积极营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的制度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少数部门对制度创新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制度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招商引资的项目引进中依然存在项目受土地、规划等制约的问题,区域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一定的限制,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制约;三是各项制度创新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对建立健全的制度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开展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工作的思路  

  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依法治市暨制度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性、实效性、有序性、稳定性、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按照上级政策法规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工作措施规范化、本地工作特色化的要求,通过制度创新,努力形成靠制度管理、用制度监督、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最大法宝。

充分认识**区作为昆明市主城核心区之一,对昆明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省、市委的重要精神以及各项工作安排的贯彻落实,不仅要做到迅速、准确、全面,而且要富有创意、创新、创造,做到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改革当先、开放抢先、创新争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解放思想中,不仅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敢于摆脱定势、突破传统、超越常规。

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大胆解放思想,迅速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所有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变革,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浓厚氛围。

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制度创新作为**区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指示、推进思想解放的核心内容。

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讲会、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在各委办局开展按照如何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对所有现行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进行一次普遍的核查,找出创新的突破口,提出新的制度要求。

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顽强的创新精神,把深入开展制度创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实施。

营造有利于制度创新的浓厚氛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挖掘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宽容创新中的失误,允许创新中的曲折,善待创新中的失败,对基层的探索性实践大力支持而不横加干涉,对基层的创新举措热忱鼓励而不评头论足,对基层探索中出现的问题热情帮助而不简单指责,使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成为时代潮流。

要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

积极培育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土壤,凡是有利于制度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都要支持。

积极培育有利于制度创新的用人机制,对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

对取得重大制度创新成果的人要予以重奖,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建立有利于制度创新的保障机制,为创新扫除障碍、拓展空间,努力形成锐意创新光荣、保守僵化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是全面拓宽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范围。

经济社会制度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发展,只能依靠经济社会制度创新,把潜在的生产力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利于**发展的一切积极因素。

在经济发展方面,要紧紧围绕工业突破、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业园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投融资改革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积极探索促进非公经济深入开展的扶持政策,在宣传发动、优化环境、创业培训、推动实践等方面狠下功夫,真正实现低门槛准入,低成本运作,低风险经营。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从农业产业化调整、乡村生态旅游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途径,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在社会事业方面,大胆创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形式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断探索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在实现城乡均衡教育、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建立起促进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

在党的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适应科学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