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355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学实习报告.docx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学  院: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南昌工程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学野外实习,主要是认识土壤主要类型,了解土壤类型,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握土壤学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分析。

 

二、实习要求 

(1)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2)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学会使用土壤学环刀。

 

(4)学会挖掘土壤剖面 

(5)学会计算土壤学相关计算。

 

三、实习安排 

实习时间:

2011年6月4日至2011年6月5日。

 

实习地点:

1、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红壤研究所

2、三清山旅游风景区。

3、江西省上饶市玉山七一水库及周边地带。

  

带队及指导老师:

程洪老师 

二、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方面 

实习前,老师给我们做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

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我们要严格遵守。

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精诚团结,互帮互助。

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

 

 二、学习方面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

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

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

对于环刀采集到的土壤,使用90%以上的酒精,进行混合搅拌,点燃,用这种方法将土壤烘干。

处理过的土壤,我们可以使用天平得出各数据并且测出土壤的各项数据。

 

三、物品准备  

教材、书夹、记录本、三角板、铅笔、小刀、方格纸、作业纸等;

 向地质实验室借用:

地质锤、卷尺等。

 

土壤学准备:

环刀,铁铲,橡皮锤,酒精,天平。

三、玉山及七一水库的概况 

一、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二、地形地貌 

(1)流域地形 

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

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

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

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

好,耕地甚少。

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

                   

(2)流域地貌 

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

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

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

 

(1)侵蚀低山区     

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

山脉之分水岭走向:

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

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

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

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

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

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

 

(2)侵蚀丘陵区     

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

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

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

 

 

(3)侵蚀堆积区     

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

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

 

三、山脉与水系 

(1)山脉 

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

 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

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

 

三清山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

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 ,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

大桥头岭   

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

 

凰岗岭,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

 

葛仙公山,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

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

 

太甲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 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

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

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

 

(2)水系 

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

 

流域位置:

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

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

 

支流:

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

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

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

注入库中;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

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

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

 

流向:

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

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

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

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

 

特征:

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

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

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

四、实习内容 

一、土壤学实习时间:

3天,6.3—6.5日。

 

二、土壤的认识。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

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

由于地壳 、水蒸气、 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

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

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

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 。

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

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

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

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作用: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

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腐殖质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又能调节土壤酸碱反应,因而有利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 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微生物的作用:

 

(一)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二)分解矿物质 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

  

(三)固定氮素 氮气在空气的组成中占4/5,数量很大,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

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另外,有些微生物在土壤中会产生有害的作用。

例如反硝化细菌,能把硝酸盐还原成氮气,放到空气里去,使土壤中的氮素受到损失。

 

土壤分层:

土壤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主要由顶土和腐殖质组成,第二层主要由底土(又称心土)组成,第三层则是岩石碎片和基岩。

 

二、实习内容

第一天我们按小组一起坐车去进贤县红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红壤所)。

从早上七点出发到达红壤所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到达红壤所后我们放下行李就在程老师和红壤所的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去红壤所的实验基地去参观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红壤耕地养分的蓄留等研究的试验地。

红壤所老师介绍说他们近期在开展生物、耕地和农艺措施,以及水土流失型养份综合管理等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并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生物活性、流失养分控制等途径,研究扩充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蓄留库容技术,提升红壤坡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在基地我们还发现可以利用植物篱减少水土流失。

参观完红壤所我们就坐车去进贤火车站准备坐火车去上饶玉山,下午四点四十我们登上火车到晚上九点多才到达玉山县。

在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开始了在玉山的实习。

首先,我们进行土壤的采集与试验,我们来到一个实验区,我们需要找到的是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方,然后在这个地方挖剖面土。

 挖剖土的方法:

 

 A.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剖面:

应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 

 B.剖面挖掘与修整:

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即进行挖掘土壤剖面,为了便于观察,必须挖掘形状基本为长方形的剖面, 

 C.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分土壤类型得重要方法之一。

土壤的形态观察主要包括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

根据土壤形态及性质,对土壤层次进行划分。

 

D.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土壤剖面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成土过程以及土壤内部的物质运动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特性。

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结合化学分析,记载土壤剖面的观察内容和土壤基本性质。

 

E.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集土壤,为以后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

 

① ,用托盘天平称出土壤始终和环刀的重量记为m1 

② ,用酒精对土壤进行燃烧,加热至土壤完全干燥。

③ ,用托盘天平称出干土重量和环刀重量记为m2。

 

④ ,把土完全倒出,用托盘天平称出环刀重量记为m3。

 

⑤ ,计算出环岛体积v 

⑥ ,根据:

含水量=(m1-m2/m2-m3)*100%,容重=(m2-m3)/v, 

孔度=(1-容重/2.65), 

三相比(固相:

液相:

气相)=(1-孔度):

含水量:

(孔度-含水量)

实验记录:

序号

土和环刀总重

环刀重

土重

烧后土重

188

336.7

93.4

243.3

175

167

197.8

98

99.8

75.6

190

230

97.8

132.2

119.3

三清山各种土壤及植被分布情况:

海拔

200m

600m

880m

1100m

1140m

1320m

温度

27度

23度

21度

20度

20度

19度

土壤颜色

红壤

山地红壤

山地黄红壤

山地黄壤

山地黄棕壤

山地草甸土

443米---1100米:

鹿角杜鹃,杜鹃花科

马醉木,杜鹃花科

江南越桔,越桔科

马银花,杜鹃花科

豹皮樟,樟科

波叶红果树,蔷薇科

白豆杉,杉科

青钱柳,杨柳科

甜楮,壳斗科

黄山松,松科

满山红,杜鹃花科

岩柃,山茶科

棕脉花楸,蔷薇科

银种花,安息香科

1100米---:

红花油茶,山茶科

包果柯,壳斗科

多脉青冈,壳斗科

猴头杜鹃,杜鹃花科

云锦杜鹃,杜鹃花科

黄山木兰,木兰科

白檀,山矾科

三桠乌药,樟科

具柄冬青,冬青科

二翅六道木,忍冬科

秀丽槭,槭树科

刺叶高山栎,壳斗科

假地风皮,八角科

细叶青冈,壳斗科

1、林下土壤剖面观察

深度

颜色

组成

覆盖层A0

地表以上

棕色

腐殖质层

0~93

黑棕

淋溶层

93~150

黑褐色

淀积层

150~250

黑色

母质层

250以下

2、水稻土壤剖面观察

深度

颜色

组成

耕作层

0-20

棕黑色

犁底层

20-35

黑色

心土层

35-77

棕黄色

底土层

77-100

黄色

基岩层

100

红色

五、实习心得及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使得我们更加清楚了土壤的有关知识,也使我们知道了红壤和黄壤的一些特点和之间的不同,也明白了为什么土壤具有垂直地带性,我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并且了解了采取土样、做土壤剖面的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技能,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交流。

 

老师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