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119056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

一、指导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意识,学会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作业目标:

知识:

1、通过近一个月的对天气特征的观察和记录,做一份天气日历。

2、了解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3、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4、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能力:

1、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记录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

三、作业类型:

观察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资料收集。

四、作业次数:

4次。

五、作业安排:

作业时间

作业名称

第1——5周

做一份天气日历

第7——8周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

第11——12周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第15——16周

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六、作业具体内容:

第一次做一份天气日历

一、知道什么是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等。

画一画天气符号,也可以自己设计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三、怎样制作我们的天气日历呢?

我们的天气日历时间:

9月9日

星期一

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看看与我们的记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四、具体安排:

1、第一小组负责观察统计云量;

2、第二小组负责观察统计风向和风速;

3、第三小组负责观察统计降水量。

五、各小组统计汇报,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进行总结。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那些影响。

第二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设计。

一、作业目标

1、科学概念: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试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试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4、作业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二、过程

1、引入:

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大有小。

那么,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底有多大呢?

2、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学生讨论。

完善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勺食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100毫升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

100毫升的水能

溶解勺食盐,即克食盐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分析研究结果。

勺数

组别

6勺

7勺

8勺

9勺

10勺

11勺

12勺

13勺

14勺

14勺以上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第7组

第8组

5、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次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作业目标: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的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作业重点:

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因高的变化。

作业难点: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过程:

一、引入

在拨动塑料尺的试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尺子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断的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吗?

二、小组制定一个研究方案。

1、预测:

随着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会怎样变化。

我们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2、进行实验

先确定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如:

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能听到四种不同的音高,高、较高、较低、低。

3、确定记录的内容。

三、整理收集到的事实。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高

振动的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四、把我们的观察结果做成一张图表。

五、整理数据

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

六、拓展:

课后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

第四次作业:

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作业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2、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作业重点:

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作业难点: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奔跑起来的时候,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能量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食物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的呢?

二、吃下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1、在右下方记录单上的人体轮廓图中,画出食物可能经过的主要器官。

2、交流想法。

三、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2、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说说这些器官的形状和功能。

3、小实验:

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儿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

如果我们反复揉挤这个袋子,里面的食物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哪一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

4、小实验:

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

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米饭向前移动?

试验中的塑料管相当于我们消化器官的那一部分?

5、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主要经历了那些过程呢?

6、对照人体消化系统图,查阅资料拿一张新的记录纸,修正记录单上的图画。

 

四年级上册

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

(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说明:

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

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说明:

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

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

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

油渍:

发黄、半透明;

水渍:

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

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

水变咸了)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

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

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

3、玻璃棒的用途:

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

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

三、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

观察到:

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观察到:

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

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三)研碎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同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相同时间。

观察到:

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没研成粉末的溶解得慢。

结论:

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说明】

1、本课是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以来,第一次引导他们自行设计对比实验,一定要控制好相同和不同材料,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

2、三种方法同时使用,会使物体溶解得更快。

改进:

可以用高锰酸钾颗粒或方糖代替冰糖,1到2粒,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观察。

净化水的实验:

沉淀

(第7课:

水里有什么)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泥水、药匙。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里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

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的快,水清澈透明。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注意事项】加入明矾的量课前教师要试验好,按同一标准分发给各小组。

净化水的实验:

过滤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经过沉淀待过滤的水和干净的水

【实验步骤】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2次成4层,打开,使其一边3层,一边1层,成漏斗形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干净水浸湿,并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角),下端轻轻抵在3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缘。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水有什么不同?

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事项】

1、过滤必须用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

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

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

规范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可适当在滤纸外围加点水)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慢慢流入漏斗;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边,玻璃棒稍倾斜,可成45度角;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避免滤液溅起来。

四、P20第9课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四、P28第11课植物的叶

(二)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

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

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五、P30第12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

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

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六、P34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实验名称】热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不漏气的塑料袋。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不漏气的塑料袋口朝下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

2、塑料袋罩到火焰上后,我们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胀。

用手摸一摸塑料袋,热乎乎的,手还感到塑料袋要往上跑似地。

松手后,塑料袋上升,升到空中翻转口向上,变瘪飘然下落。

【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先看到塑料袋在火上方慢慢鼓胀,这是塑料袋内空气膨胀引起的,松手后又看到塑料袋上升,这是塑料袋内热空气带动的。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实验说明】

1、规范使用酒精灯。

2、本实验中要引导孩子:

(1)感觉:

塑料袋热,而且有一股上升的力量,说明里面的空气已成为热空气。

(2)看:

塑料袋鼓起来,说明里面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松手后,看到塑料袋上升。

说明热空气轻会上升。

3、如果用“纸蛇”实验,先把纸蛇提起,观察到纸蛇不转。

再把它放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纸蛇转动起来(近一点,再远一点)。

这样对比观察,更有利于说明热空气的性质。

改进:

选用小盘,里面放充足的酒精、棉花,这样产生的热量多,袋子上升的效果明显。

袋子的选择要注意轻的、薄的,长条形的大袋子效果明显。

七、P36第14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一)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器材】注射器(或打气筒)、橡皮。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或打气筒)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或打气筒)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或打气筒)的活塞,观察现象。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说明】手压活塞,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改进:

1用塑料袋装半袋空气,扎住口,这时袋内空气几乎没有弹性。

用手从袋口往里撸,压缩空气,袋子会鼓起来,用手摁一下,明显感觉有弹性。

2、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篮球,一个气足、一个气不足,让学生在拍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得出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二)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器材】气球、曲别针、透明板、塑料线、小车。

【实验步骤】

1、把曲别针做成一金属环,粘贴在气球上方。

2、让金属环穿过拉直的塑料线,把线拉平。

3、将气球吹起松手,看现象。

【实验现象】气球吹起松手,会在铁丝上飞行。

【实验说明】此实验还可以这样做:

把气球吹足气,固定在小车上,松手看现象:

看到小车会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内部的气体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这种现象叫反冲。

实验提示:

1让学生把手放到气球口部感觉空气向哪个方向跑。

2用小一点的气球,不用吹的很大,气球向反方向跑的效果比较明显。

如果出现气球撒手后气球转圈,可以解释因为气球的口朝的方向改变了。

【补充实验】有趣的“气垫船”实验,将气球的口端穿过光盘的圆孔进行粘贴,将气球吹起放到桌面上,气球会像气垫船一样在桌面上滑行。

八、P40第16课瓶“吞”鸡蛋的秘密

【实验名称】研究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目的】知道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器材】玻璃杯、硬板、水。

【实验步骤】

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将硬板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

2、先用手按住硬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到,硬板不会掉下来。

3、将倒过来的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

【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不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实验说明】

1、瓶“吞”鸡蛋是本课的一个导入实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以引人大气压力实验探究。

注意:

选择瓶口要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剥去外壳,为了封闭好,鸡蛋沾上水会更好,而且实验时小头朝下。

2、还可这样做实验:

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迅速塞住瓶口,鸡蛋被“吞”进去。

3、实验完毕,鸡蛋不易取出。

可见本册教学参考书P201瓶“吐”鸡蛋的实验。

实验改进:

1倒扣杯子的实验尽量选用硬一点的纸,平着从瓶口的一边推过去,盖住整个杯口,避免杯口产生气泡。

2如果用软一点的纸,可以在纸上放一块玻璃片,就会避免手不平,瓶口进空气,导致试验失败。

3还可在杯子底部扎眼,用橡皮泥粘住,倒过来时,水流不出,把橡皮泥揭掉,水就流出来了。

实验补充:

1瓶吞鸡蛋时还可以先在集气瓶中倒热水晃一晃,倒出水,把鸡蛋放到瓶口,把瓶子放到冷水中。

2瓶吐鸡蛋时,可以不用三脚架,直接将集气瓶倒扣在一个杯子上,杯口大小和集气瓶粗细差不多,但不能让集气瓶漏下来,杯子里可以倒些冷水。

3在矿泉水瓶底和盖上各扎几个眼,盛上水盖上盖,水会从瓶底的眼流出来,用手把瓶盖的眼遮住,水就不流了。

也说明大气压力的存在。

4把矿泉水瓶内倒热水晃一晃,倒出热水,迅速拧上盖,瓶子会瘪,往瓶子上倒冷水,瓶子瘪的更明显了,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

九、P40第42课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研究水流的力量

【实验器材】小水轮、盛水的容器、大烧杯。

【实验步骤】先检查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

(一)流量大小

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先水流量大,后水流量小。

【实验现象】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

【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

(二)水位高低

1、在烧杯内盛满水,用同样水流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先在高处流下,后在低处流下。

【实验现象】水从高处流下,小水轮转得快;水从低处流下,小水轮转得慢。

【实验结论】水的高度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三)流速快慢

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同一高度往小水轮同一位置倒水。

2、同样的水流量,先流速快,后流速慢。

【实验现象】水流速快,小水轮转得快;水流速慢,小水轮转得慢。

【实验结论】水流速越快,水流的力量越大。

改进:

流速不好控制,可以用注射器,用力大小来调节流速。

【最终结论】水流的力量与流量、水位、流速有关系。

【实验说明】

1、如果学校器材没有小水轮,可用身边材料代替制作。

详见教学参考书P216.

2、控制“流速一样大”,可用注射器、水龙头等材料代替。

3、实验中,对比实验的相同、不同条件要控制好。

每次实验时,水要倒在小水轮的叶轮外端,效果更明显。

4、

十、P46第18课杯子变热了

(一)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污物桶。

【实验步骤】

1、使用时,一手扶着酒精灯,一手打开灯帽,口朝下竖着放在酒精灯附近。

2、划着火柴,自下而上划过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

3、给物体加热时,用火焰的外焰(外焰的温度高)。

4、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相关了解】

1、酒精灯的构造有三部分:

灯身、灯芯、灯帽。

2、酒精灯加入量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要对燃。

3、酒精灯火焰从外到内分:

外焰、内焰、焰心。

4、熄灭酒精灯时,千万不要用嘴吹,以免引起火灾。

【实验说明】本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的营养中就用到了酒精灯,第四单元第13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中,使用酒精灯比用蜡烛效果好。

而教材在本课才有酒精灯的规范使用的要求,建议老师可自行把这一操作在学期初就让学生了解,以更有利于教学。

(二)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