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26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5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对应学生用书第10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原始社会)

自然条件

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15~19世纪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

2.人口流动

(1)概念: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

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3)影响:

[理解—要点突破]

1.国际人口迁移的发展变化

(1)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区经济发达或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特点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主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的人口迁移

(1)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和特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频繁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变化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D.C1到A1

1.D 2.C [第1题,当前,叙利亚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国内持续动荡,也就是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战争属于政治因素。

第2题,涌入“叙利亚邻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2018·保定模拟)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六,2013年人口约为2305万。

同时,澳大利亚生活水平相当高,人均寿命达82岁。

澳大利亚政府曾于2009年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

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迫使新政府公开抛弃该计划。

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外来移民增长快

D.人口平均寿命长

4.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改善人口结构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人口寿命D.均衡人口分布

3.C 4.A [第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五年中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率在1%左右,作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因而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高的原因与外来移民增长快有关。

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均寿命高,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大量接收海外移民,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的老龄化。

]

◎考向2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读2005~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完成5~6题。

【导学号:

98510112】

5.甲、乙、丙、丁四地中,表示贵州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省级行政区中,相互间迁移人口数量较大的是(  )

A.安徽→贵州B.上海→北京

C.贵州→浙江D.江西→江苏

5.A 6.D [第5题,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向外迁移量较大。

第6题,江西与江苏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西向江苏迁移的人口较多。

]

(2018·海口检测)下表是深圳市2001~2013年人口变化统计资料表。

读表,完成7~8题。

年份

常住人口(万)

户籍人口(万)

户籍人口占比(%)

外来人口占比(%)

2001

468.76

132.04

28.17

71.83

2003

557.41

150.93

27.08

72.92

2005

827.75

181.93

21.98

78.02

2007

861.55

212.38

24.65

75.35

2009

891.23

241.45

27.09

72.91

2011

1046.74

267.9

25.59

74.41

2013

1062.89

310.47

29.21

70.79

注:

常住人口=外来人口+户籍人口

7.深圳市2003~2005年常住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多

B.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户籍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D.户籍人口数量急剧增多

8.表中所示的深圳市人口特征,可能导致(  )

A.深圳社会缺乏活力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C.全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D.春运时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7.A 8.D [第7题,2003~200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急剧增多,户籍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外来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说明外来人口增速远远快于户籍人口增速,A项正确。

第8题,表中所示的深圳市人口特征为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远高于户籍人口所占比例,而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使社会活力增强,A项错误。

深圳市的外来人口并非全部来自中西部,而且深圳市的外来人口与中西部的人口总量相比,仅占一小部分,不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足,B项错误。

深圳市外来人口的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对全国的老龄化水平并无影响,C项错误。

深圳市外来人口春节时回乡过年,会加重春运的交通压力,D项正确。

]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106页)

[识记—基础梳理]

人口迁移的原因

(1)主要: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次要: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易误点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两个变化”即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三个因素”即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理解—要点突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社会因素

①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8·湖北新联考四模)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1.B 2.A 3.C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

故B正确。

第2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

第3题,乙表示广东省。

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

]

(2018·上海联合测试)“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原因B.家庭矛盾

C.自然空巢D.国家政策

4.D 5.A [第4题,读图可知,丁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重,因此最有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

第5题,由于我国城乡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

]

[解题技巧]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考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识记—基础梳理]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1)迁出地:

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用。

(2)迁入地:

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2)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理解—要点突破]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2.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1)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是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

下图是1980~2009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的时空演化轨迹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2009年,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  )

A.在经度方向上向东移动了约0.07°

B.整体上向西南方向移动

C.2006~2007年移动幅度最大

D.在纬度方向上向北移动了约0.06°

2.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人口重心移动的因素最可能是(  )

A.水资源      B.文化教育

C.生育政策D.自然灾害

1.B 2.A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向西移动了约0.07°,在纬度方向上向南移动了约0.06°,说明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1985~1986年,人口重心移动幅度最大。

第2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其人口重心整体向西南移动,说明西南部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水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聚集。

]

◎考向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思维流程]

3.C 4.B [第3题,根据题意,迁出(入)人口=迁出(入)比重×人口总数。

据图,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虽然略高于四川,但四川人口数量远多于贵州,所以四川的迁出人口数多于贵州,A项错误。

上海虽然迁入人口比重高于广东,但人口总数远少于广东,故上海迁入的人口数少于广东,B项错误。

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就自然增长率而言,浙江和江苏都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二者的自然增长率差别不大,从图上可以看出,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项正确。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越低,故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D项错误。

第4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欠发达地区迁入相对发达地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从省级行政区域人口迁移看,皖、赣、黔三省属于欠发达省份,人口以迁出为主,且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所以当地老龄化进程加快,沪、京、津属于相对发达的直辖市,人口以迁入为主,且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延缓了当地老龄化进程,故B项正确。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无论是人口迁出地区,还是人口迁入地区,城市化水平都会有所提高。

]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5~6题。

5.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6.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5.D 6.C [第5题,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项D正确。

第6题,人口的合理流动,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选项A错误。

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选项B错误。

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从而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选项C正确。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能改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选项D错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