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5128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docx

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13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科)

考试时间:

10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说法错误的是()

A.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

B.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耗氧量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中

D.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胰岛素含量增加

2.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肌肉的症状分别是()

A.松弛、僵直B.僵直、松弛C.松弛、松弛D.僵直、僵直

3.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跑时运动员通过出汗排出①②④中多余的水分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B.液体①中含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进入①,经循环系统运输到发炎部位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②,再进入①后运输到相应部位

4.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浆和组织液②淋巴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②①B.②④C.③④D.①④

5.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7.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8.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000g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

如果将甲、乙两种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哺乳动物

海水

尿液

灌饮

氯浓度(相对值)

排出

氯浓度(相对值)

1000

535

1350

400

1000

535

165

820

A.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B.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

C.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D.表中资料不足,不能判断结果

9.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一定更显著

10.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体进行治疗,目的是()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原B.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C.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抗体D.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11.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获得免疫比较好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1

2.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刺激b点,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

C.若刺激a点,乙电位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已经受损

D.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1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14.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

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空腹)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下表表示4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

下列对四组实验前后血糖含量的比较可能不合理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组别

在饲料中添加普通胰岛素饲喂

在饲料中添加Boc5饲喂

注射普通胰岛素药物

注射

Boc5

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

a2

b2

c2

d2

A.a2

15.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16.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C.抗利尿激素增加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7.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四种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同时能合成e激素 ⑤寒冷能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直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

18.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所以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的增殖速率成正比

C.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D.艾滋病病人的T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系统功能被破坏,该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号瓶、4号瓶、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影响TSH的分泌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3号瓶、4号瓶对比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20.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21.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应当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d浓度

2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B.BC.cD.d

23.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为10-10mol·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FB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2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25.如图是利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幼茎切段,记录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后绘制的曲线。

分析曲线后你能说明下列哪一项()

A.植物激素间的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植物激素间的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的连锁调节作用

26.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量()

A.增加,以抑制其生长       B.增加,以利其生长

C.减少,以抑制其生长       D.减少,以利其生长

27.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8.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才能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9.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

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内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受外源性因素的调节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30.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下表中的诗文与所蕴含生命科学知识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古代诗文

对应的生命科学知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植物的向光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捕食

3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33.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34.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35.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306只,应该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36.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物种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3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600gB.900gC.1600gD.5600g

39.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过程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

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40.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4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42.如图表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

B.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

C.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

4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4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4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6.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48.水稻中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49.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①黄鼠×黑鼠→黄鼠2388∶黑鼠2390;②黄鼠×黄鼠→黄鼠2468∶黑鼠1235。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能判断小鼠皮毛颜色的显隐性B.实验①中黄鼠很可能是杂合子

C.实验②中亲本小鼠均不是纯合子D.纯合的黄色小鼠可能在胚胎期死亡

50.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51.(10分)豌豆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现将F1(Bb)自交产生F2,请回答

(1)F2代中纯合子比例是________,若F2代豌豆自交,则F3中高茎∶矮茎=______。

(2)F2代高茎中纯合子比例是_____,若F2代豌豆高茎自交,则F3中高茎∶矮茎=____。

(3)孟德尔设计了___________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52.(10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

53.(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请依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乙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该结构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

(3)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5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

(3)甲种群生物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这对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

(4)甲种群生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5分)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最好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曲线;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三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缓解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长安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非毕业班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理科)

考试时间:

100分钟,分值9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A

C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D

C

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