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1827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学案鲁教版

第5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5课标Ⅰ,7~9题,12分

2011课标文综,36

(1)、(3)题,16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命题重点:

资源问题、灾害问题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都是人类关注的热点内容。

考查形式:

选择题、综合题出现的频率相当,往往以图文资料为载体,结合时事热点命题。

难度系数在0.6~0.7。

热点探究:

“一路一带”沿岸的资源及灾害问题。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

2016课标Ⅰ,43,10分

2016课标Ⅱ,43,10分

2016课标Ⅲ,43,10分

2015课标Ⅰ,43,10分

2015课标Ⅱ,43,10分

2014课标Ⅰ,43,10分

2014课标Ⅱ,43,10分

综合题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

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

2.理解:

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

3.应用: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共同特征

[核心知识再现]

一、认识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

(1)可再生资源:

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等

(2)不可再生资源:

如矿产资源。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特征

表现

举例

开发利用要求

分布

的不

平衡

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某些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

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

分布的不平衡性

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性资源间的联系

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光热资源丰富

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

数量

的有

限性

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

各种矿产资源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

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

利用

的发

展性

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

以资源利用为例:

产业革命前,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产业革命以来,以煤炭利用为主;“二战”以来,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

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

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主要生产方式或标志

狩猎、采集

种植、养殖

蒸汽机的使用

数量对人类的影响

不大

较大

很大,并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

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较大

较大

含义和标准已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

利用方式

简单、单一

较少

多样化

利用率

中等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较小

较大,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很大,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越来越严重

[高分素养提升]

(2016·长春模拟)读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

(1)~

(2)题。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B.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

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D.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2)从图中信息可知自然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  )

A.分布的不平衡性B.资源间的联系性

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长;虽然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增长,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低,所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消费比重上升,煤炭与石油消费比重下降;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天然气,但它是常规能源,不是新能源。

(2)题,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然资源利用的发展性特点。

答案 

(1)D 

(2)D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具体如下图所示: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 风能的分布及应用

(2014·四川文综,6)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析 第

(1)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南部风功率密度等级最低。

根据材料,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也就是这个方向来的风最多,所以,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故选A。

(2)题,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风力发电站目前应选择风能资源丰富,容易开发,距我国陆上经济发达区近的海域进行开发。

四地中只有②地最近,且位于大陆架浅海区,所以最合理的是②地,故选B。

答案 

(1)A 

(2)B

考点二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核心知识再现]

1.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

自然

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滥垦草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

林开荒,对野

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

灌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

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渍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途径

要 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重视保护

要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生存环境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高分素养提升]

 (2017·河北五校联盟质量检测)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下图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1)~

(2)题。

(1)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  )

A.由南向北逐渐加重

B.从自然条件看,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D.大致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2)以下地区水贫困状况及主导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贵州—低—喀斯特地貌广布B.河南—低—工业节水措施推广

C.新疆—高—夏季高温蒸发量大D.海南岛—高—面积较小且起伏较大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农村水贫困程度大致与水资源分布状况相吻合。

(2)题,贵州水贫困程度高,故A错;河南水贫困程度低与农业节水推广有关,故B错;新疆水贫困程度高与降水少有关,故C错;海南岛水贫困程度高与陆地面积小,地形起伏大,贮水空间小有关。

答案 

(1)B 

(2)D

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

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

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真题考向探究]

考向一 海水资源开发背景分析

 

1.(2015·课标Ⅰ,7~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

(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 第

(1)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和海冰的形成条件。

由材料知,海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另外,水面稳定更适宜海冰形成。

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海湾处水面较稳定,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故选B。

(2)题,主要考查影响海冰资源分布的因素。

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4℃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

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多于60天,日数最多,故A项正确。

第(3)题,主要考查资源开发的条件。

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4℃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故B项错误,A项正确;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D项错误。

答案 

(1)B 

(2)A (3)A

考向二 淡水资源不足原因及解决措施

2.(经典高考题)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

(1)题,由图2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年降水量超过2000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分析。

(2)题,本题属开放性试题,答案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出一种时需说清理由。

答案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2016·广东湛江模拟)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B.风能C.森林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

解析 第1题,该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西北明显偏少,为水资源。

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答案 1.D 2.B

(2016·锦州模拟)下表是“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回答3~4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3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都是相对的,受世界探明储量和本国保有储量的变化而不同。

第4题,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应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 3.C 4.C

(2013·安徽文综,27)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解析 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地质历史时期埋入地下的动植物有机体经过一定的作用形成的,而动植物有机体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石油、天然气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伏尔加河的水能来源于太阳辐射使水汽蒸发而形成的势能,也是来源于太阳辐射,因此二者的能量来源是相同的,均属于太阳能。

伏尔加河沿岸地区水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开发。

石油、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管道运输实现的。

答案 C

(2016·德州质检)读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说明该地区(  )

A.劳动力数量少B.农业粗放经营C.水资源短缺D.水土流失严重

7.该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

D.加大水利建设和科技投入,确保高产、稳产

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区人口和耕地占全国比重大,而水资源比重较小,说明该地区水土资源不协调,水资源短缺严重。

第7题,因为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应重视水利建设,并加大科技投入研究抗旱良种,确保农业发展高产、稳产。

答案 6.C 7.D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9.解决③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B.修建梯田C.大力开采地下水D.跨流域调水

解析 第8题,结合四地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和人文特点知,③地位于华北地区,地处东部季风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经济发达,需水量大,该地区水资源缺乏。

近海养殖多用海水。

第9题,解决我国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最有效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答案 8.C 9.D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

11.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解析 第10题,该地以宜林、宜牧地为主,属低山丘陵地形;而土地利用中耕地所占比重过大,因此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11题,退耕还草还林是现阶段该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 10.B 11.B

(2016·合肥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这种路灯所利用的两种能源的共同点有(  )

①都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②能源丰富区分布一致 ③都属于清洁能源 ④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为了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科研人员对新能源路灯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太阳能蓄电池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转动。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从春分到秋分,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

C.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D.冬至日附近,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

解析 第12题,风能、太阳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都属于清洁能源。

第13题,冬至日我国昼短夜长,因此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转过的角度最小。

答案 12.C 13.D

二、综合题

14.图1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2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1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

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M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N地风能资源缺乏的原因。

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1可知,柱状表示装机容量,曲线表示发电成本,装机容量增大,发电成本降低。

主要原因结合题干来回答,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问题要求开发风能资源。

(2)题,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M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是受夏季风影响小,冬春季节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远离我国东部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第(3)题,由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可知N地是四川盆地,离冬季风源地远,盆地地形,风力小;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水能。

答案 

(1)变化特点:

快速增长。

主要原因:

①矿物能源逐渐枯竭,能源需求增大,供需矛盾加剧;②技术进步使发电成本下降;③开发风能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

(2)自然原因:

①夏季风力相对较小;②易受冰冻、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影响;市场条件:

远离消费市场、输电距离远。

(3)原因:

①离冬季风源地远;②受盆地周围山地及高原影响,风力减弱。

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为水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