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901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年班第组

报告撰写人:

学号:

成绩:

组员:

 

2012年12月21日

 

目录

1.目的任务

2.材料工具人员

3.调查区自然条件

4.结果与分析

5.改良利用意见

6.总结式摘要或体会

 

一、目的任务

1.实习目的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的规律,及土壤形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2.实习计划

第一天:

资料阅读,了解实习目的、要求、调查区自然情况和土壤调查方法。

熟悉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确定土壤调查路线。

第二天:

野外调查采样。

掌握标准地土壤调查方法,了解土壤分布、特性及其与植物(林木)生长的关系,采集分析土壤样品。

第三天:

实验室(样品)分析测定。

第四天:

全班总结、交流。

第五天:

资料整理,撰写小结报告。

(小组长撰写小组总结报告,成员每人完成小结1篇。

二.材料工具人员

品名

数量

品名

数量

铁锹

1

pH指示剂

1

十字镐

1

布袋(附标签)

若干

手锄

1

地形图

1

罗盘仪

1

剖面记载表

若干

背包

1

小刀

1

纸盒

若干

皮尺

1

布尺

1

测高仪

1

人员分工:

组长:

记录员:

挖掘剖面:

剖面观察:

pH测定:

坡度测量:

测树的胸径及高度:

采样:

三.调查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

东与句容县林场接壤,北靠下蜀乡,西部和南部与亭子乡毗邻。

(2)气候条件

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据句容县气象站和林场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96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955年)。

历史最早初霜10月27日,最晚终霜4月16日,平均无霜期233天。

日平均高于10℃的植物生长期为226天,总积温4859.6℃。

年平均日照21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9%。

年平均降水量1055.6mm,但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份达1408.3mm(1962年),最少为425.2mm(1978年)。

降水以夏季最多,其次为春季和秋季。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

各月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超过20m/s,春夏两季多偏东风,秋冬两季多东北风。

初雪日期最早为11月20日,最迟在3月27日。

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是东西走向,形成天然屏障,使北风和西北风难以长驱直入,对林木生长有利,林内的常绿成分也较多。

(3)地形

全场可分为低山、丘陵、谷底三种地形。

场内武岐山最高峰海拔377.8m,空青山322.6m;丘陵区一般100m左右;谷地75m。

相对高差302.8m,地形起伏不大,属低山丘陵区。

(4)地质简况

下蜀林场面积虽然不大,但所见地层和地面物质较为复杂,下面就林场地质状况作一简述:

新生代:

现代冲积层,分布于丘间谷地。

坡积及洪积层,分布于山坡及山麓间,有石砾。

第四纪下蜀层沉积物,黄褐色有红色粘质、深厚、底部有铁锰结核及灰色斑纹且往往上覆坡积物,本区大部分由此构成。

中生代:

白垩纪———第三季侵入岩,多数中性岩类,极易风化,大馒头山顶部新场部及武岐山、空青山的南坡有成片分布。

侏罗纪象山层,多为砂岩,较易风化,大馒头山北坡呈带状分布。

古生代:

二叠纪船山、栖霞灰岩,前者灰白质纯,后者灰黑,零星分布于武岐南坡,山腰下部,石炭纪乌相系(五通系),多为石英质砂岩,坚硬不易风化而构成山脊。

多分布于武岐山、空青山顶部及山腰中部。

志留纪高家边层,棕绿、灰绿色砂页岩,含泥质、灰质,层理面含白云母,易风化,氧化后铁质侵染而显黄棕色。

(5)植被

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场内的天然林以栎类(麻栎、栓皮栎、白栎、短柄枹树、锐齿槲栎、毛粟等)次生林为主,并杂有化香、枫香、黄连木、刺楸、朴树、榉树、槟榔、黄檀、响叶杨、山槐、三角枫、五角枫、野漆树、盐肤木、皂荚、野柿等落叶树种。

以及冬青、枸骨、石楠、乌饭树等常绿树木;林下灌木主要有:

茶条、八角枫、枸骨、楤木荚莲、胡颓子、牛奶子、满山红、六月雪、白鹃梅、芫花、山胡椒、短穗竹、水竹等;藤本植物有:

紫藤、野葛、千金藤、青藤、菝葜、木防已、木通、络石、金银花等;林下常见草本植物有:

阔叶麦冬、天门冬、海金沙、百部、玉竹、黄精、太子参、明党参、紫参、桔梗、紫花地丁、地榆、夏枯草及白茅等禾本科植物;还有阴生的蕨类和苔鲜等低等植物。

据不完全统计,场内天然和人工引种栽培的木本植物有72科、279种;草木植物72科、358种。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频繁、自然植被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日益减少,而被人工森林群落所取代。

人工森林群落主要有:

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

(6)水文条件

本场境内无常年固定水系,但武岐山与空青山之间,有常年溪水流淌,汇集于附近的北山水库,本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目前已打机井三口,是林场生活及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

(7)土壤

根据传统的观点,下蜀林场属于黄棕壤土壤地带,但是传统的看法只能适合于大范围的土壤地区,对象下蜀林场这样的小范围(或小区域)内,其土壤类型可能就不完全符合传统的分类观点。

根据1987年全国土壤分类草案,下蜀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

1.石质土:

主要位于武岐、空青山顶部平缓之处,多为石英砂岩残积物,其细土极薄,约为5cm左右,其剖面特征为:

从地表起至50cm深度内未见基岩面,但有半数以上厚度的土体含直径≥3毫米的颗粒在70%以上,根据盐基饱和度不同,还可分为:

a.饱和石质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但无石灰性的。

b.不饱和石质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的。

c.石灰性石质土:

石质土中具有石灰性的。

2.粗骨土:

主要位于武岐、空青山上坡,从地表至50cm深度内未见基岩面,但有半数以上土层含直径≥2毫米的颗粒35-70%,还可分为:

a.饱和粗骨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但无石灰性的。

b.不饱和粗骨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的。

c.石灰性粗骨土:

粗骨土中具有石灰性的。

3.薄层土:

主要位于武岐、空青山坡中部,其从地表到50cm深度内即出现基岩层面。

根据盐基饱和度不同,可分为饱和薄层土和不饱和的薄层亚类。

a.饱和薄层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但无石灰性的。

b.不饱和薄层土:

盐基饱和度<50%,或pH<5.5的。

4.黄棕壤:

主要位于武岐、空青山的下坡、坡麓及高阶地上。

具有黄棕壤的一般特点,根据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之间的不同,又可分为:

a.典型黄棕壤亚类

b.粘盘黄棕壤亚类:

具有粘盘性。

c.贫盐基黄棕壤亚类:

盐基饱和度<35%

5.石灰土:

其又可分为红色石灰土亚类和棕色石灰土亚类。

 

四.结果与分析(土壤类型、分布规律、性状)

本次实习主要取以下五种土样:

编号

地点

地形

地势

母质

排水状况

地下水位

侵蚀状况

土壤野外定名

植被

备注

1

林场北部500米处

缓坡

较为平缓

下蜀黄土母质

厚层黄棕壤

松柏类,胸径为8.3cm,高5m

发现在土中冬眠的白色蠕动的幼虫蛹及蚯蚓

2

武岐山南坡坡脚

坡底

坡向:

南偏西35°,坡度21°

石灰岩坡积母质

中层黄棕壤

松柏类,胸径为29.5cm,高25m

3

空青山东南坡下部

坡底

坡向:

南偏西40°,坡度32°

石英岩坡积母质

轻度

中层黄棕壤

毛竹胸径19.3cm,高6.5m

有蜈蚣

4

空青山南坡中部

中坡

坡度15°

石英岩残积母质

中等

薄层黄棕壤

栎树胸径24.15cm,高18,6m

5

空青山顶部

坡顶

坡向:

南偏东20°,坡度25°

石英岩残积母质

重度

黄棕壤性石质土

杂交阔叶栎林,毛竹胸径10cm,高15.6m

下蜀林场不同土壤的主要理化性状

厚层黄棕壤

(下蜀黄土母质)

中层黄棕壤1

(石灰岩坡积母质)

中层黄棕壤2

(石英岩坡积母质)

薄层黄棕壤

(石英岩残积母质)

黄棕壤性石质土

(石英岩残积母质)

pH

A层

5.3

5.30

5.3

5.5

3.2

B层

4.8

5.21

4.8

4.9

土壤密度(g/cm3)

1.39

1.36

1.21

1.06

1.02

1.35

0.85

1.37

1.18

最大持水量(g/kg)

303

360

467

562.9

476

289

816

325

371.0

毛管持水量(g/kg)

281

339

379

503.5

389

282

614

287

304.1

田间持水量(g/kg)

266

324

358

477.7

375

272

576

290

275.3

毛管孔隙度%

38.92

46.1

46

53.37

39.7

37.8

52.2

40

35.56

非毛管孔隙度%

2.78

22.8

10.9

6.30

8.9

1.35

83.0

4.1

8.21

总孔隙度%

41.7

68.9

56.9

59.67

48.6

39.15

135.5

44.1

43.77

注:

每指标上面一行数据为A层土壤,下为B层。

第二组在取B层土样时,由于取出环刀时底部没有封好,导致误差较大。

总孔隙度的值超过100%。

制成如下图表:

由图可知土壤密度逐渐减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以及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趋势相似,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有图可知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先增后减再增。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层黄棕壤1的显示比较突兀,由此分析可得该土壤B层的理化性状分析有问题。

由图可知土壤总体偏酸性,且B层酸性大于A层。

由图可知中厚层黄棕壤A层密度大于B层,薄层黄棕壤则是B层大于A层。

由上图可知A层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大于B层,中厚层的田间持水量A层小于B层,而薄中层的田间持水量A层大于B层,由此可以推断A层有机质土壤比B层多。

由上图可知A层孔隙度大于B层,也就是说A层的孔隙数多于B层。

五.改良利用意见

1、增加农家肥,培养土壤肥力。

在作物种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并以农家肥为主,借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敦促土壤中难溶性矿质元素变为可溶性的养料,达到改善耕性和培肥地力的效果。

2、种植耐酸作物,边利用边改造。

常种绿豆、油菜、水稻等耐酸作物,通过整地、施肥、管理,使土壤活化,加深耕层,调整酸度,适应作物良好生长。

3、实行水旱轮作,改善理化性状。

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善土壤耕性和理化性状,又能有效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单位面积的整体效益。

4、适时增施石灰,定向进行改良。

逐年施入石灰,每年每亩施入10至40公斤,直至变为微酸性或中性土壤。

正确的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施肥方式等很重要。

5、改进栽培技术,防止水土流失。

栽培中实行播后盖膜,雨后适墒中耕,调整复种方式,选用碱性肥料。

6、控制废气二氧化碳的排放,制止酸雨发展或对已经酸化的土壤添加碳酸钠等土壤改良剂,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六.总结式摘要或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于土壤学这门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很多的自然地质地貌和土壤,了解了下蜀林场的土壤的一些性状。

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巩固、充实了课堂所学。

我们周二上午是在下蜀林场附近和武岐山南坡坡脚取样,下午的取样则在空青山。

下蜀林场的土壤是以黄棕壤为主,但不同地点的土壤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通过挖掘剖面,并对剖面进行观察,认识了主要的土壤类型以及用专业术语描述土壤的颜色、湿度、质地、结构等,达到了从形态上认识土壤的目的。

同时,初步了解了土壤类型分化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对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如选择挖掘剖面的地点和方法,采集土壤样品等。

周三到周五则是对采集回来的土壤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通过这些处理,我们算出了它们的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毛管孔隙度等,在这些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土壤性状进行一些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下蜀地区pH总体呈弱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水量较大,地层和地面物质较为复杂,表层枯枝落叶较多,土壤类型较多,植被丰富,主要常见的是毛竹、栎树和松柏类。

这些都使我们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激起了我们对于土壤学的兴趣和爱好,并且能够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良措施。

同时,这次实习也锻炼了我们的生存技巧,促进了班级内部以及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让我们认识到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把课堂教学和野外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自己实践之后,我对于挖掘剖面有了新的体会,挖掘剖面并不是我之前所想的那么容易,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挖的深度、观察面的选择等等都关系到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同时观察剖面也是一门技术,从哪些方面观察一个剖面,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剖面等等。

另外,我还学会的一些设备的使用,例如pH试剂,罗盘仪,测高仪等。

但是我们这组取样的时候,在取出环刀的时候底部没有封好,导致我们这组的实验误差较大。

总之,这次土壤学实习我获益匪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